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出台前

勞動法出台前

發布時間: 2022-02-02 17:39:35

A. 《勞動法》出台前招工年齡規定

不小於16周歲,否則就屬於僱傭童工,要受到處罰的。

世界各國法律對成年的年齡規定不一。在中國,童工是指未滿16周歲的兒童或少年工人。法律嚴禁使用童工,某些特殊行業需要錄用未滿16周歲的少年工人時,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並在工作時間、禁止從事有害健康工作等方面給予特殊保護。

目前在非洲不少磚亂地區,使用童工的現象,依然沒有杜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B. 勞動法實施之前勞動關系確認

法律分析:勞動關系的認定是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邏輯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之前實務中,主要將主體資格、管理關系、業務組成三要素作為認定勞動關系的基本規則,此規則可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形成的問題,卻不能解決確認勞動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之日為截點,之後為勞動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C. 請問一下,是不是新勞動法出台前所有的相關都不算數(備註:公司是提前解散)

不合理,也不合法。賠償肯定是從入職開始計算,不是08年1月起,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規定得很清楚,你老闆和勞動部門關系好並不能說明他是正確的,如果你們有幾個員工到勞動部門反映,應該得到重視。

D.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之前適用什麼法律

相關法律法規有很多: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同年,勞動部公布《關於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的規定》,
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3年1月經修正後重新公布),
1952年8月,政務院發布《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
1954年7月,政務院公布《國營企業內部勞動規則綱要》,
1956年6月,國務院公布《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
1956年國務院公布《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1958年,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等4項重要規定。
1978年5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則上批准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同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度的通知》。
1982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礦山安全條例》、《礦山安全監察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等3項法律文件。
1982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1986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198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
同年勞動部發出了《關於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
1988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3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199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這些勞動法規在調整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E. 1994年勞動法頒布之前解除勞動關系的手續。

在勞動法實施之前,勞勞關系(勞動人事管理)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自新中國成立到公私合營,經濟國有化。這一時期,是國家穩定,調控經濟,改革舊時代經濟體制,建立自身經濟體制的時期。這一時期,因為出於大變革時代,所以並沒有產生太多勞動糾紛問題。
第二階段是經濟國有化到改革開放前,這一階段是計劃經濟體制。因為是計劃經濟,一切以計劃來,這一時期也沒有關於勞動的法律法規,國務院出台指導性文件,由地方制定相應細則,具體則由企業制定規章制度。由於當時國家,地方,企業是連體的,政企不分家,實際上國家的政策也就是企業的制度,因為特殊歷史環境,也沒有人敢破壞這一規定。
也就是說,在改革開放前,並不存在需要勞動法來調整勞動關系的條件和背景。
第三階段,則是改革開放到勞動法實施。這一階段,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勞動糾紛隨之產生,因此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務院陸續頒布了多條關於調整勞動關系的令,其中主要包括的是一些特殊領域,因此,在上個世紀80年代,陸續有一些國務院頒布的法規來約束調整勞動關系。
比如《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文件);《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務院於1982 年4 月10 日發布施行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08 年1 月15 日被國務院516 號令廢止,並明確該《條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代替)。

F. 新勞動法頒布前簽訂的勞動合同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勞動法》
第九十七條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G. 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的經濟補償條件與辦法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的,經濟補償條件與辦法主要適用原勞動部制定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相關規定。
第一條
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三條
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四條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低於標准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第七條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十條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第十一條
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依據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准支付。

H. 勞動法出台前有關女職工保護有何規定

勞動法出台是在1995年。
關於女職工保護就是局限於三期

I. 請問一下,是不是新勞動法出台前所有的相關都不算數

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你可以認真看一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我這里就不引述了,我對此條的理解如下:
1、凡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從時間上說也就是2008年1月1日之前,按有關規定應該支付經濟補償的,應當從當時的時間計算,而不應該從2008年1月1日開始計算。
2、凡支付經濟補償的情況是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規定的,也就是就《勞動合同法》中規定應支付經濟補償的,應該從2008年1月1日之後開始計算。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勞動合同簽訂於2007年1月1日,在2008年8月31日期滿終止後,單位不再與你續簽,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單位就要支付你因合同到期終止的經濟補償金,計算時間應從2008年1月1日之後開始,而不是從你簽訂合同的時間開始算起,因為根據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的規定,合同到期終止是不用支付補償的。
還是這個合同,如果是單位無理由與你解除,比方說就是看你不順眼把你開了,那麼就應當支付你經濟補償,這個補償就必須從你簽訂合同的那天開始計算,因為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生效前,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是要支付補償的。

你可以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參考上面的內容,再打算如何處理你的事情。

J. 如何解決新勞動法實施之前的勞動糾紛

關於新舊勞動法的差異,及新勞動罰頒布之前的勞動糾紛案件,可以向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看處理結果,因地區差異,各地方的處理結果應該也不一樣,勞動爭議咨詢網上有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建設法規第三版 發布:2025-08-23 18:08:13 瀏覽:927
海商法第22條營運中如何認定 發布:2025-08-23 18:03:26 瀏覽:8
法律援助先進單位事跡 發布:2025-08-23 17:55:07 瀏覽:88
湖頭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17:55:02 瀏覽:569
廬山市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17:48:35 瀏覽:717
社會法報道 發布:2025-08-23 17:21:48 瀏覽:304
黨校條例出台 發布:2025-08-23 17:11:10 瀏覽:978
唐律疏義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17:06:47 瀏覽:214
順德大良法院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534
子洲法院劉 發布:2025-08-23 17:05:33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