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陳小平律師

陳小平律師

發布時間: 2021-12-21 02:25:00

A. 誰能介紹下關系營銷在國內外的發展,詳細點100獎勵

關系營銷——這高技術企業營銷制勝的新武器

作者:聯盟編輯二號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技術為中心的新的技術革命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變革。許多國家都把發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惜花費巨額投資,組織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力爭在這一次的技術革命中拔得頭籌。例如,西歐有「尤里卡計劃」,日本有「科學技術振興基本政策」,美國有「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有「科技進步綜合綱要計劃」,我國有「863計劃」、「火炬計劃」等。如以美國矽谷、日本築波為代表的高科技園區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以微軟、因特爾為代表的高技術經濟實體因其出色的經營與營銷策略而獲得了神話般的成長,部分高技術企業聚斂財富的能力讓人瞠目結舌。因此,從宏觀上研究高技術產業的成長規律和從微觀上研究高技術企業的管理與營銷策略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的研究專著也漸次多了起來。學者們和實業界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對高技術發展的規律與對策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十分有價值的結論。但是,我們發現,在對高技術企業的營銷策略進行研究時,多依從的是傳統的市場營銷研究理論。傳統的市場營銷理論,以單個企業為分析單位,認為企業營銷是一個利用內部可控因素來影響外部環境的過程。對內部可控因素的經典總結是4PS組合,營銷活動的核心即在於制定並實施有效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但是實踐證明,傳統的營銷理念越來越難以直接有效的幫助企業獲得經營優勢。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獨自提供經營過程中所有必要的資源,而必須通過銀行獲得融資,從社會招聘人力資源,與研究機構取得技術協議,通過經銷商分銷產品,與廣告公司聯合進行促銷和媒體溝通。不僅如此,企業還必須被更廣義的相關成員所接受,包括同行企業、社區公眾、媒體、政府等等,企業無法以一己之力對抗環境的壓力。因此,企業與這些成員息息相關,構成了保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事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生態系統中的夥伴建立起適當的關系,形成一張以價值鏈關系為基礎的巨型的網路。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產品的成功正是利用網路資源的結果。而與顧客、供應商、分銷商及其它夥伴群體的共同利益建立起來的一種長期有效的交換關系便是關系營銷的思想。但目前看來,從關系營銷的視角研究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問題卻寥寥無幾。就筆者所能收集到的資料來看,鮮有學者用關系營銷的思路來研究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問題。即使有,也僅停留在實踐經驗的總結上,而尚未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另有一些學者則多是對關系營銷理論作出了闡述性解釋,且常結合服務行業的案例進行說明,而結合高技術企業的營銷特性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關系營銷策略的研究就更少見了。筆者認為,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矽谷高技術專家傑弗里·摩爾(Geoffrey A. Moore)曾說過:「高技術產品的市場營銷重在同顧客建立良好的市場關系,與其進行雙向交流,而不是以廣告或其它單項交流的形式去培養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和顧客的忠誠度」 ,「市場關系的核心是建立和維護與所有建立高技術市場的成員的公共關系,而不僅是最常見的成員。尤其是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不僅要面對客戶、報界新聞媒體和分析家,而且要面對硬體和軟體合作夥伴、批發商、中間商、系統集成商、用戶集團、行業組織機構、大學、標准化團體、國際夥伴。市場關系還意味著不僅要改善外部溝通,而且要改進銷售網點、產品經理、策略規劃者、客戶售後服務和保障部門、工程部門、製造部門和金融部門之間的內部信息交換。」基於以上原因,有必要從關系營銷這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發展起來的先進營銷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與主要研究成果
(一)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

關系營銷思想的產生有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

市場營銷的一個經典定義是這樣描述的:市場營銷是個人和團體創造並同他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慾望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這個定義曾經主導世界營銷幾十年,直到現在仍然是營銷觀念的主流。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世界買方市場的形成和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其本身固有的兩個缺陷已越來越明顯了。其一,該觀念強調交易,指出營銷的核心是交換,強調市場營銷重在贏得顧客而非長久留住顧客;其二,營銷的視野太過集中於顧客群體,而沒有特別注意到與企業休戚相關的其它群體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競爭不再是單個競爭者之間的競爭,而是營銷鏈中網路的競爭。正是基於對這兩大缺陷的認識,關系營銷的意義便凸顯了。

從整體上來講,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過程
在五十年代,人們對營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消費者方面;到了六十年代,產業市場則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在七十年代,研究的重點是非贏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八十年代,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服務市場;到了九十年代,由於前文所述的兩個原因,對關系營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二)關系營銷的主要研究成果

「關系營銷」的概念最初在80年代被提出。最早的定義是倫納德·貝瑞(Leonard Berry,1985)提出的:「關系營銷是吸引、維護和增進與顧客的關系」。關系營銷理論最早應用於工業市場上,其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交換理論(Blau,1964)、企業間行為理論(Pfeffer and Sslanik,1978)和技術交換理論(eg,Hakansson,1989 and Lundgrem,1994)。同時,吸取了系統論、協同論、傳播學等相關學科的重要思想(王方華等,1998)。在工業品市場上銷售者——購買者關系長期和動態的性質已通過實際的營銷研究完整的記錄下來(Hakanssoon,1989;Ford,1990)。而且還發表了規范性的分析,證明與顧客發展長期關系是一項良好的營銷政策(Jackson,1985)。近年來,基於美國的關系營銷將重點放在了關系承諾和信任之間的聯繫上(Morgan and Hunt,1994)。後來,關系營銷在服務行業被廣泛關注(A·佩恩;1993)。關系營銷的范圍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擴大的營銷觀念被提出(Martin Christopher,Adrian Payne and David Ballantyne,1992)。顧客市場及其他相關市場的應對策略也有了比較深刻的描述(Carla B.Furong,1993;王方華、洪祺琦1998)。此外,眾多的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對關系營銷的認知。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尚未構建起一個十分完善的理論體系,也未有一本專著可以與營銷管理學派的經典著作相媲美。歸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如下:

1、初步分析了關系營銷的學術思想根源、社會基礎及經濟學上的意義。

提出了關系營銷模型起源於北歐的諾丁服務學派(Nordie Severs Marketing)和產業營銷學派(Instrial Marketing and Purchasing),借鑒了20世紀30年代以前歐洲經濟學家哥本哈根學派的參數理論,並暗含於日爾曼/阿爾卑斯的資本主義模型中。其理論根基應從18、19世紀的政治經濟學中獲得。同時,系統論、整合傳播理論豐富了關系營銷的理論思想。在經濟學意義上,提出了顧客終生價值理論。認為企業爭取一個新顧客比留住一個老顧客要多花費5、6倍的金錢,在經濟上是劃算的。

2、分析了關系營銷與交易營銷的區別,認定關系營銷作為一種範式將取代交易營銷。

認為以關系為核心理念的關系營銷作為一種範式將取代以交換為核心理念的營銷管理範式。強調贏得顧客並長久留住顧客,而不象營銷管理學派所關注的僅僅在於一次性的促成交易。

表1 交易營銷與關系營銷的比較

3、比較分析了現今流行的一些市場營銷觀念,指出關系營銷思想更好地抓住了現代營銷的基本內涵,因而是更先進的營銷思想。

指出,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提出的「社會營銷觀」、從競爭角度提出的「競爭營銷觀」、從生態角度提出的「生態營銷觀」,以及「全球營銷觀」、「綠色營銷觀」等,雖然從各種視角提出了具有新意的營銷導向思想,但基本上還是在一種擴張性營銷思維模式里考慮問題,注重開拓市場,尋求顧客,看重市場增長率和短期利潤,屬交易營銷範式,而關系營銷具有以雙向溝通為原則的信息交流,以協同合作為基礎的戰略運行,以互利互惠為目標的營銷推廣,以反饋協調為職能的管理方針的本質特徵,著眼點放在賣方如何穩定顧客資源,提高企業和品牌的忠誠度,以期取得長期的盈利和發現創新的需求。關系營銷更好地抓住了現代營銷的實質,是對市場營銷的發展和深化。

4、將市場營銷的范圍從顧客市場擴大到全部相關利益方。

提出了企業是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路中的一員並對關系市場的種類做了分類。美國學者(Morgan and Hunt,1994)界定了企業的四組共十種合夥關系,即供應商合夥關系(產品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隱性合夥關系(競爭者,非贏利組織、政府)、購買者合夥關系(最終顧客,直接顧客)、內部合夥關系(職能部門,員工業務單位,事業部)。瑞典學者古姆松把企業面臨的關系分為市場和非市場關系兩大類共30種關系。科特勒(1991)提出全面營銷概念並識別出環境中的10個重要營銷對象,包括直接環境中的供應商、分銷商、最終用戶和員工;間接環境中的金融機構、政府、媒體、聯盟者、競爭者和公眾。英國學者馬丁·克里斯托弗等。(1992),將上述錯綜復雜的關系概括為六大市場模式,即客戶市場、內部市場、影響者市場、推薦市場、雇員市場、供應商市場。指出:關系營銷是為發展和保持同顧客、供應商、分銷商及其它夥伴群體的共同利益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長期有效的交換關系,企業營銷活動的核心是建立並發展與這些公眾的良好關系

5、重點研究了顧客關系營銷,某些研究成果已被引入到企業的營銷實踐中。

提出了關系營銷中的承諾——信任學說,分析了在市場關系中影響承諾的因素,以及滿意、信任、承諾在顧客關系中的不同作用構建了以信任、契約、互動、感同四元素為核心的關系營銷模型。還提出了以關系營銷來源於市場營銷、質量與顧客服務之間的整合,提出了關系營銷的三個層次,五個發展階段,歸納出了關系營銷的運作模式。同時,在實證上學者們提出了諸多的應對策略。比如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顧客關系管理(CRM)方案已被引入了企業的經營實踐中。如1999年,全球CRM市場有76億美元,預計到2004年達到670億美元。另外,建立在製造商與供應商合作關系之上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RM)也投入到實際運營中。

二、高技術企業營銷特點與難點
(一)高技術產品的技術不確定性,增加了產品開發和產品定位上的難度。

高技術產品的技術不確定性是指一項技術是否比其它技術更可靠和更有效的滿足某些市場的需要是不易判斷的。這源於以下幾點原因:1、產品的可靠性難以預計;2、產品的性能績效難以保證。高技術產品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實際期望,產品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生產商所期望的要求不確定;3、生產商是否能夠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不確定;4、產品的負效應難以預料;5、技術的生命周期的長短與變化不易把握;6、技術的方向選擇是困難的。因為在行業標准尚未建立以前,決定哪一項技術方向有前途是困難的。企業在決定選擇一個技術領域還是在多個技術領域齊頭並進難以確定。上述的原因是表層的,其深層的根源在於:高技術的技術支撐網路可能尚未完全成熟地建立起來;技術發展需要一個周期,經過反復實驗、調整和修正的技術才會走向成熟;科學技術發展步伐加快,許多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往往在人們預料期之前就出現了;高技術產業與市場信息更加不對稱,企業與競爭對手、企業與消費者市場的信息傳輸並不總是及時的,更多的時候是信息滯後。上述原因使得高技術企業在產品的開發階段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產品決策變得困難起來。

(二)高技術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定位、市場需求預測的難度。

市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生產商對其技術產品所需要滿足的消費者需求類型和服程度、市場規模、市場成長速度難以做出准確判斷和預測。原因如下:1、企業無法對技術的潛在效用和利益進行預測。消費者不是技術專家,往往不了解和不會運用高技術,對高技術具有FUD(Fear 、Uncertain 、Doubt)心理,消費需求具有滯後性,企業因無法展開有效的調研而難以准確預測;2、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迅速,企業不易把握;3、對潛在消費者何時購買產品難以確定。高技術產品生命周期較短,新技術很快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可能不久後就變得落後了,這使得消費者很可能寧願再等上一段時間以購買更高性能的新一代產品;4、沒有以前的銷售記錄,難以預測市場規模及產品普及速度;5、對行業標准能否和何時確定難以預測。這導致市場未來發展方向不定,使得眾多用戶擔心自己所購的產品並非未來標准行業產品,無法與未來技術標准兼容而帶來利益損失;6、市場邊界不易確定。高技術產品往往具有多種使用價值,能提供給不同類型的產業使用,在使用中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新用途,與其它技術的組合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收益。由於上述原因,高技術的市場需求難以准確判斷,這就給企業生產和銷售帶來不確定性的因素。

(三)高技術市場的產品生命周期曲線表現出明顯的波動性,使得高技術企業要有高效的時間管理和營銷創新。

成功的高技術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往往有一個陡起的銷售波峰和銳減的銷售波谷。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高技術產品具有網路外部性的特點。網路外部性就是指對某個特定的用戶而言,高技術產品的價值隨著該產品的用戶的增加而增加,即用戶的效用函數存在著相互的依賴性。高技術產品市場競爭的先入為主的先動效應比較明顯,贏家通吃的現象已成為高技術產品市場競爭的一條法則。因此,一方面,市場接受產品時比較緩慢;另一方面,市場一旦接受某一產品,其生產規模就會上升,成本就會下降,這就有效地阻止了後進者的入侵,產品的銷量就會猛增。同樣,當有更好的產品問世或是原有產品存在重大缺陷時,市場銷量就會銳減。高技術企業在操縱產品的供需時就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營銷決策,需要高效的時間管理和營銷創新。同時,更要加強調各部門之間的配合。

(四)產品技術的復雜性需要提供及時的服務,這對於高技術企業的服務管理與渠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

高技術產品技術層次高,結構復雜。某些技術是前所未有的。用戶對其技術性能、用途往往比較陌生,而且高新技術產品往往投入市場時間不長,技術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一狀況,企業單靠印發產品說明書、使用手冊等方式效果肯定不明顯,而應建立起一套優質服務體系。在產品銷售之前、銷售之中、銷售之後都能讓顧客感受到服務的力量。使用戶感到企業強烈的責任感,進一步誘導用戶對高技術產品的依賴性,為未來創造需求。從某種程度上講,能否提供有效的服務,就需要企業重視服務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工作。在企業營銷渠道上也要進行創新。要使得服務能夠貼近用戶,傾聽用戶的呼聲,解決用戶的困難,提高服務質量,提高企業的聲譽及價值觀。這就要求企業重視渠道信息雙向溝通能力的提高,在信息管理上要大量投入。

(五)高技術企業之間的依賴性較強,而且面臨著傳統企業的追隨打擊,這使高技術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必須打破狹隘的經營眼光,在競爭中求得合作。共同開發市場機會。

由於高技術的特性,使得企業對高技術研發的費用非常高,而且由於技術的復雜性和尖端性,往往僅憑一個企業是不夠的。同時,由於高技術的實效性,即使一家企業能夠開發出來新產品,也可能已經錯過了市場機會,市場已被先行開發出的企業所佔領。再者,高技術產品往往需要技術上的互補性,比如計算機與軟體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高技術產品也易受到傳統產業的圍攻與打擊。傳統產業會散布高技術威脅論,也可能會在傳統技術上進行一些改造升級,擠壓高技術產品市場。這些原因造成高技術市場的超強競爭性。因此,高技術企業需要一種開放的眼光尋求合作機會,與其它企業尋求優勢互補,建立同盟或合並,降低研發費用,搶占時間,共同開發高技術產品市場,將市場餡餅做大。這種狀況決定著高技術企業在經營戰略中更多地注重外視。

(六)高技術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新市場的開拓上,而不是市場份額的佔有上。因此,高技術企業面臨著更繁重的市場開拓任務。

高技術產品具有天生的技術擴張性。即一種成熟的技術可以跨越多個行業、多個國家。而且若一種技術沒有進行新市場的開發,僅僅停留在一個較小的市場范圍內,就會給其它高技術品牌留下發展的空間。由於贏家通吃的特徵,好中更好的企業將會很快一統市場。在每一個高技術領域,成功的企業僅會保存幾家。因此,高技術企業面臨著不斷完善產品的性能外,還面臨著迅速開發市場的巨大任務。

除了上述幾個問題以外,高技術企業還受政府政策的深刻影響。政府的相關政策引導著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政府選定的高技術方向就會給予多方面的政策扶持,而政府對於不想涉入的領域就會給予種種限制。因此,爭取政府的支持是企業公關的重點之一。同時,人才在高技術企業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高技術產品的價值在於蘊涵在產品中知識,而知識來源於人的智慧。高技術企業的人才流動率高於其它行業就是明證。另外,高技術企業的整體形象塑造在產品銷售中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客戶往往寧願支付較高的費用而購買一個負責任,具有良好聲譽的企業的產品。

三、營銷制勝——用關系營銷的思想整合高技術企業的營銷
前文已經論述了關系營銷與高技術企業的各自特點,筆者認為將關系營銷的思想引入高技術企業的營銷戰略中是必要的。從總體上看,關系營銷的作用就在於用一個寬廣的視野謀求相關群體的長久支持,這種思路對於面臨著超強不確定性的高技術企業營銷來講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系營銷所強調的維護與六大市場的關系,擴展了高技術企業的營銷視野,從而為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大整合提供了一個更為全面的思路。

以往的市場營銷僅僅關注顧客市場這一單一市場,未將企業本身放在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中做全盤考慮,也未能充分地認識到企業生態系統中各要素對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企業的作為如何影響整個企業生態系統的結構與效率,因此,制定的營銷政策雖然可能也關注並採取過一些措施處理與其它相關市場的關系問題,但這種關注與措施還沒有上升為一種整體戰略,缺少應有的系統整合。關系營銷所強調的寬視野正是將高技術企業放在一個關系復雜的企業生態鏈中,全面考查企業的營銷環境與營銷客體,並努力探討企業的營銷措施如何影響與改變整個企業生態鏈的結構與效率,進而協調各種關系,以期求得企業所能調動資源的效率的最大化。高技術企業在供貨商市場中尋求原材料、半成品、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分銷商市場中尋求合理資源配置並取得市場基礎的強力支持;在內部員工市場,尋求員工的協作以實現在資源轉換過程中的最大化;在競爭者市場尋求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影響者市場尋求無形資源對高技術企業市場終端的強力推動。這些努力最終將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獲得顧客資源(如圖2所示)。另外,從顧客價值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相關市場也參與了顧客價值的創造與傳遞過程(圖3所示)。這種描述進一步擴展了顧客價值創造的空間,將傳統的企業內部的價值創造躍升為全部關系方都參與的過程。

圖2 關系營銷的競爭優勢

選擇顧客細分市場進行價值定位 選擇合作供應商 選擇合作競爭者 選擇產業基礎 選擇培訓激勵員工 選擇合作供銷商 產品(聯合)開發 產品定價 分銷服務 支持性活動扶助 信息溝通 服務開發 人員推銷 業務推廣 廣告 合作分銷商推介 產業基礎推介

圖3 關系營銷群體的價值傳遞系統

(二)、關系營銷以信息的雙向溝通和雙向反饋為原則,建立高技術企業的長久關系群體,獲得真實市場信息,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高技術企業的經營風險。

傳統的營銷更多的偏重於企業占據信息的主導地位,企業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而顧客及其它關系群體掌握的信息不充分,這就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性。信息的不對稱性不利於企業與相關群體保持有效的營銷策略。關系營銷強調信息的雙向流動與反饋。一方面企業將信息傳遞給相關群體;另一方面相關群體也有企業建立的相關渠道向企業反饋信息。通暢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渠道是增強關系的紐帶。同樣,良好的關系進一步增強了信息與情感的交流。這種良好的關系拓展了企業的邊界,將相關群體納入到企業的經營中來,增強了高技術企業在風雲變換的高技術市場中獲得真實的市場數據,及時做出反饋有利於企業有效把握機會,規避風險。同時,良好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機制也可以造就良好的顧客關系,良好的顧客關系也可以長久地留住顧客,獲取顧客的終生價值,同樣,也可以獲得相關群體的長久支持,獲得相關群體的長久價值。

(三)、關系營銷中的競合觀念追求參與方多贏策略,指導高技術企業與多個群體合作,企業營銷由保守走向開放。

傳統的觀念中,企業處在一個敵對的環境中。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經銷商,企業與競爭者,企業與內部員工,甚至企業與顧客都是敵對的。關系雙方為了獲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努力擠壓對手的利益空間。這種思路在高技術企業的高強度競爭中就有點不合時宜了。由於高技術的特性,使得單個企業往往無法獨自完成某項技術創新。成本高昂或貽誤時機都會給高技術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且在制定行業標准時,單個企業也往往無能為力,必須得到多個關系方的支持。因此,高技術企業擯棄狹隘的競爭策略,逐漸採納了競合的觀念。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企業與供應商、經銷商結成戰略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企業與競爭對手合作研發降低成本,合作渠道開發市場,互惠互利;企業與內部員工形成新的契約關系,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稀缺資源人才;企業與顧客保持長久關系贏得顧客終生價值;企業與政府合作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有此形成自己穩固的網路關系,增強了開拓市場、抵禦風險的能力。競合的目的在於使參與方都獲得收益,達到多贏。

(四)、關系營銷以顧客為中心,多方整合營銷資源,從4P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尤其是推進高技術企業的「產業基礎」的思想,賦予了高技術企業營銷的新的思路。

傳統產品的營銷因其技術性並不復雜,營銷對策中對消費者的說理教育,地位是次要的,往往通過強有力的廣告和花樣繁多的推銷手段就能打開市場,這種策略稱為「市場推銷」;而消費者普遍存在對高技術產品FUD疑慮而產生滯後效應不能僅憑常規的方式就能成功,這里要採用「市場推動」的營銷策略,多方整合與消費者相接觸的資源,分析市場結構,開發出強有力的產品,與產業基礎建立牢固的戰略地位。這里所指的產業基礎就是指與企業有關的銷售鏈(供應商、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風險投資者、金融家、新聞記者、報刊評論員、經濟分析員、律師、產業界知名人士、控制該產業的信息流(學會協會等組織內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專業信息資料)、高等學府、科研院所的理論權威、政府職能部門的主管官員,以及廣大用戶等。這些人士組成強大的產業基礎。企業決策者應該與他們中的關鍵人物建立良好的戰略關系。通過產業信息流的介紹,新聞媒體的宣傳,老用戶的推薦,行業權威的評論以及職能部門的引導,可以取得千金難買的信譽與市場重視,而這些都是廣告手段所買不到的。一家公司的產業基礎愈寬,與產業基礎的關系愈密切,它的產品便越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英]馬丁·克里斯托弗等著 李宏明等譯:《關系營銷》,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方華,洪祺琦:《關系營銷》,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3] 常志有:《關系營銷理論述評》,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3期

[4] 牛海鵬,殷戩宏,文武:《高技術企業營銷》,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5] 松鬱郁:《里吉斯解讀高新技術市場》,銷售與市場,1998年1-12期

[6] 韓兆林 張小燕 陳小平:《高科技產品營銷的特性分析》經濟與管理研究,1999年第5期

[7]Philip Kotler & Gary Armstrong, Marketing- An Introction. Prentice Hall.In.C.1997 .

[8] Adrian Payne , Services Marketing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Pre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7 歡迎您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

B. 杭州政府怎麼樣

杭州市人民政府
目錄政府現任領導主要領導市長簡歷政府組成部門工作部門為副廳級包括:特設機構和派出機構市政府議事協調機構的常設機構部門管理機構市政府直屬事業機構雙重或垂直管理單位其他機構展開 政府現任領導主要領導市長簡歷政府組成部門工作部門為副廳級包括:特設機構和派出機構市政府議事協調機構的常設機構部門管理機構市政府直屬事業機構雙重或垂直管理單位其他機構展開

杭州市人民政府是杭州市的行政管理機關,是副省級行政機關。政府辦公地址:杭州市環城北路318號。
編輯本段政府現任領導主要領導市長:邵占維常務副市長:楊戌標副市長:沈堅何關新佟桂莉張建庭陳小平俞志宏市長簡歷邵占維,男,1955年1月生,漢族,浙江慈溪人,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8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黨校在職大學畢業,南京理工大學工學碩士。現任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1970年10月 慈溪縣農葯廠化驗員、文書;
1979年1月 中共慈溪縣委黨校教師(1979年9月—1981年7月在寧波教育學院高師中文專業學習;1981年10月—1983年10月在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1981年3月 慈溪縣經委幹部、縣政府辦公室秘書;
1984年4月 中共寧波市委政策研究室幹部、正科級幹部(1985年4月—1987年6月在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法律專業學習);
1986年9月 中共寧波市委辦公室綜合科科長;
1987年4月 寧波市經濟研究中心、市體改辦主任助理;
1988年12月 寧波市體改辦副主任,市計委副主任(1992年9月—1994年1月在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兵器系統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3年7月 寧波市計委主任、黨工委書記(1994年2月確定為副廳長級);
1996年3月 寧波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書記;
1997年10月 寧波港務局局長;
1999年1月 寧波市副市長,寧波港務局局長;
1999年6月 中共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寧波港務局局長;
2000年12月 中共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2003年6月 中共寧波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2005年3月—2006年3月兼任市委政法委書記);
2006年3月 中共溫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2007年3月選舉為市長);
2008年1月 中共溫州市委書記、市長;
2008年4月 中共溫州市委書記;
2008年5月 中共溫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0年7月 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委員;
2011年1月 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委員。[1]

C. 霸王洗發水會致癌,真的假的呢

不會 在網路里,是指有機化合物,別名二氧六環、1,4-二氧己環,無色液體,稍有香味。屬微毒類,對皮膚、眼部和呼吸系統有刺激性,並且可能對肝、腎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急性中毒時可能導致死亡。主要用作溶劑、乳化劑、去垢劑等。
二惡烷化合物是否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取決於其使用量以及使用條件。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FDA就開始了對化妝品中的1、4-二氧雜環己烷含量進行監測。從1992年至1997年,美國FDA監測到一些化妝品中1、4-二氧雜環己烷含量達79ppm,但美國FDA認為,這種含量水平不會對消費者健康產生危害。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職業安全與衛生條例》中規定:按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計算,工作環境中空氣里的1,4-二氧雜環己烷含量應不能超過100ppm的濃度。澳大利亞衛生局的官方網站對1,4-二氧雜環己烷的評估技術文件及推薦標准認為,日常消費品中(食品和葯品除外),1,4-二氧雜環己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過100ppm時,在毒理學上是可以接受的。
根據中國《化妝品衛生標准》和2007年衛生部頒發的《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年版)》,二惡烷禁止作為化妝品生產原料添加到化妝品。由於目前技術上無法完全避免的原因,香波、浴液、洗手液等清潔類產品均可能含有二惡烷雜質。如果無法避免禁用物質作為雜質帶入化妝品時,則化妝品必須符合《化妝品衛生標准》和《化妝品衛生規范》對化妝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中國大陸對此目前尚未有限量規定,但中國台灣地區的限量規定為100ppm。
霸王洗發水裡的1,4-二氧雜環己烷含量是10ppm,所以是覺得安全可靠的,可以放心使用。

熱點內容
行政法中是否承認類推解釋 發布:2025-05-02 05:50:12 瀏覽:782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發布:2025-05-02 05:43:44 瀏覽:292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5-02 05:07:33 瀏覽:580
離婚案能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5-02 05:06:49 瀏覽:588
施工方擅自停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5:06:04 瀏覽:447
泰安蘇律師 發布:2025-05-02 05:04:29 瀏覽:586
刑事訴訟法上繳法條 發布:2025-05-02 05:03:03 瀏覽:107
夏令營法學 發布:2025-05-02 05:02:22 瀏覽:438
寵物用品前台接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4:55:23 瀏覽:943
劉金臣律師 發布:2025-05-02 04:55:21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