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事訴訟法時間
A. 民事訴訟中辯論主義基本內容
辯論原則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所有民事訴訟中不可或缺的原則和程序。一內、 民事訴訟辯論原則容的定義:所謂辯論,指的是當事人雙方在法院主持下,就案件事實和運用法律的問題,陳述各自的主張和意見,相互進行反駁和答辯,以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訴訟結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則通過辯論查明案件事實。[1]對此,德國的法學家肯納認為:辯論一般指當事人在訴訟中所提出的事實,並且經過辯論才可以作為法院判決依據的一項訴訟的基本原則。二、 辯論原則的理論根據和法律依據:其一,手段說;其二,程序保障說;其三,本質說;三、 對我國民事訴訟辯論原則的內容的分析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該條文被認為是民事訴訟法對辯論原則的原則性規定,是辯原則的法律依據。其意義在於,通過當事人雙方的辯駁,幫助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解決糾紛。當事人通過行使辯論權,積極參與到訴訟程序中去,真正成為訴訟主體。
B.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C. 民事訴訟法2017年和2012年版的區別
《民事訴訟法》2017年新版,第五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也就是比2012年版本多增回加一款。
增加的具體內容答:「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
通過日期: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D.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修改的內容有哪些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沒有過修改。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回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答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自施行起截至到2019年3月沒有做過修改。
(4)2017年民事訴訟法時間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出台背景: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解釋。
2015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出台後,廢止的原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五十二條本解釋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於1992年7月14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E. 法院判決書下來,原告申請執行,法院的執行程序是什麼
既然二審判決生效,那麼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至於法院採取什麼樣的強制措施,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首先,法院會先向被告下達履行判決通知書,通知被告在多少日內履行判決書上的義務,逾期不履行將採取強制措施。
其次,如果在通知書期滿後被告不自動履行,那麼根據判決確定的履行義務條件,根據不同的情況法院採取不同的辦法。
如果是金錢給付,那麼法院會查詢被告人的銀行賬戶,看是否有存款。可以要求被告人所在單位不得支付其工資,要向法院支付工資;可以向被告人的債務人要求其向法院履行還款義務等。
如果是行為,並且是可以代為執行的話,那麼法院可以採取代執行的方式,代替被告履行,然後產生的費用由被告承擔。
如果是不得代替的行為,那麼法院會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比如,向房產部門要求不得為其辦理買賣手續等。
不過,這僅是公平情況下法院會採取的一些辦法。如果被告比較有勢力,他至少會拖,在拖的時間內把自己的財產全部轉移走,讓法院無法查找。
(5)2017年民事訴訟法時間擴展閱讀:
(一)申請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需要向法院依法繳納以下標準的費用:
按照一般規定,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執行無需預先繳納申請執行費,但是人民法院在執行到位的首批執行款中會扣除人民法院依法應收取的執行費。
1、一般的繳費標準是:
(1)執行金額或價額在1萬元以下的,每件交納50元;
(2)一萬元至50萬元的,按執行金額或價額的千分之五交納;
(3)50萬元以上的,按執行金額或價額的千分之一再加2000元交納;
2、除了應交的執行費,申請人還需負擔以下幾項的費用:
根據具體的規定,執行過程中人民法院收取執行中產生的實際支出費用,如交通、住宿等費用也需要申請人負擔。
一般地,法院執行立案後,法院將會在6個月內採取執行措施。
要是法院不按規定期限採取強制措施的,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法院的上一級法院申請提級執行。
F. 民事訴訟法2017年 改了哪些部分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作出修改第五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版二款:「人民檢察院權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6)2017年民事訴訟法時間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修訂過程
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G. 最新民事訴訟法2017第二百條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內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容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