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證據保全
1. 民事訴訟法需要證據保全的情況有哪些
證據保全一般是依申請的行為,除非說是侵害國有資產的案件,由檢察院提起版民事訴訟的,否則法院一般不會主權動給你保全證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四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將證據加以固定。
2. 民事訴訟保全
訴訟財產保全,是指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為保證將來的判決能得以實現,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人民法院依職權決定,對當事人爭議的有關財物採取臨時性強制措施的制度。訴訟保全案件收費標准:1、保全財產的金額或者價額不滿1000元,每件交納30元;2、超過1000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1%交納;3、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0.5%交納;當事人申請保全措施交納的費用最多不超過5000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責令申請保全人提供財產保全擔保的,擔保數額不超過請求保全數額的百分之三十;申請保全的財產系爭議標的的,擔保數額不超過爭議標的價值的百分之三十。財產保全期間,申請保全人提供的擔保不足以賠償可能給被保全人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責令其追加相應的擔保;拒不追加的,可以裁定解除或者部分解除保全。法律依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四條(二) 申請保全措施的,根據實際保全的財產數額按照下列標准交納:財產數額不超過1000元或者不涉及財產數額的,每件交納30元;超過1000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但是,當事人申請保全措施交納的費用最多不超過5000元。
3.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財產保全可分為( )。 A 訴前保全 B 訴訟保全 C 執行保全 D 證據保全
AB.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4. 民事訴訟的證據是指什麼
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和分類民事訴訟證據,就是在民事訴訟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真相的一切事實。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的規定,民事訴訟證據分為下列七種,即:①書證;②物證;③視聽資料;④證人證言;⑤當事人的陳述;⑥鑒定結論;⑦勘驗筆錄。
舉證責任和證據保全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其主張的事實提出證據予以證明的責任。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這一規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確定了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都負有舉證責任;②確定了舉證責任分擔的一般原則,即根據當事人的主張而確定由誰具體承擔舉證責任。如一損害賠償案件,原告要求賠償醫療費用、交通費用、誤工費用等,就應當提出能夠證明傷情的醫院診斷證明書、處方、醫療費用單據、車票、船票以及工作單位開具的已扣發工資、獎金的證明等。被告如果指出,他的侵害行為是原告故意引起的,並且原告也打傷了他,損壞了他的衣物、手錶等,也提出要求原告賠償。那麼,被告應提供原告有過錯的證據,並提供財產受損害具體情況的證據。
我國民事證據制度在強調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在某些情況下當事人收集證據確有困難,因而在《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2款明確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但是人民法院的調查收集證據與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是不同的,不能相提並論。人民法院收集和調查證據,是根據案件審理的需要依職權主動進行的,即不以當事人的申請為前提,也不以當事人提供證據不足為條件。而當事人是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承擔舉證責任是自身利益的需要,如果當事人不能提供證據證明他所主張的事實,而法院亦無法查到該事實的證據時,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便有可能承擔對其不利的訴訟結果。如債務糾紛案件中,原告手中沒有被告書寫的借據,也提不出證明人,原告則將承擔駁回訴訟請求的不利後果;相反,如果原告有證據證明欠債事實,而被告卻無法證明所欠債務已經償還的事實,則被告將承擔償還債務的法律後果。因而,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事人應注意收集和保存好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發展、變更和消滅的各種書證、物證及其他證據,必要時還可以申請證據保全。
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有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時,人民法院及時採取調查、製作筆錄、拍照等措施,對證據加以確定和保護的行為。證據保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在證據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可能性,二是被保全的證據對訴訟標的有證明作用。
5. 民事訴訟法中的保全有哪些
保全財產,有房屋、車輛、存款、債券債權等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版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權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第一百零一條
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二條 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6. 民事訴訟法里的保全有哪些分類
你好
民事訴訟中保全可分:
訴訟保全與訴前保全;財產保全與行為保全、證據保全
7. 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中關於證據保全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主要的我找到三條,希望能幫助到你。 《民事訴訟法》74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專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屬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民事訴訟證據規定》23條:當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保全證據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24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 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
8. 民事訴訟證據保全的條件有哪些
您好!證據只要具備如下條件,申請人或訴訟參與人即可申請法院採取證據保全措施,專法院也可以主動進屬行證據保全。
1、證據有滅失的可能。
如證人因衰老、疾病有死亡的可能,將來作為證據的物品容易腐壞、變質等。
2、證據將來有難以取得的可能。
例如,證人將要出國。雖然難以取得不等於無法取得,但會影響案件的及時處理,甚至影響辦案的質量,因此應當及時保全。
3、證據的保全應在開庭前進行。
「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因此,證據保全也應在開庭前完成。如果是屬於在庭審期間新發現的證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供或由人民法院收集,沒有必要進行證據保全。
上述情況,只要具備其中之一,就可採取保全措施。諸如證人證言、物證、書證等都可能成為保全的對象。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9. 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中關於證據保全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主要的我找到三條,希望能幫助到你。 《民事訴訟法》74條:在證據可能版滅失或者以後難以權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民事訴訟證據規定》23條:當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保全證據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24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 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