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法律法規
⑴ 目前我國資產評估主要依據的法規是什麼(急)
四、評估依據
1、國務院91號令《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2、財政部回頒布的《資產答評估准則》、《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
3、國資辦(92)36號令《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4、中國資產評估協會1996年5月7日發布的《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
5、《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7、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意見和規定;
⑵ 資產評估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規
一、資產評估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我國資產評估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正,1999年12月25日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1998年12月29日公布)
《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1991年11月16日,國務院第91號令)
《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國資辦發[1992]36號)
《國務院關有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外資股的規定》(1995年12月25日,國務院第189號令)
《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財會[2001]1051號)
《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0號令: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公司招股說明書內容及格式特別規定》(2001年2月6日證監發[2001]7號)
《中國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重大購買、出售、置換資產若干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10日,證監公司字[2001]105號)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於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2001年12月31日,國辦法[2001]102號)
《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的暫行規定》(財評字[1999]91號,1999年)
《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財企[2004]20號,2004年)
《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2005年1月)
⑶ 買賣雙方是否存在利益沖突,資產評估公司是否可以同時接受雙方的委託,對同一事物進行評估
買賣雙方存在利益沖突,資產評估公司不可以同時接受雙方的委託,對同一事物進行評估。
《資產評估法》第三章第二十條規定:
評估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一)利用開展業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二)允許其他機構以本機構名義開展業務,或者冒用其他機構名義開展業務;(三)以惡性壓價、支付回扣、虛假宣傳,或者貶損、詆毀其他評估機構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四)受理與自身有利害關系的業務;(五)分別接受利益沖突雙方的委託,對同一評估對象進行評估;(六)出具虛假評估報告或者有重大遺漏的評估報告;(七)聘用或者指定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人員從事評估業務;(八)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其他行為。
拓展資料:
一、資產評估發展現狀
中國資產評估萌芽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起來,短短的10年即走過了其他國家用了100多年才完成的歷史,應該說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得益於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國有經濟的改造。迄今全國有注冊資產評估師3萬多人,資產評估從業人員6萬多人,資產評估機構3500多家。隨著資產評估越來越廣泛地介入經濟生活,社會對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需求越來越大,行業和資產評估師在經濟生活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二、資產評估專業從業要求
注冊資產評估師是從事資產價值評估的專業人員,因此對評估師的基本素質要求較高,不僅需要一定的學歷,還要具有一定時間的相關工作經驗,並且參加統一的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考試合格之後才能獲得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證書。考生考試合格後,既可選擇在資產評估機構執業,專職從事資產評估中介服務,也可選擇在企業、銀行等部門就職,從事與資產評估相關的企業價值估價與認定和抵、質押品價值評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