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民事訴訟法釋義

新民事訴訟法釋義

發布時間: 2021-01-28 16:14:51

1. 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八條釋義,如證據不足駁回起訴,有了證據能再起訴嗎。

可以的。
如果因證據不足而被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當事人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回訴權,在取得新答的證據後仍然可以再次向法院起訴。
另外,如果是法院認為證據不足的,應該是判決駁回訴訟請求而不是駁回起訴,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2. 如何解讀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 新民事訴訟法二百五十一條釋義是什麼

在執行中,需要復辦理有關財產權證制照轉移手續的

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4.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5第303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零三條 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後,未中止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執行的,執行法院對第三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提出的執行異議,應予審查。第三人不服駁回執行異議裁定,申請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案外人對人民法院駁回其執行異議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錯誤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申請再審,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新民事訴訟法釋義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九十七條 對下列情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處理的案件;

(二)婚姻無效、撤銷或者解除婚姻關系等判決、裁定、調解書中涉及身份關系的內容;

(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對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

(四)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受害人對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效裁判。

第三百條 對第三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請求,人民法院經審理,按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請求成立且確認其民事權利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成立的,改變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二)請求成立,但確認其全部或部分民事權利的主張不成立,或者未提出確認其民事權利請求的,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的錯誤部分;

(三)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對前款規定裁判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上訴。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內容未改變或者未撤銷的部分繼續有效。

5. 《民事訴訟法》第179條釋義

第一百七十九條【再審法定原因】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回審:
(一)有答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縱橫法律網-湖南弘一律師事務所-陳宏義律師

6. 如何理解《新民事訴訟法》的105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釋義:第105條
第一百零五條 拘傳、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版批准。
拘權傳應當發拘傳票。
罰款、拘留應當用決定書。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釋義】
本條是關於拘傳、罰款、拘留強制措施的程序的規定。以上三種強制措施都要經過法院院長的批准,因為它們直接涉及當事人人身、財產權利的剝奪,對當事人權益影響很大,所以要求更加嚴格。另外,在形式上,拘傳要發拘傳票,罰款和拘留要用決定書。對於罰款和拘留兩種較為嚴厲的強制措施,法律賦予當事人申請復議權,以更加慎重地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需注意的是,此時復議機關不是原作出決定的法院,而是作出決定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在復議期間,也不停止執行。

7. 律師解讀新民事訴訟法 「新」在哪些地方

最大亮點,新增了兩個程序:一個是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一個是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8.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釋義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內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容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本法條釋義:既賦予了人民法院的執行權力——「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又保障了被執行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權利——「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還明確了執行中的辦案程序以及相應機關應予以配合的法定義務——「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9.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詳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章:執行的申請和移送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9)新民事訴訟法釋義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

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私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熱點內容
違反民事法律規定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發布:2025-10-01 21:26:36 瀏覽:97
資產管理公司法律服務計劃書 發布:2025-10-01 21:25:38 瀏覽:135
合同法未依照規格交貨 發布:2025-10-01 21:24:55 瀏覽:133
適合hr看的法律知識及案例的書 發布:2025-10-01 21:23:13 瀏覽:334
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 發布:2025-10-01 21:23:05 瀏覽:999
合同法第162條 發布:2025-10-01 21:00:08 瀏覽:94
婚姻法女方有過錯 發布:2025-10-01 20:59:20 瀏覽:578
李競律師 發布:2025-10-01 20:52:16 瀏覽:866
2018年勞動法關於產假的規定 發布:2025-10-01 20:46:21 瀏覽:254
歷年司考民法真題 發布:2025-10-01 20:43:52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