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勞動法
⑴ 沈陽勞動法
你是問,比如是3年的勞動合同,現在工作了2年7個月,還有5個月,然後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需要支付勞動者5個月的工資嗎?
是嗎?
如果是話,情況是這樣,這個情況不是這么計算的,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此情況單位需要進行補償,補償標准為工作滿12個月補償1個月工資,不滿12個月,超6個月按12月計算,不滿6個月,補半個月工資。
如果按上面的例子,就是是補3個月工資。
另如果解除勞動關系是因為嚴重違反勞動紀律、被判刑什麼的,是沒有補償的!
⑵ 沈陽,半年內請請病假30天違反勞動法嗎謝謝大家
根本不違法.根據勞動法規定如果員工疾病或者因工負傷連續休假6個月以內的,企業還要支付你相應的工資.工齡兩年的病假工資為本人工資的60%,2-4年的70%;4-6的為80%,依次類推8年以上的為100%.
參照勞動法:
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四條 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 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 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條 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第八條 醫療期滿尚未痊癒者,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⑶ 沈陽勞動法咨詢
問 如此計算有何根據。是否侵犯員工利益。公司解釋為此勞動法只是從2008年實行。所以只從2008年開始補償。
你好:
公司的做法合法。勞動法要求補償就是從2008年開始的。
勞動法第46、47條就是這樣規定的: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當然,你也可以依據勞動法要求公司多補償3年。就說參照勞動法條款。
⑷ 新勞動法沈陽最低生活費多少錢
勞動法和最低生活標准抄,這是兩個部門的事。勞動法只是一個保障勞動者基本權利的法律,不會規定的很細,當地人保勞動部門可根據此法制定最低工資標准。而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民政部門來管理,是根據當地最低生活的基本標准來指定的。
⑸ 沈陽勞動法裡面對於員工簽訂合同的期限是否有要求
哪裡在的勞動法都一樣,不分地區,全中國就一部勞動法,對於簽訂勞動合同相關法條發給你: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十三條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 和第四十條 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⑹ 沈陽勞動法相關問題
即使工人真的給單位造成損失,也就是每個月罰款不超過本月工資的20%。工資支付規定中的規定。
1、單位是否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規定此項罰款,有的話這條規定肯定違法,沒有的話這個處理決定就違法。所以都是單位違法。
2、事情發生後可以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和人事局)的勞動保障監察局舉報。如果罰款已經繳納了,可以到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還可以要一些其他補償。
3、沈陽市最低工資標准不是已經1300元了么?
4、如果罰款了需要有相關收據之類的,否則不能證明這個事實。
5、到勞動人事仲裁不需要說太多的話,只要簡單說明事實,就如您在這個問題中說明的那一段即可。
⑺ 沈陽市勞動法
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2008年1月1日起滿一年後,視為與單位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公司無法辭退你。
⑻ 勞動法1994年376號文件對遼寧省沈陽市有效果嗎
勞動法1994年376文件對遼寧省沈陽市具有指導勞動關系和協調勞動合同等方面的指導性文件效果。供參考。
⑼ 沈陽鐵西區勞動法仲裁
一般區一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都設有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下設實體辦事機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申請勞動仲裁需要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在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
需要提供的材料:勞動仲裁申請書、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相關證據等。
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之後開庭審理,並且會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在立案後60天內下達裁決書。
對於裁決書不服的,收到裁決書15天之內可以起訴到法院。
勞動仲裁委不收費,在職或離職一年內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⑽ 有關勞動法問題,請賜教!
我國勞動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體制,它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以上兩法的司法解釋與實施細則,還包括國務院和勞動部(勞動社會保障部)的行政法規等組成勞動法體系.
勞動法(及勞動法體系的各種法律法規),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勞動法體系的調整對象,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離不開調整勞動關系這一核心內容。
明確以下幾點: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勞動法》作為維護人權、體現人本關懷的一項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稱為第二憲法。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1.基本原則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