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37
Ⅰ 刑法第37條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三十七條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
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
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
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Ⅱ 立為刑事案件,現在正在貞辦中,要多久才能結案
立為刑事案件,現在正在偵辦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兩個月就能夠偵查終結,然後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最後法院審判,一共五個月時間。
Ⅲ 刑法第37條是否可以在具體案件中適用
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免刑規定可獨立適用 我國《刑法》第三十七條前段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對於如何理解這一規定,尚存在爭議,有部分學者和司法工作人員認為,這並不是單獨的免除刑罰事由,而只是其他具體的免除處罰情節的概括性規定,不應直接依此為法律根據免除刑罰,只有當具有刑法規定的具體免除刑罰情節時,才能免予刑事處罰。這種觀點值得商榷。
首先,現行司法解釋證明了該觀點不符合司法實踐。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項規定,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作案,屬於初犯或者被教唆犯罪的,盡管搶奪公私財物達到第一條第一項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仍可以視為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而免予刑事處罰。而在刑法中,初犯和被教唆犯並非刑法明確規定的免除刑罰事由,司法解釋作如此規定,其理論前提即是將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當做概括性的可獨立適用的免除處罰事由。
其次,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對應關系證明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是獨立的免刑事由。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酌定不起訴的條件有兩類,即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免除刑罰」。與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免除刑罰的」酌定不起訴事由相對應的,即是刑法中具體規定的免除刑罰處罰情節,而與其中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的」酌定不起訴事由相對應的,則是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形。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這種相互對應關系可以反推出:認為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不是獨立的免刑事由的觀點不成立。
第三,否定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作為獨立的免刑事由將否定檢察機關的不起訴裁量權。現代刑事訴訟制度從社會效果與訴訟效率的角度賦予了檢察機關不起訴裁量權,不起訴裁量權的本質在於:檢察機關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根據對公共利益的考量,自主決定是否就具體個案提起公訴。如果認為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不是獨立的免刑事由,那麼檢察機關只能在刑事案件具有刑法明確規定的免除處罰情節時才能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這在實質上等於否定了檢察機關的不起訴裁量權,顯然與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不符。
第四,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是概括性的一般條款。為了緩和社會發展與法律穩定、社會復雜與法律抽象之間的緊張關系,現代立法都要規定大量概括性的一般條款,由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法律判斷。《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即屬於這樣的可獨立適用的一般條款。
第五,否定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作為獨立的免刑事由與刑法的謙抑精神不符。現代刑法的謙抑原則,要求盡可能少地適用刑罰,對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進行限制性解釋,人為地限制非刑罰措施的適用,顯然不合時宜。
因此,刑法第三十七條中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屬於獨立的免刑事由,可以在具體案件中使用。
Ⅳ 刑事拘留37天後會面臨哪些結果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刑事拘留37天後會面臨哪些結果?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如果是無罪或證據不足的情形,即沒有證據證實或證據不足以證實其所涉的罪行,那麼會釋放。
刑事拘留37天後可以有以下幾種處理結果:
1、逮捕,事實清楚,證據充足,經檢察院批准逮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2、釋放,針對的是無罪或證據不足的情形,即沒有證據證實或證據不足以證實其所涉的罪行。
3、釋放,同時處行政拘留(可以折抵,不需要再執行行政拘留),針對的是罪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要追究行政責任。
4、取保候審、監視居住,針對的是沒有逮捕必要和證據不足,需要繼續偵查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公安機關或檢察院若對您親友限制了人身自由的話,依據法律規定,傳喚或拘傳一般不能超過12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或拘傳變相羈押。若是是刑事拘留了,除三類案件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外,應該在24小時內通知被拘留人員的家屬或單位。近親屬有知情權。無論是電話通知還是郵寄的刑事拘留通知書,您可以向辦案人員了解涉嫌罪名以及關押看守所地點等等具體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Ⅳ 新刑訴法關於律師會見販毒的犯罪嫌疑人,要批准嗎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 只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三種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在其它刑事案件中,會見犯罪嫌疑人是不需要批準的。
所以,律師會見販毒的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經過批准,可以直接到看守所會見。
Ⅵ 刑事拘留37天放人概率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拘留最長就為37天,超過37天不能再繼續拘留,但是有可能改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1.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2.一般情況下提請檢查院批捕的時間是在3日內,檢查院應在7日內作出是否批捕的決定。刑事拘留最長期限37天的計算為:(1~30日)+7日(檢查院批捕的時間)=8至37天。
3.當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拓展資料】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氏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以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得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24小時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
Ⅶ 刑事訴訟法律師權利有哪些義務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享有的主要訴訟權利和法律義務如下:
1、有依法執行辯護職務,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受任何單位、個人干涉的權利;
2、有查閱案卷、了解案情的權利;有與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能信的權利;
3、有經許可或同意向有關單位、個人調查與取證的權利;
4、有申請延期審理的權利;
5、法庭調查時有發問的權利;
6、有對證人、證言詢問、質證和對證據提出異議的權利;
7、有申請調取新證據的權利;
8、有參加法庭辯論的權利;
9、有拒絕辯護的權利;
10、經被告人同意,有代被告人提出上訴的權利;
11、有控告權。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條的規定,辯護律師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或有人身侮辱行為的,辯護律師有提出控告的權利;
12、有獲得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抗訴書副本、自訴人的起訴狀、上訴狀副本、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副本等各種訴訟文書副本的權利;
13、有在開庭前3天得到出庭辯護通知書的權利;
14、在偵查階段有向公安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的權利;
15、會見犯罪嫌疑人以及向其了解有關案件情況的權利;
16、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和控告的權利;
17、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的權利。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基本義務:
1、律師執行辯護職務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恪守律師的工作紀律和職業道德規范;
2、律師必須認真履行辯護職責,依法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3、律師不得故意歪曲或捏造事實,毀滅證據或製造假證據,不得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互串通,包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逃避應得的懲罰;
4、律師在擔任辯護人期間接觸到的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要保守秘密,不得泄漏;
5、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要嚴格遵守監所的有關規則;
6、律師要按時出庭,遵守法庭規則,嚴格遵守和執行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
7、律師在庭審中要尊重司法工作人員,維護公安、司法機關的尊嚴。
Ⅷ 附刑訴法37條的地方
刑訴法第37條的內容: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辯護人是指接受被追訴一方委託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