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關系變更與消滅區別

行政法律關系變更與消滅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2-06 20:38:02

『壹』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有哪些

1主體變更 2客體變更 3內容變更

『貳』 在行政法學中,如何理解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滅,請舉例說明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
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形成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除必須存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以及內容以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具有相應的行政法律關系賴以發生的法律根據,即有相應的行政法律規范的存在。沒有行政法律規范的確認和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就無法確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2.具有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規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事實就是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大類。
法律事件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那些法律事實,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件等。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有意識的能產生相應法律後果的活動,如行政主體的治安管理處罰行為、行政相對方申請某種許可證的行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為,也可以是違法行為。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變更。包括: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變更。主體的增加、減少或改變。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變更。物、行為或精神財富的變更。
3.行政法律關系內容的變更。權利義務發生變化。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消滅。包括:
1.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消滅;
2.權利義務內容的消滅。原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已實現或為新的內容所代替。

『叄』 什麼是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唯一根據

行政法律事實是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唯一根據。

所謂行政法律事實,就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行政法律事實可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大類:

『肆』 行政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法律領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法律名詞,像什麼民事法律關系、法律行為、法律關系等等。使法律的「門外漢」初涉及時毫不理解。對法律產生了高深莫測的感覺。


民事法律關系:

1.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規范調整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應注意區分民事法律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的區別。

2.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其他組織。國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成為民事主體。

3.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包括各種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具體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或知識產品、人格利益,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還包括權利本身。

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是不平等的,法律程序要求比較嚴格。

行政行為作用於法律關系的形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行政行為在決定行政法律關系的同時,對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也有重大影響。

從對民事法律關系所起作用的程度來看,行政行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行政行為、促成民事法律關系的行政行為以及對民事法律關系進行確認的行政行為。

分析行政行為對行政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的作用形態,對於正確運用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妥善處理行政與民事交織的案件,具有明確分析路徑的重要意義。

相關知識:民事法律關系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法調整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義的社會關系;

狹義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律關系變更與消滅區別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一)、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二)、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但主要是財產關系;

(三)、民事法律關系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四)、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關系;

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是賦予民事主體權利和義務,因此,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一經確立,當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權利,而另一方便負有相應的民事義務。

(五)、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補償性和財產性。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和財產性也表現在民事法律關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責任以財產補償為主要內容,懲罰性和非財產性責任不是主要的民事責任形式。

『伍』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消滅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
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之間形成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除必須存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以及內容以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具有相應的行政法律關系賴以發生的法律根據,即有相應的行政法律規范的存在。沒有行政法律規范的確認和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就無法確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2.具有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規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事實就是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大類。 法律事件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那些法律事實,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件等。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有意識的能產生相應法律後果的活動,如行政主體的治安管理處罰行為、行政相對方申請某種許可證的行為等。既可以是合法行為,也可以是違法行為。
(二)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就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構成要素的變更。包括: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變更。主體的增加、減少或改變。
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的變更。物、行為或精神財富的變更。
3.行政法律關系內容的變更。權利義務發生變化。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消滅。包括:
1.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消滅;
2.權利義務內容的消滅。原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已實現或為新的內容所代替。

『陸』 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是() A.合法行為 B.違法行為 C.事件 D.法律規定

法律規定它是不變的呀,已經制定好了。是其它都有可能改變事實,雖然我對這個不懂,但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啊

『柒』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職責能否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滅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法定職責,是行政不作為的具體表現,當事人可以向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當地人民政府投訴。

『捌』 下列事實中,屬於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件是

因為C是一個機構,人沒了,但是法律上還是存在的。就跟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搞陰謀詭計,把新四軍給伏殲了,但是法律上還是有這么一支部隊,因此,毛澤東又命令重新組件了一支新四軍。

『玖』 行政法律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的區別

行政法律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的區別:

1、行政法律行為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產生法版律效果以實現權國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比如行政處罰行為;

行政事實行為是行政行為不以實現某種特定的法律效果為目的,而以影響或者改變事實狀態為目的實施的行為;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為依法提供資訊或者情報信息的行為,即屬於典型的行政事實行為。

2、行政事實行為表現為一種客觀狀態。

行政事實行為一經做出,即表現為一種客觀存在,行為的後果是實際存在的,不能恢復到行為前的狀態;

這種行為不能象具體行政法律行為那樣被有權機關撤銷或變更,也不存在生效的問題。

3、行政法律行為簡稱行政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相對稱。是指行使行政權力,產生法律效果以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

行政事實行為直接表現為主體的動作,並以該種行動對外界產生直接作用,引起物理或生理變化,諸如房屋的拆除、人身的拘束、財物的銷毀等

參考資料:中國憲治網-論行政事實行為的界定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發布:2025-08-22 14:08:09 瀏覽:9
海商法的調整對象簡答 發布:2025-08-22 14:02:10 瀏覽:908
魔法學院九 發布:2025-08-22 14:00:26 瀏覽:627
汽車企業的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2 14:00:18 瀏覽:549
商法txt 發布:2025-08-22 14:00:15 瀏覽:634
刑法原則6 發布:2025-08-22 13:59:36 瀏覽:741
同學當法官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320
法律職業道德講座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167
明法典還是民法典 發布:2025-08-22 13:50:38 瀏覽:300
最新版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5-08-22 13:49:56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