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思維六部行政法是
①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歷代行政法規
中國古代統治者也用法律作為管理行政機構和官吏的一種手段。歷代都制定了一些關於行政機構設置、職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規。中國古代雖然把各種律令混合制訂在一起,但唐以後也有單行的行政法典。
先秦夏代適應奴隸制的需要,隨著權力機構的建立,產生了最初形態的行政法制。商代,「齊之以禮,齊之以刑」,禮法構成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內容。但是,夏、商時期對政府機構的管理基本是以習慣法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時期的《周禮》(亦稱《周官》)中載有《六官》、《六典》之篇。《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考工記》6篇。《六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官各掌一典。其中,治、教、禮、事四典實為行政法的內容。從此,奠定了中國古代行政法的基礎。
秦漢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封建國家,加強了對政府機構及官吏的管理。《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關於職官建制、任免、銓選、考核之法;《內吏雜律》是關於京官政務之法規;《行書律》是有關公文規定的法規;《傅律》、《田律》、《金布律》、《徭律》以及《工律》等,是有關經濟、手工業的行政管理法規,內容十分豐富,充分顯示了統一封建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特色。
漢代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和職官法,尚書台六曹體制的建立,奠定了整個封建社會六部制度的基礎。漢代對各種機構的員額和職權都有明確規定。如對皇帝的詔令必須忠實執行;官吏泄漏機密者,要免職;官吏受賄或保管官府財物自盜者,定罪後仍再犯者,要處死等。
隋唐宋元行政法的重大發展是在隋、唐。隋、唐將晉代就正式列為國家法律的「違制」律改為「職制」。它是對各級官吏違反編制及失職行為的處分規定。唐代編纂的《唐六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較為完整的行政法典。它按照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制,明確規定了國家各級行政機構的規范、官吏的編制、職責許可權以及對官吏選拔、考核、獎罰等行政管理制度。典律分野是《唐六典》的一大發展,「律之正罪,典以范政」,是中國古代行政法發展的結晶。唐以後,宋代有官修法典《慶元條法事類》,元代有《元典章》等。宋、元行政法典仍以六部為例,仿《唐六典》,它與前代有別的是注重官吏法的修制和民族行政法的制定,因而具有其特色。
明清兩代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高度發展的時期。它集歷代行政法之大成,對行政法典法規的制定更為系統化、規范化。明清仿《唐六典》制定了《明會典》與《清會典》。「會典」之名始於明代,即典章會要之意。《明會典》體例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構的職掌和事例。其記載有關章典制度,凡明史所未載者,會典均有交待。萬曆《御制重修明會典序》中說:「輯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鴻綱細目,燦然具備。」《清會典》記載了清代開國至光緒各級行政機構的職掌、事例和活動原則。它採用以官為典,以職立官,有典有例的分合序列。清代的官員都得以會典來執法。正如《續修大清會典序》中所說:「會典所載,皆百臣奉行之政令。」
司法審判機關中國古代司法、行政往往不分,行政機關兼行審判權,審判權受皇權左右,成為中國封建司法制度的一個基本特點。
先秦秦以前沒有專設司法機關,只是設官理刑。夏有大理,商周有司寇。因古代兵刑不分,往往軍事長官又是司法長官。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設置掌握獄訟的最高法官,秦稱「廷尉」,齊稱「大理」,楚稱「廷理」。
秦統一的秦王朝建立後,「廷尉」列為九卿之一,作為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負責審理皇帝交辦的案件和地方移送的疑難案件。秦地方無專門的司法機關,郡守、縣令兼行審判權,可自行處理一般案件。
漢代中央仍以廷尉(又稱大理)為最高司法長官,地方司法機關與秦基本相同。漢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有一些變化,尚書台設立後,其中的三公曹(西漢時)、二千石曹(東漢時),亦掌有一定的司法權,分割了廷尉的一部分職權。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襲漢制,又有所發展。中央司法機關一般仍稱廷尉。北齊沿稱大理寺,機構日趨擴大。這一時期的地方司法機構仍與行政機構合而為一,司法權由郡太守、州刺史和縣令等各級行政長官掌握。
隋唐以大理寺主管審理、判決朝廷百官犯罪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主管司法行政,負責審核大理寺及州縣審判案件。御史台為中央最高監察機關,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動,亦參與某些案件的審判。唐朝時,每遇重大案件,皇帝通常命令大理寺卿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稱作「三司推事」。隋唐時期的地方的司法仍由行政機關兼理。
宋代司法機關不斷擴大,職權分散。於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和刑部之外,皇帝在宮中增設審刑院,掌審議大理寺上報的案件。宋神宗時,取消審刑院,其職權劃歸刑部。地方司法仍由州(與州同級的有府、軍、監)和縣兩級行政機關兼理。
遼代司法體制,契丹部落很早就設有世襲決獄官,由軍事首領夷離堇兼理司法。契丹國建立後,於太祖神冊五年(920年)置夷離畢院,以夷離畢為北面官,「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專掌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行政與司法事務。遼太宗以後,又仿效唐宋制度,置大理寺、御史台等南面官,「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調、車馬之事」,專掌漢族地區行政與司法事務。因此,其行政及司法制度都分為兩個系統。
遼聖宗時期,開始任用漢人執掌司法,試圖縮小契丹與漢人司法制度的差異,消除民族隔閡。
金代初期沒有專門司法機構,各級軍政長官兼理司法。熙宗改革後,司法制度大多仿效漢制,但又具有民族特色。中央設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司法機構,其官員分別由女真人、漢人、契丹人擔任,並設譯史充當翻譯,以解決斷案中語言不通的問題。地方仍沿襲宋制,由行政機關兼理司法。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各路設提刑司,作為中央的司法派出機構,執掌司法事務。
元代統一全國後,於中央設刑部、御史台,並將大理寺改為大宗正府。泰定帝時,將審判權分別歸刑部和地方政府。蒙古人犯罪,只由宗正府審理。元代州縣兼掌司法,路則在總管府下設立推官,專理刑獄。
明清兩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日益強化,司法權更趨集中、完善。於中央設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稱「三法司」,分典刑獄。都察院掌糾察,刑部主審訊,大理寺主掌復核,成為專司駁議的慎刑機關。對重大案件實行「三司會審」,清稱「九卿會審」,標志著皇帝對司法權的嚴格控制。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亦握有廣泛的司法權。清代專門設立了承審滿人訴訟的司法機構,並將司法管轄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中央理藩院專設理刑司,負責對少數民族案件的審判。
② 古代六部和九寺是啥關系
我國從隋唐時期開創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六部則是吏、戶、禮、兵、刑、兵。(雖各個時期名稱略有不同,但大體職能不變)
三省六部制,發端於隋朝,形成定製,則是在唐朝。唐朝雖然在六部之下設了二十四司作為中央行政中樞機構,但另有所謂的九寺五監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九寺五監:獨立中央職能部門,和尚書六部在職級上基本平級,與六部沒有法定隸屬關系,但職權與六部重疊之多,實際存在分工和制約關系。六部主管政令,九寺五監分別負責某一方面的具體事務。九寺基本由秦漢九卿發展而來
《唐六典》是唐代的行政法典,其中對九寺五監在國家機構中的法律地位就作了明確規定:是中央政府的辦事機關。九寺五監機構十分龐大,卿、監以下至供膳、駕車者,定員總計多達11312人。而整個尚書省的定員編制,總計才只有1292人。
九寺五監的組織機構和職掌范圍大體如下:
太常寺:掌管廟樂效祀社稷之事。下設郊社、太廟、諸陵、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廩犧八署,定員1177人。長官為太常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上;太常丞二人,正五品下。
光祿寺:負責總理朝會、祭享等典儀中膳羞供設,下設太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定員2777人。長官為光祿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光祿丞二人,從六品上。
鴻臚寺:掌外交之儀與凶喪之儀,下設典客、司儀二署,定員 225人。長官為鴻臚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鴻臚丞一人,從六品上。
衛尉寺:掌國家武庫、器械、文物,下設武庫、武器、守官三署,定員為1694人。長官為衛尉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衛尉丞二人,從六品上。
宗正寺:掌皇族事務,下領陵台、崇玄二署,定員為44人。長官為宗正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宗正丞二人,從六品上。
太僕寺:掌管廄、牧、車、輿之事,下領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定員為2439人。長官有太僕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太僕丞四人,從六品上。
大理寺:是中央司法部門,掌審判刑罰之事,凡犯至流死,皆詳而質之,申報刑部。定員為285人。長官有大理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大理丞六人,從六品上
司農寺:掌倉庫、苑囿、屯田等事,下設上林、太倉、鉤盾、導官四署,定編為2086人。長官有司農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司農丞六人,從六品上。
太府寺:掌財貨與貿易等事,總領京師四市、平準、左右藏、常平八署,定編為304人。長官有太府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太府悉四人,從六品上
③ 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麻,煩設;置,下最-佳.
④ 在我國,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分別是指什麼具體怎麼區分
一、表達意思不同
1、廣義法律:指中國法律的整體,即國家機關以強制力專保證實施屬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狹義法律: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憲法在內。
二、內容不同
1、廣義法律:人類在法律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習慣、規范、制度等,它包括觀念形態的法律文化和規范形態的法律文化。
2、狹義法律:包括人們對法的性質、法的作用、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的看法、評價以及人們在法律實踐中的思維模式。
(4)我國現行思維六部行政法是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立法法》所賦予的立法權力和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因此,它主要包括作為根本法的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某些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以及民族自治地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⑤ 有沒有知道溫州事業單位筆試考試綜合基礎知識中行政法備考攻略
您好,華圖教育為您服務。
法律知識一直在《綜合基礎知識》科目中佔有20分以上的比重,從歷年的真題統計和總結出,主要考查民法和行政法的知識點較多,而大多數考生反映,行政法的知識是難點,尤其是在復習行政訴訟的知識點時不知從何入手,對其中的很多知識點不易理解,不易掌握。下面,就《綜合基礎知識》常考的行政訴訟這一知識,下面結合一些真題,給考生提供相應的備考策略。
一、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即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依法訴諸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據此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行政案件進行受理、審理、裁判以及執行等司法活動的總和,是司法機關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法律制度。
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的不同點:
1.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屬外部監督,而行政復議屬內部監督。
2.原則上人民法院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只有在例外的情況下即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時才可以審查其合理性。
【例題單選】 我國審判機關對行政機關監督的主要形式是( )。
A. 對行政行為的違憲審查 B. 對行政行為是否有效率進行監督
C. 通過行政訴訟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 D. 對行政人員是否違紀進行監督
本題考查考生對行政訴訟的理解。本題題干問到我國審判機關對行政機關監督的形式,前面概念中已經給大家強調,行政訴訟是通過法院去解決行政爭議問題的活動,而這點正是和本題相符合,因此,C選項通過行政訴訟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是本題的正確選項。A選項中的我國對行政行為的違憲審查,審查主體屬於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審判機關無此權力,故A不符合題意,另外,對行政行為是否有效率、行政人員是否違紀進行監督也非審判機關的權力,故B、D錯。
二、行政訴訟受案的范圍
《行政訴訟法》第ll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①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產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②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③認為法律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④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⑤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後者不予答復的。
⑥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⑦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⑧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上述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 只審查合法性問題
排除:國家行為案件 ②抽象行政行為; ③內部行政行為;④法律規定行政終局裁決
⑤刑事偵查行為 ⑥調解、仲裁行為;⑦行政指導行為;
【例題多選】在下列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的起訴有( )。
A.李某訴行政監察機關對其作出的撤職處分的決定
B.王某訴縣政府運用專項資金擴建辦公大樓的決定
C.張某的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但提出了正當理由的
D.張某訴勞動行政部門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
本題考查考生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理解,A選項李某是公務員身份,而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是不受理內部行為的,因此排除A;B選項王某與縣政府運用專項資金建大樓,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和利益上的侵犯,因此人民法院也不會受理;C選項提到張某提出了正當理由的,可以受理;D選項中勞動行政部分對張某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張某不服,可以申請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可以受理,故本題答案AB是不受理的情況。
總結:考生要從理解、邏輯思維和做真題這三個方面去備考行政法內容,不能一味地盲目記憶,不求甚解。對於要求考生記憶的知識點,一定要理解著記憶准確到位,不可貪圖量多而忽視質量。另外,考生要多思考,多總結,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決勝考試。
http://wenzhou.huatu.com/
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⑥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麼
《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內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容。 唐玄宗時官修,舊題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實為張說、張九齡等人編纂,成書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禮,原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後世設六部即本於此。
⑦ 行政法李佳哪個機構的
行政法李佳是北京方圓眾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
李佳,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博士,山東大學博士後。2011年加入眾合教育,擔任講師,2012年博士畢業。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行政法學方法論與體系的構造與變革》,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專著《信任型法治政府——一個法社會學闡釋》。
授課特點:
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專注於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講課氣勢磅礴,妙語連珠,獨創法考「行政法逆向解題思維」,根據知識的類型綜合運用形象記憶法、理解記憶法、表格記憶法、字鉤記憶法等多種科學記憶手段,將復雜而抽象的行政法理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讓學生輕鬆快樂地攻克行政法難關。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 -李佳
以上內容參考 方圓眾合教育-李佳
⑧ 法考刑法難還是民法難
1.民法
民法科目體系龐雜,內容較多,難度較高,但民法也貼近生活,入門容易。從2017年民法考題來看,民法考察趨向基礎,更加重視對實證法和基本理論的考察,對於比較法和較深理論不涉及。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復習過程中重視基礎,對基本概念區分要清晰。比如撤銷與解除,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違約與締約過失等。
民法最好掌握請求權分析方法,具體有時間的同學可以閱讀一下張永兵博士的民法書,掌握各個請求權的構成要件,這對於案例題分析很有幫助。民法的思維是意思自治的思維,也就是尊重當事人的意思,因此,在考試中,對於干預的也就是合同無效的要慎重選擇。
在民法復習過程中,真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題最好做三遍以上,其實遍數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你真正弄懂,真正能把每一個選項吃透而不是憑借感覺去猜題,那是沒有入門的表現。
2.刑法
刑法有著非常精妙的體系構建,在司法考試復習中,我們應盡量掌握兩階層的理論,兩階層理論確實對於分析問題有幫助。對於共同犯罪、財產犯罪、因果關系、正當防衛、不作為犯罪等問題,這些內容對於刑法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盡量學會老師所教授的分析方法,重新建構我們的體系。對於分則第三章和第六章尤其是第六章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普通罪名(關於那些是一般罪名那些是重點罪名,官方大綱上會有標注,老師書上也會註明),不用太在意,那些罪名這么多年很少考到。
刑法卷四現在會考察學說爭議,就是對於一個問題,理論界有幾種學說,每個都要求答出來。其實,對於這種問題,不要太擔心,每年考到的都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點,比如偶然防衛、事前故意、死者佔有等。在復習過程中,對於重點問題掌握學說爭議就可以了。
刑法我覺得兩個思維可以掌握,一個是兩階層的客觀違法和主觀有責的理論。比如因果關系是客觀層面的,就與主觀沒有關系。因此,對於被害人特殊體質的,雖然主觀可能沒有過失,但不影響客觀層面因果關系的認定。
3.民訴
民訴相對於刑訴來講內容比較少,而且理解性的內容相對比較多。證明責任、執行異議與再審第三人撤銷權之訴的關系、必要共同訴訟與普通共同訴訟、有獨三與無獨三等等,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理論性,而且需要民法知識支撐。
民訴有很多相對的概念,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重視以偏概全式的命題陷阱。比如第三人分為有獨三和無獨三,題目說第三人無權上訴,錯。只有不承擔義務的無獨三無權上訴。
2016年司法考試民訴科目一反常態,理論性較強的科目考的不是特別多,直接法條的內容不少。這也就提醒我們,在三大訴訟法中,我們要理論與法條並重,每年命題重點和特點不一樣,大家可以做近兩年真題對比。
民訴2012年修改後的真題價值較大,要認真做三遍以上。
4.刑訴
刑訴學科在司法考試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分值大,地位高。在我看來,刑訴科目是司法考試最為重要的科目,沒有之一。因為刑訴科目不同於民法刑法,離生活比較近,憑樸素價值觀還能做一做,刑訴如果復習不到位很有可能考試會崩盤。
二是內容龐雜,隨著公安部規定列入司考大綱,列入司考大綱的法條達到2000多條,包括刑訴法典、高法解釋、高檢規則、公安部規定、六機關規定及一系列司法解釋。
三是理論性不如民法刑法強,對法條考察比重大。盡管近幾年對理論部分考察逐漸重視,然而刑訴法沒有民法刑法那麼深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對現行實證法的考察。這三個特點就要求我們在復習刑訴過程中,必須重視起來,對知識點把握詳細一些,否則很難通過司法考試。
5.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行政法科目特點同刑訴類似,非常繁雜。大家可以按照主體法、行為法、救濟法這條主線,去建構體系。另外,行政法思維是限權思維,既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公民權利,考場上如果拿不準就按照這個猜吧。
行政法出論述題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對於基本原則這一塊最好還是背誦一些語言可以用在論述題上。
6.商經
商經科目法條較多,除了公司法和合夥企業法之外其他的雖然不能完全放棄但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一個法考一分而且那麼多想完全把握基本不可能,而且商經這部分對大多數人來講比較陌生。
經濟法部門尤其如此,不論怎麼復習考場上總有幾個題是你沒見過的,大家不要太在意,不會影響大局。經濟法的思維是保障思維,保障弱者的思維,拿不準的就按這個吧。
商法現在案例題考察比較深入,已經超脫於法條的規定,進入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爭議層面。目前主流的老師很難做到這一點。
如果有興趣的話推薦鄭遠民老師,他的書包含大量案例分析和前沿理論,時間不夠的話對於裡面長段案例案情介紹可以省略直接看老師寫的分析。當然如果沒時間對商法沒興趣可以忽略。商法案例18分,按法條答也可以得個基本分。
7.理論法
理論法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憲法學、法理學、法制史、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五部分構成。要背詳細一點,卷四考的比較細了。職業道德跟著這部分也不是特別好把握,要學會理解把握各個主體職業道德基本要求,有個宏觀概念,對做真題很有幫助。
法制史這部分最好也不要放棄,因為這部分內容其實不多好得分,萬一最後決定過與不過的可能就這幾個題,6分真的不少了也。
法理部分難度較小,對基本法理概念有個了解就行。憲法部分非常繁瑣,但憲法是卷一分數高度的重要決定者,特別能拉開差距,不復習的話很難得到分,所以憲法部分一定重視。國家機構基本權利兩部分最為重要。
理論法部分分值非常高,總值達到110分左右。大家在復習過程中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
上述科目真題的重要性就沒有民法刑法那麼大了,相對來說做些模擬題就有些必要了,可以幫你把握一些考點。
8.三國法
三國法部分國公瑣碎,國經重視理解,國私最主要的就是背過《涉外關系法律適用法》。
三國法每年難度不大,是司法考試得分率最高的科目了,模擬題我也沒怎麼做只做了真題,畢竟三國分數不多了真題也差不多夠用了。一定要重視三國,三國雖然分少,但確實是司考中得分率最高的,我今年三國部分就拿了滿分。
三國離我們生活比較遠,比較專業,也許對於很多同學來講有些晦澀,但踏下心來學得個高分沒問題。
⑨ 我國現行的法律已共有多少部
我國建國以來一共頒布過892部法律 其中現行有效的是243部 根據這些法律的調整范版圍不同,我國現行法權律可以分為九大部門法: 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刑法、訴訟法。 每一部單行法律和相關的法律規范,都可以歸到這幾個大的法律部門當中,比如說,憲法部門,就包括了憲法,立法法,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等;訴訟法部門就包括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