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治極其必要性

行政法治極其必要性

發布時間: 2022-04-12 16:51:18

① 什麼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顧名思義,法治就是"法的統治"。法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它要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並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 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 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 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社會規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 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 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中國,"法治"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國實際就是法治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要全面認識法治的內涵,必須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與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與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民主促進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強調用法律治理國家,而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超然於政治體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與此同時,法治通過規范政治行為、協調政治關系、解決政治問題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參與性以及民主權利的實現,促進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運行。

(二)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由之路。

法治,對於限制政府公權力,保障公民私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1)行政法治極其必要性擴展閱讀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

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

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② 如何認識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黨的領導假依法行政,領導幹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有利於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從必要性上來說,我國法律從根本上來說既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這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從重要性上來說,它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③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來和重要性主要體現源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3)行政法治極其必要性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是後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即指一切國家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3、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即指執行的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法律的規定實施法律,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必須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一、必要性:

1、我國法律從根本上來說,既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這是依法行政的根本或實質)。

2、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二、重要性(即依法行政的意義:四個有利於):

1、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

2、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

3、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依法治國要求國家是法制國家,社會是法治社會,政府是法治政府。我國行政機關負責實施大部分法律法規,政府必須帶頭守法、嚴格執法;這對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⑤ 說明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行政不僅是現代法治國家所普遍遵循的一項法治原則,而且是各國據此原則所建立的一整套行政法律制度;不僅是現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更是現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場深刻革命。如果我們只重視依法行政原則的確立而忽視其制度建設,依法行政就永遠只能是一句時髦的口號;如果我們只認識到依法行政是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而非政府管理模式的革命,我們就不可能把握依法行政的核心和本質。從世界范圍來看,依法行政的原則和制度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立國之初。盡管各國的稱謂和內容並不完全相同,如英國稱為「法治」或「依法行政」,法國稱為「行政法治」,美國將「 依法行政」 包含在「法治」 原則之內,德國稱為「依法行政」,日本則稱為「依據法律行政」或「法治行政」;但有一點則完全相同,那就是「依法行政」制度的建立,標志著中世紀「人治政府」的結束,代表著近代「 法治政府」的開始。 行政權既是國家權力中最動態、最有力的一種權力,也是對經濟、社會和公民民主權利與切身利益影響最直接、最關鍵的一種權力。沒有對行政權的規范和制約,就既不可能實現國家法治和社會法治,也不可能建立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正因為如此,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從依政策治國向依法治國轉變之際,適時果斷地作出依法行政的重大戰略決策,就不僅具有歷史和邏輯的必然性,而且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絕不能將依法行政只當作一句時髦的口號,也不能將依法行政僅僅局限於行政領導方式或政府管理方式的一種改變,更不能將依法行政當作加強行政權、保障行政權、擴大行政權的工具;而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依法行政是行政機關在觀念、組織、人員、職能和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從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全面轉變,是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場真正深刻的革命。衡量這場革命進行得是否有力,是否全面,是否徹底,主要可以看以下十大標志:一看行政觀念:看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真正實現了從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觀念轉變;是否真正做到了不唯權,不唯上,只唯法;是否真正能自覺地在法律之下、而不是在法律之外、更不是在法律之上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二看行政組織:看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內設機構是否真正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立;是否真正跳出了 「 精簡 — 膨脹 — 再精— 再膨脹 」的周期率;是否真正理順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各級政府之間、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實現了行政組織設置的科學化和法定化。 三看行政人員:看我國是否真正培養了一支德才兼備、清正廉潔、勤政務實、精幹高效的公務員隊伍;是否真正建立了包括考試錄用、考核獎懲、選拔任免、教育培訓、薪金保險等各項內容的一整套完善的公務員法律制度,並切實得到執行。四看行政職能:看行政機關是否真正完成了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是否真正做到了政企分開、社事分開、政社分開,還權於企業、事業和社會;是否真正實現了行政職能配置的科學化和法定化。 五看行政立法:看有行政立法權的行政機關是否真正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是否真正從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而非從本地區、本部門利益出發行使行政立法權;是否真正實現了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六看行政執法:看各級行政執法機關是否真正杜絕了執法上的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是否真正消除了執法犯法、貪贓枉法、粗暴執法、隨意處罰等腐敗現象;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七看行政監督:看各級行政機關是否真正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體系嚴密的內部監督制度和自我約束機制;是否真正發揮了監察、審計等專門行政監督機關的核心監督作用;是否真正通過完善行政復議制度來糾正行政機關的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 八看行政程序:看各級行政機關是否真正將行政程序法提高到與行政實體法同等重要的地位;行政程序在保障公民權利、防止違法行政、促進行政效率等方面是否真正起到了重大作用;以行政程序法典為核心,涵蓋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行政監督、行政復議、行政賠償等各方面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否真正得以健全和完善。九看行政訴訟:看各級行政機關是否真正自覺地接受司法監督和善待原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是否真正敢於狀告政府;人民法院是否真正依法行使行政審判權來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監督和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十看行政賠償:看各級行政機關違法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權、財產權並造成損害時是否真正願意賠償;整個社會機制是否真正保障了行政相對人對違法行政行為一追到底並獲得賠償的權利;國家賠償法是否真正得到了嚴格實施。實現依法行政的上述十大要求,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工程,又是一項十分緊迫的現實任務;既要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完成,又要按照總體目標設計予以整體推進;既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府在依法行政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保障黨的領導作用、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機關作用、司法機關的監督作用和人民群眾的參與作用;既要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實施,又要注重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⑥ 法治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復是中國特製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需要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得以全面實現。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法治對於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製度性的引導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及時地推進全面法治建設。我國已經進入需要系統全面治理階段,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加快法治建設的要求

⑦ 聯系實際簡述加強行政法制建設的意義

  1. 加強行政法制建設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2. 加強行政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 加強行政法制建設是行政機關克服官僚主義,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結合實際:略。

⑧ 論述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國中的重要性是什麼

1、依抄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的實行具有重要意義。
2、依法行政有利於保證行政管理的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
3、依法行政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4、依法行政有利於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⑨ 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義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
簡而言之是指國家公務員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辦事。行政在英語中,是治理、管理和執行事務的意思。依法行政是指各級行政機關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行政事務的一種行為。法律是行政機關進行各種活動和人們對其活動進行評價的標准,依法行政是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的要求,也是當今社會人民群眾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團體、組織對政府部門提出的要求,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行依法行政作用和意義:
1、依法行政是約束政府工作人員避免出現違法行政,以免對社會、人民造成嚴重後果,同時也是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保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各級政府機關以法律為依據管理各種事務,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享受權力、履行義務,對那些不能夠正當行使權力和不能夠很好履行義務的人們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員也必須依法管理各項事務,在行使權力時,必須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必須用法律這把尺子衡量是非對錯,而不是施權者的主觀意識所決定。
2、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切實保障。我國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工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體現「人民權力人民用」,「賦予權力為人民」的宗旨觀念。人民需要行政機關,以實現自己的利益保障,人民授權行政機關行使權力最終目的是通過管理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國家行政管理人員在管理各類事務時不至於偏離「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這一航道。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自由、財產和安全。
3、依法行政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證。只有依法辦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才能保護該保護人群的利益,對那些不履行義務、違法亂紀的人嚴厲打擊,保證安定團結的大局。
4、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於民的重要保證。依法行政和違法施政是處理一個問題的兩種相反的手段,前者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策、辦事,以保證行政管理符合國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出現徇私枉法現象的發生,減少處理問題中的糾紛和矛盾。同時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規程,避免了處理問題走彎路,這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依法行政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保證。首先它是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要求的具體體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成功的經濟需要市場的驅動,市場驅動除了需要建立經濟類型的機制外,還需要建立負責和透明的政府系統,完善的法治標准,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因此,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越迅速發展,對法治化要求就越高。其次,依法行政是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具體表現。第三,依法行政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證。

⑩ 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依法行政是約束政府工作人員避免出現違法行政,以免對社會、人民造成嚴重後果,同時也是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保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各級政府機關以法律為依據管理各種事務,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對那些不能夠正當行使權力和不能夠很好履行義務的人們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員也必須依法管理各項事務,在行使權力時,必須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必須用法律這把尺子衡量是非對錯,而不是施權者的主觀意識所決定。幹部的權力,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絕對不能夠越權或者違法施政。法律約束被管理的公民,同時也約束施政的國家公務員,這是統一的。管理者依法辦事是前提和基礎,他們根據法律規定的內容進行管理,最終目的是使被管理者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有了各個職能部門的依法行政,才會有公民遵守法律,社會才能走上法治之路,公民的生產,生活才能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轉,公民才能有安全意識和創造意識,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2、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的切實保障。中國是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體現「人民權力人民用」,「賦予權力為人民」的宗旨觀念。人民需要行政機關,以實現自己的利益保障,人民授權行政機關行使權力最終目的是通過管理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國家行政管理人員在管理各類
事務時不至於偏離「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這一航道。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自由、財產和安全。
3、依法行政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證。只有依法辦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才能保護該保護人群的利益,對那些不履行義務、違法亂紀的人嚴厲打擊,保證安定團結的大局。
4、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於民的重要保證。
5、依法行政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保證。
首先它是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要求的具體體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成功的經濟需要市場的驅動,市場驅動除了需要建立經濟類型的機制外,還需要建立負責和透明的政府系統,完善的法治標准,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因此,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越迅速發展,對法治化要求就越高。這樣,一方面需要市場主體的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有效地利用法律、法規調整社會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作為市場管理者,各級政府行為必須更加規范有序,在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沒有健全的法律,就沒有良好的經濟秩序,不能夠依法行政,就不能促進市場經濟的法制化,就不可能改善投資環境,也就不可能促進生產力的大發展。
其次,依法行政是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具體表現。社會主義法制體現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合法權益,規范和約束人們的活動,制裁和打擊各種危害社會的不法行為。紀律是保證社會工作正常運行的必要觀念,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增強人民的民主觀念,法治觀念和紀律觀念,而這三種觀念恰恰構成了社會主義的法制文化,依法行政要實踐「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的法制文化,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保證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實施行政行為。
6、依法行政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制歸根到底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據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法律一旦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不是立法意義上的法律。行政主體在行使權力時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把維護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作為根本原則,依法行政是將著眼點放在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基本保證。

熱點內容
校訓條例 發布:2025-07-14 09:33:09 瀏覽:786
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4 09:28:25 瀏覽:60
國際經濟法最初出現在 發布:2025-07-14 09:26:10 瀏覽:627
公益訴訟與經濟法責任 發布:2025-07-14 09:11:08 瀏覽:729
大連市法院院長李威 發布:2025-07-14 09:07:18 瀏覽:65
安徽大學經濟法怎麼樣 發布:2025-07-14 09:01:45 瀏覽:286
民生工程怎樣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14 08:42:05 瀏覽:760
退款後收到商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14 08:40:29 瀏覽:596
法官配偶犯罪 發布:2025-07-14 08:37:18 瀏覽:59
法律進校園護航青春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2025-07-14 08:11:07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