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處罰委託的主體
① 我國法律規定,可以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什麼
行政機關、法律法規的授權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沒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一般不能實施行政處罰。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
根據行政管理活動的需要,並有相應法律、法規或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視情況,在法定許可權內依法委託符合《行政處罰法》規定條件的組織行使行政處罰權,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負責監督,並對該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三)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② 受行政機關委託行使行政處罰權的組織有哪些
一、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是指受行政機關的委託,按照委託范圍,以委託主體的名義,行使被委託的行政職權的非國家機關的組織,亦稱被委託組織。
二、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和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團體,而且還可以包括某些個人或某些私人組織。如國務院發布的《家畜家禽防病條例》規定,農牧部門及其畜禽防疫機構可以委託有條件的飼養戶或檢疫單位檢疫,家畜出售者可持有被授權檢疫的飼養戶或檢疫單位的檢疫證明進入市場。
③ 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有哪些
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通常可以被分為:
1.由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3.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其中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必須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同時具有熟悉有關法律的工作人員,且具備必要的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條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
國務院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評估行政處罰的實施情況和必要性,對不適當的行政處罰事項及種類、罰款數額等,應當提出修改或者廢止的建議。
第十六條
除法律、法規、規章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第十七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④ 行政機關依法委託的組織是具有行政處罰權的主體嗎
行政主體不僅僅只有行政機關,行政機關的權利是憲法和組織法授予的,除此之外,法律法規規章授權和委託的組織也能成為行政主體,在行政處罰中只有法律法規規章委託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作為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這個你可以去看一下行政處罰法有規定
⑤ 行政處罰法明確了行政處罰的主體是
摘要 行政處罰的主體有以下三類:1、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但被授權的組織必須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3、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⑥ 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應具備哪些條件
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應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有: (一)行政行政機關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三)受委託的組織 受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⑦ 行政處罰的主體有哪些
行政處罰的主體必須是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這就要求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法定許可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實施。 依照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將某些行政處罰實施權委託給其他機關或組織。但對於行政拘 留、勞動教養等涉及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則只能由法定行政機關行使,不得委託其他機關 、組織代行。 行政主體進行委託時,受委託方必須具備下述條件方可委託:(1)相應的機關、組織是依法 成立的;(2)其不具有營利目的;(3)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相應業務的工作人員; (4)具有對違法行為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條件。 受委託的機關、組織實施行政處罰應以委託機關的名義進行,並接受委託行政主體的監督, 不得再行委託。委託方對受委託方實施處罰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⑧ 行政處罰權,被授權給什麼性質的主體可以委託給什麼性質的主體實施
可以來授權給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自的組織;委託給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授權組織的處罰許可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九條【受託組織的條件】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8)行政法處罰委託的主體擴展閱讀:
被授權的主體只有在法律和法規(國務院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授權後才能取得行政主體資格,獨立行使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職權,並獨立承擔復議或是訴訟的主體責任。即授權的上位規范只是法律和法規,被授權的主體沒有權利再委託其他組織進行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處罰法》
⑨ 《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的主體&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是什麼
行政處罰法:
第十五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十六條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第十七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 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