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100例

法律援助100例

發布時間: 2021-11-16 23:20:22

法律援助

我是研究法學

事實上多次出現過這種案例。 你所講的情況如果真是事實的話,法律講求證據 你得為你的主張提出證據 你主張你作為保證人替A還了6萬元 還是你借了六萬元給A然後A拿著去還了B?我想你的想法是後者吧
你可能提出的證據有:
你手中的欠條 你取款六萬元的銀行回執 B的證言(只能證明你同A一起去的)
這些證據並不能保證你百分之百的勝率 因為他們都不能直接證明你的主張
我不知道在你們當地是否有擔保人替還款後由擔保人保存借據的習慣 如果有 法官會採納這種看法
最好的證言是B出來給你作證 因為他還是你的好朋友

6萬元也許是小數,起訴費也不多,但關鍵是讓A接受一下道德的審判吧 我想如果他有勇氣在法庭上和你對質的話 我想他的良心也會受到譴責的
還有問題可以郵箱聯系[email protected]

② 民事訴訟怎麼申請法律援助

對方不願意協商,作為受害人只能想法院起訴,你可以選擇委託律師處理,也可以向當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但法律援助是有條件的,具體條件如下:
【申請法律援助須知】
一、法律援助的對象:
1、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被告人。
2、公民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服務,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
3、刑事訴訟中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被告人,因經濟困難需申請法律援助的。
二、經濟困難的標准:
經濟困難標准參照當地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執行。
三、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
1、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3、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4、殘疾人或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請求侵權賠償的;
5、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
6、請求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賠償的;
7、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8、主張因見義勇為、志願服務等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9、離婚訴訟;
10、繼承訴訟;
11、辦理(2)(3)(4)(5)(7)項的公證事項。
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的經濟困難救助證及一般經濟困難對象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時,不受上述法律援助范圍的限制。

③ 關於法院的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需要你向司法局去申請。如果你的材料齊全的話,司法局許可法專律援助。就會屬給你委託律師。律師就會自行聯系你的。司法局給你委託的律師和你自己委託的律師實際上是一樣的,開庭的時候都要根據證據來說話。你自己可以想想司法局指定的法律援助律師和對方沒有什麼聯系,怎麼可能會替對方說話。

④ 經濟案件法律援助!!!!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2.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3.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4.法律援助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到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你可以結合你的實際案情到大律師網 過問相關律師或者對照相關條款。

⑤ 法律援助!!!!!!!!!

去勞動局找仲裁

⑥ 關於交通事故的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版合法權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經濟困難標准參照當地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執行。只要得到了上述條件就完全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了。交通事故糾紛案件,當事人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機構請求幫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⑦ 急求!!!法律援助!

1.可以告。《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 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
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勝訴的機率為70% 以為要看警察調查的結果,如果你有較大責任,那麼可能敗訴。

3.勝訴後頂多賠30%

下面給你看一些判例:

物管是否對業務被盜損失承擔責任業主被小偷破門而入,財物大量被盜,遂起訴物業公司賠償損失,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具有重大意義的終審判決,判令物業公司因看管不嚴,賠償業主20%的損失。

小偷入室盜走近6萬元

2004年12月22日晚,家住在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一住宅小區的張某,一回到家門口便發現情況不妙:只見自家鋼制防盜門和木門的鎖頭被人撬壞,整個門都損毀變形。入房一看,箱櫃、衣物一片狼藉,張某遂報案。

據統計,張某家中被盜現金8300元、電腦1台、數碼攝像機1台、金飾1批、紀念幣2套,共計損失價值59560元,該案至今未偵破。

業主向物業公司索賠

在張某看來,每月繳交物業管理費,把自家財產交給物業公司看管,如今小偷破門而入,物業公司竟毫無知覺,不管怎麼說都存在管理上的疏忽,應賠償自己的全部損失。

事發後,張某找到物業公司協商賠償事宜,但該公司不予理會。張某遂把物業公司告到中山市人民法院,要求該公司賠償損失59560元。物業公司仍不願承擔業主分文損失。

據物業公司辯稱,它的管理服務已達到國家ISO9001管理質量認證,認真落實了保安員職責制度、交接班制度,對車輛的進出做好登記制度,無奈小偷厲害,是小偷偷走業主的東西,業主應通過公安機關向小偷索賠。

物管:保安已恪盡職守

物業公司表示,業主所交納的物業管理費不可能完全消除因犯罪行為可能引發的財產和人身安全的風險,該公司已盡到相應注意和防範的義務,對原告被盜案件的發生並無過錯,故不應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物業公司向法院提供了在失竊期間,其保安人員在小區門崗、小區內巡邏、執勤的記錄等資料。

據查,2000年5月21日,張某入住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某住宅後,與物業公司簽訂了《住宅小區管理公約》,約定:物業公司按照有償服務原則管理小區,張某按住房建築面積0.5元/平方米/月的標准交納綜合管理服務費。協議簽訂後,張某依約按時繳交管理費。

一審:物業公司無需賠償

一審法院認為,物業公司在履行物業管理服務合同時,制定了對出入小區的車輛及人員以登記等方式進行適當管理的制度,對小區內住戶的財產盡到了合理、謹慎的注意義務。

張某並未就住宅內的物品與物業公司簽訂專門的保管合同,物業公司無從知曉張某私人物品的種類及價值,對此也就不負有法律上的責任。且目前張某住宅被盜案件尚未被偵破,其財物損失的數額無法確認。

一審法院駁回張某要求物業公司賠償的請求。一審宣判後,張某不服,向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物業公司承諾對小區內財產和人身實施全天候全方位的保護,作為業主,屋內財產在上班、上學後全部置於物業公司保護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失竊是物業公司嚴重違約和失職所致。

二審:物業公司應賠20%

中山市中院經審理後認為,物業公司在公約、小區管理規程等文件中均承諾對小區物業及居民人身、財產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從本案證據可知,失竊案件發生時,犯罪嫌疑人以暴力手段破壞張某住宅兩重大門(其中一重是鋼制防盜門),進入室內翻箱倒櫃竊取財物後離去。

由此可見,物業公司對小區居民住宅的保安巡邏顯然存在疏漏,對罪案未能及時發現、制止,對由此造成的損失負有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因案件發生在室內,發現入室盜竊有一定難度,而業主對其室內財產負有主要的安全保障責任,故法院判決物業公司承擔20%的賠償責任。又因上訴人張某向公安機關報案時出示了可信證據,而物業公司在兩審訴訟中均未提交證據進行反駁,故本院認定張某的損失為59560元,即物業公司應承擔損失賠償額為11912元。

法官:物管未盡安全保障義務

法院法官告訴記者,該案的終審判決應當引起物業公司的重視,在日常管理中要盡到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

安全保障義務是指經營者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組織者承擔的對他人的人身、財產負有的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護義務。義務人未盡到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因而直接或者間接地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財產權益損害,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本案中,由於物業公司的工作疏漏,沒有及時發現業主財產被盜,存在過錯。因此,物業公司應當在合理限度內承擔與其過錯程度相當的補充賠償責任。物業公司在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後,有權在公安機關抓獲盜竊者以後進行追償。

業主家被盜告物業敗訴
[日期:2007-05-22] www.1000security.com 千家安防網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訊 (記者 朱燕) 家中被盜後,董先生將物業起訴至法庭,認為是物業阻止其安裝防盜門窗才導致損失。日前海淀法院審結此案,判決董先生敗訴。

2006年9月7日,董先生下班後發現其住所,位於海淀區新新家園的房屋被盜。董先生說,他的住所位於1層,入住時曾要求安裝防盜門窗,但物業稱保安措施完備,不讓安裝。

案發時,小區每樓1名保安的配置變為4棟樓1名,樓內報警電話也早已過時未及時更新,甚至警方進小區調查時,發現室內紅外防盜系統也不能正常使用,小區公共安全監控裝置形同虛設,沒有案發時記錄。

因此董先生認為物業沒有保障業主財產安全,應賠償被盜的1500美元、8000元人民幣及價值30000元的首飾。

法院審理認為,雙方對《房屋裝修管理規定》中嚴禁以任何形式封閉陽台、露台,嚴禁在房間、窗戶外側安裝任何物件的內容沒有異議,該規定應屬有效。同時,物業服務中所包括的安全保衛服務內容為小區范圍內公共區域的安全保障,不包括業主住房內的財物保管,不能苛求物業的保安服務能夠防止一切盜竊案的發生。業主也應增強防範意識,在不能安裝外部防盜窗的前提下,亦可採取安裝內置防護裝置等措施。財產被盜的後果不應由物業承擔。

⑧ 交通事故請求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復助的公民必須具備制兩個條件,即申請人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經濟困難標准參照當地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執行。只要得到了上述條件就完全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了。交通事故糾紛案件,當事人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機構請求幫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保護人群 發布:2025-05-26 02:33:44 瀏覽:966
98年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5-26 02:21:32 瀏覽:525
國際經濟法法律淵源 發布:2025-05-26 02:20:49 瀏覽:65
世昌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6 02:09:37 瀏覽:637
法官讀經典 發布:2025-05-26 02:03:17 瀏覽:999
岳心法官 發布:2025-05-26 01:58:21 瀏覽:983
衛生法律法規知識點 發布:2025-05-26 01:57:47 瀏覽:621
證券法律法規課件下載 發布:2025-05-26 01:57:18 瀏覽:597
湘農工法院 發布:2025-05-26 01:56:36 瀏覽:228
侵權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6 01:48:06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