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勞動者的定義

勞動法中勞動者的定義

發布時間: 2022-02-02 10:03:23

勞動法中有沒有明確規定勞動者的含義

在《勞動法實施細則》的總則第四條上 對勞動合同法中的勞動者有定義:4、勞動合同法所指的勞動者,應當年滿16周歲,且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

⑵ 我國勞動法對員工的定義

我國勞動法中並沒有對員工做出專門的定義,全法文均以「勞動者」相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員工的一般定義:

員工是指企業(單位)中各種用工形式的人員,包括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以及代訓工和實習生。

員工特點:

現代企業的員工跟以往比較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素質相對比較較高,知識性強。具有以下特點:

1、創造性強

他們主要依靠自己對新知識的探索和領悟,從而產生對新事物創造的慾望,推動生產的發展、技術的更新,產品的換代,從而使知識資本增值。

2、獨立性強

由於知識型員工掌握企業生產發展所必須的知識,具有某種特殊技能,因此他們更願意在一個獨立的工作環境中工作,不願意接受其他事物或人員的牽制。

3、成就欲強

員工不僅想獲得一定的物質報酬,更想獲得社會的尊重、上級的器重、個人的聲望。

4、自我完善慾望強

知識型員工對知識不斷學習、更新,對新技術不斷探索追求,以期促進自我完善的意識和自覺性。

⑶ 如何理解勞動法中的勞動者

「勞動者」具體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專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屬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並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勞動者,要成為合法的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並取得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區別於「非法勞動者」。

⑷ 勞動法和合同法對勞動者做了定義,那麼什麼樣的人不能認定為勞動者呢

付出了勞動的人都是勞動者,至於屬不屬於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保護對象,那是另外一回事,一般來說男的60周歲女的50周歲之後,勞動部門就不受理此類人的勞動爭議了
退休返聘的很明顯超過退休年齡了,勞動部門不會受理勞動爭議投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的,即使是兼職,只要付出了勞動,也應該獲得勞動報酬,所以如果有了勞動爭議,還是應該受理的

⑸ 勞動法中所謂的勞動者指哪些

「勞動者」具體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版為主要生活來權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並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勞動者,要成為合法的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並取得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區別於「非法勞動者」,如偷渡者打工。
勞動者包括本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對其稱呼有:職工、工人、學徒、幫手、幫工等。
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始於勞動者最低用工年齡(除特種工作外為16周歲),終於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即喪失勞動者主體資格,不能再與單位形成勞動關系。此時與單位之間的用工關系,由勞動關系轉變為勞務關系。

⑹ 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的權利包括

法律分析: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⑺ 勞動法律關系中勞動者的范疇

所謂勞動者是指參加勞動並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生活資料主要來源的人。這個定義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勞動者指的是參加勞動的人它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其二勞動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生活資料主要來源的人。

我國《勞動法》及相關法規除禁止使用童工外,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從事勞動的人員並未未作出禁止性規定,也未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作出不屬於勞動關系的排除性規定。

1994年,勞動部辦公廳在《關於勞動爭議受理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4]96號)第二條明確規定:
「根據《國務院關於嚴格執行工人退休、退職暫行規定的通知》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暫行規定》精神,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和黨政機關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問題的有關規定精神,在目前情況下,退休人員是可以被其他用人單位聘用而從事工作的,並且應簽訂聘用合同」。由此可見,六十歲以上的人員在一定情況下也是可以成為勞動者的。

不過,實踐中確實存在許多企業在聘請臨時工時,由於某些原因不想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而聘請了年齡超過60歲人員的情形。這種情況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均作為勞務關系或僱傭關系依法處理。

⑻ 勞動法中勞動者工作失職的定義及情形

應當先賠償。

⑼ 勞動法中的勞動者和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是一樣的概念嗎

.勞動法中的勞動者和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應該是一個概念。因為都是涉及到勞動嘛。

⑽ 勞動法中的勞動指什麼

社會勞動
社會勞動的特點有利他性、有償性、目的的社會性、實現方式的社會性。
義務勞動、家庭保姆、國家公務員等,不 受勞動法調整。

熱點內容
建設法規第三版 發布:2025-08-23 18:08:13 瀏覽:927
海商法第22條營運中如何認定 發布:2025-08-23 18:03:26 瀏覽:8
法律援助先進單位事跡 發布:2025-08-23 17:55:07 瀏覽:88
湖頭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17:55:02 瀏覽:569
廬山市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17:48:35 瀏覽:717
社會法報道 發布:2025-08-23 17:21:48 瀏覽:304
黨校條例出台 發布:2025-08-23 17:11:10 瀏覽:978
唐律疏義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17:06:47 瀏覽:214
順德大良法院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534
子洲法院劉 發布:2025-08-23 17:05:33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