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病退的最新規定
1. 國家勞動法關於病退管理規定
僅供參考: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
一、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二、交費年回限(含視同答交費年限)滿15年及其以上。
三、因病或外因致殘,經市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符合以上三條的人員,可辦理病退,否則,不能按因病辦理退休。
目前為止更具體些: 企業職工申請病退鑒定,應符合以下條件:
養老保險繳費原則上滿15周年,女性45周歲以上,男性50周歲以上;
一般類疾病住院出院後滿1年;
惡性腫瘤、尿毒症、肢體癱等難以康復的嚴重性疾病住院出院後醫療期滿;
精神類疾病住院出院後年滿5年,且有5年系統治療診斷記錄。
職工在申請病退鑒定報名時須提交《病退鑒定申請表》、《病退鑒定須知》、本人簽字的申請書、正規住院病歷和住院醫療費報銷憑證以及市、縣兩級醫保中心醫療保險費支付單。需要注意的是,如個人存根丟失,可提供醫保中心存根復印件並加蓋醫保中心印鑒,未參加醫保的單位可提供單位財務醫療費報銷憑證。
網頁鏈接
2. 病退條件最新規定2022
病退條件最新規定2022具體情況有如下三點:
1、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國有改制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人員或者是殘疾人,由於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本人自願申請提前退休;
2、男要滿50周歲、女要滿45周歲。申請退職的,不受年齡限制;
3、要交滿15年的養老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
第二十七條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包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轉移支出、補助下級支出、上解上級支出、其他支出。
養老保險待遇支出包括基本養老金、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病殘津貼。
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前已經退休、退職人員的退休(職)費和病退人員生活費,以及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人社部發〔2015〕28號)規定在10年過渡期內退休人員按新老辦法對比後的補差資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包括按月支付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支出以及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出。個人賬戶一次性支出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由於死亡、出國(境)定居等情況下退還其本人個人賬戶余額的支出。
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指用於已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支范圍的參保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後的喪葬補助費用及其遺屬的撫恤費用。
病殘津貼指按國家規定標准對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參保人員發放的基本生活費。
3. 勞動法病退條件最新規定2020
辦理病退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可以:
1、參保並按規定繳納了基本養老保險費;
2、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經市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3、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累計滿15年及其以上,其中實際繳費年限不得低於5年。
4. 勞動法對病休和病退的標準是
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公負傷,享受國家規定的醫療保險待遇,這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根據《勞動法》這一規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醫療期規定》對醫療期作了進一步明確規定。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負傷,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需要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給予一定的醫療期。具體規定如下: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下,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3個月;5年以上的為6個月。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上,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6個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為9個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為12個月;15以上20年以下的為18個月;20年以上的為24個月。根據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對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醫療期內尚不能痊癒的,經企業和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具體延長的幅度,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確定。
根據《勞動法》規定,醫療期滿後,只有在勞動者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如果勞動者恢復如初,可以繼續從事原工作,或者勞動者沒有留下大的後遺症,可以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勞動合同關系繼續有效,用人單位不能解除。
所以,你們單位首先考慮給你調崗,如還不能勝任,可以解除!並發放待通知金、經濟補償金及醫療補助金!
5. 勞動法規定女職工多少歲可以辦病退
病退必須通來過勞動鑒定委員會鑒源定,條件是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病退後按工齡比例領取退休工資。
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按本人距正常退休年齡(男滿60周歲、女滿50周歲)的年限,每提前一年減發基本養老金2%(不含個人帳戶養老金),即提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額基本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1-提前退休年限*2)+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後每年可按規定的正常調整制度辦法進行基本養老金的調整。
93年農轉非戶,當時只是給補交了醫療保險,沒有補交養老保險,有權要求單位補繳。
6. 勞動法中規定病到什麼程度才能請長期病退
「病退」是因病退休或因病退職的意思,不是病假,因而不存在「請長期病退」。《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有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另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七條,經當地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指勞動能力),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7. 中國勞動法關於失業人員提前病退的有關規定
只要能夠在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就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職,不過要是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話要看繳費年限
8. 勞動法規定什麼人可以辦理病退
根據原勞動部《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六條規定,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六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9. 勞動法因病,如何辦理病退
申請病退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
(1)經本市勞動能力鑒定機構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2)達到規定年齡(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3)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且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限(工齡)滿15年。
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的職工,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病退申請,由用人單位於每季度第一個月持本人身份證、病歷資料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個人繳費的,應委託社會保險服務機構辦理。同時符合病退三個條件的,予以病退。符合條件(1)、條件(3)但不符合條件(2)的參保人員,可以辦理退職。
注:有的省份病退年齡已不受限.
職工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統一由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負責醫療診斷,並出具證明。非指定醫院出具的證明一律無效。
地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負責定期審核指定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作出鑒定結論。職工因病或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標准,暫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GB/T16180-1996)(1-4)級》執行,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做出補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