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如何保護用人單位呢

勞動法如何保護用人單位呢

發布時間: 2025-07-04 20:36:58

❶ 新勞動法對企業自身的保護問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因此,公司可與技術人員簽訂培訓協議,約定技術人員必須為公司工作多少年,如果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按照約定向公司支付違約金。
除此之外,還可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即勞動者如果提前解除合同,除支付提前解除合同的違約金之外,勞動者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在什麼地域、什麼類型的單位之內從業,否則勞動者應當另行支付違約金。
通過上述約定,可降低勞動者隨意辭職、以及到與你公司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工作的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❷ 勞動法怎樣保護用人單位

法律分析: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並不意味一味保護勞動者而不顧及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基於權利義務的相對性,勞動合同法在賦予用人單位義務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用人單位的權利進行保護,主要體現在:

(一)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自主權

(二)服務期違約的賠償

(三)保密義務和競業禁止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❸ 勞動法對用人單位有哪些保護

我國現行《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並不意味一味保護勞動者而不顧及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基於權利義務的相對性,勞動合同法在賦予用人單位義務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用人單位的權利進行保護,主要體現在:

(一)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自主權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權利,涉及勞動者切身重要利益的條款應當與工會或者職工協商,並且將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重大事項公示或通知勞動者。此法條雖然規定了用人單位制訂勞動規章時應當與勞動者協商,但畢竟還是把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權利賦予了用人單位,保護了用人單位經營的自主權,有利於加強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管理。
(二)服務期違約的賠償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在勞動者上崗前應當對其進行必要的職業培訓。但是,在現實中,有不少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接受了良好的職業培訓之後,並沒有履行勞動合同的約定,而是單方面解除合同,或一走了之,或跳槽到同行業的競爭單位,給用人單位造成巨大的損失。為此,《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時,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培訓費用范圍內的違約金。《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則詳細規定了培訓費用的范圍, 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這對於挽回用人單位的損失,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三)保密義務和競業禁止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條是關於勞動者的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的規定,若勞動者違反規定,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此規定的目的在於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用人單位擁有商業秘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試想,假如勞動者掌握了一家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或者核心技術後,就惡意跳槽到競爭單位工作,或者自行經營相關業務,不僅會給企業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而且也會擾亂市場秩序,產生糾紛。因此,規定保密義務和競業禁止制度,不僅有利於保護企業的利益,更有利於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四)關於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在一般情況下,除非勞動者同意解除勞動合同,或者自身有重大過錯以及不能勞動等原因外,用人單位是不能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否則要支付經濟補償。但是在市場經濟中,用人單位的發展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業績也並非永遠蒸蒸日上。當用人單位遭遇困境時,如果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就業,而一味要求其不能裁員,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用人單位難以為繼破產倒閉,勞動者也會失業下崗。允許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做法,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和企業平等競爭的需要,對於用人單位經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

熱點內容
外匯有沒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01:57:23 瀏覽:877
1996年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05 01:27:10 瀏覽:574
其它國家有立法強制戴頭盔嗎 發布:2025-07-05 01:22:15 瀏覽:333
蘭州大學法律碩士好嗎 發布:2025-07-05 01:21:01 瀏覽:522
道德經微盤 發布:2025-07-05 01:16:57 瀏覽:530
公明人民法庭 發布:2025-07-05 01:15:49 瀏覽:863
經濟法基礎知識點框架第六章 發布:2025-07-05 01:15:49 瀏覽:734
房產已過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5 00:58:17 瀏覽:263
道德經對貪 發布:2025-07-05 00:58:06 瀏覽:824
法院程海河 發布:2025-07-05 00:50:01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