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公益訴訟民事訴訟法

公益訴訟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0-12-21 20:27:42

㈠ 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是否有公益訴訟條款,請列舉具體的法律條文。

《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版為,符合下列條件權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㈡ 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有哪些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公益訴訟】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解釋》第284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有明確的被告;
(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解釋》第285條 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
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解釋》第286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解釋》第287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解釋》第288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解釋》第289條 對公益訴訟案件,當事人可以和解,人民法院可以調解。
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解釋》第290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解釋》第291條 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㈢ 民事訴訟法關於公益訴訟是哪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五十五條。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五十八條

㈣ 公益訴訟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相關組織是誰

首先,關於公益訴訟,屬於概念性的,並不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概念,雖然通常人們把本文第專一章中介紹的案件都歸屬入公益訴訟的范疇,但是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其次,如果涉及訴訟的,一般歸法院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條規定,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同時,檢察院,律師,司法局等單位都可以參與所謂的公益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規定,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㈤ 如何界定我國民事公益訴訟的范圍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有權對損害國家利益、集體或者個人的民事行政違法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總的來說,凡是符合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都應屬於公益訴訟案件,但具體的劃分,大致有以下幾個類型:

一、國有資產流失案件

此類案件,主要包括國有資產和國有土地兩大類,其中土地屬於不動產。

二、環境污染等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案件

此類案件,主要包括河流、大氣、土壤等環境污染。

三、不正當競爭、侵害弱勢群體利益案件

四、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遭受損失未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

不正當競爭行為,往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規則,造成經濟秩序的無序和混亂;侵害弱勢群體利益,往往表現為某些政府職能部門行政違法或行政不作為,以強勢的行政手段使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從而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極易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77條第2款規定:"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5)公益訴訟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㈥ 什麼樣的鑒定依據算是民事公益訴訟

民事訴訟法地第55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以公益訴訟。

㈦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 是民事還是刑事

檢察機關提起的復公益訴訟,是民事制訴訟,不是刑事公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八十四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有明確的被告;
(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
(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㈧ 公益訴訟的原告制度

公益訴訟是相對於私益訴訟而言的,起源於羅馬法,成熟於日、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又被稱為罰金訴訟、民眾訴訟,在此它指的是「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人,基於公益而提起的訴訟。」私益訴訟是為保護個人所有權利的訴訟,僅特定人才可提起:公益訴訟是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訴訟,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義大利法學家彼得羅。彭梵得指出「人們稱那些為維護公共利益而設置的罰金訴訟為民眾訴訟,任何市民均有權提起的訴訟。」在這里公益訴制度是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活動。在古羅馬法中,「人們稱那些為維護公共利益而設置的罰金訴訟為民眾訴訟,任何市民均有權提起它,受到非法行為侵害的人或被認為較適宜起訴的人具有優先權。」由此觀之,古羅馬的任何市民都可以代表集體直接起訴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不限於直接利害關系人,直接利害關系人只具有優先起訴權。在英國,一般只有法務長官(檢察長)可以代表公眾提起訴訟以倡導公眾利益,阻止公共性不正當行為,但有以下例外:其一,在不正當行為已直接使自己的利益受損或可能受損,而法務長官(檢察長)又拒絕行使其起訴權時,經法務長官(檢察長)同意私人可以提起訴訟,但其目的不是為了其自身而是為了一般公眾的利益。美國法學家G。蓋茨稱之為「檢舉人訴訟」。其二,英國的《污染控製法》規定:「對於公害,任何人都可提起訴訟」。其三,某些組織經檢察長同意可以提起環境公共衛生群體訴訟。其四,英國法也賦予某些機構如英國的平等委員會及某些特別公職人員如公平交易局局長等以特別訴權,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但美國是現代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它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原告的多元主義思路。189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謝爾曼法》,1914年《克萊頓法》均規定對反托拉斯法禁止的行為,除受害人有權起訴外,檢察官可提起衡平訴訟,其他任何個人及組織都可以起訴。1986年10月的《反欺騙政府法》第二次修正案規定,任何個人或公司發現有人欺騙政府,索取錢財後,有權以美國政府的名義控告違法的一方,並在勝訴以後分享一部分罰金(一般是從被告罰金中提取15-30%金額作為獎勵)。《美國區法院民事訴訟法規》第17條也規定:「在法定情況下,保護別人利益的案件也可以用合眾國的名義提起。」但美國法對公民提起公益訴訟作了限制性規定即只針對「主要的違法行為」以防止濫訴。
德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機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對涉及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可提起民事訴訟。防止不正當競爭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民事經濟法律都規定了有關公益團體(如消費者保護團體,促進工商業利益團體等)可以提起團體訴訟。大革命以後,法官的檢察官在民訴活動和民事活動中不再是國王利益的代表,而是社會公益的維護者。1804《拿破崙法典》規定,檢察官可以為了社會公益提起或參與訴訟。1806年《民事訴訟法典》及後來的《法國新民事訴訟法》也都有相應規范,如後者第422條規定「法律專門規定的案件中,檢察機關作為主要當事人提起訴訟。」第423條則更明確規定「在公法秩序受到損害時,它(檢察機關)可以為維護公法秩序而提起訴訟。」1913年,法國以判例方式確定了團體訴訟。1973年法國的羅艾依埃法律第46條正式給消費者團體以原告資格。
綜上所述,無論在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關於民事公益訴訟原告的具體制度規定上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在民事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上並未採取一元化即只能由直接利害關系人提起訴訟,而是多元化,除了直接利害關系人外,非直接利益關系人也可以充作原告。具體而言,檢察機關作為原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是一種通用形式,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一般民眾或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在很多國家也具有原告資格代表他人提起訴訟,並且在一些國家,對基於公共利益而提起的私人訴訟或民眾訴訟有一定的獎勵。這些共同點一方面說明了在民事公益訴訟領域中立法實行原告的多元化已成為近現代民事公益訴訟的基本趨勢;另一方面,也為中國關於民事公益訴訟原告制度的設計提供了藍本。

㈨ 公益訴訟,現行民事訴訟法有沒有規定有的話,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民法原理分析的話:我國是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人民所享受的社會公共利益在內容和范圍上都是空前廣闊的,遠非資本主義國家能比。但十分遺憾的是,我國當前公益訴訟立法較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我國民事、行政兩大訴訟法均規定原告必須是和案件有關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從而排除了公民、法人、社會團體、國家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不僅沒有規定公民和社會團體公益訴訟,甚至連國家提起公益訴訟也未規定。由於缺乏公益訴訟的渠道,使得大量侵犯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得不到懲治。所以說我國這方面的法律很欠缺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㈩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什麼意思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及環境保護法均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進行了規定。

一、國家機關原告資格的認定
民事訴訟法將具有原告資格的國家機關限定為「法律規定的機關」,而環境保護法對此則未予規定。
1.關於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是否具備原告資格問題。
民事訴訟法已明確規定只有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國家機關才有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而環境保護法也未賦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原告資格,因此,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缺少法律依據。
2.關於檢察機關是否具備原告資格問題。
檢察機關既具有國家公訴的職權,又是法律監督機關。目前,國家已經授權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公益訴訟,並已經開始實踐。
3.關於支持起訴的問題。
雖然環境保護法未賦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原告資格,但其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支持社會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法院在訴訟中可將其列為支持起訴人。從已有的實踐情況看,國家機關支持起訴的具體方式包括提交書面意見、提供法律咨詢、代交訴訟費用、協助社會組織進行調查取證及在庭審中發表支持起訴意見等。當然,支持起訴還涉及原被告平等訴訟地位的維持,被告合法權益的保障以及支持起訴人的地位、權利、義務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熱點內容
比較民事訴訟法pdf 發布:2025-05-11 08:02:24 瀏覽:754
曝光隱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7:55:48 瀏覽:194
法官亂判怎麼辦 發布:2025-05-11 07:40:40 瀏覽:968
法治書法畫 發布:2025-05-11 07:37:07 瀏覽:478
法院發改委 發布:2025-05-11 07:34:06 瀏覽:727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超層越界的規定 發布:2025-05-11 07:29:08 瀏覽:821
蘇大強當法官 發布:2025-05-11 07:23:26 瀏覽:240
假公章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5-11 07:23:20 瀏覽:716
財產證明會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7:19:05 瀏覽:695
道德經大智慧之心解 發布:2025-05-11 07:18:55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