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直接找律師

直接找律師

發布時間: 2021-12-22 20:08:23

㈠ 怎麼找律師

可以通過熟人介紹或者網路途徑尋找,不論是那種途徑,都應該考慮對方是否合適辦理你的案件,以下文章,供你參考:
選擇律師的三大原則及其考察策略
應該如何選擇和考察適合自己案件的律師呢?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選擇原則和採用什麼樣的考察策略呢?除了律師的人品、責任心、做事規范等基本素質外,您可以著重通過以下三項原則來進行綜合考察:
一、執業領域對口
從法律上講,律師承辦案件的類型和范圍不受限制,但是,鑒於現行法律多如牛毛,且不定期修改,不同類型的案件差異也很大,對律師執業技能的要求也不同,任何一個律師都不可能樣樣精通、「包醫百病'。術業有專攻,優秀的律師對自己的執業領域都有所選擇,有的選擇刑事領域,有的選擇婚姻領域,等等。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執業領域與案件領域對口的律師。就像選擇醫生,內科疾病就選擇內科醫生,外科疾病就選擇外科醫生。執業領域對口的律師,對案件適用的法律了解得更全面和詳細,對案件適用的法律運用得更精準和到位,對案件所在領域的司法實踐了解得更全面和透切,最為重要的是,案件辦理的所需要的執業技能更專業和嫻熟。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執業領域及專注程度,可以查閱其近三年辦理的案件。一個律師的執業領域越少,說明該律師的專業化程度越高,近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始出現極少數執業領域只有一個的律師,在北京甚至出現了極個別執業領域只有一個的律師事務所。
二、執業經驗豐富
找律師是辦理案件,非坐而論道,律師實際操作能力尤為關鍵。法律就是個經驗的產物。受過最少4年系統法學教育的法學院學生,讓他辦一個最簡單的離婚案,他都辦不好,原因並非他不具備法律知識,而是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沉澱的過程,通過不斷辦理案件練就,是執業經驗的體現。執業經驗靠積累和反思而形成和豐富,豐富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工作標准和標准文書。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經驗豐富的律師。熟能生巧,說的就是經驗的價值,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不僅執業技能更全面、到位,而且具備更高的判斷能力、預見能力和應對能力,對案件辦理過程中出現的任何情況均能及時、有效應對。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執業經驗,可以從兩方面了解:主要看律師的成功案例。律師在某領域有較多成功案例,說明該律師在該領域的操作模式行之有效,執業技能值得信賴,足可以證明其經驗豐富。通過了解成功案例,還可以了解到律師工作態度等方面的信息,是全面了解律師的最有效途徑。其次是律師在某領域的執業年限。執業年限不等於執業經驗,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律師執業經驗的情況,不過執業年限如果少於4年的,很難說得上經驗豐富。
三、專業研究深入
同一執業領域的律師,辦理效果常常也會有差異,因為辦案方式有差異,辦案方式差異根源在於律師專業研究程度的差異,此處的專業研究非指學術研究,而是根據刑事理論前沿和司法實踐,結合自己長期積累的辦案經驗,對實務問題尤其執業技能進行系統總結和提煉。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對專業有深入研究的律師。專業研究深入的律師,對執業領域的法律規定、法學理論、司法實踐乃至立法趨勢等都會有更全面、准確的理解,相應的執業技能也更為成熟,辦起案來得心應手,尤其對於一些疑難復雜案件,綜合處理能力更強。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專業研究深度,直接的做法是查閱該律師在其執業領域的專業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這些專業研究成果主要表現為業務研究文章、案例點評文章乃至著作。通過這些專業著述,可以了解到律師的專業能力和研究深度,及處理復雜案件的經驗與能力。
案件結果關繫到當事人的財產與權益,甚至關繫到當事人的自由乃至生命,一旦有任何閃失,將會是無法彌補的終身遺憾。不管是通過網上找到的律師,還是通過熟人介紹找到的律師,您都可以通過上述三項原則進行考察,從而選擇出適合您的案件,能夠幫助您解決難題的律師。

㈡ 打官司,找律師是找律師事務所,還是直接找律師本人啊

1、找律師本人。最終做事的是律師本人。
2、但是要和律所簽訂合同,明確是該律師做事。

㈢ 對比找法律援助和直接找律師,哪種方式打官司更容易些

大家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會遇到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當大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能都會感覺到非常的無助,所以律師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而且小編也非常的尊敬律師這個行業。對比找法律援助和直接找律師,哪種方式打官司會更加容易一些呢?

三、結語

小編覺得律師這個行業真的十分值得人去進行尊敬,但是如果你有條件的話小編還是建議大家直接找律師,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條件不好,或者是你覺得自己有些困難的話,那麼找法律援助也是可以的。但是根據小編在網路上的了解,有很多人都反映法律援助的辦事速度比較慢。

㈣ 親們有誰知道直接到法院找律師可以嗎找律師得多少錢呢

可以到法院申請法律援助 如果是刑事案件 可以要求法院指派律師 律師費一般要看是什麼案子了 不一定的

㈤ 起訴的流程是什麼,直接找律師嗎

1、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2、立案審查: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受理後,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3、排期開庭: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4、開庭審理: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十五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㈥ 直接找律師還是先找律師所

先去所里咨詢一下,你的案件屬於哪一類的,再定找那個所,因為所與所針對哪一類案件專業性也不同,在定

㈦ 怎麼找律師

找律師的途徑很多,比如網路、媒體和熟人,關鍵是如何挑選到適合自己案件的律師:

選擇律師的三大原則及其考察策略

什麼樣的律師能解決自己遇到的法律問題?如何選擇和考察適合自己案件的律師?除了律師的人品、責任心、做事規范等基本素質外,可以著重通過以下三項原則來進行綜合考察:

一、執業領域對口

從法律上講,律師承辦案件的類型和范圍不受限制,但是,鑒於現行法律多如牛毛,且不定期修改,不同類型的案件差異也很大,對律師執業技能的要求也不同,任何一個律師都不可能樣樣精通、「包醫百病'。術業有專攻,優秀的律師對自己的執業領域都有所選擇,有的選擇刑事領域,有的選擇婚姻領域,等等。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執業領域與案件領域對口的律師。就像選擇醫生,內科疾病就選擇內科醫生,外科疾病就選擇外科醫生。執業領域對口的律師,對案件適用的法律了解得更全面和詳細,對案件適用的法律運用得更精準和到位,對案件所在領域的司法實踐了解得更全面和透切,最為重要的是,案件辦理的所需要的執業技能更專業和嫻熟。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執業領域及專注程度,可以查閱其近三年辦理的案件。一個律師的執業領域越少,說明該律師的專業化程度越高,近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始出現極少數執業領域只有一個的律師,在北京甚至出現了極個別執業領域只有一個的律師事務所。

二、執業經驗豐富

找律師是辦理案件,非坐而論道,律師實際操作能力尤為關鍵。法律就是個經驗的產物。受過最少4年系統法學教育的法學院學生,讓他辦一個最簡單的離婚案,他都辦不好,原因並非他不具備法律知識,而是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沉澱的過程,通過不斷辦理案件練就,是執業經驗的體現。執業經驗靠積累和反思而形成和豐富,豐富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工作標准和標准文書。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經驗豐富的律師。熟能生巧,說的就是經驗的價值,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不僅執業技能更全面、到位,而且具備更高的判斷能力、預見能力和應對能力,對案件辦理過程中出現的任何情況均能及時、有效應對。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執業經驗,可以從兩方面了解:主要看律師的成功案例。律師在某領域有較多成功案例,說明該律師在該領域的操作模式行之有效,執業技能值得信賴,足可以證明其經驗豐富。通過了解成功案例,還可以了解到律師工作態度等方面的信息,是全面了解律師的最有效途徑。其次是律師在某領域的執業年限。執業年限不等於執業經驗,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律師執業經驗的情況,不過執業年限如果少於5年的,很難說得上經驗豐富。

三、專業研究深入

同一執業領域的律師,辦理效果常常也會有差異,因為辦案方式有差異,辦案方式差異根源在於律師專業研究程度的差異,此處的專業研究非指學術研究,而是根據刑事理論前沿和司法實踐,結合自己長期積累的辦案經驗,對實務問題尤其執業技能進行系統總結和提煉。

選擇律師,應該選擇對專業有深入研究的律師。專業研究深入的律師,對執業領域的法律規定、法學理論、司法實踐乃至立法趨勢等都會有更全面、准確的理解,相應的執業技能也更為成熟,辦起案來得心應手,尤其對於一些疑難復雜案件,綜合處理能力更強。

考察策略:了解律師的專業研究深度,直接的做法是查閱該律師在其執業領域的專業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這些專業研究成果主要表現為業務研究文章、案例點評文章乃至著作。通過這些專業著述,可以了解到律師的專業能力和研究深度,及處理復雜案件的經驗與能力。

案件結果關繫到當事人的財產與權益,甚至關繫到當事人的自由乃至生命,一旦有任何閃失,將會是無法彌補的終身遺憾。不管是通過網上找到的律師,還是通過熟人介紹找到的律師,都可以通過上述三項原則進行考察,從而選擇出適合案件,能夠解決難題的律師。

㈧ 我直接去法院起訴還要找律師嗎

當事人訴訟是否委託律師需要自行決定,法律並未規定一定要委託律師代理,無論是民事、行政還是刑事訴訟,委託代理律師都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既然是權利,當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所以只要當事人覺得自己可以應付整個訴訟,不請律師當然也照樣可以打官司。
如果當事人對法律以及相關的程序不了解,建議委託律師代理或者找律師詳細咨詢。
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㈨ 起訴的流程是什麼,直接找律師嗎

去法院起訴並非一定要委託律師,當事人自己也可以去法院起訴。基本流程如下?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㈩ 請律師,可以不通過律師事務所直接找律師么

這種時候可以上法律服務平台在線咨詢一下律師即可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