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解釋57條
① 民事訴訟法追加被告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一)原告申請追加被告 依據 民訴法 第13條、第108條規定,原告啟動訴訟程序時列誰為被告是原告的權利。訴訟中,原告也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其實質是基於程序法所賦予當事人的追加申請權。對於原告的申請,人民法院對追加的被告是否符合必要共同訴訟的條件進行審查,分別不同情況作出處理: 1、如果追加的被告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條件,法院應當裁定追加並通知其他當事人。 2、在追加的被告不符合必要共同被告條件但符合起訴條件的情形下,法院應當駁回追加被告的申請,告知原告可另案起訴。駁回原告追加被告申請的本質是追加的被告不符合必要共同訴訟的條件,不能夠參加到已經存在的訴訟中來,法律後果是法院對未追加以前原告已經存在之訴依法予以審理並最終作出實體判決。 (二)被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 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共同所有、共同 繼承 、共同 承擔連帶責任 、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 行政訴訟法 的規定,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因為追加被告是原告和被告都有的一種權利,但無論是原告追加被告或者是被告人提出來的這種訴訟請求的話都要符合相關的條件的。
② 法院什麼情況下,主動追加共同被告
《民訴來法》解釋第57條,被告源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
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
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2)民事訴訟法解釋57條擴展閱讀: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直接實施行為致被害人損傷,有的雖然前往犯罪現場卻未實施直接導致被害人損傷的行為或者雖然實施了行為但其所實施的行為明顯不足以導致被害人損傷,還有的並沒有前往犯罪現場但卻通風報信、出謀劃策、提供作案工具等。
只要他們的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存在某種因果關系,而且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均應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
由於被告人在刑事上的責任能力與其在民事上的責任能力的年齡界限並不一致,因此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告人是否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應參照民事責任能力的年齡的界限來認定。如果被告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那麼他是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義務主體,即是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
③ 共同被告的民事訴訟
中,共同被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法院根據原告提出申請,許可追加。但此種追加新被告必須要經過被告和擬新追加的被告明示同意,所以在實踐中發生爭議的較少。另一類是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法院依照職權追加被告,(包括原、被告提出追加申請或建議,法院根據案件審理情況依職權追加被告)無須各方同意。
《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④ 共同被告的法律規定
法律主觀:
《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世寬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訴訟中,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法律客觀: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行政機搜斗亮關委託的組銷鎮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⑤ 民事訴訟中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在民事訴訟中 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有兩種不同的主張。 一種觀點認為 被告有權申請追加被告。其理由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當事人當然包括被告,因此,被告有權申請追加被告。 另一種觀點認為被告無權申請追加被告。其理由是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不告不理,原告有權處分自己的權利,有權選擇自己訴訟的被告,既然原告沒有起訴或者追加某人為被告,那麼被告也無權申請追加被告。至於法院依職權追加被告的問題,那是法院審判權對原告處分權的限制罷了,與被告無關。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在民事訴訟中被告不得申請追加被告。若是允許被告申請追加被告混亂了原被告之間的概念。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是指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或者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爭議,為維護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引起訴訟程序發生的人。而被告是指被訴稱侵犯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議,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起訴誰,是原告應該行使的權利,被告無權越俎代庖,若是允許被告追加被告,實際上是將原告的起訴權明確被告權賦予被告,此時被告又成為了原告,身份上發生了重合,在同一訴訟中一個主體即是被告又是原告。 從民事基本原理來看,被告申請追加被告違背了民事訴訟當事人自由處分原則或者說不告不理的基本原理。民法作為私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因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平等性,法律充分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最大限度地滿足當事人處分個人權利的意願,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社會道德,不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利益,就應當予以尊重。這就要求法院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應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所謂不告不理是指在起訴受理階段,只有在原告請求或被告人反訴的情況下,法院方可受理案件。 但是在實踐中會出現這樣一類問題,例如交通事故案件,原告僅起訴肇事司機,而未將肇事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列為被告,導致肇事司機拒賠的情況。筆者認為對於此類問題,法院應當採用變通的方式來解決 「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問題。被告申請追加被告後,法院徵求原告意見,如果原告表示願意追加被告,則讓其出具書面的追加被告申請書,讓被告撤回申請;如果原告表示反對追加被告,則被告不得再申請追加被告。如果該案是必要共同訴訟,在法院建議原告追加被告的情況下,原告仍然不追加被告的,法院可以依職權追加被告;如果不是必要共同訴訟,法院不得依職權追加被告。(文章來源:懷遠法院網)第1頁共1頁
⑥ 民事訴訟法第57條是什麼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