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稅務行政法院規則

稅務行政法院規則

發布時間: 2021-01-26 05:23:37

A. 不服稅務行政處罰可否直接向法院起訴

該企業認為稅務機關認定事實錯誤、證據不足,不服處理,拒不補繳稅款。企業打算向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但考慮到他們是上下級關系,怕處理不公。請問律師,該企業可否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答: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補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據此規定,不服稅務機關作出補繳稅款的處理決定,行政相對人依照法律應先繳納稅款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後,方可申請復議。且實行復議前置原則,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本案中企業如果未依照上述法律規定的程序申請行政復議,而是對稅款的補繳不服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院不會受理。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B. 稅務機關在未作行政處罰時,法院能否直接判決定罪

這得看是什麼行政處罰。一般來講,違反稅法的行為如果同時也觸犯了刑法,稅務機關在回掌握了明確的答證據後,先對違反稅法的行為補稅和罰款,然後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涉嫌違反刑法的行為。對同一違法行為,法院判罰時遵循一事不二罰的原則,對稅務機關處以的罰款是可以抵繳法院的罰金的。如果稅務機關有了確鑿的證據後,也可以不處罰直接移交公安機關查處並經由法院直接判決的。

C. 法院判處罰金 稅務機關是否還能進行行政處罰依據是什麼

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折抵刑罰的問題是需要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的,這一特定條件是:首先,這一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和刑事法律規范,根據這兩個法律規范的規定都要給予處罰;第二,行政機關不認為這一行為觸犯了刑律而認為只觸犯了行政法律規范,因而對這一違法行為依照行政法律規范給予行政處罰,而後又發現該行為觸犯了刑律,司法機關需要給予刑事處罰;第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罰款的行政處罰,且這一處罰決定已經開始執行。只有以上幾種情況同時具備,行政處罰與刑罰折抵的情況才會發生。

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折抵刑罰,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作出的規定,同時也是為了解決行政處罰和刑罰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由於實施行政處罰和刑罰的主體不同,因而在對一個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認定問題上,可能會有差異。例如:一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先發現,並認為該違法行為觸犯了某個行政法律規范,尚不構成犯罪,於是對該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而此時司法機關了解到有關情況,認為這一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要對違法者施以刑罰,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同時受到兩個處罰,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行政處罰法就對這種處罰的執行作出了規定。即如果行政機關對一違法行為先於司法機關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罰款處罰,司法機關在這之後又必須對同一行為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的處罰,對前一個處罰的執行就可以在後一個處罰執行時相應折抵。這一規定是考慮對同一行政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原則上只應作出一次處罰,適用了刑事處罰,對於同種類的(如人身罰、財產罰)行政處罰就不宜再適用了。但由於實踐中存在對同一違法行為先於刑事處罰而進行了行政處罰的情況,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行政處罰法便規定了在特定條件下,同一種類的行政處罰可以折抵同一種類的刑罰,即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罰款可以折抵罰金。
關於刑期的折抵問題,刑法規定,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算;判決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行政處罰法關於刑期折抵的規定同刑法的這一規定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D.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為依據. 多選題。

A、C。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版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權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4)稅務行政法院規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

第六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公開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供公眾查閱,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法違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監察機關、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E. 由於稅務問題去了法院不屬於稅務行政復議范圍的是什麼

稅務行政訴訟
《稅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稅務行政復議和稅務行政訴訟作為兩種不同的權利救濟制度,是解決稅務行政爭議,規范稅務行政行為,維護和監督稅務機關依法行使行政執法權的重要途徑。
(1)性質和審查原則不同
稅務行政復議是指當事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認為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上一級稅務機關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所屬地方人民政府(復議機關)提出申請,復議機關經審理依法作出裁決解決稅務行政爭議的活動,是稅務機關一種內部糾紛解決機制。
稅務行政訴訟是指稅務當事人認為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由人民法院對具體稅務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司法活動。兩者在行為性質和審查原則方面有以下兩點區別:
第一,從行為的性質來看,稅務行政復議只是稅務機關內部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屬於行政審查活動,具有初審性質,不具有終局性(國務院的終局裁決例外);而稅務行政訴訟是通過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和裁決的一種司法審查活動,是稅務糾紛的最終解決方式,具有終局審查的性質。
第二,從審查的原則來看,稅務行政復議可以同時對稅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申請)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時,還可以對該依據提出附帶審查申請;而稅務行政訴訟僅局限於對稅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只審查稅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是為了充分保證稅務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的獨立性和自由裁量權。
(2)在適用上的順序不同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按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稅務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F. 對國家稅務總局作出的決定不服,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行政復議對嘛

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 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回,向作出該具體行政答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所以應該向該部門提起行政復議或者向國務院申請裁決,或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不是行政部門,是司法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的一定是行政部門,這點別搞錯了。

G. 稅務行政復議的申請

稅務行政復議申請:
對納稅人而言,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行使法律賦予自己的要求稅務機關對其行政行為進行復議的權利,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提出復議申請。現行的稅務行政復議規則對此專門作出了規定。
(一)納稅人及其他稅務當事人對稅務機關作出的征稅行為不服,應當先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申請人按前款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二)申請人對稅務機關作出的征稅以外的其他稅務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三)申請人可以在得知稅務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請人設置障礙等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四)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五)依法提起行政復議的納稅人或其他稅務當事人為稅務行政復議申請人,具體是指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和其他稅務當事人。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請行政復議。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生合並、分立或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與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被申請人不得委託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
(六)納稅人或其他稅務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是被申請人。
(七)申請人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復議機關已經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限內申請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訴;申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H.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這句

一、稅法列舉的稅務行政復議范圍有12項,「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這句話對部分情況適用,部分情況不適用。
1、申請人對復議范圍中第1項規定的行為不服的,應當先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申請人對復議范圍中第1項規定以外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二、說明:稅務行政復議范圍如下。
申請人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1.稅務機關做出的征稅行為,包括確認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征稅范圍、減稅、免稅、退稅、抵扣稅款、適用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和稅款徵收方式等具體行政行為,徵收稅款、加收滯納金,扣繳義務人、受稅務機關委託的單位和個人做出的代扣代繳、代收代繳、代征行為等。
2.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
3.發票管理行為,包括發售、收繳、代開發票等。
4.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
5.稅務機關做出的行政處罰行為:(1)罰款;(2)沒收財物和違法所得;(3)停止出口退稅權。
6.稅務機關不依法履行下列職責的行為:(1)頒發稅務登記證;(2)開具、出具完稅憑證、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3)行政賠償;(4)行政獎勵;(5)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
7.資格認定行為。
8.不依法確認納稅擔保行為。
9.政府公開信息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
10.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行為。
11.稅務機關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出境行為。
12.稅務機關做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I. 地稅局不該收的稅收了,向法院起訴有時效性限制嗎

有時間限制。對稅務機關征稅行為不服的,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的版,才可以按規定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八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稅務行政復議規則》第三十三條申請人對本規則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行為不服的,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申請人按照前款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必須依照稅務機關根據法律、法規確定的稅額、期限,先行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和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才可以在繳清稅款和滯納金以後或者所提供的擔保得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確認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J. 告國家稅務總局,在哪個法院起訴

管轄單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16)京01行初101號

原告熊俊,男,1978年12月1日出生,戶籍所在地重慶市萬州區。

委託代理人馮力,湖北旗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國家稅務總局,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西路5號。

法定代表人王軍,局長。

委託代理人張學瑞,男,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巡視員。

委託代理人王家本,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熊俊認為被告國家稅務總局(以下簡稱國稅總局)不履行法定職責以及不服被告國稅總局作出的稅復駁字[2015]12號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以下簡稱被訴復議決定),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立案後,在法定期限內向被告國稅總局送達了起訴狀副本和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16年5月1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熊俊及其委託代理人馮力,被告國稅總局的委託代理人張學瑞、王家本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2015年6月29日,原告向國稅總局郵寄了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書,要求國稅總局對北京廣發偉業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偉業公司)及股東仲冬華的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逃稅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懲治,並依法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後原告認為國稅總局未對其提交的申請作出處理,向被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請求確認國稅總局未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責令國稅總局繼續履行法定職責並將案件進展情況書面告知原告。被告經審查認為,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三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國稅總局接到原告舉報件後將其作為一般案件轉下級稅務機關稽查局查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國稅總局將原告的舉報件進行登記、轉辦即已經履行了法定職責。故於2015年12月14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稅務行政復議規則》第七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作出被訴復議決定,駁回了原告的行政復議申請。

原告熊俊訴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條規定,國稅總局作為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該法第六十條至第八十條規定,稅務主管部門有權對偷稅等稅務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因此,國稅總局具有法定稅務違法查處職責。原告作為廣發偉業公司股東,向國稅總局提出申請,要求對廣發偉業公司及股東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國稅總局收到該申請後,未依照法定程序,未依照《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四款的規定,出具書面回執以及答復,亦未在《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期限內履行職責,應認定該行為違法。原告針對國稅總局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向被告申請行政復議。被告作出被訴復議決定雖然援引了法律規定,但沒有指出具體適用該條款哪一項的規定,屬於適用法律錯誤。且被告沒有提交其何時收到行政復議申請、是否作出受理通知以及是否向原告送達、是否想被申請人送達行政復議申請書以及送達時間、被申請人是否提交書面答復以及證據、作出復議決定前負責人或集體討論決定等證據材料,屬於未就其復議程序是否合法提交證據,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責任。綜上,請求法院判決撤銷被訴復議決定;確認被告未履行法定職責行為違法,責令被告繼續履行法定職責,並將案件進展情況書面告知原告;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在法定舉證期限內,原告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下列證據:1.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書,2.EMS郵單及詳情單,上述證據證明原告向國稅總局提出履責申請,該局於2015年6月30日簽收;3.行政復議申請書,證明原告針對國稅總局不履行法定職責向被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4.被訴復議決定。

被告辯稱:一、被告作出被訴復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並無不當。二、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被告收到舉報件後,已經履行了對舉報件進行登記、轉辦的全部處理職責,不存在行政不作為。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二十條「對實名檢舉案件,舉報中心收到承辦部門回復的查辦結果以後,可以應檢舉人的要求將與檢舉線索有關的查辦結果簡要告知檢舉人;檢舉案件查結以前,不得向檢舉人透露案件查處情況」的規定,被告沒有書面告知「舉報案件進展情況及或查辦結果」的法定職責,而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舉報中心在符合法定條件時才有告知舉報案件查辦結果的義務。在行政復議程序中,涉案的舉報案件仍在檢查過程中,尚未查結,故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舉報中心亦不存在告知原告的法定義務。綜上所述,請求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在法定舉證期限內,被告向本院提交了下列證據:1.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書及郵單,證明被告收到原告的申請材料;2.關於交辦舉報北京廣發偉業電氣有限公司檢舉事項的函(國稅舉交[2015]0673號,以下簡稱673號函),證明被告已經原告的舉報件依法轉辦,已經履行法定職責;3.國稅總局稽查局提供關於政策法規司熊俊復議一案的材料,證明被告在復議期間查明案件事實;4.EMS郵單,證明被告在法定期限內作出並送達被訴復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

經庭審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證據1、2無異議,對證據3的真實性無異議,但不同意原告主張的該證據的證明作用,認為證據4是本案被訴行為,不是證據。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1、4沒有異議,認為證據2屬於被告內部資料,與本案無關,對證據3無舉報中心公章,簽名人的身份不明,所附匯報材料亦無公章,故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有異議。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告提交的證據4系本案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不作為證據使用;原告提交的其他證據以及被告提交的證據與本案被訴行為合法性審查有關,且符合證據合法性、真實性要求,能夠證明本案相關事實,本院予以採信。

經審理查明:2015年6月29日,原告向國稅總局郵寄了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書,要求國稅總局對廣發偉業公司及股東仲冬華的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逃稅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懲治,並依法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同年6月30日,國稅總局收到上述申請。同年9月8日,國稅總局稽查局作出673號函,將該舉報事項轉至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調查處理。

原告認為國稅總局收到其申請後,未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職責,對其提交的申請作出處理。故於2015年10月14日向被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請求確認國稅總局未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責令國稅總局繼續履行法定職責並將案件進展情況書面告知原告。被告受理後,負責復議工作的法制部門要求對原告舉報申請進行處理的承辦機構國稅總局稽查局作出答復。國稅總局稽查局於2015年11月16日提交了答復意見以及673號函、《關於北京廣發偉業電氣有限公司一案的情況匯報》。被告經審查於2015年12月14日作出被訴復議決定,駁回了原告的行政復議申請。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稅務機關是指各級稅務局、稅務分局、稅務所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並向社會公告的稅務機構。《稅務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四條以及第十一條規定市(地)及市(地)以上稅務機關稽查局設立稅收違法案件舉報中心,並對舉報中心的主要職責以及舉報中心收到檢舉事項應分類處理作出規定。從上述規定看,稅務機關稽查局設立的舉報中心對於檢舉事項作為一般案件的,可以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批准,由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直接查處或者轉下級稅務機關稽查局查處。本案中,被告所屬稽查局設立的舉報中心在收到原告的檢舉申請後,對舉報事項進行登記,經審查認為該檢舉事項屬於提供了一定線索,有可能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的情形,作為一般案件將該事項轉由北京市國稅局稽查局進行查處,符合上述辦法第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已經履行了法定職責。原告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條關於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的規定,以及該法第六十條至第六十八條關於稅務機關針對稅收違法行為處理的相關規定,主張被告對其舉報事項具有查處職責,依據不足。關於原告提出被告既未出具書面回執,亦未作出書面答復的問題,因《稅務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舉報中心受理實名檢舉,應當應檢舉人的要求出具書面回執。本案原告在向被告實名舉報時僅要求被告書面答復,並未要求出具書面回執。上述辦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告知檢舉人查辦結果的前提是承辦部門回復查辦結果。而本案在案證據不足以證明原告檢舉事項已經處理完畢。且相關規定並未要求被告將檢舉事項轉辦後應當通知舉報人,故原告關於被告未履行查處職責的訴訟理由,本院不予採納。原告關於被告未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均不能成立,其要求確認被告未履行法定職責行為違法,責令被告繼續履行法定職責,並將案件進展情況書面告知其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該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根據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本案涉及的復議行為屬於同級復議。雖然原承辦部門在向本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提交的《國稅總局稽查局提供關於政策法規司熊俊復議一案的材料》沒有加蓋印章,但考慮上述轉文屬於行政機關內部部門之間的轉文,同時結合該函件的內容,可以視為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復議被申請人的書面答復。上述函件亦列明了附件的內容,該附件亦可作為原承辦部門提交的證據材料。在案證據可以證明,被告國稅總局受理原告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要求對原告檢舉事項的承辦單位提交意見及證據。原承辦單位亦向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提交了書面意見以及相關材料。被告國稅總局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被訴復議決定。復議程序符合行政復議法的上述規定。綜上,本院對被訴復議決定程序的合法性予以確認。原告要求撤銷被訴復議決定的訴訟請求,本院亦不予支持。

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熊俊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0元,由原告熊俊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50元,上訴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上訴期限內未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長何君慧

代理審判員楊曉瓊

代理審判員馬曉萍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書記員蘇蒙

附:本案適用的法律依據:

《稅務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四條:市(地)及市(地)以上稅務機關稽查局設立稅收違法案件舉報中心(以下簡稱舉報中心),其工作人員由所在機關根據工作需要配備;沒有設立舉報中心的縣(區)稅務機關稽查局應當指定專門部門負責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工作,並可掛舉報中心牌子。舉報中心的主要職責是:

(一)受理、處理、管理檢舉材料;

(二)轉辦、交辦、督辦、催辦檢舉案件;

(三)跟蹤、了解、掌握檢舉案件的查辦情況;

(四)上報、通報舉報中心工作開展情況及檢舉事項的查辦情況;

(五)統計、分析檢舉管理工作的數據情況;

(六)指導、監督、檢查下級稅務機關舉報中心的工作;

(七)負責本級檢舉獎金的發放和對檢舉人的答復工作。

《稅務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舉報中心將檢舉事項登記以後,應當按照以下方式分類處理:

(一)檢舉內容詳細、稅收違法行為線索清楚、案情重大、涉及范圍廣的,作為重大檢舉案件,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或者本級稅務機關負責人批准,由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直接查處或者轉下級稅務機關稽查局查處並督辦,必要時可以向上級稅務機關稽查局申請督辦。

上級稅務機關批示督辦並指定查辦單位的案件,原則上不得再下轉處理。

(二)檢舉內容提供了一定線索,有可能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的,作為一般案件,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批准,由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直接查處或者轉下級稅務機關稽查局查處。

(三)檢舉事項不完整或者內容不清、線索不明的,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批准,可以暫存待查,待檢舉人將情況補充完整以後,再進行處理。

(四)不屬於稽查局職責范圍的檢舉事項,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批准,移交有處理權的單位或者部門。

熱點內容
度民法典 發布:2025-10-02 17:44:18 瀏覽:487
合同法311是強制性規定嗎 發布:2025-10-02 17:13:15 瀏覽:316
82年婚姻法 發布:2025-10-02 17:12:29 瀏覽:352
法院向刑廳 發布:2025-10-02 17:05:57 瀏覽:485
有限空間法律知識解讀 發布:2025-10-02 16:58:28 瀏覽:319
法官肖峰 發布:2025-10-02 16:41:36 瀏覽:733
大學生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意義 發布:2025-10-02 16:40:39 瀏覽:206
高等教育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10-02 16:39:45 瀏覽:693
協議書上的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2 16:37:42 瀏覽:890
經濟法概論義務名詞解釋 發布:2025-10-02 16:33:40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