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德國的行政法著作

德國的行政法著作

發布時間: 2022-02-06 20:05:43

1. 求行政法相關書籍的電子版

你要的這些書除了日本的那兩位學者的書不好找之外,在新浪愛問的共享資料里都有,你可以去看看。不知道你還能不能看到這個回復了。

2. 中外行政法歷史發展的比較

本人認為,為了更好地比較中外行政法的歷史發展,應該首先了解各自的發展歷史,這是前提所在,然後再分別對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進行比較。
一、新中國建立以前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在中國產生於民國初期。1914年5月18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訴訟法。1914年3月21日公布的《平政院編制令》,平政院具有行政法院的性質,行政審判權不屬於普通法院,而屬於平政院。1932年11月27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了《行政訴訟法》,1945年4月16日又頒布了《行政法院組織法》,這兩個法律規定,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專門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它規定行政訴訟有三個步驟,當事人必須先向行政機關提出訴願和再訴願,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二、新中國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新中國行政法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行政法的初創階段(1949-1956年)。這是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初創階段,沒有制定系統的行政法體系,甚至對行政法的認識也是有限的。
2、行政法的倒退與破壞階段(1957-1977年)。這一時期由於反右運動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行政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被破壞殆盡。
3、行政法的恢復階段(1978-1988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82憲法開始,行政法進入了恢復階段。許多領域的行政法律規范相繼制定,初步結束了無法可依的局面。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審理行政案件,這一規定標志著中國行政訴訟制度誕生的。
4、行政法的發展階段(1989年-)。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具有重大意義,確立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機制,給公民的合法權利以切實的保障,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年來,行政機關和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對行政權的監督機制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正朝著「法治國」的目標艱難而穩步地前進著。
三、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在人們使用行政法這一概念是指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產物,是在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理論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一、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產生較早,體系完善、理論發達。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有兩個法院系統,即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都存在兩種法律規則,即公法和私法。法國行政法和德國行政法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是由於大陸法系各國的歷史不同,在行政法的產生和發展上也存在差異。
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沒有獨立的行政法院系統;普通法院在審理各種案件(包括行政案件)時,適用同一體系的法律規則。
1、英國行政法
在英國沒有明確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所以早期的英國沒有明確的行政法概念。作為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是17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的,它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產物。
2、美國行政法
美國行政法受英國行政法的影響產生較晚,美國行政法的產生是同政府積極干預經濟相聯系的,1887年成立的州際貿易委員會被認為是美國行政法的開始。從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行政法迅速發展,1946年聯邦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是美國行政法上劃時代的法律,該法以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序為基礎,建立起准司法的行政程序。
四、歷史發展比較
外國行政法主要分為兩大法系行政法,即為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1、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
雖然中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中國行政法相對大陸法系其他國家的,特別是法國、德國的而言,起步較晚。從產生開始,中國的行政法就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德國行政法的影響。
2、中國行政法與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與英美法系國家相比,中國行政法研究則起步較早,重視程度也較高。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產生於民國初期,而英美法系國家直到19世紀後半葉,其
學者們才開始注意行政法的功能並逐步建立了理論體系。在英國,作為一門科學,行政法研究真正受到重視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
從當代行政法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外行政法日趨融合。兩大法系互采之長,英美法系的行政法范圍向廣義演進,既包括程序法,又包括實體法,既包括內部行政法,又包括外部行政法。過去上訴法院把行政案件看作私法案件,由民事庭審理,現在,上訴法院專設了行政庭,審理行政案件。大陸法系行政法已經突破公法的范圍,在一些行政領域適用私法,在法德等國,行政私法已成為流行詞,公私法的界限日漸模糊。
參考文獻:
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應松年,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
2、《新編行政法學》,譚宗澤,重慶出版社,2001年。

3. 德國留學博士行政法

您好,歐洲國家大多差不多,都是不允許轉換專業的,如果你這樣申請的話,困難是很大的

4. 行政法的紅皮書是哪個編寫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及本書(第二、三版)編寫分工
(以撰寫章節先後為序)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執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新世紀行政法發展的走向》(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與行政法的功能》(載《求是學刊》2002年第3期)、《公眾參與與行政法治》(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1—10章,負責全書的審稿、統稿。

葉必豐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應申請行政行為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為的效力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規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載《法學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為確定力研究》(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3期)、《現代行政行為的理念》(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6期)、《行政規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論證》(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5期)等。
撰寫本書第11—13章。

楊建順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8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學,1986年畢業於築波大學,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一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一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3年回國後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譯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鹽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論行政法的特點》(載《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寫本書第14—15章。

章劍生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較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訟法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監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判決重作具體行政行為》(載《法學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為說明理由》(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現代行政訴訟的成因與功能分析》(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1期)、《現代行政法基本原則之重構》(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等。
撰寫本書第16—17、19—22章。

於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教授,任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協議與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國行政法》(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WTO協定國內實施讀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購制度的發展與立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規制——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WTO協定的國內實施問題》(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購協定的幾個問題》(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加入世貿組織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法律問題》(載《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國對反傾銷措施的司法審查》(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制定緊急狀態法的基本問題》(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寫本書第18章。

王寶明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教授,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斯拉丘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與行政訴訟》(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學論綱》(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讀本》(合著,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論文有:《行政立法評述》(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美國行政機關與美國憲法實施的監督》(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論綱》(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公務員立法的合理取向》(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行政許可法的實施與政府的因應》(載《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學博士,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行政訴訟法疑難問題探討》(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國家賠償法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中國行政訴訟制度之發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與行政法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WTO與司法審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變更權》(載《法學研究》1988年第6期)、《國家賠償法價值論》(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釋對行政法學理論的發展》(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4期)、《先地方後中央:中國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種思路》(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2期)、《緊急狀態與行政法治》(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24、30章。

劉恆經濟學博士,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行政法學研究會總幹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復議導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濟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資並購行為與政府規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為法律適用判解》(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論文有:《試論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權》(載《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論行政立法權》(載《法學評論》1995年第4期)、《行政訴權面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載《學術研究》1997年第1期)、《略論外資並購中國企業的法律規制途徑》(載《現代法學》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問題探析》(載《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等。
撰寫本書第25—27、29章。

湛中樂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有:《環境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與行政訴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國家與行政法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論文有:《論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載《中國法學》1992年第2期)、《論完善我國的行政立法程序》(載《中國法學》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及其司法運用》(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加入WTO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載《中外法學》2003年第2期)、《行政過程論》(載《行政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寫本書第33、37—38章。

薛剛凌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家組委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國家賠償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訴權研究》(華文出版社1999年版)、《變遷時代的行政法思考》(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組織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論文有:《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2期)等。
撰寫本書第34—36章。

5. 法德行政法比較

^_^我怎麼在造型設計中找到你的問題的啊?應該是在考試類的吧。。。改改啊。。。

6. 行政法領域好的書籍有哪些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推薦理由:回這是由大答陸一些著名行政法學家共同撰寫的行政法學教材,由於每個撰寫者都是相關領域里的專家,所以這本教材的成就巨大,其很多觀點已經成為通說,也是很多學校考研的指定教材。對於法學本科學生學習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具有重要作用。

7. 《德國法律發達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德國法律發達史》(何勤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86ig

書名:德國法律發達史

作者:何勤華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1

頁數:530

內容簡介:

德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近現代西方法律文化的誕生地之一。近現代西方法上五編制的民法典體系、法治國的憲法主張、統治近代西方長達近百年的歷史法學派等,都是近代以來德國人貢獻給人類的文化財富。因此,學習、了解西方法和法學,不能不學習、了解德國法律發達的歷史。

本書共分八章,詳細地介紹了德國法律的基本概念,並對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等作了闡述。從整體上對德國法的發展演變的歷史作比較系統的描述,對德國整個法律體系作出宏觀的介紹和評述。本書使讀者對德國法的歷史發展、法的基本淵源、法律教育和法律職業、法學家的作用、德國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以及各個部門法知識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8. 德國行政法的特點有那些

《德國行政法》對德國行政法進行了系統扼要的介紹。全書共八章,主要內容為:德國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德國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法律方式;行政程序和行政執行;法律救濟。最後,根據1998年版本翻譯的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作為附錄置於書後,供學習時參考。叢書可供各級政府法制部門、司法行政審判和行政檢察部門、各級人大法制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各大專院校和有關研究機構中從事行政法學教學、研究的人員,法學專業的學生以及其他關注國家行政法發展的讀者使用。

9. 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的發源國是哪個國家

一、 一般說來,行政訴權出現於歐洲中世紀時期,概括地說,行政訴訟分別起源版於法國和權英國,並按照不同的軌跡發展。正因為此,行政訴訟制度也才有英美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和大陸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之分。
二、 法國是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的發源地,也是大陸法系行政法的代表。法國的行政法院系統最早起源於拿破崙時期。 但行政訴訟在法國的確立卻比行政法院的出現要早得多,最早出現於中世紀時期.
三、在英國,行政訴訟最初可追溯到普通法的形成時期。 英國的行政爭議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一樣,均由普通法院管轄,沒有像法國那樣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的行政法院系統,

10. 德國100年經典民法案例

幼兒班負有過錯,應適當作出賠償。
幼兒園與幼兒的法律關系,目前大致有這樣三種觀點:1、監護關系;2、准行政法律關系;3、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下面就這三種觀點,作一詳盡的分析。
所謂監護,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財產權而由特定公民或組織對其予以監督、管理和保護的制度。
《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據此,幼兒的父母是其當然的監護人,其監護人資格從幼兒出生之時起當然取得,不必經任何程序。
如果幼兒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監護能力,則應按下列順序確定其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幼兒所在單位或幼兒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在不存在上述規定的監護人的,由幼兒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幼兒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擔任幼兒的監護人,其監護的職責主要有以下幾項:1、保護幼兒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2、管理幼兒的財產;3、代理幼兒參加各類民事活動;4、教育和照顧幼兒;5、在幼兒的權利受到侵害或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根據上述法律的規定來看,把幼兒園確定為幼兒的監護人並承擔相應的監護責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監護責任是基於親權產生的一種法定的職責;而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職責是基於教養機構的設置產生的一種工作職責。
不少人認為,父母作為監護人,把自己的孩子放進幼兒園,那麼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內,幼兒園就是暫時或臨時的監護人,在這段時間內應盡到監護人的全部職責。這種觀點同樣是無法律依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2條:」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給他人。因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託人確有過錯的,負連帶責任。」由此可見,幼兒園不能成為暫時或臨時的監護人,因為幼兒的父母並沒有明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幼兒園,事實上幼兒園也不可能接受這種委託。
第二種觀點認為,幼兒與幼兒園之間是准行政法律關系。准行政法律關系,它並不是一個很規范、很確切的法律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均十分模糊。這一觀點的提出,是部分學者基於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點,同幼兒園和幼兒之間的關系有某些地方的吻合或相似。但必竟不是相同,幼兒園不是行政機關,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而幼兒園的主管機構或上級機構是教育局,屬於行政機關,故而用准行政法律關系來表示,這種表達未免有些牽強附會。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行政法律規范所確認和調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和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必然要對內外發生各種關系,這些關系涉及范圍廣泛、內容復雜,但通稱為行政關系。這些行政關系凡經行政法律規范確認和調整,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內容的,就形成了行政法律關系,它是行政法律規范確認和調整一定范圍行政關系的結果。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推斷,用准行政法律關系來確定幼兒與幼兒園的法律關系是不確切的;同時,用這種關系也難以解決幼兒與幼兒園之間諸多的實際糾紛。這種論點,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中也難以把握。
第三種觀點,是可以找到法律依據的。這種觀點,把幼兒與幼兒園的關系歸納為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筆者也贊同第三種觀點。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3條:"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應當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第13條:"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19條:」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嚴禁在幼兒園內設置威脅幼兒安全的危險建築物和設施,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幼兒園工作規程》第38條規定:保育員在教師指導下,管理幼兒生活,並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3條:」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第16條:」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第17條:"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以上法律法規足以說明幼兒園對幼兒的關系為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
既然幼兒園對幼兒是一種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而不是監護關系,那麼幼兒在幼兒園發生傷害事故,應如何進行賠償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適當給予賠償。"這一司法解釋明確指出,幼兒園在賠償問題上實行的是"過錯原則",即有過錯應適當賠償,沒有過錯就不予賠償。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也是以此為依據來作裁決的。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發布:2025-08-22 14:08:09 瀏覽:9
海商法的調整對象簡答 發布:2025-08-22 14:02:10 瀏覽:908
魔法學院九 發布:2025-08-22 14:00:26 瀏覽:627
汽車企業的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2 14:00:18 瀏覽:549
商法txt 發布:2025-08-22 14:00:15 瀏覽:634
刑法原則6 發布:2025-08-22 13:59:36 瀏覽:741
同學當法官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320
法律職業道德講座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167
明法典還是民法典 發布:2025-08-22 13:50:38 瀏覽:300
最新版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5-08-22 13:49:56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