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解除監視居住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解除監視居住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4-05 10:06:50

① 什麼條件解除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是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對於監視居住的解除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法定解除,一種是申請解除。解除監視居住的情況有:一、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監視居住期間屆滿時,決定機關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措施或者變更強制措施;二、決定機關在監視居住期間發現有不應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情況,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措施;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委託的律師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向決定機關提出解除監視居住要求的,審查屬實後,應當解除監視居住措施;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委託的律師認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審條件,向決定機關提出取保候審申請的,審查符合條件後,可以解除監視居住措施。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② 刑事訴訟監視居住釋放條件有哪些

一、刑訴法規定監視居住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是否採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法院或檢察院決定。

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需遵守的規定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1、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

2、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

3、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5、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

三、監視居住是由誰決定的

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決定監視居住,應當向其本人宣布,並由被告人在監視居住決定書上簽名。人民法院決定對被告人監視居住,應當在宣布後立即將監視居住決定書、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送達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送達公安機關執行,並告知公安機關在執行期間擬批准犯罪嫌疑人離開住處、居所或者會見其他人員的,批准前應徵得人民檢察院同意。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應當製作呈請監視居住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監視居住決定書。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時應當將監視居住決定書向犯罪嫌疑人宣讀,並由其簽名(蓋章)、捺指印,並及時通知負責執行的派出所。監視居住決定書是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的法律依據,辦案部門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時必須持有該文書。公安機關將監視居住的決定通知負責執行的派出所時,應當使用監視居住委託書。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在監視居住期間,公安機關根據案情需要,可以暫扣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證件、機動車(船)駕駛證件。這主要是考慮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當其離開往處或者居所時,應當經公安機關批准,對犯罪嫌疑人執行監視居住的機關暫扣被監視居住人的身份證件、機動車(船)駕駛證件,可以對被監視居住人進行必要的限制,有利於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促使他遵守有關規定。

公安機關決定監視居住的,由犯罪嫌疑人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執行。監視居住的執行機關是犯罪嫌疑人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這主要是從派出所的性質及有利於辦案的角度考慮的。但是,由於公安機關辦理的刑事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犯罪嫌疑人涉及到經濟領域的犯罪案件以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案件,這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地位比較敏感,對其監視居住後,公安機關辦案部門還應當積極協助派出所執行,這對查清全案、依法做出處理決定將更為有利。

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告人在被依法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時候,這期間需要遵守相關的規定,若發現有違反規定的行為或者發現漏罪、又犯新罪的,則此時會撤銷監視居住,依法進行刑事拘留或者直接被逮捕。另外也要注意,判刑之後若之前有被監視居住過的話,其實也是可以適當折抵刑期的。

③ 解除監視居住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四百一十二條 不起訴的決定,由人民檢察院公開宣布。公開宣布不起訴決定的活動應當記錄在案。
不起訴決定書自公開宣布之日起生效。
被不起訴人在押的,應當立即釋放;被採取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通知執行機關解除。

聯系公安機關,看其是否收到檢察院解除強制措施的通知;如果沒有,可以直接聯系檢察院,申請解除強制措施。

④ 解除監視居住的情形

法律分析:解除監視居住的情形是: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2、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應當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五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第七十六條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⑤ 監視居住的解除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監視居住的,負責執行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核實被監視居住人後,及時指定被監視居住人住處或者居所所在地派出所執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應當遵守的規定的,執行監視居住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告知原決定監視居住的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出解除、變更監視居住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根據原決定機關的決定書解除監視居住。
需要解除監視居住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解除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執行機關、被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監視居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對監視居住的規定:人民法院、人內民檢察院容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⑦ 解除監視居住期限的違法規定

解除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條件或情形:
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2、監視居住的期限屆滿。
【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

⑧ 解除監視居住的法律條款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中均對解除監視居住做出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百二十八條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一百二十五條 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應當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

第一百二十六條 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第一百二十七條 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執行機關,並將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二十八條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法定期限屆滿,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居住要求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審查決定。經審查認為法定期限屆滿的,經檢察長批准後,解除監視居住;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書面答復申請人。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監視居住離開監視居住該怎麼辦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該先向執行機關申請,經過批准才可以內離開監視居住地容。如果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規定擅自離開,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規定: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監視居住的有關規定

你有沒有交保證金或提供保證人,提供了就是取保候審,沒有就是監視居住咯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離婚後債務糾紛 發布:2025-07-18 05:29:24 瀏覽:575
與法官叫囂 發布:2025-07-18 05:26:17 瀏覽:793
合同法分則課件 發布:2025-07-18 05:25:29 瀏覽:805
法律援助抗疫 發布:2025-07-18 05:25:27 瀏覽:456
勞動合同法22條立法意義 發布:2025-07-18 05:23:14 瀏覽:788
離婚協議書怎麼寫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8 05:21:04 瀏覽:871
債權人代位權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5:19:28 瀏覽:30
道德主義電車 發布:2025-07-18 05:16:28 瀏覽:514
女法官婚戀 發布:2025-07-18 05:16:21 瀏覽:260
民法典第五章民事權利 發布:2025-07-18 05:16:18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