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265條的解讀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3年現行的。)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年已經失效)
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這個就是第五項。)
註:舊的民訴
第二百五十六條當事人申請採取財產保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涉外仲裁機構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
B.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管轄】
專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屬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解釋】本條是關於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管轄的規定。
本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保險合同,是指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給保險人,保險人對於投保人因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所致的損害或者責任,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支付一定金額的合同。因保險合同發生的糾紛,是指投保人或者保險受益人與保險人之間發生的爭議。保險標的物,是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的保險合同所指向的對象,如財產、人身健康或生命等。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被告住所地、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則可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六)項規定是什麼意思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回人撤銷申答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這條是對執行終結的規定,第六項其實是兜底條款,上面五項是對應該裁定終結執行情況的列舉,由於是列舉,就不可能窮盡所有情況,如果出現某些情況,法院認為應該終結執行,就可以依據第六項來裁定終結執行。
D. 外國法院作出的離婚判決 法律效力可否認定
基本案情:翟先生和婁女士是一同在青島某大學任教的同事,兩人於2000年登記結婚。為了發展,婁女士為翟先生爭取到了去美國工作的機會,2003年翟先生到了美國某州發展,還把女兒接去上學。後來婁女士得知翟先生又結婚了,馬上打電話證實,翟先生卻說:「判決書應該給你寄過去了。」原來該州規定,凡在本州住滿90天的就可以起訴離婚。該州法院依據翟先生的申請,開庭審理了此案,但婁女士未收到開庭傳喚通知,未到庭參加庭審,因此法院就進行了缺席判決。婁女士想辦法拿到判決書後,到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認定判決無效。
案例分析:這是一起中國公民在美國起訴國內配偶離婚的案件,爭論的焦點是外國判決是在被告缺席且未得到合法傳喚的情況下做出的,該離婚判決能否發生法律效力?
《民事訴訟法》第265條規定:「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外國法院依照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程序問題的規定》第12條規定:「經審查,外國法院的離婚判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承認:(一)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二)作出判決的外國法院對案件沒有管轄權;(三)判決是在被告缺席且未得到合法傳喚情況下作出的;(四)該當事人之間的離婚案件,我國法院正在審理或已作出判決,或者第三國法院對該當事人之間作出的離婚案件判決已為我國法院所承認;(五)判決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危害我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人民法院經審查,發現美國某州法院依照翟先生提供的錯誤地址發送了開庭通知,又在美國當地報紙予以公告,就認定程序正確。缺席審理後下達的離婚判決書又交由原告翟先生轉交婁女士,而翟先生根本沒將判決書轉交給婁女士,就在判決書生效後結婚了。
結合本案分析,首先,我國與美國在民事和商事上沒有建立司法協助,也未參加共同的國際公約,美國某州的判決是要經過中國法院的承認才能生效的。其次,本案中美國法院雖發出了傳喚通知,但通知發往了其3年前的舊址,現因拆遷早已不復存在,法院卷宗記載送達後沒有回執和簽收人,只有一個寄出的掛號信憑證。因此,這種程序嚴重違反了中國法律規定的要件,該判決是在被告缺席且未得到合法傳喚的情況下作出的,因此人民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程序問題的規定》第12條第3款的規定,判決對美國某州法院作出的判決書不予承認。這是對我國公民權益的實際保護。
E.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解釋
法律分析: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F. 《海商法》265條是我國民法通說的訴訟時效主觀標准起算(即從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算)之例外么
中國法律有個原則:特殊法優於一般法。
海商法是特殊法,民法是普通法,故你所說版的情況按權照海商法的規定來,就是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
其實你不用考慮太多的。如果不放心,那問一下你們的專業老師。
其實我不知道一樓回答的是什麼,貌似有點文不對題哦~~~~~
G. 國際私法 案例分析
()答:中國法院可以受理當事人的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265條:「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本案中,雙方在中國簽訂合同,且英國B公司的代表機構在中國,符合法律規定,可以由中國法院管轄受理。
(2)答:依據的是特別地域管轄權(牽連管轄權)。因為地域管轄的基本原則為「原告就被告」,而本案被告英國B公司在中國沒有住所地,因此需要依照例外情況適用特別地域管轄。
(3)答:當事人可以選擇瑞士法。
《民法通則》第145條第1款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合同法》第126條第一款也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爭議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第41條也明確:「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
本案中,雙方在合同中明確協議規定適用瑞士法,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
(4)答:不可以駁回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確定的涉外民事訴訟管轄原則包括:①訴訟與法院所在地實際聯系原則;②尊重當事人原則;③維護國家主權原則。其中訴訟與法院所在地實際聯系原則指凡是訴訟與我國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實際聯系的,我國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被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的,法院應該遵循這三個原則,不能駁回A公司的起訴。
(5)答: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7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可以選擇以下幾種送達途徑:
①依據國際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
②通過外交途徑;
③向使領館(向中國人);
④向訴訟代理人或代表機構;
⑤向分支機構或業務代辦人(經受送達人授權);
⑥郵寄(受送達人所在國法律允許,3個月);
⑦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確認收悉);
⑧公告(3個月);
⑨向在我國領域出現的受送達人或其他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送達。
H. 關於最高法院民事訴訟法的第二百零六條的司法解釋
第三百九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依法決定再審,專依照民事訴訟屬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需要中止執行的,應當在再審裁定中同時寫明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情況緊急的,可以將中止執行裁定口頭通知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並在通知後十日內發出裁定書。
I.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五條第一款和第六款
第二百五十五條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內關單位容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上為《民事訴訟法》二百五十五條,沒有所謂的第一款和第六款,你是不是搞錯了呀。
J.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七條內容是什麼
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