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行政法學年會在成都
1. 2015年自考行政管理學本科段中行政法學是替代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嗎學分一樣嗎
你好,自考課程的頂替需要看具體的課程調整通知,看具體的考試計劃安排,一般頂替也是一科頂替一科,不會一科頂替兩科的,看看最新考試計劃把。
2. 行政法學 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選,可以當場作出決定,但應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第二題選D;第三題選B,必須依照法定格式要求製作、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第四題選C和D,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理由和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一條,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人民警察應當向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出示工作證件,並填寫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有被侵害人的,並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前款規定的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被處罰人的姓名、違法行為、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公安機關名稱,並由經辦的人民警察簽名或者蓋章。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經辦的人民警察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四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採納。 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
(2)2015年全國行政法學年會在成都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一條,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六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應當製作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被處罰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件的名稱和號碼、住址;
(二)違法事實和證據;
(三)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處罰的執行方式和期限;
(五)對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的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決定書應當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加蓋印章。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 陳峰的獲獎情況
省級以上獎項:
2011年 「法治江蘇」徵文三等獎
2010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學會論文一等獎
2010年 第一屆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2009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年會論文二等獎
2008年 獲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8年 獲江蘇省行政法年會論文三等獎
2007年 獲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004年 獲江蘇省大中專學生暑期實踐先進個人、優秀成果獎
校級以上獎項:
2010年 獲蘇州大學「朱敬文特別獎學金」(全校三人之一,文科唯一一人)
2010年 獲蘇州大學「朱敬文獎學金」
2009年 獲蘇州大學2008~2009年度校學術標兵稱號(全校六人之一)
2009年 獲蘇州大學「王健獎學金」
2008年 獲校「學習十七大、學習新黨章」主體徵文活動中獲一等獎
2007年獲蘇州大學王健獎學金
2006年 榮獲蘇州大學2006年度王健獎學金
2005年 獲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第二次論文發布會二等獎
2004年 獲蘇州大學 2003~2004年度人民獎學金二等獎學金
2004年 獲蘇州大學 2003~2004年度校優秀學生幹部
2003年 獲蘇州大學 2002~2003年度人民獎學金三等獎學金
2003年 獲蘇州大學 2002~2003年度校學生會優秀學生幹部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校三好學生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校優秀學生幹部、學生幹部先進個人獎學金
2002年 獲蘇州大學2001~2002年度專項獎學金
2001年 獲蘇州大學2000~2001年度人民獎學金一等獎學金
2001年 獲2000~2001年度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優秀學生幹部
2001年 獲蘇州大學2000~2001年度校暑期實踐先進個人
最近5年曾發表過的主要著作、論文(包括發表時間、刊物名稱、合作者及本人在合作者中排名次序):
1) 2010年參編(副主編)學術論著《中國行政法學專題研究述評(2000-2010)》(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 2009年合著(第二作者)學術專著《行政協助過程規制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 《建議制定我國憲法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完善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另一種思路》,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第四卷),第二作者,2010年3月版;
4) 《協力行政的興起及其行為型態探析》,載《求是學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第1期;
5) 《協商民主:提供「審議」傳統憲政理念的新視角》,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6) 《互聯網管制背景下的網路人權保障體系探析》,載於《法治論叢》,第二作者,2008/02,並於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8年第8期轉載;
7) 《審議民主:一種「審議」傳統憲政理念的憲政觀》,載於《甘肅政法學院學報》(核心期刊),(CSSCI來源集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8) 《試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南京大學法律評論》(CSSCI來源集刊,全國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008年春秋號;
9) 《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2008年10月「第三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獨立作者(該文獲2008年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0)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對我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啟示》,載於《社會公正與法治國家》,獨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該文獲2007年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1) 《協力行政及其行為型態研究意義考略——」公民有序參與」法治化路徑研究》,載《法政研究》(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集刊),2009年創刊號。
12) 《行政協力行為初論》,載《東方法學》,獨立作者,2009年第4期,並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9年第12期轉載;
13) 《農村群體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邏輯——基於城鎮化背景的分析》,第二作者,2010年全國行政法年會論文。
14) 《行政協力范疇探略——行政協力的概念與若干相關問題》,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9年第4期;
15) 《論行政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的相對性》,載《江蘇省法學會行政法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獨立作者,2009年;
16) 《論實現給付行政任務的公私協力行為》,載於2008年10月《「第三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獨立作者(該文獲2008年第三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17) 《域外行政公益訴訟制度之特徵》,載於《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8/04。
18) 《行政證據收集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由「釣魚執法「事件引發的思考》,載於《」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第二作者(該文獲第一屆江蘇省行政與經濟法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19) 《基於過程理念的行政程序法研究——評《中國行政程序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獨立作者2008年第4期;
20)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對我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啟示》,載於《社會公正與法治國家》,獨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該文獲2007年第二屆全國公法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
21) 《協力行政及其行為型態研究意義考略——「公民有序參與」法治化路徑研究》,載《法政研究》(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集刊),2009年創刊號;
22)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的法治路徑探析》,載於《江蘇農村經濟》,第二作者,2008年第5期;
23) 《論行政法律關系「不平等下的對等」之性質》,載於《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第一作者,2009年第2期;
24) 《論行政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的相對性——以行政調查程序為例》,載於《學習論壇》,獨立作者,2010年第1期;
25) 《論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審查》,載於《鄂州大學學報》,第二作者,2009年第4期;
26) 《評翁岳生主編之<行政法>》,《湖南農機》,第一作者,2008年第11期;
27) 《試論行政法任務變遷》,《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第一作者,2007年第11期;
28) 《透視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 《行政指導價值基礎初探》,《西南法學》2005年第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獨立作者)
30) 《試論行政指導在行政法意義上的理論基礎》,《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獨立作者)
31) 《台灣地區行政法學研究集大成之巨著——評翁岳生主編之<行政法>》,《美中法律評論》,2007年第1期(獨立作者)
32) 《試論電子政務對傳統行政行為理論的影響》,《社科研究》,2006年第3期(香港雜志)(獨立作者)
33) 《試論我國公共人事服務事業民營化的行政法學思考》,《研究生法學雜志》,2006年第五卷第2期(獨立作者)
34) 《行政權:行政法邏輯起點的科學界定》,《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7月(第一作者)
35) 《淺論研究行政法理論基礎的憲政意義》,《河南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36) 《司法賠償委員會若干問題分析和改革建議》,《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報》,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37) 《公共人事服務事業民營化的行政法學思考》,《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38) 《論行政法律關系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學術論壇》2004年第一輯「法學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第28頁~29頁(獨立作者)
39) 《農民權利保障問題探析》,《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0) 《芻議我國行政訴訟收費制度》,《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1) 《確立行政權為行政法邏輯起點的可行性分析》,《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42) 《試論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可行性》,《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43) 《試論行政法邏輯起點》,《檢察研究》(2006年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第一作者)
44)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精髓是政府法治文化》,《工商管理科學》,2006年第8期(第二作者)
45) 《偵查權性質之定性探討》,《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7期(第二作者)
46) 《刑事被害人保護制度之構想》,《法學教育》,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47) 《論西部大開發與法治現代化》,《理論新探索》,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48) 《和諧工商 法治先行》,《工商管理科學》,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
49) 《行政緊急程序初論》,《大連幹部學刊》,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50) 《淺談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適用》,《中國律師和法學家》,2006年3月號(第二作者)
4. 收入中國行政法學年會論文集的文章還能再發表么
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如該論文集為主流資料庫收錄的(知網,萬方,維普),是不可能重復發表的;如未收錄,屬於內部資料或內部期刊,可繼續發表。
因為,你只需要知道,你所刊登期刊雜志是否為公開發行。
5. 請教行政法學 多選題2
1、CD;2、ABCD;3、ABDE;4、ABC;5、ABC;6、AB;7、BD;8、ABCD;9、BC;10、ABDE
6. 哪裡有勞動報酬權的參考文獻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5年 加入收藏 獲取最新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問題與政府對策研究黎泳宇 【摘要】:本論文研究了深圳市引發勞動爭議最多的勞動報酬爭議現狀,分別列舉了個人勞動報酬爭議和集體勞動報酬爭議案例,分析出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和研究了勞動爭議的理論和現狀及其成因,基於相關理論和數據,分析了目前全國及深圳市勞動爭議的狀況和特徵,並剖析了深圳市勞動爭議特徵形成的原因與對策。最後,論文對深圳市的勞動報酬爭議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勞動報酬爭議主要涉及工資總額爭議、剋扣拖欠工資爭議、最低工資爭議、加班費爭議等。目前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侵犯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的行為立法不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不適應現實情況,審理周期過長、申訴時效60日很容易過期、收費不合理等;欠薪保障制度有待強化和完善;勞動監察執法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等。 全國勞動爭議的特徵為:勞動爭議總量和涉及人數持續上升;集體勞動爭議數量增長迅速;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解除勞動合同案件仍是勞動爭議案件的焦點;勞動者一方申訴比例大且勝訴率高;經濟發達地區勞動爭議多;國有企業勞動爭議和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數仍居首位。 深圳市勞動爭議的特徵為:勞動爭議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佔到全國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呈現出各區勞動爭議立案數量差距很大的特徵;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居首位;民營企業佔到七成以上,大量涉及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外來勞務工集體爭議數量大,占廣東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與全國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基本類似,有一定差異;勞動者勝訴比例高;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難度增加等。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集中體現在:是數量引發最多的勞動爭議原因;勞動報酬爭議案件具集中性,涉及民營企業、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特區外外來勞務工上的勞動報酬爭議數量大,且多為剋扣拖欠工資爭議。論文進一步分析了勞動爭議原因多發在勞動報酬上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勞動關系雙方利益差異顯現化,勞動者的權利缺失;其主體原因是勞動關系當事人的法律意識、經營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差;還有政府原因。論文從用人單位、企業經濟成分、行業劃分、行政區域劃分、勞動者等角度分析了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案件具集中性的成因。 針對深圳市的勞動報酬爭議問題,結合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和成因以及深圳市實情,論文提出了相應對策: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侵犯勞動權刑事責任的追究, 【關鍵詞】:勞權 勞動爭議 勞動報酬
【學位授予單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F244
【DOI】:CNKI:CDMD:2.2005.144198
【目錄】: 摘要7-9 ABSTRACT9-12 第一章 緒論12-17 §1.1 研究目的12 §1.2 本論文研究目標與意義12-13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13-16 §1.4 本論文研究內容與組織結構16-17 第二章 勞動爭議理論研究17-31 §2.1 勞權和勞動關系18-23 2.1.1 勞權18 2.1.2 勞動關系18-21 2.1.3 政府在勞動關系中的角色與作用21-23 §2.2 勞動爭議及其處理機制23-31 2.2.1 勞動爭議23-25 2.2.2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25-31 第三章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問題分析31-58 §3.1 勞動報酬爭議概述31-33 §3.2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情況分析33-39 3.2.1 工資總額爭議35-36 3.2.2 剋扣拖欠工資爭議36-38 3.2.3 最低工資爭議38-39 3.2.4 加班費爭議39 3.2.5 其他勞動報酬爭議39 §3.3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案例39-43 3.3.1 個人勞動報酬爭議案例39-42 3.3.2 集體勞動報酬爭議案例42-43 §3.4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政策缺陷分析43-58 3.4.1 對侵犯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的行為立法不完善44-47 3.4.2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現行的先裁後審模式存在弊端47-54 3.4.3 仲裁申訴時效60日易過期54 3.4.4 收費不合理54-56 3.4.5 欠薪保障制度有待強化和完善56-57 3.4.6 勞動監察執法效率不高57-58 第四章 深圳市勞動爭議特徵及其成因分析58-77 §4.1 我國勞動爭議現狀及特徵分析58-61 4.1.1 勞動爭議總量和涉及人數持續上升58-59 4.1.2 集體勞動爭議數量增長迅速59 4.1.3 勞動報酬是勞動爭議案件的焦點59-60 4.1.4 勞動者一方申訴比例大且勝訴率高60-61 4.1.5 經濟發達地區勞動爭議多61 4.1.6 國有企業勞動爭議和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數仍居首位61 §4.2 深圳市勞動爭議現狀及特徵分析61-67 4.2.1 勞動爭議數量佔到全國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61-62 4.2.2 呈現出各區勞動爭議立案數量差距很大的特徵62-63 4.2.3 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居首位63-65 4.2.4 集體爭議數量大65 4.2.5 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與全國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基本類似65-66 4.2.6 勞動者勝訴比例高66-67 4.2.7 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難度增加67 §4.3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及其成因分析67-77 4.3.1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67-68 4.3.2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成因分析68-77 第五章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問題對策研究77-86 §5.1 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77-78 §5.2 增加對侵犯勞動報酬權刑事責任的追究78-79 5.2.1 增加侵犯勞動報酬權的罪名78 5.2.2 增加用人單位與公共行政管理者為侵犯勞動報酬權的刑事責任主體78-79 §5.3 將現有的勞動仲裁院逐步改造為勞動法院79 §5.4 延長仲裁時效至兩年79-80 §5.5 降低收費標准80-81 §5.6 擴大欠薪保障條例規定的范圍81 §5.7 完善勞動監察制度81-82 §5.8 大力開展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82-83 §5.9 建立企業內部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83-84 §5.10 建立行政管理、勞資協調和權益保護協會三重網路84 §5.11 積極推動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承諾制度84-86 結論86-88 致謝88-89 參考文獻表89-91
7. 來幾個行政法學的問題 !案例1:企業行政處分與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並行案
你的問題標題已經說明,一個是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等,回由組織人事部門作出;一個是行政答處罰,包括行政拘留、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等,由行政管理部門作出。兩者既無沖突,也不能相互替代。
8. 沈開舉的成就及榮譽
1984年以來,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開設了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國家賠償法學、比較行政法學等多門法學課程。教學效果優良,先後獲得鄭州大學法學院中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鄭州大學中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和鄭州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的稱號。
參與撰寫學術著作近20部,其中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審定的高等學校統編法學教材《交通行政法》一部,個人專著《行政徵收研究》一部,主編《國家賠償法通論》、《行政處罰法通論》等著作五部。在《中國法學》、《憲政論叢》、《行政法學研究》、《人民日報》、《法制日報》等十幾種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承擔多項國家和省市的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行政補償研究》一項,參與中國法學會項目《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法律機制研究》一項。2002年參加由應松年教授主持的《國家賠償法》修改建議稿起草工作,擔任三個起草小組中河南組召集人。2003年參加國務院法制辦委託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承擔的《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方案》的起草工作,並擔任主要執筆人。承擔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主持《河南省實施〈行政處罰法〉狀況及其對策研究》一項,參與2項。另外,還承擔《司法腐敗研究》、《行政責任研究》等鄭州市和鄭州大學項目各一項。
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1998年曾與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應松年會長、楊海坤教授組成中國行政法代表團赴韓國參加東亞行政法年會,並作了「中國行政訴訟現狀及其問題」的學術報告。1999年和2001年兩次參加大陸行政法代表團赴台灣進行學術交流,作了「行政強制執行與行政強制措施研究」等學術報告。近年來,多次應邀參加在北京、杭州、大連、海口等地舉行的中美、中英、中德行政法學術研討會。還多次應邀參加全國人大法工委舉辦的《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和《行政程序法》起草工作研討會。
9. 山東大學法學院的學院評價
自建院以來,法學院曾成功地舉辦了十餘次國際及全國性學術會議。法學院創辦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法學學術講壇在法學界享有很高聲譽,有近百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曾在學術講壇上發表講演。由法學院承辦的1994年全國法理學年會、1998年中國法律史學年會、2000年全國行政法學年會、2001年全國刑法學年會以及法律解釋學、法經濟學等全國性專題學術會議得到了學界的一致好評。
在全國開設法學專業的大學共517所中,山東大學法學院一直位於A++行列。
2009年,國務院授權山東大學法學院培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一起成為JM培養第三批高校。
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聯合實施的國家戰略計劃。山東大學法學院獲批首批: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雙基地建設項目。
2012年國內大學排名中,山東大學文科居全國高校第13名。在文科的7個學科中,哲學第9名,法學第9名,文學第7名,歷史學第10名。
2013年法學一百強中,山大法學院排名第14.
2014年,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山大以綜合實力排名全國大學前十強。法學實力A+。 10 山東大學 100.64 魯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山東大學學科專業入選2014中國四星級學科專業(★★★★),躋身2014中國高水平學科專業名單。
2014年,中國校友會權威排行榜中,2014中國大學法學學科專業排行榜中,山東大學法學院排名第13名。 13山東大學山東中國研究型中國一流大學2015年,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山東大學以全國105.88的總分位居全國第十名,蟬聯全國大學綜合實力前十強。同時,榮獲中國研究型大學前十強稱號。
2015年,美國教育媒體USNews聯合湯森路透2月21日發布了2015年全球頂尖500所大學排行榜,中國有27所知名大學上榜。其中,山東大學在全球頂尖大學中排名343名,位居大陸第15名。
在最新公布的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法學專業排行榜中,山東大學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的法學專業入選中國四星級學科專業,躋身2014中國高水平學科專業且並列第五。
10. 全國最好的行政法學系和行政法教授在哪裡有哪些大學的行政法比較好急急急急急急急
吉林大學的鄧正來教授是我國非常著名的行政法專家!
當然,北大,人大和中法大也有許多著名的行政法專家!
包括武大和上面所講的浙大等等,都有我們國家非常著名的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