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王良鋼律師

王良鋼律師

發布時間: 2021-12-22 18:34:25

① 肇事司機沒有駕駛本應承擔什麼責任 事急 求教

這樣的問題不懸分也能解決問題?哦,難怪,新來的

② 我騎別人摩托車被扣拿他的駕駛證是否能領回

應該要他本人去拿哈

③ 無證人員駕駛電動三輪車,交警這樣辦案合不合法

200---2000的罰款
最高可以拘留15天
不是故意的一般只是罰款就算啦
無證駕駛的含義

駕駛機動車輛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行為,又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操作技能,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即必須到具有駕駛培訓資格的單位進行培訓,並經過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考試,合格後領取機動車駕駛證,才具備駕駛機動車輛的資格,2004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人應當按照駕駛證載明的准駕車型駕駛機動車;駕駛機動車時,應當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由此可見,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而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必然是無證駕駛行為,但是,持有機動車駕駛證而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不能一律認定為有證駕駛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規定的「無證駕駛」的法律含義是指「無資格駕駛的狀態」。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以前發布的現仍有效的法律文件規定,「無資格駕駛的狀態」包括以下七種狀態:一是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二是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三是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四是通過非法程序取得駕駛證的,五是使用失效的駕駛證駕駛機動車的,六是在某段時間內喪失駕駛營運機動車資格的駕駛人駕駛營運機動車的,七是駕駛機動車時未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的。上述七種狀態即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規定的「無資格駕駛的狀態」,也就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定的「無證駕駛」含義,這與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前的「無證駕駛」含義是有區別的。

按照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條及相關的法律規定,開車不帶駕駛證和行駛證,是一種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行車時未隨身攜帶駕駛證即屬於「無資格駕駛的狀態」,即「無證駕駛」。(北京市卓代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律師協會汽車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金澎)

無證駕駛的處理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簡稱《交法》)及實施條例和各地方的實施辦法,以及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進行歸納,無證駕駛和被視為無證駕駛的可能有以下十種情形:

1、沒有駕駛證的;

2、未經考試,非法取得駕駛證的;

3、駕駛證被注銷、吊銷的;

4、不符合駕駛條件(年齡和健康狀況),非法取得駕駛證的;

5、駕駛證已超過有效期的;

6、駕駛證被暫扣的;

7、持軍隊、武裝警察部隊駕駛證駕駛民用機動車的;

8、持境外機動車駕駛證在中國駕駛的;

9、駕駛車輛超過最高准駕車型的;

10、未隨身攜帶駕駛證的。

律師將1—5情形稱為「絕對」無證,6—9情形稱為「相對」無證,10情形稱為「疑似」無證。

對1、3、5、6、9情形,交警處理起來不會有什麼困難。2、4情形,交警通常不能現場做出判斷,大多數情況下,駕駛人都會矇混過關;在進入司法程序時,這兩種情形可能被查實,駕駛人將承擔無證駕駛的刑事和民事責任。對7、8種情形,如是一般違法,交警大多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嚴重違法,其實都應當依法按無證駕駛處理。

《交法》第十九條第四款規定:「駕駛機動車時,應當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所以,第10種情形———未隨身攜帶駕駛證是一種違法行為,盡管它與其他無證駕駛有所不同,但對該行為應當給予處罰。

根據《交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條的規定,對未隨身攜帶駕駛證的處理如下:

無論駕駛人行駛中違法與否,均不允許駕駛人再駕駛車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扣留機動車,通知駕駛人提供駕駛證。然後,根據駕駛人提供駕駛證的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1、駕駛人提供了駕駛證,如行駛時無其他違法,給予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及時退還機動車;

2、駕駛人提供了駕駛證,如行駛時有違法,根據其違法的情況和未隨身攜帶駕駛證一並予以處罰,及時退還機動車;

3、駕駛人未能提供駕駛證,按無證駕駛處罰。(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王良鋼)

無證駕駛之我見

交通法中規定的「無證駕駛」的含義應該定義為:沒有按交通法第十九條之規定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而駕駛機動車的人。

有駕駛證但行車時未隨身攜帶是否為無證駕駛?我認為不能簡單地認定是無證駕駛,但是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駕駛人具有合法的駕駛證之前,為了公眾利益以無證駕駛對待。

交通法第十九條規定:駕駛機動車時,應當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此條規定有「應當」兩字,應當的法律含義是必須的意思,也就是法律規定駕駛機動車時,駕駛員必須隨身攜帶駕駛證。

由於駕駛證是證明駕駛員是經過培訓都合格的駕駛資格證明,如果駕駛員行車時沒有隨身攜帶,就不能證明自己是經過培訓的合格的駕駛員,為了公共安全起見,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就只能以無證駕駛相對待,沒有攜帶駕駛證的人要對自己沒有按法律規定隨身帶證的行為負責。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一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沒有依法帶證的駕駛員自己,另一方面是有執法權的交警。沒有帶證的駕駛員只能停車取回駕駛證再繼續開車,如果丟失,要向有關部門報失,先領取臨時駕駛證後再開車。有執法權的交警如果查到駕駛員開車沒有攜帶駕駛證,會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百零四條依法辦事的。(

④ 請大家幫我找找關於財產所有權的案例,謝謝大家了

為索債私扣車輛 債未討回反賠錢
中國法院網訊 王俠為討債強行扣押他人車輛,結果債未討回反賠錢。日前,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王俠將所扣貨車返還給原告王強,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600元。

7月21日下午,王俠率人到工地找到正在拉磚的王強,向其討要欠款。王強稱手頭暫時沒錢,請求再寬限幾日。為使王強主動還錢,王俠遂強行將王強用於營運的北京JB2310P8型貨車扣押。王強幾次託人交涉,要求王俠返還車輛,但王俠拒不返還。王強無奈,遂將王俠訴至法庭。

法院認為,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被告王俠無合法依據,私自扣押原告用於營運的貨車,侵犯了原告的合法財產權,應立即停止侵權,對所扣貨車予以返還。因被告的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損失,被告應酌情予以賠償。(文中之人均為化名)

不孝長子無緣遺產 喪偶兒媳全部繼承
中國法院網訊 10月24日,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繼承糾紛案,老人的親生長子因不盡贍養義務,無緣遺產;喪偶兒媳姜麗萍因為悉心侍奉老人,獲得了老人的全部遺產1.3萬元。

花甲老人周翠英生育了兩個兒子。次子夏志亮與姜麗萍結婚後,生育一男孩。不久,夏志亮因工程事故而死亡。長子夏志明到鄰村招親,長期在外打工,對親生的花甲老母從來沒有過問。2002年9月,老人因病卧床,動彈不得,姜麗萍一直將老人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悉心侍奉,而夏志明卻對老人連看都不看一眼。

今年3月,周翠英病逝,留下1.3萬元存款。夏志明得知後從外地趕回家,強行要取走周翠英的存款,趕姜麗萍出家。無奈,姜麗萍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作出了上述判決。宣判後,雙方均表示服判。

案例辨析:借記卡存款被盜責任分析
銀行應負賠償責任

案情回放

2003年1月,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一張金穗借記卡。2004年8月,唐先生在持卡取款時,被告知卡中僅剩人民幣98.90元,卡中原有的人民幣36萬元已經被轉走。後經公安局調查,有人偽造了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申請了金穗借記卡,然後利用銀行的電話轉賬業務,將唐先生的存款盜取,並於當日分五次從五個網點全部提現。案件至今尚未破獲。

唐先生認為在自己未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和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及密碼未泄漏的情況下銀行應該對此事負責。而在與銀行的交涉中,銀行同樣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從而拒絕賠償。

李剛(北京市律師協會銀行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廣住律師事務所律師)

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金穗借記卡,那麼唐先生與銀行雙方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合法的儲蓄合同關系。在這一民事法律關系中,銀行負有保護唐先生存款安全的義務,即有關唐先生的所有銀行交易,銀行負有嚴格審查相關的證件、密碼的義務。

唐先生的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密碼未泄漏,未辦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也沒有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卡中原有的存款卻被轉走並提取。銀行理應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銀行作為儲蓄機構,它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警惕性,仔細審查客戶的身份證件,辨別客戶身份證件的真偽,以保護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正是由於銀行的疏於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的審查不嚴,使得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而後通過電話轉帳業務,轉走了唐先生金穗借記卡中的存款。

犯罪嫌疑人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只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關鍵點,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唐先生金穗借記卡的密碼。根據中國農業銀行的相關規定,電話轉賬業務適用於中國農業銀行的兩張同城銀行卡之間,而要轉賬成功,還必須提供轉出卡的密碼。即要想從唐先生的金穗借記卡中通過電話轉賬業務轉出其存款必須要提供唐先生的密碼。由此可知,犯罪嫌疑人是知道唐先生的密碼的。至於犯罪嫌疑人是如何獲知唐先生的密碼的,暫時無人知道。銀行如果以「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來進行抗辯,就要提供唐先生自己泄漏密碼的確切證據。如果銀行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就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

王良鋼(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

在充分研究各銀行的《借記卡章程》後,可以預料,銀行方面肯定會以《借記卡章程》「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和「凡密碼相符的借記卡交易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的規定來抗辯。在現實的同類案件中,銀行也正是以此為主要抗辯理由,並成為致持卡人敗訴的利器。但律師認為該抗辯是不成立的。

首先,在借記卡的取款(取現和轉賬)交易中,密碼不是惟一憑證,除密碼外,借記卡也是憑證,在大額取款時,身份證也是憑證。僅以密碼相符作為合法交易的要件,勢必使無卡、無證的取款交易成為合法,使存款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其次,密碼失密的途徑可能有三:一是持卡人泄密;二是銀行泄密;三是他人破密。既然失密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那麼不問青紅皂白地規定「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無疑是銀行在以「霸王條款」免除自己的責任。

再則,「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的規定,使銀行不思在技術和流程上改進和加強借記卡的安全性,不去辨別身份證的真偽,不履行最大可能減少甚至杜絕偽造、冒用借記卡交易的義務,使借記卡的安全性得不到應有保障。

除上述對銀行抗辯的反駁外,律師認為明確以下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此類案件的刑事部分通常定性為信用卡詐騙罪。因持卡人的存款處於銀行的實際控制中,犯罪對象是借記卡(在《借記卡章程》與借記卡上分別明確規定「借記卡所有權屬發卡行」與「本卡所有權屬某某銀行」),犯罪的主要客體不是持卡人的財產所有權,而是金融票證管理制度和銀行的財產所有權,因此,銀行不應將因他人犯罪行為受到的損失轉嫁到持卡人身上。

第二,持卡人是接受銀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該類案件的民事部分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基於上述理由和對《借記卡章程》的解讀以及本案的案情,銀行在本案中存在以下過錯:

1.銀行在《借記卡章程》和申請表中沒有載明借記卡的電話轉賬功能,侵犯了持卡人的知情權;

2.銀行自行為持卡人設置電話轉賬服務,侵犯了持卡人的服務選擇權;

3.銀行設置的電話轉賬服務,使無卡轉賬得以實現,客觀上取消了借記卡本身所具有的安全保障功能,銀行沒有全面履行保障持卡人財產安全的義務;

4.銀行查驗身份證和限制大額取現的業務流程形同虛設,沒有履行謹慎注意義務。

銀行沒有過錯不負責任

楊文莉(北京律協銀行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從本案例中我們獲知,唐先生在借記卡上的存款被他人利用電話銀行的轉賬功能,轉入另一張以唐先生名義開立的借記卡後取現,而這後一張借記卡是他人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申辦的。在一般情況下,開通電話銀行轉賬業務以及利用電話銀行進行轉賬均需要根據電話銀行系統的語音提示,輸入借記卡的卡號及密碼等相關信息方能辦理,而犯罪分子又是怎樣獲得唐先生的卡號和密碼的呢?由於公安機關尚未破案,我們不得而知。

類似的案例已屢見不鮮,例如:某女士持借記卡在某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隨手將ATM機列印出來的交易憑條丟棄,而這一舉動卻恰恰被犯罪分子注意到。於是,在某女士離開後,犯罪分子拾取了該交易憑條,故此獲得了某女士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例如借記卡的卡號等。而更有甚者,當某女士輸入交易密碼時,被早已有所准備的犯罪分子偷窺到。因此,犯罪分子很容易利用取款人的疏忽大意,獲得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從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根據某銀行「借記卡章程」的有關規定:「持卡人應妥善保管借記卡的密碼,防止泄漏,凡密碼泄漏的借記卡交易均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

因此,須提請大家注意:持卡人在使用借記卡的過程中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借記卡及密碼,防止泄漏、遺失及被盜。在銀行申請借記卡後,對借記卡的初始密碼要及時更改,且密碼的編輯要科學化,盡量避免使用自己的生日、有規律的數字等易於被他人破譯的密碼。另外,在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應首先注意觀察ATM機附近是否有可疑人員,如果發現有可疑人員,應去其他的ATM機取款或改在銀行的櫃台辦理。交易完畢後,應及時取走借記卡及交易憑條並妥善保管。此外,不要隨意將身份證或者身份證的復印件提供給他人,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另外,銀行只對公民的身份證進行形式上的審查,銀行根本無能力進行實質審查,身份證的真偽最終應由公安機關負責鑒定。況且,本人認為案件的關鍵是犯罪分子獲得了唐先生的卡號及密碼,才使得存款從唐先生的借記卡中轉出,這是導致存款被盜取的直接原因。當然,對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未辨別出來,銀行應改進辨別身份證真偽的技能和技術設備,避免發生類似事件。

雖然在本案中,唐先生曾聲明他從未將其借記卡的卡號、密碼以及身份證丟失或泄漏給他人,但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以及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本人認為,除非唐先生能舉證證明銀行在這起存款被盜取案中存在明顯的過錯,否則,他很難通過民事程序獲得賠償。

既然唐先生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且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故本案屬於詐騙刑事犯罪,應由公安機關負責抓捕罪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並追繳贓款,用以賠償唐先生的全部損失。

來源:《法制日報》

這里還有很多

⑤ 1994年武漢鋼鐵學院院長是誰

1994年應該是任德麟,做數學的,也是武大的博導。與當年武大的校長同名,叫陶德麟,好象是做馬哲政治一類的,20多年前的,也不知道記得是否清楚。

⑥ 有關財產所有權的案例(有問題且負答案)

為索債私扣車輛 債未討回反賠錢
中國法院網訊 王俠為討債強行扣押他人車輛,結果債未討回反賠錢。日前,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王俠將所扣貨車返還給原告王強,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600元。

7月21日下午,王俠率人到工地找到正在拉磚的王強,向其討要欠款。王強稱手頭暫時沒錢,請求再寬限幾日。為使王強主動還錢,王俠遂強行將王強用於營運的北京JB2310P8型貨車扣押。王強幾次託人交涉,要求王俠返還車輛,但王俠拒不返還。王強無奈,遂將王俠訴至法庭。

法院認為,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被告王俠無合法依據,私自扣押原告用於營運的貨車,侵犯了原告的合法財產權,應立即停止侵權,對所扣貨車予以返還。因被告的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損失,被告應酌情予以賠償。(文中之人均為化名)

不孝長子無緣遺產 喪偶兒媳全部繼承
中國法院網訊 10月24日,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繼承糾紛案,老人的親生長子因不盡贍養義務,無緣遺產;喪偶兒媳姜麗萍因為悉心侍奉老人,獲得了老人的全部遺產1.3萬元。

花甲老人周翠英生育了兩個兒子。次子夏志亮與姜麗萍結婚後,生育一男孩。不久,夏志亮因工程事故而死亡。長子夏志明到鄰村招親,長期在外打工,對親生的花甲老母從來沒有過問。2002年9月,老人因病卧床,動彈不得,姜麗萍一直將老人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悉心侍奉,而夏志明卻對老人連看都不看一眼。

今年3月,周翠英病逝,留下1.3萬元存款。夏志明得知後從外地趕回家,強行要取走周翠英的存款,趕姜麗萍出家。無奈,姜麗萍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作出了上述判決。宣判後,雙方均表示服判。

案例辨析:借記卡存款被盜責任分析
銀行應負賠償責任

案情回放

2003年1月,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一張金穗借記卡。2004年8月,唐先生在持卡取款時,被告知卡中僅剩人民幣98.90元,卡中原有的人民幣36萬元已經被轉走。後經公安局調查,有人偽造了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申請了金穗借記卡,然後利用銀行的電話轉賬業務,將唐先生的存款盜取,並於當日分五次從五個網點全部提現。案件至今尚未破獲。

唐先生認為在自己未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和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及密碼未泄漏的情況下銀行應該對此事負責。而在與銀行的交涉中,銀行同樣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從而拒絕賠償。

李剛(北京市律師協會銀行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廣住律師事務所律師)

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金穗借記卡,那麼唐先生與銀行雙方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合法的儲蓄合同關系。在這一民事法律關系中,銀行負有保護唐先生存款安全的義務,即有關唐先生的所有銀行交易,銀行負有嚴格審查相關的證件、密碼的義務。

唐先生的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密碼未泄漏,未辦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也沒有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卡中原有的存款卻被轉走並提取。銀行理應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銀行作為儲蓄機構,它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警惕性,仔細審查客戶的身份證件,辨別客戶身份證件的真偽,以保護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正是由於銀行的疏於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的審查不嚴,使得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而後通過電話轉帳業務,轉走了唐先生金穗借記卡中的存款。

犯罪嫌疑人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只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關鍵點,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唐先生金穗借記卡的密碼。根據中國農業銀行的相關規定,電話轉賬業務適用於中國農業銀行的兩張同城銀行卡之間,而要轉賬成功,還必須提供轉出卡的密碼。即要想從唐先生的金穗借記卡中通過電話轉賬業務轉出其存款必須要提供唐先生的密碼。由此可知,犯罪嫌疑人是知道唐先生的密碼的。至於犯罪嫌疑人是如何獲知唐先生的密碼的,暫時無人知道。銀行如果以「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來進行抗辯,就要提供唐先生自己泄漏密碼的確切證據。如果銀行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就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

王良鋼(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

在充分研究各銀行的《借記卡章程》後,可以預料,銀行方面肯定會以《借記卡章程》「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和「凡密碼相符的借記卡交易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的規定來抗辯。在現實的同類案件中,銀行也正是以此為主要抗辯理由,並成為致持卡人敗訴的利器。但律師認為該抗辯是不成立的。

首先,在借記卡的取款(取現和轉賬)交易中,密碼不是惟一憑證,除密碼外,借記卡也是憑證,在大額取款時,身份證也是憑證。僅以密碼相符作為合法交易的要件,勢必使無卡、無證的取款交易成為合法,使存款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其次,密碼失密的途徑可能有三:一是持卡人泄密;二是銀行泄密;三是他人破密。既然失密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那麼不問青紅皂白地規定「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無疑是銀行在以「霸王條款」免除自己的責任。

再則,「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的規定,使銀行不思在技術和流程上改進和加強借記卡的安全性,不去辨別身份證的真偽,不履行最大可能減少甚至杜絕偽造、冒用借記卡交易的義務,使借記卡的安全性得不到應有保障。

除上述對銀行抗辯的反駁外,律師認為明確以下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此類案件的刑事部分通常定性為信用卡詐騙罪。因持卡人的存款處於銀行的實際控制中,犯罪對象是借記卡(在《借記卡章程》與借記卡上分別明確規定「借記卡所有權屬發卡行」與「本卡所有權屬某某銀行」),犯罪的主要客體不是持卡人的財產所有權,而是金融票證管理制度和銀行的財產所有權,因此,銀行不應將因他人犯罪行為受到的損失轉嫁到持卡人身上。

第二,持卡人是接受銀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該類案件的民事部分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基於上述理由和對《借記卡章程》的解讀以及本案的案情,銀行在本案中存在以下過錯:

1.銀行在《借記卡章程》和申請表中沒有載明借記卡的電話轉賬功能,侵犯了持卡人的知情權;

2.銀行自行為持卡人設置電話轉賬服務,侵犯了持卡人的服務選擇權;

3.銀行設置的電話轉賬服務,使無卡轉賬得以實現,客觀上取消了借記卡本身所具有的安全保障功能,銀行沒有全面履行保障持卡人財產安全的義務;

4.銀行查驗身份證和限制大額取現的業務流程形同虛設,沒有履行謹慎注意義務。

銀行沒有過錯不負責任

楊文莉(北京律協銀行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從本案例中我們獲知,唐先生在借記卡上的存款被他人利用電話銀行的轉賬功能,轉入另一張以唐先生名義開立的借記卡後取現,而這後一張借記卡是他人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申辦的。在一般情況下,開通電話銀行轉賬業務以及利用電話銀行進行轉賬均需要根據電話銀行系統的語音提示,輸入借記卡的卡號及密碼等相關信息方能辦理,而犯罪分子又是怎樣獲得唐先生的卡號和密碼的呢?由於公安機關尚未破案,我們不得而知。

類似的案例已屢見不鮮,例如:某女士持借記卡在某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隨手將ATM機列印出來的交易憑條丟棄,而這一舉動卻恰恰被犯罪分子注意到。於是,在某女士離開後,犯罪分子拾取了該交易憑條,故此獲得了某女士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例如借記卡的卡號等。而更有甚者,當某女士輸入交易密碼時,被早已有所准備的犯罪分子偷窺到。因此,犯罪分子很容易利用取款人的疏忽大意,獲得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從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根據某銀行「借記卡章程」的有關規定:「持卡人應妥善保管借記卡的密碼,防止泄漏,凡密碼泄漏的借記卡交易均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

因此,須提請大家注意:持卡人在使用借記卡的過程中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借記卡及密碼,防止泄漏、遺失及被盜。在銀行申請借記卡後,對借記卡的初始密碼要及時更改,且密碼的編輯要科學化,盡量避免使用自己的生日、有規律的數字等易於被他人破譯的密碼。另外,在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應首先注意觀察ATM機附近是否有可疑人員,如果發現有可疑人員,應去其他的ATM機取款或改在銀行的櫃台辦理。交易完畢後,應及時取走借記卡及交易憑條並妥善保管。此外,不要隨意將身份證或者身份證的復印件提供給他人,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另外,銀行只對公民的身份證進行形式上的審查,銀行根本無能力進行實質審查,身份證的真偽最終應由公安機關負責鑒定。況且,本人認為案件的關鍵是犯罪分子獲得了唐先生的卡號及密碼,才使得存款從唐先生的借記卡中轉出,這是導致存款被盜取的直接原因。當然,對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未辨別出來,銀行應改進辨別身份證真偽的技能和技術設備,避免發生類似事件。

雖然在本案中,唐先生曾聲明他從未將其借記卡的卡號、密碼以及身份證丟失或泄漏給他人,但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以及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本人認為,除非唐先生能舉證證明銀行在這起存款被盜取案中存在明顯的過錯,否則,他很難通過民事程序獲得賠償。

既然唐先生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且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故本案屬於詐騙刑事犯罪,應由公安機關負責抓捕罪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並追繳贓款,用以賠償唐先生的全部損失。

來源:《法制日報》

這里還有很多
參考資料:http://law.asiaec.com/alpj/

⑦ 公民的財產權所有權

為索債私扣車輛 債未討回反賠錢
中國法院網訊 王俠為討債強行扣押他人車輛,結果債未討回反賠錢。日前,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王俠將所扣貨車返還給原告王強,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600元。

7月21日下午,王俠率人到工地找到正在拉磚的王強,向其討要欠款。王強稱手頭暫時沒錢,請求再寬限幾日。為使王強主動還錢,王俠遂強行將王強用於營運的北京JB2310P8型貨車扣押。王強幾次託人交涉,要求王俠返還車輛,但王俠拒不返還。王強無奈,遂將王俠訴至法庭。

法院認為,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被告王俠無合法依據,私自扣押原告用於營運的貨車,侵犯了原告的合法財產權,應立即停止侵權,對所扣貨車予以返還。因被告的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損失,被告應酌情予以賠償。(文中之人均為化名)

不孝長子無緣遺產 喪偶兒媳全部繼承
中國法院網訊 10月24日,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繼承糾紛案,老人的親生長子因不盡贍養義務,無緣遺產;喪偶兒媳姜麗萍因為悉心侍奉老人,獲得了老人的全部遺產1.3萬元。

花甲老人周翠英生育了兩個兒子。次子夏志亮與姜麗萍結婚後,生育一男孩。不久,夏志亮因工程事故而死亡。長子夏志明到鄰村招親,長期在外打工,對親生的花甲老母從來沒有過問。2002年9月,老人因病卧床,動彈不得,姜麗萍一直將老人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悉心侍奉,而夏志明卻對老人連看都不看一眼。

今年3月,周翠英病逝,留下1.3萬元存款。夏志明得知後從外地趕回家,強行要取走周翠英的存款,趕姜麗萍出家。無奈,姜麗萍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作出了上述判決。宣判後,雙方均表示服判。

案例辨析:借記卡存款被盜責任分析
銀行應負賠償責任

案情回放

2003年1月,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一張金穗借記卡。2004年8月,唐先生在持卡取款時,被告知卡中僅剩人民幣98.90元,卡中原有的人民幣36萬元已經被轉走。後經公安局調查,有人偽造了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申請了金穗借記卡,然後利用銀行的電話轉賬業務,將唐先生的存款盜取,並於當日分五次從五個網點全部提現。案件至今尚未破獲。

唐先生認為在自己未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和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及密碼未泄漏的情況下銀行應該對此事負責。而在與銀行的交涉中,銀行同樣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從而拒絕賠償。

李剛(北京市律師協會銀行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廣住律師事務所律師)

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金穗借記卡,那麼唐先生與銀行雙方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合法的儲蓄合同關系。在這一民事法律關系中,銀行負有保護唐先生存款安全的義務,即有關唐先生的所有銀行交易,銀行負有嚴格審查相關的證件、密碼的義務。

唐先生的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密碼未泄漏,未辦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也沒有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卡中原有的存款卻被轉走並提取。銀行理應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銀行作為儲蓄機構,它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警惕性,仔細審查客戶的身份證件,辨別客戶身份證件的真偽,以保護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正是由於銀行的疏於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的審查不嚴,使得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而後通過電話轉帳業務,轉走了唐先生金穗借記卡中的存款。

犯罪嫌疑人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只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關鍵點,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唐先生金穗借記卡的密碼。根據中國農業銀行的相關規定,電話轉賬業務適用於中國農業銀行的兩張同城銀行卡之間,而要轉賬成功,還必須提供轉出卡的密碼。即要想從唐先生的金穗借記卡中通過電話轉賬業務轉出其存款必須要提供唐先生的密碼。由此可知,犯罪嫌疑人是知道唐先生的密碼的。至於犯罪嫌疑人是如何獲知唐先生的密碼的,暫時無人知道。銀行如果以「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來進行抗辯,就要提供唐先生自己泄漏密碼的確切證據。如果銀行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就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

王良鋼(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

在充分研究各銀行的《借記卡章程》後,可以預料,銀行方面肯定會以《借記卡章程》「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和「凡密碼相符的借記卡交易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的規定來抗辯。在現實的同類案件中,銀行也正是以此為主要抗辯理由,並成為致持卡人敗訴的利器。但律師認為該抗辯是不成立的。

首先,在借記卡的取款(取現和轉賬)交易中,密碼不是惟一憑證,除密碼外,借記卡也是憑證,在大額取款時,身份證也是憑證。僅以密碼相符作為合法交易的要件,勢必使無卡、無證的取款交易成為合法,使存款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其次,密碼失密的途徑可能有三:一是持卡人泄密;二是銀行泄密;三是他人破密。既然失密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那麼不問青紅皂白地規定「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無疑是銀行在以「霸王條款」免除自己的責任。

再則,「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的規定,使銀行不思在技術和流程上改進和加強借記卡的安全性,不去辨別身份證的真偽,不履行最大可能減少甚至杜絕偽造、冒用借記卡交易的義務,使借記卡的安全性得不到應有保障。

除上述對銀行抗辯的反駁外,律師認為明確以下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此類案件的刑事部分通常定性為信用卡詐騙罪。因持卡人的存款處於銀行的實際控制中,犯罪對象是借記卡(在《借記卡章程》與借記卡上分別明確規定「借記卡所有權屬發卡行」與「本卡所有權屬某某銀行」),犯罪的主要客體不是持卡人的財產所有權,而是金融票證管理制度和銀行的財產所有權,因此,銀行不應將因他人犯罪行為受到的損失轉嫁到持卡人身上。

第二,持卡人是接受銀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該類案件的民事部分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基於上述理由和對《借記卡章程》的解讀以及本案的案情,銀行在本案中存在以下過錯:

1.銀行在《借記卡章程》和申請表中沒有載明借記卡的電話轉賬功能,侵犯了持卡人的知情權;

2.銀行自行為持卡人設置電話轉賬服務,侵犯了持卡人的服務選擇權;

3.銀行設置的電話轉賬服務,使無卡轉賬得以實現,客觀上取消了借記卡本身所具有的安全保障功能,銀行沒有全面履行保障持卡人財產安全的義務;

4.銀行查驗身份證和限制大額取現的業務流程形同虛設,沒有履行謹慎注意義務。

銀行沒有過錯不負責任

楊文莉(北京律協銀行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從本案例中我們獲知,唐先生在借記卡上的存款被他人利用電話銀行的轉賬功能,轉入另一張以唐先生名義開立的借記卡後取現,而這後一張借記卡是他人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申辦的。在一般情況下,開通電話銀行轉賬業務以及利用電話銀行進行轉賬均需要根據電話銀行系統的語音提示,輸入借記卡的卡號及密碼等相關信息方能辦理,而犯罪分子又是怎樣獲得唐先生的卡號和密碼的呢?由於公安機關尚未破案,我們不得而知。

類似的案例已屢見不鮮,例如:某女士持借記卡在某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隨手將ATM機列印出來的交易憑條丟棄,而這一舉動卻恰恰被犯罪分子注意到。於是,在某女士離開後,犯罪分子拾取了該交易憑條,故此獲得了某女士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例如借記卡的卡號等。而更有甚者,當某女士輸入交易密碼時,被早已有所准備的犯罪分子偷窺到。因此,犯罪分子很容易利用取款人的疏忽大意,獲得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從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根據某銀行「借記卡章程」的有關規定:「持卡人應妥善保管借記卡的密碼,防止泄漏,凡密碼泄漏的借記卡交易均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

因此,須提請大家注意:持卡人在使用借記卡的過程中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借記卡及密碼,防止泄漏、遺失及被盜。在銀行申請借記卡後,對借記卡的初始密碼要及時更改,且密碼的編輯要科學化,盡量避免使用自己的生日、有規律的數字等易於被他人破譯的密碼。另外,在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應首先注意觀察ATM機附近是否有可疑人員,如果發現有可疑人員,應去其他的ATM機取款或改在銀行的櫃台辦理。交易完畢後,應及時取走借記卡及交易憑條並妥善保管。此外,不要隨意將身份證或者身份證的復印件提供給他人,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另外,銀行只對公民的身份證進行形式上的審查,銀行根本無能力進行實質審查,身份證的真偽最終應由公安機關負責鑒定。況且,本人認為案件的關鍵是犯罪分子獲得了唐先生的卡號及密碼,才使得存款從唐先生的借記卡中轉出,這是導致存款被盜取的直接原因。當然,對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未辨別出來,銀行應改進辨別身份證真偽的技能和技術設備,避免發生類似事件。

雖然在本案中,唐先生曾聲明他從未將其借記卡的卡號、密碼以及身份證丟失或泄漏給他人,但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以及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本人認為,除非唐先生能舉證證明銀行在這起存款被盜取案中存在明顯的過錯,否則,他很難通過民事程序獲得賠償。

既然唐先生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且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故本案屬於詐騙刑事犯罪,應由公安機關負責抓捕罪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並追繳贓款,用以賠償唐先生的全部損失。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