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對人的影響

行政法對人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1-27 08:51:26

① 行政行為必須是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法律影響的行為。

法律效果就是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的法律影響。譬如,民政部門不給甲、乙登記結婚,就使甲、乙不能產生婚姻關系的結果。

法律意義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簡言之,就是通過法律左右相對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② 行政處罰有什麼後果

行政處罰後所帶來的影響主要分體現在生活和政審兩個方面:

(一)個人行政處罰版對生活的影響權

因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被決定行政處罰,會作為違法前科被存入個人檔案——書面的案卷材料會保存在原辦案單位、是永久存檔的;公安內部的網上審批數據會被保存在至少市一級的資料庫——這個記錄對於個人的一般生活、工作沒有太多影響。對於參軍政審或者公檢法類的公務員考試,政審環節會被淘汰的。

(二)個人行政處罰對政審的影響

對於參軍政審或者公檢法類的公務員考試,政審環節會被淘汰的。

1、在我國,行政拘留是不記入個人檔案的,就象被罰款是一個性質,但是,影響入dang審查是大有可能的。

2、自覺向組織說清楚,實事求是,以誠信的態度處之。你自覺說出與組織查出後果是不一樣。

3、行政拘留只是違反行政法規定一般違法行為(過去叫《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現在修訂為《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刑事拘留性質不同。

4、已經接受了處罰,並且過去了幾年了。入dang重看現實表現,過去的小節只要改正了沒有重犯,則既往不咎。

③ 論述全球化對中國行政法律制度的影響

如果一個落後國家發展過快,而法律跟不上發達國家的法律就會造成諸專多問題,拿中國和屬美國比,最明顯的就是近幾年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各種質量門(比如汽車問題不召回)、各種不平等條約(發達城市制定的條約明顯歧視外地人)、各種社會矛盾(城管、臨時工、拆遷隊,最明顯的就是最近山東因拆遷燒死人)等等!中國的問題太多了,不對中yang那幫飯桶作過多評論(為飯桶不值得),送你四個字「拔苗助長」,你圍繞這四個字結合中國發生的問題發揮你的想像。

④ 判斷是不是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關鍵看是否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影響

正確。判斷是不是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關鍵看是否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影響。專

解析:我國屬在制定《行政訴訟法》時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對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作了較為嚴格的限制。界定行政訴訟范圍的標准有兩項:一是具體行政行為標准,二是人身財產權標准。

1、關於原告資格問題。

行政訴訟法界定的原告資格是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但是,法律沒有區分行政行為的直接相對人與有利害關系的人,也沒有明確什麼樣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才具有原告資格。因此,判斷行政訴訟原告資格,關鍵要看起訴人與被訴行政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利害關系,起訴人是否具有值得法律保護的利益,不管這種利益是現實的還是將來的,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以及法院能否提供適當的救濟。

2、關於被告資格問題。

由於我國行政機關林立,層次復雜,存在大量的內部機構、臨時機構、聯合執法機構、派出機構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鑒於此,應貫徹「誰行為,誰做被告」的原則,將行政訴訟的被告界定為「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又能夠獨立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

⑤ 學習行政法的意義

一、行政法治的內涵
我國依法行政的概念產生於80年代末,形成於九十年代。但從近幾年依法行政的實踐看,依法行政在不少沿海發達地區流於形式,更不用說西部,依法行政最重要法治精神、法律理性,程序正義以及保障公民權利等等,在不少地區和部門還未受到重視,為了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在西部開發中,充分關注依法行政的法治內涵的實現。
第一,法律至上原則。在依法行政中,法律至上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1.法律是依法行政的最高規范。如美國依法行政的具體表述是「法律最高原則」,在德國則稱為「法治政府」。在這原則下,依法行政的行政依據是法律,沒有法律授權就不能行政。任何行政行為都是法律授權的行為。一切行政行為都必須服從法律,否則無效。2.依法行政規則。政府的依法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在法律沒有規定時,行政機關無權像公民那樣自由地活動。例如,沒有處罰法,行政主體就沒有處罰權力。這在各法治國家都是一項普遍的規則。3.合法性規則。行政行為的范圍和內容必須由法律設定。法律對行政的授權不僅應具有質的特點,而且應當有量的規定。依法行政不僅不能超越質的規定,而且不能逾越量的范圍。有法律依據可以做出行政行為,但有權作出行政行為並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4.保證實施原則,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行為來保證法律的實施。行政機關的職責是執行和實施法律,對於行政機關來說,不僅有消極的義務遵守法律,而且有積極的義務採取行動,保證法律的實施。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1959年的一個判決中聲稱,行政機關在情況需要的時候如果不制定有效的條例來維護秩序,就是違反法律。
第二,正當程序原則。程序是實體的保障。沒有正當程序的規范,行政法治要求的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因此,行政法治對法律至上的要求必然要通過正當程序來實現。行政程序應當由法律來設定,其效力與其它法律相同。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有法定程序。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行政行為才具有效力。非依正當程序的行政行為應當視為非法。依法行政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依程序行政。法律的至上性必須通過合理的程序來實現,沒有正當的程序,法律的至上性根據難以實現。法律的正當程序是實體法的延伸。在法治條件下,基本權利原則屬於實體上的原則,基本權利原則被正當地實施,這就是正當法律程序。正當程序原則在法治國家極受重視,而且在實踐中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正如美國法官弗蘭德利所說:「我們看到過去五年中程序上的正當程序的擴大,比在美國憲法批准以來的整個時期都來得大。」
第三,公平救濟原則。依法行政意味著行政相對人能夠及時有效地通過法律渠道糾正行政侵權行為,也就是必須存在公平有效的行政救濟。公平救濟不僅有范圍要求,而且有結果要求。以范圍而言,行政救濟不應當存在死角。比如,目前我國西部行政訴訟中不受理職稱評審方面的糾紛就很不合理,也是教授貶值得不到遏制的原因之一。其根源一是因為相關的法規欠缺,二是因為法官不是專家,但在實踐中並不是無法解決。事實上,各校都頒布有相當細的規定。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的時候,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參照適用,而後者可以由法院請相關專家評審,最後由法院判決。為此建議我國在西部大開發中,行政訴訟法對此進行修改。法院應當能夠受理職稱評審案件。以結果而言,國家賠償是最主要的公平救濟的制度。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上,國家賠償是被否定的。1873年,法國許可權爭議法庭在布朗戈案作的判決中,在法律沒有作出規定時,明確承認了國家賠償責任。此後,國家賠償被正式確立。我國1954年憲法就提出了國家賠償,1995年正式實施。但從實施的現狀看,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公司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拘禁長達幾年,但出來後的賠償往往是象徵性的 。這與依法行政的人民利益原則不相一致。
二、行政控權:依法治國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深化
我國依法行政的提法是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如果說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權 ,那麼,在西部大開發中體現依法治國實質要求的依法行政,必然以行政控權作為其本質內容,這是我國依法行政的本質特點。
一般意義上的行政控權系指英美法系國家的行政程序控制理論,即強調行政法是程序法。但是,從實踐看,行政控權不僅局限於程序。在這方面,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共權力論、公務論等恰好是一個補充。也就是說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理論基礎雖然形式不同,但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這是因為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行政法理念的理論基礎具有共同性,即都建立在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理論的基礎上。為了保障人民主權,必須對權力的行使實行監督的制約。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系統地論述過分權和制衡的思想。孟德斯鳩指出: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保障自由,就必須對權力進行制約,而對權力制約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權力約束權力」。 此後,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就成為資產階級憲法和法治的一般原則,無論是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其行政法的理論基礎都源於此。
此外,從法治的實質內容看,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面臨的問題都有共同性,即如何防止國家權力不被濫用?從現代國家看,國家權力最普遍的形式是行政權。因此,法治國防大學家防止國家權力不被濫用的首要考慮就是能夠對行政權實施有效控制。當然,行政行為還涉及到行政效率、社會公共福利的目標等,但與行政控權相比,它們無疑是具有從屬性。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行政效率最終都取決於行政控權的效能。我們不否認,在特定的條件下,某些腐敗行為可能會提高效率,如某些賄賂可以加快辦事速度,但這是以整個行政效能的降低為代價的。從整體上提高一個國家的行政效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行政控權的力度和廣度,而不是容忍甚至鼓勵腐敗。二戰以後,當代法治國家普遍以行政立法作為主導,一大批制約和控制行政權力的法律相繼出台,甚至連行政官員的道德行為也納入了法治的軌道,有效地防止了行政權的濫用,規范了行政行為。
從法治國家的歷程看,雖然所運用的觀念不同,但依法行政本質上都是通過控權實現的。依法行政的歷史事實證明了行政控權的作用不可替代。1215年英國大憲章,作為資產階級憲政的開端,其實質正是控權。此後,行政控權的思想和實踐在西方法治國家不斷發展,並日益完備。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都是如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國,著名憲法學這有狄驥就說過:「法學上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國家也須受法律的限制。」 這種控權的思想,早在法國大革命以後頒布的人權宣言就有了明確的表達:「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來確定賦稅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認可,注意其用途,決定稅額、稅率、客體、徵收方式和時期。」「社會有權要求機關公務人員報告其工作 」。同樣是大陸法系的德國,行政控權被表述為行政監督,正如德國斯佩耶爾大學法學教授賴納•皮查斯所說:「法律在國家的統治中佔有中心地位。它限制國家的統治,確定國家的職能並將它控制於法律監督之下。這點尤其適用於行政行為,它同樣受制於法律。 」英美法系國家更是如此。美國作為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行政控權其實是權力制衡的一種特殊形式。在這種形式下,為了保障社會公共權利,即使是總統行為也受到了嚴格制約。
除了上述法治作用以外,行政控權在我國西部法治建設中還有其獨特的意義。行政控權是我國西部反腐敗斗爭的迫切需要。盡管我國近年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但是腐敗現象仍在蔓延。從制度上說,就在於我國反腐敗的控權機制還沒有健全。我們在1997年就開始提依法治權的法治思想,但如何治權和治官,實踐中還有較大的距離。實踐證明,腐敗滋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和最本質的表現形式是權力的濫用,而克服腐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行政控權。
行政控權的優越性是現代法治本質特點。在理論上,行政控權不過是權力制約原則在行政法領域的推廣。正像治權是法治的本質一樣,行政法如不具備良好的行政控權功能,行政法的其它功能必將受到影響,甚至完全不能實現。比如,行政法的服務功能,強調行政主體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這當然是對的。但法制意義上的服務不應只是一種道德要求,也應是一種法定責任。也就是說,當行政主體違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的時候,他將受到追究或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服務功能只有在行政控權的條件下,才有全面實施的可能。行政法的控權功能體現了現代法治的本質精神,是行政法治的內在要求。現代民主憲政和法治國家的本質精神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控制公共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保障公民權利和經濟的自由發展。十五大以後,我國理論界進一步明確,依法治國的實質就是依法治官或依法治權。在這方面,行政法的控權功能是任何法律所無法比擬的。
誠然,行政控權在法治發達國家受重視的程度有所不同。正像有些學者所指出的,行政控權在有些法治國家已成為歷史。在西部大開發,行政控權是一種十分迫切的現實。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沒有一個民族能夠一個跟斗翻越它的歷史發展的各個必要階段。 」
三、實現西部大開發,走向行政法治的具體步驟
(一)完善西部法律體系是依法行政的基礎
實現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建立完整,嚴密、和諧、優質的法律體系,從而把西部政治、經濟、文化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是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少數民族聚居較多地區出發,中央應授權西部省、市人大享有更大的立法權,地方立法也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法律科學性。二是加強立法的開放性和民主性,特別是在當前中國已加入WTO,我國西部立法必須與WTO法律框架接軌,既要根據地方實際制定行政執法的規范,又要在引進外資或進行商務活動中按國際公約、國際慣例行使行政權。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我國行政立法要大膽借鑒外國有益的立法經驗和立法成果,維護西部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二)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廉潔公正執法是實現西部大開發的關鍵
如果說,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行政的前提的話,那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則是行政執法的關鍵。十五大文件指出:「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和評議考核制。 」從而把依法行政與保障人權緊密結合起來。行政執法在國家各種權力中是最活躍、最經常、最普遍、最直接運用權力與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有著最密切關系,因此最容易發生侵權問題。以前,行政機關責任意識淡薄。在西部開發中,行政權力必須服從於法律的預設,法律的行政權力處地支配和控制地位,行政機關應積極,主動發揮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並適當運用自由裁置權,在西部開發中,樹立行政機關的新形象至關重要。英國學者說,政府是一個感染力極強的,以身示教的教師,不論教好教壞,它總在以自己楷模行為教育整個民族。
(三)提高公務人員素質,提高西部公民法律意識,是實現西部大開發一項系統工程
從人治走向法治的制度創新過程,正是建設法律權威和法律信仰的過程。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主體,是代表國家的形象,執法的好壞將影響到整個西部開發的成功與否。守法、護法又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只有全民法律意識增加了,行政執法才有廣泛的基礎。孟德斯鳩說過「要接受最好的法律,人民的思想准備是必要的 」。當前,西部大開發中,培養公民學法、守法、護法精神和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十分重要。雖然西部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人民文化素質不高,普法教育也就顯得更為重要。對於廣大西部公務人員來說,學習法律知識是重要的,但更重要是樹立法律權威觀念和權力服從法律觀念。畏法者最快活,尊法者最順心,只有在法律范圍內活動才能獲得最大自由。
總而言之,行政機關在西部大開發中,應積極能動地發揮其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並適度運用自由裁量權,提高行政效率。在我國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堅持法治原則、法律至上原則、正當程序原則、公民救濟原則。在西部大開發中建立依法行政的法律體系,強化依法行政觀念,為實現依法治國起引導、橋梁作用。

⑥ 依法行政有哪些至關重要的意義

依法行政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其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是提高國家行政管理效率,實現行政管理目標的保障。

在當今生產力日益社會化,社會發展日益加速,社會聯系日益密切,社會交往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提高社會的組織化程度對於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還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保障。

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享了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而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行政法制度的完善和有效運作。行政法通過創設行政公開制度、行政責任制度和對檢舉、揭發、控告、申訴和來信來訪等行政制度的規定,既確保了公民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權。建立公平、公正、公開、高效、廉潔的政府是廣大人民的希望,也是時代的要求。

三、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

行政法作為調整行政關系這一重要的社會關系的部 門法, 可以規范管理相對人的行為,制止、糾正和懲行政違法行為,保證行政管理的有效和社會的有序,更重要的是它能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行使,使國家行政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軌道,防止行政權失控、法外行政或行政失范現象的發生。在當代國家行政職能不斷擴大,行政權日益膨脹的情況下,各法治國家都十分注重以行政法來規范政府行為,防範行政侵權,正是從這意義只有國家將行政法稱之為權法。政權作為一種國家權力,它本應是人民的、社會的權力,但它又是同人民大眾分離的;執行這種權力的人本應是社會的"公僕",但卻很容易異化為社會的"主人"。因此,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行政法應強調對行政權的控製作用,行政法在內容上必須以防止行政專橫,強調保護公民和組織合法利益不受非法行政行為侵犯為目標。所以說,行政法的主要職能是控權,價值體現是控權。由於我國有著 的封建專制的影響,缺乏法治傳統,在體制下行政權又不適當地強化,行政權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政府行為不規范問題嚴重,這些現象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建設。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行政法制建設,而行政法治建設的目標,就是要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行政。這對於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⑦ 從公民權利的視角 看待行政法立法的意義

一、從行政法調整的對象來看,行政法調整著廣泛而重要的社會關系,這類社會關系與國家權力、公民權利息息相關,是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政關系是當代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無論從深度還是從廣度上看,行政關系的影響都比民事關系、刑事關系的影響更為深遠,由此可以說,調整行政關系及在其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行政法,地位相當顯著。同時,由於行政法對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調整直接涉及國家權力的確定、行使,直接或間接涉及公民權利的行使和保障,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二、從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來看,行政法是憲法的重要實施法。

1、行政法是實施有關現代國家機構之間關系的憲法規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監督對社會有廣泛影響的行政管理的作用,這一點,民法、刑法等無法與之相比。

2、行政法是實施憲法確定的各項國家政策的主要法律,民法、刑法等往往是實施憲法確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國家政策。正因行政法往往較全面地推行憲法確定的各項基本國策,所以又有「小憲法」之稱。

三、從行政法與其他基本法律部門的關系來看,行政法對其他部門法的影響越來越大。

現代國家的行政機關已經越來越多地「干預」民事活動,行政法的調整范圍也逐漸擴及某些傳統上認為應屬民法調整的領域,現在許多國家普遍建立了行政裁決制度,使得行政法也可以調整如民事糾紛、合同糾紛等應屬民法調整范圍的社會關系了。也就是說,行政法正在不斷地影響著其他部門法。綜上所述,可以斷言,行政法是僅次於憲法的一個重要的部門法。

⑧ 加入WTO對中國行政法律制度的影響

對於中國來說,奉行「依法治國」的方略以及加入,必將提出全球化的法律規范如何與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相整合的問題。應當特別注意的是,這種中國自身法律體系與國際的接軌,不僅僅發生於有關國際貿易與投資等領域。事實上,中國國內的公法制度,即憲法和行政法制度,不僅構成法治之實現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WTO自由貿易理念及其多邊貿易體制的落實具有關鍵性意義。特別是作為國內公法的行政法制度,更涉及到世界貿易組織管理規范的核心問題。因此,在法治和WTO的背景之下探討中國公法制度的改革具有十分緊迫而重要的意義。

WTO背景下中國行政法改革的若干突出問題
(1)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及相關問題
從行政法角度來說,地方保護主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違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部委規章的規定,制定特殊的保護性規則。
第二,為保護本地區利益而進行的行政干預。
第三,在中國單一制國家結構中,還存在著民族自治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發區等使用某些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這些區域中相關的法律與管制政策,例如許可制度、價格、稅收優惠制度等等,都與其他地區存在某種程度的差別。
第四,司法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
(2)法律與政策的統一實施問題
(3)行政許可制度的完善
(4)規章制定和法律實施中的透明度問題
(5)行政管制機構的中立性問題
(6)對行政行為的復議和司法審查

⑨ 規范執法的定義,意義,影響是什麼

行政執法主體對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空間,根據過罰相當原則並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以及執法范圍等情況,理性分割為若干裁量格次,每個格次規定一定的量罰標准,並依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和悔過態度,處以相對固定的處罰種類和量罰幅度,同時明確從輕或從重處罰的必要條件的一種執法制度。

行政執法者在行政法律規范沒有提供要件-效果規定,或者雖然提供了要件-效果規定但據此不足以獲得處理具體行政案件所需之完整的判斷標准時,按照立法者意圖、在行政法律規范所預定的范圍內、以要件-效果規定的形式設定的判斷標准。

[摘 要]21世紀,在實現法制文明化、現代化這一歷史進程中,包含一項重要內容,即行政法制現代化。中國行政法制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以完善的行政法律規范為基礎。完善的標准在於:一是行政立法應滿足社會的客觀需要,反映新的經濟關系,以實現行政法對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二是行政法應體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彰顯民主、科學;三是行政法要協調好行政權與各種權力與權益的關系,在價值上達到社會公正理念。

[關鍵詞]行政法;行政立法;社會公正

[中圖分類號]D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03)06-0042-03

一、行政法的保障作用與經濟發展同行

法是社會上層ㄖ

熱點內容
法院權力大嗎 發布:2025-10-02 09:26:09 瀏覽:857
組織員條例 發布:2025-10-02 09:16:10 瀏覽:395
我國的刑法任務 發布:2025-10-02 09:15:02 瀏覽:801
二建法規沖刺試題 發布:2025-10-02 09:05:37 瀏覽:111
2016民事訴訟法200條 發布:2025-10-02 08:57:42 瀏覽:32
拉脫維亞婚姻法 發布:2025-10-02 08:48:56 瀏覽:465
刑事訴訟法的地位和作用 發布:2025-10-02 08:45:33 瀏覽:872
湘潭法律援助中心電話 發布:2025-10-02 08:43:28 瀏覽:236
澳門第一屆立法會議員 發布:2025-10-02 08:37:03 瀏覽:183
法院檢察院公安 發布:2025-10-02 08:30:32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