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必背

行政法必背

發布時間: 2020-12-21 13:10:55

『壹』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2、代表意義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統治"為目標的法治,它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的反映「法的統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權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權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為政治統治的圭臬。

實質法治立足於中國當代行政法的背景,對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做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在論證上具有濃厚的法理學色彩。這有助於深化行政法學基礎理論,也足以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展開對話。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但這種審查僅僅局限在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規的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於法律、法規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無權進行審查。

實質法治意味著除了要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之外,還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決策的內容合理。

3、程序正當。

『貳』 三支一扶有年齡限制嗎

二、招募條件
(一)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品德優良,遵紀守法,作風踏實,組織紀律觀念內強容;志願到基層工作,服務鄉村振興,服從組織安排。
(二)專業知識扎實,按時獲得相應學制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組織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較強,有發展潛力,綜合表現比較突出。
(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18周歲(2000年5月24日以前出生)。
(四)身心健康,符合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體檢標准。
(五)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人員,不得報考:
1.在讀全日制普通高校非應屆畢業生;
2.現役軍人;
3.曾受過刑事處罰和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
4.曾被基層服務項目錄取過的人員;
5.具有法律規定不得被聘用為事業單位人員的其他情形的。
各市可對職位需求、招募范圍、專業及其他條件作出補充規定。

『叄』 唐朝法律思想根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封建史上較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統治時期,朝廷人才濟濟,形成一個較為開明的統治集團。唐初統治集團的法律思想基本繼承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並有所發展。其在立法、司法活動中表現如下:
(1)以「安人寧國」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
以李世民為首的統治集團認為,隋亡的主要原因在於統治者過於貪婪,人民負擔過重。他們「動靜必思隋氏,以為殷鑒」。在制定政策時以「安人寧國」為指導,施行「無為」政治。魏徵以為「以為而治,德之上也」。李世民既推崇儒學,將堯舜之道、孔孟之書作為為政摜,又吸收了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及法家的某些思想。在「安人寧國」方針指導下,唐初法律思想具有禮法融合,德主刑輔,立法寬簡,執法嚴明等特點。
(2)立法公平,務求寬簡
李世民君臣認為,要安邦治國,必須重視立法,而立法應以禮為指導,以「寬簡」為核心。這主要表現於以下幾點:其一,既制禮,又立刑。唐初統治者認為,治國必須禮法兼用,「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李世民強調禮法統一,主張失禮則入刑,不忠、不孝皆為犯罪行為,《貞觀律》條款處處體現了禮刑結合的思想,它為永徽時律疏奠定了基礎。其二,立法必須公平。唐初統治者認為,法是國家的權衡,人君立法應「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魏徵言:「聖人之於法也,公矣。」唐初統治者所說的「公」,當然是指地主階級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而言。為了能保護地主階級的整體、長遠利益,唐初統治集團主張立法要從公而棄私,不能以這個人好惡代替法律。其三,立法須穩定,「不可數變」。李世民君臣認為,法律固然應隨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卻不可多變,法律多變害處甚多,官吏不能盡記,前後條文牾,民不知所避,失掉權威而難以實行。其四,「國家法令,惟須簡約」。在強調立法公平、法律穩定的同時,唐初統治者格外強調律文的簡約,認為只有簡約,才能使律文前後一致,公平合理。貞觀年修律,便「削煩去蠹,變重為輕」,貫徹了這一原則。
(3)慎獄恤刑,務求其「實」
為貫徹正統法律思想「德主刑輔」的主張,李世民統治集團不僅在立法上強調變簡,執法上也強調慎獄恤刑,務求其實。其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慎獄恤刑。李世民認為,官吏多以入人之罪為能,利在殺人,因此造成冤獄。他明令,司法官員須慎刑慎殺,依法斷罪,或重或輕,均依定製。其二,創立九卿議刑制度。唐初統治者對待死刑十分慎重,「大辟罪,皆令中書、門下四品以上及尚書九卿議之」。其三,完善死刑審批程序。唐太宗將死刑三復奏變為「五復奏」,京城中兩天內復奏五次,給皇帝以充分的時間考慮生殺予奪,有效地避免了冤案。其四,反對嚴訊,務求其實。李世民君臣以隋嚴訊逼供為戒,強調審訊中要注重事實,並規定了「不嚴訊,不旁求,不貴多端」的原則,以防止濫刑濫罰。
(4)明正賞罰,一斷於律
唐太宗贊揚諸葛亮罰不避親,賞不遺仇,要求官吏審獄斷案「一斷以律」。他自己還帶頭守法,在司法判決與自己的敕令有所違背時,克已從法,使司法人員敢於維護法律,犯顏直諫。(5)納諫與執法相結合唐太宗從諫如流,當其敕令與律相矛盾時,他往往能接受司法機構的觀諫,忍個人小忿,而存法律大信。因此,皇權對司法的干涉相對減少,使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在司法活動中得以充分體現。}
綜上所述,李世民及其統治集團在總結了歷代統治經驗的基礎上,發展了更為嚴密、更能適應社會發展和鞏固統治的法制思想。他們在"公平"的基礎上,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出現了中國社會罕見的、為人稱道的"法治"局面。

熱點內容
周口沈丘法院 發布:2025-05-10 21:38:14 瀏覽:991
合同法司法解釋三解讀 發布:2025-05-10 21:35:58 瀏覽:169
廣西民族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5-10 21:25:16 瀏覽:336
余凌雲行政法講義下載 發布:2025-05-10 21:10:07 瀏覽:382
法律講堂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0 21:04:59 瀏覽:498
證券法和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5-10 20:59:08 瀏覽:632
業務員飛單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0:59:03 瀏覽:349
國家法院上班了嗎 發布:2025-05-10 20:29:01 瀏覽:56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產生 發布:2025-05-10 20:24:20 瀏覽:441
稅務政策法規承諾 發布:2025-05-10 20:18:38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