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談談你對勞動法的認識

談談你對勞動法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0-12-28 14:02:41

Ⅰ 結合勞動法談談對競業限制的認識

您好,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因此商業秘密包括兩部分:非專利技術和經營信息。如管理方法,產銷策略,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等經營信息;生產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圖紙等技術信息。商業秘密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商業秘密和其他知識產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相比,有著以下特點:第一,商業秘密的前提是不為公眾所知悉,而其他知識產權都是公開的,對專利權甚至有公開到相當程度的要求;第二,商業秘密是一項相對的權利。商業秘密的專有性不是絕對的,不具有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內容的商業秘密,他們就和第一個人有著同樣的地位。商業秘密的擁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經開發掌握該信息的人使用、轉讓該信息,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後開發掌握該信息的人使用、轉讓該信息。第三,能使經營者獲得利益,獲得競爭優勢,或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第四,商業秘密的保護期不是法定的,取決於權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對此項秘密的公開。一項技術秘密可能由於權利人保密措施得力和技術本身的應用價值而延續很長時間,遠遠超過專利技術受保護的期限。

相關法條: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Ⅱ 針對勞動合同法所存在的爭議,談談你對這部法律的認識

哪裡有爭議啦!
什麼東西都是會有爭議的!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
國家版制定的權這部勞動法在最的的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因為在以前相對於企業來說勞動者是弱者!
現在有了這法律的保護!情況恰恰相反了!保護勞動者的地方太多了!所有企業就變成了弱者!
所有爭議肯定還是有的!

Ⅲ 如何加強大學生對勞動合同法的認識

開展勞動法知識講座;創新授課形式用生活實例解讀法條;鼓勵學生多看新聞,多做案例分析。
一、《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合同法》三者之間的關系
勞動法》管所有的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管勞動關系中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合同),《合同法》管普通的合同關系(買賣合同、加工承攬合同、代理合同等等,不包括勞動合同)。
法律對普通合同雙方當事人是平等保護的,但對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不平等保護的——更傾向於保護勞動者權益、而非企業的利益。立法意圖完全不同,所以需要單列為一部法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被俗稱為新「勞動法」。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特別規定
第一節集體合同
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三節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三、勞動法帶來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影響
1、書面勞動合同的限制和懲罰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企業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與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未簽訂書面合同的將面臨賠償責任。《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如果超過一年還未訂立書面的合同的,則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適用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綜上所述,企業在人才招聘之後若遲遲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將面臨眾多的潛在問題。如果故意拖延或者拒絕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逃避應當履行的勞動合同義務,任意解除勞動關系,也將面臨法律的制裁。
同時,勞動合同的簽訂需要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某些企業在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中規定因工負傷協議「工傷自理」,甚至簽訂了生死合同等內容,這些規定明顯違反了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使這類合同自簽訂之日起就成為無效或部分無效合同。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照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對於企業,更應該在勞動合同簽訂之前仔細審閱勞動合同,避免與有關法律法規產生沖突。同時合同內容還應當全面,《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了勞動合同的內容,分為必備條款和約定條款兩部分,對於必備條款,合同必須寫明,對於約定條款,可以雙方當事人根據勞動關系的內容和需要來約定。如果缺乏必備條款或不提供勞動合同文本還應承擔《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一條規定的相應責任。如果條款過於簡單或者語言表達不明確,很容易產生認識和理解上的分歧和矛盾,發生爭議和法律糾紛。
2、違約責任的限制
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又稱違約責任,是指勞動合同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時所承擔的法律後果。我國《勞動合同法》在勞動合同違約責任制度中採取的是對勞動者傾斜保護。主要體現在違約金的設置和勞動合同的解除方面。
在違約金設置方面,我國《勞動合同法》從傾斜保護勞動者權益角度出發,違約金立法採納的是限制違約金,即法律允許設定違約金的情形只限於勞動者的某些違約行為,而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約定違約金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違約金的情形限定為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或競業限制約定。
在勞動合同的解除問題上,《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可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八條又規定了六種情形,在這六種情形下,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而無須提前三十日告知用人單位。從理論上講,這兩條賦予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在其他方面並沒有對勞動者的單方解除權做出其他任何限制性規定,換種說法即勞動者辭職權的行使是以犧牲用人單位的利益為代價的。《勞動合同法》卻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如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這些都對用人單位的單方解除權進行了諸多限制,由此可見,法律賦予用人單位的單方解除權,比賦予勞動者的單方解除權要小得多,弱得多。

Ⅳ 談談你是怎麼理解勞動法和合同法的

勞動法是指:勞動者在「履行勞動」這項義務以及「獲得勞動所得報酬」的權利,內為容勞動者提供義務和權利保護的法律,
而合同法是指:在勞動過程中,為保護勞動者和管理者的權利,以及保障他們所履行的義務,需要簽訂一份合同作為證據,為以後在勞動中產生的糾紛有合同證明支持。
簡單的說勞動法是關於人的,合同法是關於他們簽訂的合同的

Ⅳ 如何理解勞動法中的勞動者

「勞動者」具體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專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屬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並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勞動者,要成為合法的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並取得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區別於「非法勞動者」。

Ⅵ 結合實際,談談大學生學習《勞動法》的積極意義.

學習了新《勞動合同法》,通過這次學習,真正的認識到了 勞動合同法的價值。
1、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新《勞動合同法》在總則第一條中就明確規定「為了完善 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 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2、試用期有了明確的規定 新《勞動合同法》第二章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 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 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三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 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 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 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3、年紀大的勞動者也受到了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新《勞動合同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 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 現在的社會有很多的農村年紀大的外出打工者,他們就不能 達到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待遇。因此,在他們外出打工的過 程中,就能夠得到 《勞動合同法》的保護,而不用受那些老闆 的不公正待遇。
4、明確了用人單位的責任 新《勞動合同法》第七章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 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 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 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 二倍的工資。 新的勞動合同法的施行,對我們勞動者有了一個根本的保 證,而且也對企業有了一個法律約束。相信我們在新的勞動合同 法的影響下,我們的企業與勞動者關系一定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Ⅶ 勞動法82條怎麼理解

一、勞動法第82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六十日,仲裁裁決機構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

但根據2007年12月29日公布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已延長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依據《立法法》第92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應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即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已延長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二、相關規定:
1、《勞動法》
第八十二條 【仲裁期日】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立法法》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Ⅷ 談談你是怎麼理解勞動法和合同法的

勞動法是指:勞動者在「履行勞動」這項義務以及「獲得勞動所得報酬內」的權利,為容勞動者提供義務和權利保護的法律,
而合同法是指:在勞動過程中,為保護勞動者和管理者的權利,以及保障他們所履行的義務,需要簽訂一份合同作為證據,為以後在勞動中產生的糾紛有合同證明支持。
簡單的說勞動法是關於人的,合同法是關於他們簽訂的合同的

Ⅸ 談談你對勞動法的看法和認識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制定勞動法的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維護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勞動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勞動法,一般是指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制定頒布的全國性、綜合性的勞動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廣義上的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勞動法的淵源有:憲法中有關勞動領域事務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勞動法律,如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國務院制定的勞動行政法規;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制定的勞動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和勞動規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我國批准生效的國際勞工公約;其他規范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或准規范性文件(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的《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等。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是全面調整勞動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在規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履行、解除、變更、終止、續訂勞動合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即勞動合同法有規定的,優先適用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的,適用勞動法。

Ⅹ 是不是工作了就有必要了解勞動法規定

1、「是不是工作了就有必要了解勞動法規定?」:當然是。
(1)了解一些基礎知識,最起碼知道自己按照法律規定應享有什麼權利,在合法權益被侵犯時,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如果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的話,真要應了那句話了: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呢,你願意嗎?
(2)在目前我國的大環境下,員工普遍處於弱勢地位,用人單位違法、非法用工;超時加班卻不給加班費;違法解除合同卻不法律規定給予勞動者補償或賠償等侵犯勞動者權益的事屢屢出現(你在這里瀏覽一下就知道,看看有多少關於《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提問。如果每個勞動者都懂一些勞動法的相關知識,被人侵犯權利的事就會少一些。這也就是你「發現我周圍的人都挺了解」的原因。

2、「我對勞動法一竅不通,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也一竅不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與生活消費有關的,不只是工作後就要了解,而是只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要了解些,但消法與勞動或是工作沒有多大關系。

3、「看見勞動法內容太多了,腦袋都大了.我一直想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是不是要好好看看這相關的書籍呢?」:
(1)作為勞動者,如果你不想當律師的話,沒有必要把所有與勞動有關的法律都看懂:你可以先看看《勞動合同法》,把如何簽定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有什麼內容、勞動合同中勞動者有什麼權利和義務、單位有什麼權利和義務弄清楚就行了:不必把所有書籍都看全、看懂,也不是一部法律的所有條文都要背下來。
(2)看不懂可以來網上提問,也可以和周圍懂的同事討論。
(3)如果真是遇到大問題了,自己解決不了就要請律師了。

熱點內容
法院輔警面試題 發布:2025-10-12 00:13:48 瀏覽:684
大學經濟法練習 發布:2025-10-11 23:47:58 瀏覽:968
山東畜牧法規 發布:2025-10-11 23:30:56 瀏覽:318
2014二建法規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10-11 23:26:54 瀏覽:365
澤庫司法 發布:2025-10-11 23:18:45 瀏覽:798
行政法中的行政包括 發布:2025-10-11 23:12:49 瀏覽:261
法律知識競賽名次 發布:2025-10-11 23:07:04 瀏覽:892
國際經濟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1 23:06:59 瀏覽:173
法律效力而不是法律 發布:2025-10-11 22:54:23 瀏覽:549
前30交易日均價經濟法 發布:2025-10-11 22:42:30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