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精神鑒定

刑事訴訟法精神鑒定

發布時間: 2022-01-29 14:30:29

Ⅰ 精神病《刑事訴訟法》。

我加她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那麼回事,往往我們看內到的有些容精神病患者,他並沒有被強制送到醫療機構進行一個醫治,而是在社會上流浪,七,最大程度是拋棄在社會之中歸家庭成員所承擔最大的經濟既負擔

Ⅱ 精神司法鑒定的參考依據有什麼

法律分析:精神司法鑒定的參考依據有:(一)確定被鑒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種精神疾病,實施危害行為時的精神狀態,精神疾病和所實施的危害行為之間的關系,以及有無刑事責任能力。(二)確定被鑒定人在訴訟過程中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訴訟能力。(三)確定被鑒定人在服刑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對應當採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四十九、 第九十二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二十二條:「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Ⅲ 根據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精神病人的鑒定到一般的醫院就行吧,不用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是不是

必須由具有法醫精神或者專項精神資質的單位及鑒定人鑒定,鑒定人至少為2人,一人為主。鑒定委託由主審單位委託。

Ⅳ 司法精神病鑒定的標准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定
發布時間: 2002-06-12 11:30:30
--------------------------------------------------------------------------------
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衛生部
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暫行規定

1989年7月11日頒布 1989年8月1日實施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中華人 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及其他有關法規,為司法機關依法正確處理案件,保 護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權益,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精神疾病的司法鑒定,根據案件事實和被鑒定人的精神狀態,作出鑒 定結論,為委託鑒定機關提供有關法定能力的科學證據。

第二章 司法鑒定機構

第三條 為開展精神疾病的司法鑒定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地 級市,應當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負責審查、批准鑒定人,組織技術鑒定 組,協助、開展鑒定工作。

第四條 鑒定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司法、衛生機關的有關 負責幹部和專家若幹人組成,人選由上述機關協商確定。

第五條 鑒定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設置若干個技術鑒定組,承擔具體鑒定工 作,其成員由鑒定委員會聘請、指派。技術鑒定組不得少於兩名成員參加鑒定。 第六條 對疑難案件,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難以鑒定的,可以由委託鑒定 機關重新委託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第三章 鑒定內容

第七條 對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員應當進行鑒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當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四)違反治安管理應當受拘留處罰的人員;

(五)勞動改造的罪犯;

(六)勞動教養人員;

(七)收容審查人員;

(八)與案件有關需要鑒定的其他人員。

第八條 鑒定委員會根據情況可以接受被鑒定人補充鑒定、重新鑒定、復核鑒 定的要求。

第九條 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包括:

(一)確定被鑒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種精神疾病,實施危害行為時的 精神狀態,精神疾病和所實施的危害行為之間的關系,以及有無刑事責任能力。

(二)確定被鑒定人在訴訟過程中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訴訟能力。

(三)確定被鑒定人在服刑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對應當採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議 。

第十條 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鑒定任務如下:

(一)確定被鑒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種精神疾病,在進行民事活動時 的精神狀態,精神疾病對其意思表達能力的影響,以及有無民事行為能力。

(二)確定被鑒定人在調解或審理階段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訴訟能力。

第十一條 確定各類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 的精神狀態,以及對侵犯行為有無辨認能力或者自我防衛、保護能力。

第十二條 確定案件中有關證人的精神狀態,以及有無作證能力。

第四章 鑒定人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資格之一的,可以擔任鑒定人:

(一)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臨床經驗並具有司法精神病學知識的主治醫師以上 人員。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學知識、經驗和工作能力的主檢法醫師以上人員。

第十四條 鑒定人權利

(一)被鑒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時,可以要求委託鑒定機關提供所需要的案件 材料。

(二)鑒定人有權通過委託鑒定機關,向被鑒定人的工作單位和親屬以及有關 證人了解情況。

(三)鑒定人根據需要有權要求委託鑒定機關將被鑒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 的醫院住院檢查和鑒定。

(四)鑒定機構可以向委託鑒定機關了解鑒定後的處理情況。

第十五條 鑒定人義務

(一)進行鑒定時,應當履行職責,正確、及時地作出鑒定結論。

(二)解答委託鑒定機關提出的與鑒定結論有關的問題。

(三)保守案件秘密。 (四)遵守有關迴避的法律規定。

第十六條 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徇私舞弊、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追究法律 責任。

第五章 委託鑒定和鑒定書

第十七條 司法機關委託鑒定時,需有《委託鑒定書》,說明鑒定的要求和目 的,並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被鑒定人及其家庭情況;

(二)案件的有關材料;

(三)工作單位提供的有關材料;

(四)知情人對被鑒定人精神狀態的有關證言;

(五)醫療記錄和其他有關檢查結果。

第十八條 鑒定結束後,應當製作《鑒定書》。 《鑒定書》包括以下內容:

(一)委託鑒定機關的名稱;

(二)案由、案號,鑒定書號;

(三)鑒定的目的和要求;

(四)鑒定的日期、場所、在場人;

(五)案情摘要;

(六)被鑒定人的一般情況;

(七)被鑒定人發案時和發案前後各階段的精神狀態;

(八)被鑒定人精神狀態檢查和其他檢查所見;

(九)分析說明;

(十)鑒定結論;

(十一)鑒定人員簽名,並加蓋鑒定專用章;

(十二)有關醫療或監護的建議。

第六章 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評定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被鑒定人責任能力的評定: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於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 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為具有責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實施危害行為時並無精神異常;

2.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症狀已經完全消失。

第二十條 民事案件被鑒定人行為能力的評定:

(一)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於嚴重的精神活 動障礙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為無民事行為能力。

(二)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於精神活動障礙 ,致使不能完全辨認、不能控制或者不能完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為限制民事行 為能力。

(三)被鑒定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經鑒定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為具有民事 行為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動時並無精神異常;

2.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症狀已經消失;

3.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動具有明顯局限性,並對他所進行的 民事活動具有辨認能力和能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

4.智能低下,但對自己的合法權益仍具有辨認能力和保護能力的。

第二十一條 訴訟過程中有關法定能力的評定

(一)被鑒定人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 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二)被鑒定人為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自訴人,在訴訟過程中 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三)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實的證言,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 ,致使缺乏對客觀事實的理解力或判斷力的,為無作證能力。

第二十二條 其他有關法定能力的評定

(一)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 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後果缺乏實質性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二)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 疾病,由於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 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自1989年8月1日起施行。

Ⅳ 刑事訴訟法中的鑒定有哪些

刑事鑒定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公安司法機關依據職權或者應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活動。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並且應當將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第一百四十七條
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一百四十八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Ⅵ 刑事訴訟法中的鑒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中的鑒定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公安司法機關依據職權或者應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申請,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評定的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Ⅶ 刑事案件中的精神鑒定程序是什麼

第五章 鑒定程序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司法機關、監獄管理機關和其他辦案機關(以下稱辦案機關)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涉及需要進行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的,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精神疾病司法鑒 定委員會提出委託或者申請。辦案機關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也可以直接向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提出委託或者申請。

第二十條 辦案機關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或者有多個鑒定結論不一致的,可以向原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提 出委託或者申請復核,也可直接向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提出委託或者申請重新鑒定。

第二十一條 委託或者申請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應當提交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託書或者申請書,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被鑒定人及其家庭資料;
(二)被鑒定人的案件情況;
(三)被鑒定人的社會資料;
(四)知情人對被鑒定人精神狀態的證言;
(五)被鑒定人的疾病情況和病歷資料;
(六)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Ⅷ 刑事訴訟法的精神是什麼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司法公正、控審分離、控辯對等、訴訟效率。

熱點內容
野味市場立法 發布:2025-08-25 09:48:47 瀏覽:296
120救護車手續不全復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5 09:40:39 瀏覽:222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心得 發布:2025-08-25 09:40:38 瀏覽:365
合同法對財產 發布:2025-08-25 09:31:36 瀏覽:93
人的道德做事 發布:2025-08-25 09:27:11 瀏覽:909
等於沒道德 發布:2025-08-25 09:26:36 瀏覽:798
醫院普法規劃 發布:2025-08-25 09:08:51 瀏覽:16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與學生和老師的愛 發布:2025-08-25 08:43:48 瀏覽:807
關於法和社會相互關系 發布:2025-08-25 08:26:57 瀏覽:555
社會與法空窗 發布:2025-08-25 08:05:46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