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張五常取消勞動法

張五常取消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1-28 22:16:46

㈠ 勞動合同法頒布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對於那些黑心工廠(中國存在不少)有限製作用,相對於現實來說,可能是負面的

㈡ 勞動經濟學作業 《勞動合同法》有沒有問題

這個復可以各抒己見。經濟學家制是從經濟學這個角度來看待問題的,側重於自己的經濟學專業領域,但立法者是政治家,作為政治家則往往是從國家和社會全局來考慮問題的,他們要考慮問題的方方面面,然後權衡利弊,折中決策。

㈢ 張五常:從成本角度看農民生計

張五常著名經濟學家
中國的統計數字很混亂,往往加不起來。絕對不是說有關當局弄虛作假,刻意地虛報這里那裡的。我相信北京的統計人士是誠實的,而這誠實有二十多年的日子了。當年開放改革後不久,我跟他們的一位主事人暢談了好久,深信此君,而跟著看他們公布的數字演變,看得出有改進,但看不出有作弊的地方。這種玩意瞞不過我這個老人家。問題是在中國的迅速及復雜的演進中,准確的數據不容易,心底里我很同情搞統計的眾君子。如果讓我來做,我不認為自己會做得比他們好。
多年以來,我認為中國的增長率,實質上是比政府統計的為高,高相當多。昔日的個體戶的生計急升,政府無從估計,而今天月薪千六以下不用報稅,加上打散工的無數,估計也困難。可能最頭痛還是流動人口的問題。去年我寫《廣州巧設空城計》,跟廣州的朋友搞笑一下,網上讀者嘩然,開心之極也。廣州以戶籍人口算人均收入,但該市的總產值卻有數百萬流動人口協助產出,豈不怪哉?另一方面,北京算出的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率,這幾年擺明與我作實地觀察所得低很多,是搞什麼鬼的?可能是因為他們以農民的戶籍人口算,但其實數之不盡的農民「流動」去也。
中國的流動人口究竟有多少?只有天曉得吧。深圳今天的實際人口近千四萬,但戶籍人口不到一半。最近為高斯寫英語長文,我說中國的流動人口應該在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錯的機會不高吧。去年細問家中女傭,她在河南南部的故鄉,究竟有多少農民流動去了。她在親朋戚友中算來算去,打長途電話回鄉左問右問,給我的答復是四個走了三個。也是去年,高小勇說他到農村調查過一陣,認為中國的農民人口只剩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周其仁當時在旁,不同意,吵了起來。他們都是如假包換的中國專家,觀察力強,智力不凡,神州大地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歷來先知先覺,但在農民人口這個看似簡單的話題上,他們就「專家」不了。
大約七年前,某國際大機構請我到廣州講話,我提到中國的農民人口要下降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或以下,農民的生計才有可為。因為這幾句話,報章上有人罵我是白痴,說基本上不可能。罵我的讀書不多吧。日本的明治維新與台灣土地改革失敗後的發展,農民人口下降甚速,而我認為中國的農民人口有機會下降得更快。兩年前北京估計的農民人口數字是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強,是以戶籍人口計算吧。流動人口那麼多,而半農半工的數之不盡,中國的實際農民人口究竟有多少,恐怕上蒼也不容易算出來
unemployment)這個老話題:農民工作,其邊際產出是零或是負值,所以農民人口下降,總產量會上升!經濟學中蠢才無數,這樣的蠢理論得享大名,且歷久不衰,是蠢上加蠢了。
這其中我還要指出一點。兩年前中國取消農業稅,是正著。我反對福利經濟,反對補貼農業,卻贊同取消農業稅。這是因為農民轉到工商業去的那麼多,不少農地被棄置了,取消了農業稅,這些棄置了的農地又再被耕作起來。
形勢很不錯!想想吧,僱用專業農工與引進機械,農產品的成本上升在所必然,而這上升是反映著農民轉業的機會成本上升了。我可以轉到工業去,你給我與工業收入相若的工資,我可以留下來替你耕田。沒有成本不是機會成本。成本上升了,農產品的物價當然跟著上升。這就是最近北京公布的,農產品的價格,相對非農產的價格,大幅地上升了的主要原因。
是的,我們可以從農產品的物價上升推出農作的成本的上升,跟著從這成本的上升推出農民的機會成本上升,而成本等於收入,收入等於生計,我們可以單從一些簡單的數字轉變而知道農民的生計是有著急速的改進。這是經濟學,本科一年級應該教過,只是今天的後起經濟學新秀認為太淺,不學,於是不懂。懂深不懂淺不可能是真學問,因為不懂淺不可能真的懂深,可惜這種自欺欺人的玩意,像風水先生那樣,有市場,也難怪蠢才無數了。
在最近公布的通脹數字中,我最重視的是蔬菜價格,上升了百分之十八。有兩個原因我這樣重視。其一是蔬菜沒有什麼瘟疫或飼料成本急升的影響,而近來我們沒有聽到因為天氣大壞而使舉國蔬菜失收的消息。其二是種稙蔬菜需要勞力密集,每畝算是農植品中需要勞力最多的。因此,如果單看一項物價──不準看其它──來衡量中國農民的生活改進,我選蔬菜之價。
我是農業專家嗎?算是吧。一九六八年,後來是林毅夫導師的農業經濟大師基爾·庄遜,讀到我寫的《佃農理論》的第八章,驚為天文,強逼我在芝大教了一科農業經濟。
論壇轉:我在農村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嫖,你們城裡人告訴了我,不知道什麼叫賭,你們城裡人教了我,不知道什麼叫搶劫,是你們讓我知道了.A片好好看哦,都是城裡人拍的.牢里好多人哦,都是城裡人住的.好多拿低保的,都是城裡人哦,有句話說的好,這樣活著,對自己沒好處,還要國家養,早該找繩子上弔死算.我爸媽現在五十多了,沒拿過國家一分錢,一樣自己養自己,你叫你爸媽試下自己養自己啊
看不起,鄙視農民朋友的牲口,回去問問你爸,你爺,你祖上肯定也是農民。你就是一農民後代。
明白?我就是農民,
我大學本科畢業.
我就是農民, 我沒有工作.
我就是農民, 我也炒股, 一年賺個三五萬.
我就是農民, 我也種地, 一年賺個十來萬.
我就是農民, 開車進城吃夜宵.
我就是農民, 我喜歡農村生活.
我就是農民, 城裡也有房子, 盡管不大住.
我就是農民, 我也上網聊天, 泡妹妹.
我喜歡農民的淳樸,
我熱愛農村生活的悠閑,我更看好農村的前景.

㈣ <勞動合同法>是惡法嗎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有點惡法的意思。

㈤ 就張五常那死人也配當教授,

是的,你查一下他的論文,他的老師和同事!他說他自己的代表作的《佃農理論》,雖然他的論文沒有像的老師弗里德曼(貨幣理論國際權威大師,諾貝爾獎)那樣用N多的數學,但是他像他的另一個老師科斯(科斯定理發表者,諾貝爾獎)有很好的思想和理論。而且科斯說,世界上只有張五常才是真正理解他思想的人!

他是搞 經濟解釋的~ 很多中國國家領導人都看過他的文章,而且很接受他的觀點!特別是在金融危機2008開始時,中國政府出台一個勞動保障法,張五常一看到,就發現這樣的法規會導致中國在金融危機更加嚴重,他說中國要立刻取消或停止執行那個勞動保障法;沒過2天中國政府就宣布取消還是停止執行勞動保障法啦。

加上他很愛國,不過他還是美國國籍,因為他說美國是一個很偉大的國籍。可能是因為美國的自由有助於搞學術,所以他一直保留美國國籍。他這樣有點矛盾!他經常對外界說中國的制度是全世界最好的,不管是特別是經濟制度!這個我不知道對不對,反正我有點不贊同!

他的講課雖然是天馬行空(我聽說而已),但是很有才華,不管是中文還是經濟!

不過他是美國的通緝犯,因為涉嫌古董買賣詐騙,漏稅等10多種罪,不知道現在結束沒有!

他退休了,雖然有瑞典的諾貝爾評審會的人收集過他的資料,好像有意提名他獲諾貝爾,但是他涉嫌犯罪,這輩子也不可能有機會拿諾貝爾獎了!

㈥ 經濟學家為什麼都反對新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尚未生效之前,「華為」萬人辭職事件在全國引發一些知名企業以多種方式大規模裁員潮。據媒體披露,一些地方還冒出了指導企業規避法律的各類「勞動合同法培訓班」, 「大人物」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現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張五常先生也跳了出來,在網上撰寫博客文章《新勞動法的困擾》,他在文中大放厥辭,公然反對「新法」,他說什麼新《勞動合同法》「維護懶人」 「把經濟搞垮」「硬性規定勞工合約是干預市場運作」,他還指出政府的責任是教育與傳播法律知識,而非硬性規定等等。張五常奇談怪論如此咄咄逼人,值得我們三思,他不是胡說八道,就是別有用心?。
《勞動合同法》中,最引人關注的焦點是「無固定期限合同」。所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過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這個規定並沒有否定老闆解僱勞動者的權力,僅僅是增加了解僱時的難度,老闆不能再簡單地靠「不好好乾就給我走人」相威脅;不能再硬性讓員工服服帖帖接受自行制定的低工資和不公平的違法違規的制度管理。《勞動合同法》只是給職工一點公平和合法權益的保障,這怎說是「干預市場運作」 「維護懶人」 「把經濟搞垮」呢?。
二十八年前,在中國勞動制度下各行各企業有正式國營固定工、正式集體固定工,簽訂合同的有亦工亦農工、臨時工。雖然企業有各種不同體制的用工。但是,在不同工崗位上不同體制的勞動者都是同工、同酬、同侍遇。他們同企業領導人一樣有人權、有尊嚴、有民主、有自由。他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岐視,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職工的各種權益由單位落實。
在實行「市場化」後,企業改革被國際上新經濟帝國主義所謂「經濟全球化」「民主化」的忽悠,國內少數患民族軟骨症經濟學家、學者和別有用心的人給異化了,他們沒有引進信息化時代的科學新技術、新設備,而是在所謂與「國際接軌」煙霧下,改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制度的優越性,砸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用工制度、薪金制度。引進了現代資本主義都拋棄一百年的老牌英國資本主義的「血汗工資」 和「過勞死」制度。現在到處可見的「承包頭」「勞工頭」「黑磚窯主」 「黑煤窯主」 「血汗工廠黑心老闆」 變色、變質、變心的國企「老總」 在肆無忌憚的盤剝勞動者,種種無法無序的用工,致使一些行業企業職工的相關權益保障失衡,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影響了社會「和諧」。
《勞動合同法》貫徹了黨的十七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五有」 方針,意味著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已經逐漸轉移到民生領域,實實在在的體現了,讓全體民眾共享發展成果「勞有所得」 、社會和諧、安定團結的保障。在中國經濟轉型期的今天,社會矛盾的焦點,已經從「使用」勞動者,轉為「保護」勞動者權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這就是《勞動合同法》的重要指導思想。
《勞動合同法》是人大通過,國家主席批准,以15號命令形式頒布的代表民意的大法。貫徹《勞動合同法》讓勞動者從「使用」到「平等保護」這道坎,道路不會平坦,那些過慣壓迫、盤剝他人朱門酒肉臭生活的黑心人,特別是國外的反動勢力是不甘心看到中國安定團結和睦的局面,他們必然要千方百計干擾搗亂。我們勞動大眾要團結起來捍衛《勞動合同法》,絕不能任由資方以資凌法。更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干擾對抗新法。

㈦ 張五常怒批《勞動合同法》,主要說了些什麼

張五常疑《勞動合同法》中無固定期合同會搞垮經濟

㈧ 經濟學要怎樣處理才對——看新勞動法有感

Steven Cheung stuck to the great tradition of Adam Smith. From the late 1960』s and onwards he wrote a number of papers, now beginning to gain the position of true classics. By applying the seemingly simple, established methods to important empirical problems that either appeared enigmatic, or had standard explanations which were regarded as 「obviously」 true, he waved his magic wand and opened new, sometimes amazing vistas. 高斯為該結集寫的《前言》,也有類同的看法: Steven Cheung's articles make clear what is wrong with so much of current writing on economics and what should be done to put it right. He does this by example, showing through his own work how economics should be done. As always, he has concentrated on understanding why the economic system behaves as it does, rather than taking as his first aim, how the economic system ought to behave and how to bring this about. In his analysis of how the system operates, he uses a keen observation of the facts to support his argument. His writing is detailed, perceptive and illuminates the questions he discusses. 上述兩位說的其實一樣:高斯筆下的張五常就是Werin說的斯密傳統。要與斯密並駕齊驅當然苛求,但兩位專家看得出我走的是斯密的路,是我整生在一門學問上得到的最高評價了。經濟學要那樣處理才對,可惜這樣的經濟學今天已成陳跡。 整本《國富論》,從頭到尾,都是高斯說的 「keen observation of the facts」 。斯密考查無數,世界各地的史實包羅萬有。有些觀察是看錯了的——不可能完全不錯,何況那是二百多年前——但論到對世界的 keen observation 我開始清楚明白,是一九六九,拜讀斯密八年之後了。該年暑期回港看母親時,我已經在芝加哥教過高級價格理論,但在香港街頭巷尾見到的市場現象,十之八九我不能解釋。當時認為自己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放棄經濟學,另謀高就;其二是多作世事觀察,把經濟理論修改。選取後者是要深入地走斯密的路,於是不斷地在街頭巷尾跑。 一九七五回港長假九個月,我決定要比斯密多走一步:不僅觀察,而且要落手落腳地在市場操作一下。這決定起於對玉石的調查研究。當時,關於訊息不足的話題在行內吵得熱鬧。玉石市場有一個奇怪現象。玉的原石是有石皮的,在廣東道成交時,不切開來,賣家只在石皮上磨出一兩處淺淺的「水口」,購買的人要從石皮與水口猜測石內的玉質與瑕疵,很難猜得准確,有三幾成把握的要有十多年的研習經驗。為什麼原石不先切開來,真相大白,才出售呢?為什麼市場要刻意地隱瞞訊息,導致那麼多的人花那麼多的時日去研究猜測之法? 在解釋這困難度極高的調查中,我天天在廣東道跑,左問右問,而首先要知道的,是什麼才算是質量高的玉石了。廣東道的專家起初認為我這個怪教授有趣,但後來還是經不起我的煩擾。其中一位關心的,說:「教授呀,玉石這回事,自己不買不賣,不入肉,不傷身,要學得懂很困難。我們這里懂玉石的人都是家傳做玉石生意的。」一言驚醒,我於是在廣東道租了一個地攤作玉石生意兩個月,終於找到玉石市場隱瞞訊息的答案。 是真理。任何自稱是文物或書畫鑒證專家的,如果自己不收藏,或不做有關的生意,我會給他的鑒證力打個大折扣。不親自投資下注,不容易對任何行業有深入的體會。這是我曾經在十九個行業下注而又親自操作一下的原因。早就知道生意難做,一般下小注,體會到行業性質的大概就收手了。這與自然科學在實驗室投資作實驗沒有什麼不同。 到街頭巷尾跑,隨意觀察,因為成本低,還是主要的。與落手落腳的生意體會加起來,不斷地以簡單的經濟理念作解釋,約二十年就對自己的觀察與理解有很好的感受。我自己因而發明的宏觀經濟,不是凱恩斯那一套,而是站遠一點,把大量的現象一起看,淘汰認為不重要的細節。一旦掌握到有關鍵性的「宏觀」局限轉變時,分析來來去去都是需求定律。解釋與推斷是同一回事,只是後者需要知道的有關局限轉變,考查一般遠為困難。貨幣嗎?只是另一種物品,可以協助減低交易費用的。 讀者如果參閱我自一九八一寫《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及跟著的多篇關於經濟推斷的中語文章——全部在網上可以找到——會同意我的推斷很少錯。比行內的朋友准很多,勝出不止幾條街吧。不是因為理論上比他們知得多,而是用上的理論比他們用的遠為簡單,概念比他們掌握得遠為通透,但最重要還是對真實世界的認識,思考時能把無數實例與瑣事加起來,比他們遠為全面。不深知事實,不可能真的懂經濟。 回頭說中國最近推出的新勞動合同法,我的確發了脾氣,拍案而起,力斥其非。為什麼發展得頭頭是道的經濟改革,會推出那樣龐大而又復雜的勞動法,明顯地表達著設計的人對勞動市場的實況與合約變化的需要,沒有基本的理解或認識呢?若問勞苦大眾:「需要政府幫助嗎?需要多點保障嗎?需要老闆多給錢嗎?」他們多半回應:「要、要、要。」他們可沒有想到,老闆比他們吃得好穿得暖,主要是出了錢設廠置械,有利息與風險的回報,而那些「保障」法例,到頭來害了他們。 一個國家的經濟有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行業。我喜歡抓著有關鍵性的項目看。這幾年不斷跟進農轉工的情況,農產品的價格,接單工業的困境,以及印度及越南等地給中國帶來的競爭壓力。低下階層(包括農民)的收入,這幾年急升。我想,這就是了:數以億計的窮人的生活急速改進,人類歷史沒有出現過,我事前想得對,傳統的經濟發展學說全盤錯了。我又想,繼續這樣的發展再十年,農民的人均收入可與城市的中等人家打個平手。歷史上,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只有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可以做到。可惜日本要靠禁止農產品進口,導致地價奇高,壞了國家大事。當然,讓日圓大幅升值,是日本的另一個致命傷。新勞動法的推出,比日本當年還要蠢,因為日本當年沒有那麼多的國際廉價勞力參與競爭。 今天經濟學的發展,是遠遠地脫離了斯密的傳統了。脫離了斯密還不怎樣,脫離了真實世界,經濟學不學也罷。沒有內容的方程式是一回事,不知內情的數字回歸分析是更頭痛的另一回事。沒有人可以反對為了生計,助理教授要在國際知名學報發表文章,希望拿得一紙終生僱用合約。自然科學有實驗室的操作,也有實驗室可以反證,不容易生安白造。經濟學者一般不會生安白造,但寫文章的人不知真實世界,學報編輯也不知真實世界,或大家以為知道但其實是另一回事,這樣的學問不是自欺欺人嗎?還是回到斯密的造針工廠去吧。 學術需要的飯碗與勞苦大眾需要的飯碗是兩回事。北京當局在推出新勞動法之前,不可能沒有徵求過吃著學術飯碗的經濟學者的意見。但該飯碗與勞苦大眾吃著的,是有著造針廠之外與造針廠之內之別。三十年來的經濟學發展,這二者早就互不相幹了。

㈨ 中國應該取消勞動法是誰說的

很多人都說過,其中抄比較有名的如張五常。

張五常出生於香港,曾在香港大學任教,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他一向狂傲不羈,喜出狂言,在經濟學圈內有「狂生」之稱,經常自稱是「華人世界裡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言必稱自己和經濟學大師科斯、弗里德曼的交情,並自稱是惟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經濟學者。 張五常作為經濟學家,一向狂傲不羈著稱,經常在中國大陸發表一些聳人聽聞的言論。
據調查,張五常確實是美國通緝犯,在美國被控逃稅、詐騙等13項重罪。由於香港和美國之間有引渡協議,只要張五常回到香港,美國政府就可以要求香港逮捕張五常引渡到美國。所以從2003年開始,張五常一直居住在中國大陸,並頻繁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目前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沒有引渡協議。

熱點內容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規定 發布:2025-10-01 20:06:34 瀏覽:649
司法所法律服務所聯動工作會議 發布:2025-10-01 20:04:58 瀏覽:6
會計會有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1 20:04:09 瀏覽:340
聘請法律顧問的江蘇文件 發布:2025-10-01 20:03:36 瀏覽:910
倘若與法治 發布:2025-10-01 19:59:36 瀏覽:886
新婚姻法婚前房產結婚後買仍需簽字 發布:2025-10-01 19:37:03 瀏覽:86
律師免費法律咨詢直播間 發布:2025-10-01 19:31:47 瀏覽:796
石油天然氣法規 發布:2025-10-01 19:31:44 瀏覽:795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感 發布:2025-10-01 19:29:58 瀏覽:357
訴訟法中體現舉證質證平等原則 發布:2025-10-01 19:29:02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