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法與行政法的銜接罪名

刑法與行政法的銜接罪名

發布時間: 2022-03-26 17:02:32

A. 行政刑法製造犯罪

有一定道理,也不全面
它將某些行為規定為犯罪這一點戲虐為製造犯罪也不為過
但有這樣的規定後還有人選擇去這么干,是自己把自己變成犯罪分子怪不得法律。
自然犯里也有類似情況,有的父打死子不是犯罪,後來也要認定為犯罪,是不是製造犯罪呢
同態復仇曾不認為是犯罪,後來也被刑法規制了。

B. 刑法有多少罪名

刑法規定的罪名有413個,加上新增罪名9個,目前我國刑法共有罪名422個,其中,過失犯罪48個,占總數的11%;故意犯罪374個,占總數的89%。
法律分析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以國家的名義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適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行政刑法制裁的是違反行政管理的行為。行政刑法和行政法處罰某種行為,主要不是因為其具有道德上的惡,而是因為其破壞了社會管理秩序,因而有害於社會,這些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也會隨著社會管理、運行模式的改變而減弱或消失,在不同的社會和時代間不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如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投機倒把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就不具有社會危害性。與刑法的這種劃分相對應,從犯罪的角度在理論上也有自然犯和法定犯的劃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C. 〓★刑法問題和行政法問題★〓

吸收犯

數個不同的犯罪行為,依照一般的日常觀念或法條內容,其中一個行為當然地為他行為所吸收,只成立吸收行為的一個犯罪。

(二)吸收犯的特徵

1.事實上有數個不同的行為,每一行為都單獨成罪,都分別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有關條文規定的犯罪構成。

2.數個犯罪行為之間存在著吸收關系。吸收關系主要有兩種情況。(1)一般經驗上的吸收關系,即依照一般經驗法則,一罪是另一罪的當然實行方法或當然實行結果,前行為是後行為的當然發展階段或者後行為是前行為的當然發展結果;(2)法條內容上的吸收關系,即按照法律規定,一罪的犯罪構成為他罪所包括。

(三)吸收犯的處罰

吸收關系表現為重行為吸收輕行為。對吸收犯以重罪論處,輕罪被重罪吸收。

牽連犯

(一)牽連犯的概念

以實施某種犯罪為目的,但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的情況,此時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之間、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之間就存在著牽連關系,因此稱之為牽連犯。

(二)牽連犯的構成要件

1.牽連犯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這是牽連犯的本質。牽連犯是為了實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為和結果行為又構成了另外一個犯罪。

2.須有兩個以上的行為,其中一個是目的行為,一個是方法行為,或者一個是原因行為,一個是結果行為,或者既有方法行為、目的行為(原因行為),又有結果行為。

3.兩個以上的行為均觸犯了刑法分則中的有關規定,觸犯了兩個以上的罪名,構成獨立的犯罪,各行為不屬於一個犯罪構成的要件。

4.兩個以上的行為之間須有牽連關系。牽連關系有兩種:(1)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之間的牽連關系。(2)原因行為和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

(三)牽連犯和吸收犯的區別

牽連犯中的兩罪之間不存在當然的關系,而吸收犯的兩罪之間存在著這樣的關系。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聯系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聯系主要體現在銜接方式上
A 選擇型: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之間自由選擇,可以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但行政相對人直接選擇了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則不得再申請行政復議。
B 選擇兼終局型:由公民、法人其他組織自由選擇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但選擇了行政復議後則不能再提起行政訴訟。
C 復議前置型:行政復議是行政訴訟的必經程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如果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D 復議終局型:以行政復議決定為終局決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只能申請復議,不能提起行政訴訟,且行政復議決定產生最終的法律效力
(2)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區別
A 審查的范圍不同:行政復議的范圍大於行政訴訟的范圍。人民法院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行政復議機關不僅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還要審查適當性。行政訴訟是不告不理,行政復議則是有錯就糾
B 受案范圍不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案件,既有行政違法案件,也有行政不當案件,即凡是能夠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爭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都可以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提起行政復議的,則未必都能夠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賠償訴訟,是指行政賠償請求人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就行政賠償問題發生爭議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

因為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是實施了侵害行為的行政機關,訴訟中的爭議也是因具體行政行為違法造成了侵害而引起的賠償問題。因此,行政賠償訴訟具有行政訴訟的特徵,是行政訴訟;然而,行政賠償訴訟中要解決的問題已不再是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了,而是具體的賠償問題。在訴訟中處理具體賠償問題時,國家和賠償請求人也不再以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因此,也沒有管理與服從的關系,而是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平等的主體之間的訴訟關系,這種平等關系應如同民事訴訟中的主體之間的平等關系一樣,只不過訴訟主體的一方是國家罷了。從行政賠償責任的形式上看,也有諸如賠償損失、返還原物、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的形式。事實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也正是國家賠償制度確立的理論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行政賠償訴訟又具有與民事訴訟相同的一面。因而,行政賠償訴訟又是一種特殊的行政訴訟。

D. 勞動教養制度廢除後行政法與刑法的銜接

對於輕微刑事案件實行社區矯正制度。

E.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關系

民法、行政法、刑法使用以調整不同法律關系的法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回民事法答律關系,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律,刑法是懲罰、預防犯罪的法律,三者是不同的法律,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關系,就像衣服與鞋子一樣,各有各的用處。

F. 刑法和行政法交叉的論文能寫什麼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身份犯、瀆職罪等等

G. 民法與刑法,行政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作為抄民事主題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組織只有以民事主體的面目參與社會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才由民法調整。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H.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來平等主體的自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來源於找法網)

I.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熱點內容
保潔法律知識培訓資料 發布:2025-07-24 05:03:55 瀏覽:641
民事案件律師收費 發布:2025-07-24 04:52:29 瀏覽:99
員工分道德 發布:2025-07-24 04:51:55 瀏覽:225
立法的可操作性 發布:2025-07-24 04:48:11 瀏覽:922
行政法庭是否具有管轄權 發布:2025-07-24 04:42:27 瀏覽:640
轉發廣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4 04:19:50 瀏覽:146
各級別法院管轄 發布:2025-07-24 03:59:19 瀏覽:462
為什麼新婚姻法不保護女性 發布:2025-07-24 03:44:26 瀏覽:455
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八條 發布:2025-07-24 03:43:51 瀏覽:949
刑法0004 發布:2025-07-24 03:42:58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