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關於期日規定
1. 《民事訴訟法》規定,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 )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法律主觀:
通俗地說,訴訟時效是指法律規定你的某種權利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行使,超過這個期間就不再受法律保護了。一、民事訴訟法上的期間是如何規定的新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間種類和期間計算】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一)期間概述期間,是指法院、訴訟參加人進行某種訴訟行為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的,從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應提起上訴等規定,就屬於期間的規定。民事訴訟法規定期間的目的,在於保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及時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節省時間、人力和物力,使人民法院及時地進行審判,使當事人的民事爭議及時得到解決,保證訴訟行為的有效性,穩定民事訴訟關系。(二)期間的種類訴訟期間按照不同標准可以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不變期間和可變期間。以期間是法律規定還是法院指定為標准,可以將期間分為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法定期間,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期間。比如,立案的期間是七日,從人民法院接到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算;宣告公民失蹤的公告的期間為三個月;上訴期間,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十五日,不服地方法院一審裁定提起上訴的期間為十日;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等。指定期間,是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依職權確定的期間。比如,法院指定當事人補正起訴狀的欠缺的期間;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定當事人履行義務的期間等。指定期間要明確具體,同時,既不能過長亦不能過短,過長會遲延訴訟的進行和案件的審結,過短會限制訴訟參加人行使訴訟權利。(三)期間的計算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日,不計算在期間內,而從下一個小時或者從次日起算。比如,人民法院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在接受當事人的申請後,情況緊急的,應當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並開始執行。如果當事人提出申請是在某日的10時,那麼計算這一期間時,就應當從該日的11時開始起算,到第三日的10時止。人民法院必須在這個期間內作出裁定。又比如,當事人在2007年1月1日接到判決書,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他有權在十五日內提起上訴。接到判決書的當日不算,從第二天起算,上訴期間是1月2日到1月16日。超過這個期間,他就喪失了上訴權。期間以月計算,則不分大月、小月;以年計算的,不分平年、閏年。以月計算的,期間屆滿的日期,應當是屆滿那個月對應於開始月份的那一天;沒有對應於開始月份的那一天的,應當為屆滿那個月的最後一天。例如,在一起宣告失蹤的案件中,人民法院於2007年2月28日公告尋找下落不明人,公告期間為3個月,公告期屆滿日期在2007年5月28日。在該日期下落不明人還未出現的,人民法院就可以判決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蹤。二、民事訴訟法的節假日是怎麼規定的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的節假日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上訴期限從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送達後次日起算。當事人各自接受裁判的,從各自的起算日開始;必要共同訴訟中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應以最後一個收到裁判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來計算;普通的共同訴訟中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限的計算,與一般訴訟中上訴期限的計算方法相同。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當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5日,裁定為10日;不服刑事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0日,裁定為5日。
2. 關於民事訴訟法對期間的規定
以前給大家講過訴訟時效。一旦過了訴訟時效,原告的請求權就會減少(如果被告主張訴訟時效抗辯,原告就失去了勝訴的權利)。時間在訴訟中極其重要。"法律不會保護那些睡大覺的人。"今天順帶也說一下法律中3354的時間段。
先說開頭的概念,即期間是法院和訴訟當事人為了完成某一訴訟行為而應當遵守的時間。
你一定看過這個概念描述,你也知道這個東西沒什麼稀奇的,只是設定在法律框架里,「史密斯和老虎」,所以有很多東西值得一說。
一、時期分類
1.法定期間,指法律規定的,其中一對一的法定期間屬於不可變更的期間。人民法院不能對不變的期限指手畫腳,不管規定是什麼。但是法律規定這個東西也不全是氏敏鉛一對一的,有些規定也沒那麼死。此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依據職權予以變更。這部分屬於可變時期。
2.在指定期間,指定是指由人民法院指定,也很常見。比如,當事人提交的起訴狀有遺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在一定期限內補齊。所有指定的期間都可以更改,並且屬於可變期間。
二、周期怎麼算?
法定期間計算很簡單,即使你只知道「1 1=2」,你仍然可以妥善處理期間計算,前提是你掌握了以下幾點:
1.注意節假日。如果到期日適逢節假日,則以節假日後的第一天為到期日。很好理解。畢竟節拿空假日想當勞模,法院也沒必要陪你受罪。
2.該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你說在途是什麼意思?也就是法院通過郵寄送達文書。嗯,在路上貼總要花點時間,這段路上花的時間不算在期間內。這可以理解。比如你從黑龍江郵寄東西到雲南需要七天七夜,而別人從北京郵寄東西到長沙只需要半天。如果都算到期,你怕你哭著找爸爸媽媽,喊著老天對我不公。
3.期限可以延期。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有時候事情發生在當事人身上,顯然趕不上他們。你說在整個期間,所有的游戲都結束了,這也是不對的。法院也發現了這一點,殲好於是規定,案件當事人遇到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申請延期的,可以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申請延期。
第三,一些重要時期
一審:法院決定是否立案的時間為七天;被告提交答辯書的時間為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法院會在開庭前三天通知當事人和訴訟當事人(民事);當庭宣判後十日內下達判決書;一審普通程序案件的審理期限為六個月;簡易程序案件的審理期限為三個月。
二審:不服一審判決的,應當在收到判決書後十五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上訴;不服裁決的,上訴時間為十天;二審審理期限一般在立案後三個月內審結;如果決定上訴,時間應在30天內結束。
再審:申請再審,應當在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生效後二年內提出;再審期限是指一審和二審。
其他:公告服務期為六十天;申請期限為兩年;普通訴訟時效為三年;最長維權期限為二十年;宣告失蹤的公告期為三個月;死亡的公告期為一年;失物招領的公告期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