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證人保障體系
㈠ 刑事訴訟證人證人具備哪些條件
刑事訴訟法中證人的條件:知道案件情況的人;並且能夠正確表達、具有相應行為能力的人。而對於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擔任證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五條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㈡ 《刑事訴訟法》中的證人制度是怎樣的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㈢ 刑事訴訟證人保護制度的規定
我國的法律對證人保護制度做出了許多規定。 《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的安全。刑法也對此作了規定。根據法律規定的內容,我國已經形成了保護證人的規范體系。但是,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現行的證人保護條例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和遺漏。這主要表現在:
。法律規定過於原則化,缺乏具體的保護措施。例如,「刑事訴訟法」條款的規定過於抽象,籠統且不可操縱。
。對證人的保護更多體現在對罪犯的制裁上,這種方法從種類上來說是一種後救濟措施,預防功能非常薄弱。對於證人而言,僅提供這種救濟後的救濟是不夠的。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無法得到根本改善。
。受我國法律保護的證人范圍十分有限。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證人是指訴訟參與人,他了解案件情況並除當事方外還向司法機關作證。受害人與該人不屬於證人行列。但是實際上,由於身份的特殊性,受害人對案件的情況了解更多,而且在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也更加in嚇。排除對受害者的保護將使受害者及其近親屬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干擾證人證言的犯罪者的范圍太狹窄。例如,在有關保釋審判和監視居住的有關規定中,只有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在審判和監視居住中保釋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的證詞,但對犯罪人以外的人嫌疑人和被告,法律但是,沒有做出特別規定。
㈣ 證人保護制度的介紹
依據法律,廣義的「證人」包括舉報人、證人以及鑒定人。我國的憲法、刑事訴訟法雖然都規定了舉報人、證人舉報和作證的權利,最高人民檢察院、中紀委、監察部等部門也有相關的文件涉及保護舉報人、證人的權利,但是我國現有的證人保護制度多是宣示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實踐中實施的效果也不甚理想。比如,由於事前沒有及時保護證人的人身安全,使證人的生命受到威脅、身體受到傷害甚至家人遭到打擊報復;由於沒有做好嚴格的保密措施,泄露了證人的姓名、身份,使證人受到歧視;由於沒有保障證人的合法權益,使證人因作證而影響工作和人事關系;由於證人未能享有客觀作證的條件,使證人在作證時受到各方面的干擾等等。但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單一的證人保護法律,也沒有專門的計劃和經費。國外的證人保護制度非常成熟,美國、新加坡、德國等國家都有單獨的證人保護法。除了這些單獨的立法以外,很多國家的訴訟法,都有關於證人保護的規定。除了這些國家法律和國際公約之外,很多國家還有專門的證人保護計劃,還有很多國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有專門的證人保護機構。
㈤ 刑事訴訟法是從哪些制度和規則實在對人權的保障的,它是如何實現的
一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得以進一步彰顯和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重要原則。刑事訴訟法在程序設置和具體規定中都貫徹了這一憲法原則,這一原則寫入刑事訴訟法,將更有利於這一憲法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的貫徹落實;體現了我國司法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我國對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視。二是強制措施適用條件的嚴格設定。強制措施對於及時、准確查明犯罪事實,防止行為人再次犯罪和危害社會,保障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但又涉及公民人身權利的剝奪和限制涉及人權保護。刑事訴訟法對強制措施的規定,既考慮了司法實踐中懲治犯罪的需要,又體現了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如明確了逮捕條件和審查批准程序;明確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程序;對監視居住進行適當限制;完善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應當遵守的規定;採取強制措施應當通知家屬;明確檢察院對羈押進行必要性審查。三是保障辯護權的行使。明確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可以委託辯護人;明確辯護律師會見程序;擴大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四是嚴禁刑訊逼供。規定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如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證明責任、審查程序和救濟途徑等。五是在審判程序中,明確證人出庭作證制度,提高庭審質量;規定簡易程序要經過被告人同意,公訴人要出庭;明確二審開庭審理案件的范圍等,強化被告人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六是在死刑復核程序中,明確規定應當訊問被告人,對進一步慎重適用死刑,化解死刑犯的恩怨,具有重要意義;規定檢察院可以對死刑復核提出意見,對保障死刑的正確適用和死囚的人權也有幫助。七是在特別程序中,細化對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權利的保障;明確了被害人刑事和解的自願原則,強化了對特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等。
㈥ 2012年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到目前共445個。修訂刑法施行後,1997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適用刑回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答的罪名的意見》,共確定了414個罪名。2002年3月26日,「兩高」《關於執行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新增6個罪名,同時減少2個舊罪名。2003年8月21日「兩高」《關於執行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新增4個罪名。2007年11月6日「兩高」《關於執行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新增14個罪名。此次「兩高」《罪名補充規定(四)》新增9個罪名。截至目前,刑法分則共有罪名445個。
㈦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對於證人的保護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㈧ 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制度的新規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㈨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人權司法保障功能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憲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國在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的過程中,著重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總則中,成為了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新刑事訴訟法對人權保障原則的這一修改,也是我國人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人權與法律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對人權的保障中,只有法律才是其最基本、最權威的保障。同時人權保障也應該且必須成為法律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立法原則。刑事訴訟法作為憲法之下最為重要的法律之一,在人權保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刑事訴訟法中,寫入了諸多關於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公民人權的保障。具體體現方面:
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保護
二、對證人、被害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