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早班
Ⅰ 上班前開早會符合勞動法嗎
《勞動合同法》只規定了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回40小時,多出的算加班答。
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勞動者由於無法提供考勤記錄,導致敗訴的非常多。
因此就變成了用人單位變相要求勞動者加班,勞動者工作磨洋工。
Ⅱ 上早上6點的班勞動法有沒有規定有早班費
上早上六點的班,《勞動法》並沒有規定有早班費。另外,如果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回班的,用人答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加班費。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Ⅲ 勞動法規定一天要上幾個小時班
《勞動法》規定抄每天襲工作8個小時,每天加班時間不能超過三小時,一個星期至少安排休息一天,延長上班時間而沒有計算相應的報酬屬於違法。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勞動法早班擴展閱讀
正常加班工資支付標準是正常工資的1.5倍,周六周日加班是雙倍工資,節假日是3倍。
用人單位不需要與勞動者協商延長工作時間的情形:
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Ⅳ 最新勞動法工作時間我想問,我早上4,30分有沒有早班費
上海市勞動局、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財政局關於調整中、夜班等津貼標版準的通知
各區、縣勞權動局,人事局、財政局,各有關局(公司):
為了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根據市府【1994】90號令《上海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規定》中有關規定,結合本市物價指數變動的實際情況決定對本市企事業單位職工的中、夜班等津貼標准作相應調整。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從事中班工作到二十二點以後下班的,中班津貼標准調整為二元二角。從事夜班工作到二十四點以後下班的,夜班津貼標准調整為三元四角。從事夜間連續工作十二小時的,夜間津貼標准調整為四元四角。
二、五點前上班的早班職工的早餐補助費,調整為八角。
三、常日班在夜間值班的夜餐費,值班到二十二點以後的,可發給二元二角。通宵值班不睡覺的,可發給三元四角。
四、事業單位津貼提高部分所需的資金,仍由原渠道列支。
五、上述調整津貼辦法從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執行。
Ⅳ 我天天上早班勞動法有說法嗎
如果工作日超過8小時就是算加班,按超出部分算,發150%工資。
Ⅵ 勞動法中早班是如何鑒定的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其主體是確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然是勞動者。這種關系區別於一般的平等主體關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地位並不完全平等,區別於一般民事關系的調整范圍,由社會法進行有傾向保護弱勢的調整。
個體工商戶雇請幫工,則個體工商戶屬於用人單位的范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招用勞動者(公務員除外),雙方之間的關系,也屬於勞動關系范疇。按照規定,建立勞動關系須簽定書面勞動合同。
一、就勞動關系所具備的特徵,理論界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在基本內容方面卻是一致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勞動者和「勞動法」規定范疇內的用人單位是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二)勞動關系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勞動過程中以勞動力和相應的報酬作為對價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三)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具有用工管理權,雙方形成人身隸屬關系。
二、在勞動爭議審判實務中,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以及法院對確立勞動關系所應具備的客觀要件分別作了規定和司法解釋。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於2002年就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下發的通知中明確: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上海市高院於2002年所作的執法解答中就已將上述客觀情形作為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認定勞動關系的判斷依據。該解答中還對勞動者的概念作了進一步闡述:不接受用人單位管理、約束、支配,以自己的技能、設施、知識承擔經營風險,基本不用聽從單位有關工作指令,與用人單位沒有身份隸屬關系的,不是用人單位的勞動者,……
三、勞動法理論與審判實踐對確立勞動關系所應具備的特徵的描述雖然存在著宏觀和具體入微上的區別,但究其實質卻是相同的。
(一)主體資格的特定化。
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所謂勞動者,是依法在用人單位從事體力或者腦力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其特徵為: 1、參加勞動的條件符合法律規定,比如不違反法定最低年齡限制等;2、在用人單位安排和指揮下,親力親為付出勞動力並取得報酬。用人單位是指擁有生產資料,僱傭勞動者並安排其工作、支付勞動報酬的經濟實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將用人單位的范疇框定為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
(二)勞動關系建立、維系期間的特殊化。
1、勞動權利義務的約定、履行必須符合勞動基準的要求。勞動者以本人的勞動力來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水準,為了保護勞動者的休息權、勞動保護權以及獲得基本報酬等合法權益,勞動法在勞動時間、最低工資標准、勞動條件、勞動保護方面都作了最低限度的規定,也就是勞動基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關於勞動權利義務的約定、履行違反勞動基準的,約定內容無效,用人單位也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而言,在勞動合同擬定階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就勞動關系的存續期限、工作內容和地點、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和條件以及職業危害防護等作出明確的約定並且簽訂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時和足額地支付勞動者工資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保證勞動者得到充分的休息、為勞動者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方面的保護。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用人單位可以行使用工管理權,勞動者在工作中應當接受用人單位的合理安排和正當管理。具體表現為:勞動者的勞動內容是用人單位生產、經營業務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可以依法或依約並根據勞動者的能力、表現變更其工作崗位;
海口律師網頁鏈接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正常的用工管理。勞動者怠於履行勞動義務或者違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進行處分。所以,勞動關系並非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單純以勞動力為對價的財產關系,其還兼具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人身隸屬關系,這是勞動關系區別於其他民事關系最顯著的特徵。
Ⅶ 勞動法上班時間怎麼解釋
標准工作時間(標准工時)是指法律規定的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按照正常作息辦法安排的工作日和工作周的工時制度。
我國的標准工時為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0小時,每周至少一天休息日。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每日工作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7)勞動法早班擴展閱讀:
工作時間又稱勞動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一晝夜和一周內從事勞動的時間。工作時間的長度由法律直接規定,或由集體合同或勞動合同直接規定。勞動者或用人單位不遵守工作時間的規定或約定,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休息時間是在8小時以外勞動者自由支配的時間。
勞部發[1994]521文件中:
四、勞動者工作時間包括准備結束時間、作業時間、勞動者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和工藝中斷時間。
(一)准備結束時間系指勞動者在工作日(班),為完成生產任務或作業的准備和結束所消耗的時間。
(二)作業時間系指勞動者直接用於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或作業所消耗的時間。
(三)勞動者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系指勞動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須中斷正常工作的時間。
(四)工藝中斷時間系指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中,因工藝技術特點的需要使工作必須中斷的時間。
Ⅷ 勞動法規定員工一個月上多少天班(小時)
職工月計薪天數21.75天,21.75天=(365天-104天)÷12個月=21.75天。每年365天減去52個星期的回雙休日共計104天,得到答每年的工作日除以12個月,得到每月的平均工作日。根據《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2008年1月3日勞社部發[2008]3號)的規定
拓展資料:
其他的工資計算方法: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21.75;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法定節假日元旦節、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國慶節、中秋節用人單位也要計發工資,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Ⅸ 新勞動法對上班時間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規定: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9)勞動法早班擴展閱讀:
勞動時間的界定:
1、准備結束時間系指勞動者在工作日(班),為完成生產任務或作業的准備和結束所消耗的時間;
2、作業時間系指勞動者直接用於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或作業所消耗的時間;
3、勞動者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系指勞動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須中斷正常工作的時間;
4、工藝中斷時間系指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中,因工藝技術特點的需要使工作必須中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