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法理
❶ 怎樣理解民事訴訟法第48條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版。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權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這是對提起民事訴訟的主體的規定,其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同時,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代表人或負責人是訴訟的主體。
❷ 民事訴訟法中證據學理上的分類
❸ 法理學:法律程序和正當程序的關系
1、法律是注重程序的,有專門的程序法。三大實體法之外有三大相應的程序法。
2、法律程序基本內容的之一就是正當程序,程序的設置應科學、合理。
3、在行政法、刑事訴訟法中格外強調正當程序。
❹ 新民事訴訟法中的訴訟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變
《民事訴訟法》的「第一編總則」的「第五章訴訟參加人」的「第二節訴訟代理人」的第57條至第62條規定了相關情況。
相關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第六十條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第六十一條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第六十二條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❺ 《行政訴訟法》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之外,這有什麼立法依據或是法理上的考慮嗎
因為要保護國務院不作被告,如果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最有訴訟價值的就內是告國務院的容行政法規和命令,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為,一般都是依據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命令作出的。比如各地的「勞動教養辦法」依據都是國務院的勞教條例,地方政府的商品房限購令依據是國務院調控命令。國務院是一個從來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立法把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它就不會上被告席。
❻ 民商法 刑法 法理學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合起來叫什麼
除了法理學以外的都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部門法分類,合起來叫法律,法理學是法學專業法學基礎理論的一門課程,如果把法理學和部門法放在一起,就無法用一個詞彙來概括了。
❼ 法理中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的區別
這個東西我還真沒找到有關的概念解釋,我感覺只是追究字眼吧!
❽ 民事訴訟法的理念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版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權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