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

發布時間: 2022-02-03 17:07:27

行政法律規范由哪三個要素組成

行政法律規范由假定、指示和法律後果三要素構成。主要依據如下:
行版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權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規范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或者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依照其職權范圍,並按一定的立法與決策程序制定出來的,具體表現為不同法律規范形式的成文性規範文件;或者是雖然未經國家制定,但已經實際存在並為人們所遵守的行為規則,經過特定國家機關予以認可後也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如習慣法、司法判例等。簡而言之,行政法律規范必須是具有相應職權的各種國家機關,經過特定的決策與立法程序予以制定或確認之後,才能形成;沒有國家機關的合法制定或確認,就不能成為行政法律規范。

② 水法律制度法規體系包含多少部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你可以從縱向,橫向上來談這個問題。從縱向上,中國法律體系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從橫向上,可分為: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

③ 行政法律行為包括哪三種

法律分析:
行政法律行為簡稱行政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相對稱。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產生法律效果以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根據行政行為的性質及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可分為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行政司法行為。
(3)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擴展閱讀:
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規范性文的行為。它是國家行政機關最主要的抽象行政行為,相對於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活動,故稱為行政立法。
它具有以下特徵:
1.從屬性
行政立法從屬於權力機關的立法。在法律體系中,行政立法制定的行政法規、規章從屬於憲法、法律,不得與它們相抵觸。
2.立法性
行政立法是國家行政機關基於憲法、法律的規定或有權機關的授權,以國家名義制定具有普遍性、強制性的行為規則的活動。因此屬於立法活動。
3.行政性
行政立法的立法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從本質看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通過制定法律規范來調整行政管理事務,實現行政管理職能。因此屬於行政活動。
(二)行政立法體制
行政立法體制是指國家行政立法機關的體系及其立法許可權的劃分。我國行政立法體制與權力機關立法體制一樣,分為中央和地方兩級,每一級又包括若干個不同的立法層次。
1.中央行政立法。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制定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
(1) 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
(2) 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制定的行政規章。
2.地方行政立法。
指省、自治區、宣轄市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准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的活動。省級人民政府、省會市和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稱為地方行政規章或政府規章。
地方行政立法是我國立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規章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其效力適用於本行政區域網。
三、行政執法
行政執法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程序,將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適用於特定的對象和事務,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的主要行政行為,具有以下特徵:
1.主體和對象的特定性
行政執法主體是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或授權的組織,行使著行政權力。執法對象也是特定的、具體的相對人或事務,具有特定性,不可替換也不可選擇。
2.內容的法律性
行政執法的內容是直接對特定的相對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性的處置。這種處置表現為對相對人或設定權利,或規定義務;或取消權利,免除義務。相對人無權自行抵制或抗拒。同時行政執法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必須具有法律、法規的依據。
3.形式的多樣性
行政執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種類繁多。行政機關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採取適當的手段和措施。
下面介紹幾種重要的執法形式:
(一)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相對人申請,依法賦予相對人從事某種法律禁止事項的權利和資格的行為。
1.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
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都是行政機關對社會和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的重要制度。兩者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解除相對人法律禁止的行為,同時賦予相對人具有從事該項一般禁止活動的權利和資格。使之能夠進行某項活動。行政確認是行政機關對特定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存在與否進行認定。它既不解除法律的禁止,也不賦予作為的權利,所以行政確認不屬於設權行為。特定的法律關系一經行政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除有權機關外,任何人不能否定、推翻。
2.行政許可的種類
行政許可制度是世界各國普遍採取的一種法律制度,適用於中分廣泛的領域。根據不同標准,行政許可可做多種分類。
(1)以許可的范圍為標准,分為一般許可與特別許可。
(2)以許可是否加義務為標准,分為權利性許可和義務的許可。
(3)以許可的享有程度為標准,分為獨占許可和共同許可。
3.行政許可的效力
行政許可的效力一般體現在許可證或執照的效力上,主要表現為:
(1)證明力。許可證或執照的持有人憑證照就可以證明自己的權利是依法取得的,所從事的活動是有關機關依法允許的。
(2)確定力。許可證和執照所確定的內容、范圍,行政機關或證照持有人均不得隨意變更,任何變更事項都必須經過法定程序。
(3)拘束力。許可證或執照對證照持有人和行政機關都有法律約束力。證照持有人負有在證、照規定范圍內從事活動的義務。超出證照范圍的活動,不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負有保護證照持有人在證照范圍內行使權利的職責。

④ 行政法律規范分為哪些種類其效力規則是什麼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主要的法律淵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機關及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津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定和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
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或修改的,規定和調整除由基本法律調整以外的,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關系的法律,如《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等。
法律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規定製定的,其地位低於憲法,但高於其他的法律淵源。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轄區內有效,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的自治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帶有民族區域自治特點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6、行政規章: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為了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所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的效力低於前面五種法的形式,但同樣是我國法的淵源之一。
7、特別行政區的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法律包括與基本法不相抵觸的原有法律,是我國法的一部分,是我國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8、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規定相互這間權利和義務的各種協定。是我國法的一種形式,對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都具有法律效力。
從效力上來說,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⑤ 我國行政法體系都包括哪些具體法律

行政法部門的來法律主要有自:《行政許可罰》、《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⑥ 行政法又包含了幾個法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版復議法百、行政訴訟權法、國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⑦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內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容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含哪三個層次的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含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內容: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已經做到了有法可依,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我國先後有四部憲法,即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現行的1982年憲法。

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明確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8)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擴展閱讀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通過完備的法律法規推動憲法實施,是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應自覺把憲法的基本精神貫徹到立法的全過程。

堅持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遵循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立法活動,確保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切實維護憲法權威。

應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著力提高立法質量,為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⑨ 行政法包含了什麼法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專議法、屬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⑩ 行政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來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自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都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全日制 發布:2025-08-23 11:38:08 瀏覽:920
文化道德教育 發布:2025-08-23 11:36:36 瀏覽:209
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條 發布:2025-08-23 11:32:26 瀏覽:642
hr法律顧問ppt 發布:2025-08-23 11:14:51 瀏覽:192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 發布:2025-08-23 11:11:23 瀏覽:362
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發布:2025-08-23 11:04:37 瀏覽:422
古代女人刑法大全 發布:2025-08-23 11:01:55 瀏覽:710
商法合同法案例 發布:2025-08-23 11:00:35 瀏覽:980
賠償款怎麼給法院 發布:2025-08-23 10:13:31 瀏覽:113
新婚姻法關於彩禮女方如何維權 發布:2025-08-23 10:00:00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