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疑罪從無刑事訴訟法

疑罪從無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1-29 12:13:29

⑴ 法律對於「疑罪從無」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先說下具體的含義吧,疑罪從無原則又稱「有利被告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的一個派生標專准。由於現有證據屬既不能證明被追訴的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訴被告人實施了被追訴犯罪行為的嫌疑,根據無罪推定原則,從訴訟程序和法律上推定被追訴被告人無罪,從而終結訴訟的行為的法律原則。

至於法律規定,既然是從無罪推定原則推導出來的,當然不會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寫明「疑罪從無」這四個字,1996年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原則,如第162條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主要表現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

在審查起訴階段,經過兩次補充偵查,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對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⑵ 疑罪從無在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

1996年新修正的《刑訴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第162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⑶ 新刑事訴訟法中哪些法條體現了疑罪從無原則

審判階段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是對疑罪從無原則的典型概括。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這也是在審判階段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的表現。「從無」即是無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人民法院對成立犯罪具有專屬的認定權,反之,認定無罪也是人民法院應當享有的權利(但並非是專屬權利,檢察機關也享有無罪認定權)。疑罪從無原則在審判階段得到徹底地貫徹毫無疑問。
審查起訴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檢察機關享有的不起訴權即是無罪認定權,行使這項權利即是適用疑罪從無原則。須注意的是,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這里使用的是「應當」而不是「可以」,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法律發展對疑罪從無的原則的進一步肯定。
偵查階段
偵查機關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法律依據是相對模糊的: (1)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2)第七十四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3)第一百三十條規定「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 (4)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對於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上述眾多條文雖然沒有明確賦予偵查機關對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可以直接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權利,但也未明文否定。從條文的相互關系中,我們是可以推理出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可行性的: 偵查機關終結案件須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要求,若證據不足則不得終結,不得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由於不能啟動下一訴訟程序,則事實上是適用了疑罪從無原則。偵查機關撤銷案件的理由是「發現對犯罪嫌疑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不應追究刑事責任」是指查明案件不存在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②] 「不存在犯罪事實」應是指有確鑿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沒有觸犯刑法的規定,不應包括缺少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情況。故從嚴格意義上講,「證據不足」不屬「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也就是說,對證據不足的案件偵查機關一般不得直接撤銷案件,而應在偵查羈押期限屆滿後改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待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按自動撤銷案件處理。最終結果是,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還是在偵查機關就已經終止。上述推理說明的是,疑罪從無原則在偵查階段是可以適用的。但由於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適用疑罪從無原則完全依賴於偵查或羈押的期限,故這種適用僅僅是被動適用,偵查機關不具有適用該原則的主動權。

望採納,謝謝!

⑷ 法律術語"疑罪從無"是什麼意思

疑罪從無的意思是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內確實容、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疑罪從無」作為無罪推定原則的一項具體內容,其意義在於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我國刑事訴訟程序為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審判階段是適用疑罪從無的典型階段,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享有選擇適用疑罪從無原則的權利。

(4)疑罪從無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⑸ 疑罪從無是不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

疑罪從無不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而是在刑事訴訟法里確立了疑罪從無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5)疑罪從無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不起訴的決定,應當公開宣布,並且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不起訴人和他的所在單位。如果被不起訴人在押,應當立即釋放。

第一百七十九條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第一百八十條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⑹ 疑罪從無與無罪推定的區別是什麼

1、定義不同:

(一)無罪推定,簡單地說是指任何人在未經依法判決有罪之前,應視其無罪。除以上內容外,無罪推定還包括:被告人不負有證明自己無罪的義務,被告人提供證明有利於自己的證據的行為是行使辯護權的行為,不能因為被告人沒有或不能證明自己無罪而認定被告人有罪。

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法治國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項重要原則,是國際公約確認和保護的基本人權,也是聯合國在刑事司法領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標准之一。

(二)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疑罪從無原則又稱「有利被告原則」。是無罪推定原則的一個派生標准。由於現有證據既不能證明被追訴的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也不能完全排除被追訴被告人實施了被追訴犯罪行為的嫌疑,根據無罪推定原則,從訴訟程序和法律上推定被追訴被告人無罪,從而終結訴訟的行為的法律原則。

2、確立的意義不同:

(一)無罪推定。

確認無罪假定原則,有利於解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地位問題。

確認無罪假定原則,有利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辯護權為核心的訴訟權利,充分發揮辯護制度的作用。

有利於進一步明確證明責任的合理分配和疑難案件的正確解決。有利於在國際人權斗爭中爭取主動權。

(二)疑罪從無。

「疑罪從無」作為無罪推定原則的一項具體內容,其意義在於:在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

從確立無罪推定,到向「疑罪從無」靠近,這當然是司法的進步。法院在三年五次審理後作出的無罪判決,比起更多同類案件最終語焉不詳地「撤訴」或者「從輕」來,更加符合「疑罪從無」的原則。

3、法律依據不同:

(一)疑罪從無: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無罪推定:

《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 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6)疑罪從無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疑罪從無原則的處理方式:

我國刑事訴訟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對疑罪從無原則分別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

①審判階段: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②審查起訴: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③偵查階段: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網路--無罪推定

⑺ 請問,新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疑罪從無原則嗎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疑罪從無原則的。

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三)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

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7)疑罪從無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疑罪從無的案例:

謀殺親夫

採用疑罪從無原則審判的案件。2003年鄧某的丈夫曾某死在魚塘,胃裡含有安眠葯「三唑侖」的成分。警方發現105萬元的人身保險,投保人是鄧某,被保險人是曾某,受益人是夫妻兩人。

兩人夫妻感情不好,並且鄧某在2002年買過大量安定片。審問後鄧某供出夥同其妹夫殺死丈夫。2003年11月26日,鄧某被廣州市中級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保險詐騙罪兩罪並罰判處死刑,其妹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

兩人不服,均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出上訴,2004年9月9日,省高院以該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廣州市中院重新審理。2004年12月16日,廣州市中級法院對該案再次進行開庭審理。

庭審中,鄧某推翻以前的有罪供述,連自己簽字的供述也不承認。另一名被告人也只承認自己全程目擊了鄧某殺人的過程。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指控鄧某犯故意殺人罪、保險詐騙罪,其妹夫犯故意殺人罪的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分別宣告兩人無罪。

熱點內容
律師業務總結 發布:2025-10-01 14:22:55 瀏覽:560
l勞動法計件工資制度 發布:2025-10-01 14:11:49 瀏覽:260
法院招標公告 發布:2025-10-01 14:11:44 瀏覽:138
清華大學法律碩士2016 發布:2025-10-01 14:02:06 瀏覽:83
四川大學法律碩士英語 發布:2025-10-01 13:56:54 瀏覽:766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代理包括 發布:2025-10-01 13:43:42 瀏覽:999
永順縣司法局 發布:2025-10-01 13:40:31 瀏覽:379
警方開槍條例 發布:2025-10-01 13:39:28 瀏覽:357
達旗法院2 發布:2025-10-01 13:22:01 瀏覽:81
年假新勞動法 發布:2025-10-01 13:20:53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