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法對罷工
❶ 企業職工無理罷工,新的勞動法有什麼規定
我國以前的憲法里有罷工一條,後來取消了,所以你單位職工罷工是違法的,但是沒有地方講理去,新勞動法里沒有允許勞動者罷工的條款。只能和員工協商解決。
❷ 勞動法對員工罷工情形如何處理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但沒有提及罷工自由,在我國,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是權利和義務的統一,罷工在我國不受法律保護;如果員工罷工,用人單位可以按曠工處理,具體按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辦理
❸ 勞動法關於罷工讓工廠倒閉
《勞動法》沒有關於罷工的規定。
而且也不會因為《勞動法》的實施和遵守《勞動法》使企業破產倒閉,全國那麼多的企業,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勞動法》,也沒有因為《勞動法》而破產倒閉。只有因為經營管理不善,無法適應市場、社會環境而破產倒閉。
1978年《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通信、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罷工的自由,有運用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權利。但1982年通過的新《憲法》中則取消了「罷工自由」的規定。
我國目前的法律沒有公民享有「罷工權」的明確規定,但也從來沒有禁止罷工的相關規定。依照「法無明令禁止則可行」的原則,對我國公民而言,只要法律沒有明令禁止,就是可以做為的。
明確地說:在中國因為沒有禁止罷工的法律規定,所以在中國罷工並不違法,或者說在中國沒有罷工罪。
2001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這一條約的第八條第一款(丁)項規定:「有權罷工,但應按照各個國家的法律行使此項權利」。在中國批准這一條約的同時發表的聲明中,並沒有對這一內容做出保留或其它特別的聲明。所以「有權罷工」這一國際法律原則,則是中國政府所明確認可的。
《工會法》第二十七條是我國現行法律中關於罷工問題處理的最集中和最明確的規定。這一規定應該是對待罷工和處理罷工的基本的法律依據。
《工會法》第二十七條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盡管這一規定使用的是「停工」的概念,但在實質意義上,「停工」和「罷工」具有同等含義。
❹ 勞動法對員工罷工情形如何處理
首先要看罷工的理由和原因是否是屬於正當的,如果不正當,那麼法律是不會支持的,照樣要扣工資罰款
❺ 請問罷工違反勞動法嗎
罷工是違反勞動法的。
一、如果勞動者有勞動糾紛,可以找當地的內勞動部門進行投訴或者是申請容勞動仲裁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是採取罷工的形式維權,是違反勞動法的,嚴重的有可能觸犯刑法。
二、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我們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你去新單位工作!
❻ 勞動法中關於員工罷工的定義為什麼
罷工行動,或被簡稱為罷工(Strikes),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內在以集體勞動為重的工容作行業,如工廠、煤礦等,罷工往往能夠迅速得到僱主、政府和公眾的迅速注意,從而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更可能獲得保證。在西方國家,罷工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工業革命發生期間產生了關鍵的作用,成功迫使了政府修改政策、甚至倒台。
❼ 勞動法對工人罷工被開除是怎麼解釋的
您好!來根據勞動法的源相關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因此勞動者因罷工被用人單位開除的一般是合法的。
若是罷工原因屬於用人單位違法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等。
《勞動法》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❽ 勞動法對於罷工期間的工資是怎麼規定的
罷工在中國比較敏感,如果職工確有工資方面的合理要求,有關法律都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第二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章工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