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行政法規的主體是

我國行政法規的主體是

發布時間: 2021-01-28 20:30:39

1.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 )。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A )。

2. 我國行政評估的主體是什麼

我國行政評估的主體是行政法規、規章的制定機關、實施機關,應當定期對其實施情況進專行評估。
《全面推進屬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18.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規章修改、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要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擴大對外開放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適時對現行行政法規、規章進行修改或者廢止,切實解決法律規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規章、規范性文件施行後,制定機關、實施機關應當定期對其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實施機關應當將評估意見報告制定機關;制定機關要定期對規章、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

3. 享有行政法規的制定權的主體是

所謂行政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以自己的名義履行行政職責(行使行政職權)、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主體。行政機關,是依法設立的國家機關,一般都通過編委制定的該機關「三定」方案(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三定)確定其行政職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其法定職責范圍內是當然的行政主體。

派出機構與派出機關,也是有區別的。派出機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依法設立的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不屬一級政府也不屬一級政府所屬部門的機關,具有法人資格,在其法定職責范圍內是行政主體,如,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關,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一般也認為是其所屬政府的派出機關。曾有段時間有觀點認為開發區管理機構也只是派出機構而非派出機關,但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21條,以是否經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為標志,實質上將經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認定為派出機關,一些地方立法如《江西省開發區條例》也是類似規定。

派出機構是指行政機關向其所轄某一區域派出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如,公安派出所是縣區公安局的派出機構,市場監管所是縣區市場監管局的派出機構。派出機構一般以其隸屬的行政機關的名義開展活動,相關法律責任也由其隸屬的行政機關承擔,一般情況下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但是,當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明確授權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的,該派出機構在履行相關職責時,屬於行政主體。不過,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的規定,派出機構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處罰(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必須要有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規章不得授權行政機關之外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若有,只能視為行政委託)。也就是說,派出機構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實質上是基於行政授權而非行政委託。

有意思的是,有相當長一段時期,行政法理論和實務上,是不承認規章成為行政授權執法的依據的,而只承認法律、法規可以授權行政機關之外的組織(如事業組織、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行使行政職權,並在授權范圍內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主要體現在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8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但法律、法規對派出機構有授權的除外。」而到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也就是說,1999年的該司法解釋,實質上認可了規章可成為行政授權依據,甚至只要是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明確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當其超出法定授權范圍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行為的,也認可其為越權的行政主體身份(列為行政訴訟被告)。當然,規章仍然不得授權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處罰權,因為《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4. 在我國,最高的行政立法主體是

C. 國務院

行政立法主體,不僅包括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政機關,還應當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授權制定「規范性文件」的其他行政機關。

5. 我國的行政執法主體有哪幾類

有兩類:行政機關、行政機構。

一、行政機關

此類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

二、行政機構

行政機構是行政機關的一個非獨立組織,它代錶行政機關處理各項行政事務或機關內部事務,原則上不能以自己名義獨立對外行使職權。

但在有的情況下,法律、法規、規章直接把行政處罰權授予了行政機構,這時行政機構就獲得了行政處罰主體資格。這主要有兩種情況:

1、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86 條規定:"對違反交通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於縣一級的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裁決。警告、50元以下罰款、弔扣2個月以下駕駛證的處罰,可以由交通警察隊裁決。"

也就是說,對於警告、50元以下罰款、弔扣2個月以下駕駛證的處罰,交通警察隊這樣一個交通管理機關的內部機構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2、行政機關的派出所機構可以成為行政處罰主體。

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2款規定:"警告、50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決。

(5)我國行政法規的主體是擴展閱讀:

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

1、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范源頭,公示哪些主體有權執法等

2、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規范過程,確保程序合法

3、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結果,保障執法決定合法

近日,國辦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在國務院新聞辦1月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

「我國約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幾乎所有的行政法規,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執行。執法主體多、范圍領域廣、行為數量大,在行政機關各項活動中,行政執法又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最密切、最直接。」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行政機關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管理,行政執法總體上有很大改善,群眾的滿意度也日益提高。「與此同時,行政執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隨意執法、粗暴執法、執法尋租等,執法不作為、執法不重視程序、違反法定程序時有發生。」劉振宇說。

另一方面,部分人阻撓執法、抗拒執法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執法疲軟的問題引發熱議。

「比如高鐵霸座飛機霸座的問題、城市流浪犬的治理問題等,公眾要求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執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劉振宇說,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規范行政執法的制度有很多,重點推行三項制度出於哪些考量?「三項制度是整個行政執法制度體系裡最典型也是最關鍵的。

公示制度規范源頭,向社會公示哪個單位有什麼樣的職權,什麼樣的執法主體有權力進行執法;全過程記錄規范過程,確保程序合法;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結果,保障執法決定符合法律規定。」

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趙振華說,抓住這三個制度,將對提高整個行政執法的水平起到關鍵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執法主體

參考資料:人民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

6. 屬於我國行政立法主體的是哪一個

行政立法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國家行政內機關容。我國的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7.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限於國務院。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版律,制定行政法規。

根據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7)我國行政法規的主體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162條 發布:2025-10-01 21:00:08 瀏覽:94
婚姻法女方有過錯 發布:2025-10-01 20:59:20 瀏覽:578
李競律師 發布:2025-10-01 20:52:16 瀏覽:866
2018年勞動法關於產假的規定 發布:2025-10-01 20:46:21 瀏覽:254
歷年司考民法真題 發布:2025-10-01 20:43:52 瀏覽:7
公司法為什 發布:2025-10-01 20:26:05 瀏覽:321
海洋律師 發布:2025-10-01 20:25:58 瀏覽:184
新聞出版業目前最主要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01 20:18:43 瀏覽:680
航海碰撞條例 發布:2025-10-01 20:10:29 瀏覽:172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規定 發布:2025-10-01 20:06:34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