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的國際法律地位
『壹』 跨國公司作為國際經濟法主體的法律問題是什麼
國際公司是一定范圍內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國際司法,國際組織相關規定的證明。承認起有限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地位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其行為,促進全球財富更加公平的分配,有利於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在國際經濟法發揮調整作用的過程中,享受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主體,就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對於跨國公司,強調的是其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以及其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行為,這也證明了它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貳』 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
跨國公司是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也是跨國投資的主要載體。全球6.1萬家跨國公司中,占據著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90%、全球貿易總量的65%、全球技術交易總量的80%和全球高新技術的95%以上。但發展中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很少。美國《財富》雜志2004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占絕大多數;若把韓國、新加坡等包括在內,發展中國家也只有38家,其中中國16家。
『叄』 論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
真厲害,國際經濟法的問題都回答的是公司法內容。
我是沒論文了,但是我建議你參看武大韓老師的《國際經濟法》或者鄧瑞平的《國際經濟法》,後一本很厚也很貴--70!!
『肆』 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法律地位
對於跨國公司法律地位的看法
目前,跨國公司憑借其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優勢,較之一般公司、企業,
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參與
者,毋庸置疑,它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主體。
但是關於跨國公司的國際法律地位有很多的爭議,有學者認為跨國公司是國際法
主體,理由是:
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關系,他的活動跨國公司的活動對於國家及國際組
織作為國際法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及國際法所調整的國際社會秩序均產生重大影
響,使其成為國際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國際社會實踐發展的現實要求。我的觀點:
跨國公司不是國際法的主體,而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受東道主國家法律的制
約。
在學習《國際法》的時候,馬立偉老師提到「王鐵崖老前輩認為,國家是國際法
的主要主體,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的民族也同樣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但否認個人
(包括自然人與法人)
有國際法主體資格。」我贊同此觀點,理由如下:
①國際法主體是指在國際關系中具有國際公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實體,有三
個要件:
A、具有享有國際權利和承擔國際義務的能力
B、具有參加國際關系活動的能力
C、是「實體」
②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具有參加國際關系活動的能力,這是肯定的。此外
跨國公司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能力尚未獲得現有國際法律的認可,並且無論它實
力再強,他也只是一個公司,其權利與義務不能與國家相提並論,因此它不享有國際
法上的權利,也不能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還不是國際法的主體。
總而言之,跨國公司不是國際法的主體,而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受東道主國家
法律的制約。
『伍』 跨國公司為什麼會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那些方面
經濟社會以實力說話!跨國公司實力強~~
『陸』 跨國公司的法律地位
1、跨國公司是國內法主體而非國際法主體;
2、國際法主體是直接擁有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人格,國家是國際法主體。
3、跨國公司是由具有不同國籍的、受所在國法律管轄的子公司組成的。國際上不存在私人的「國際公司」,也沒有國際公司法律對其支配調整。跨國公司是內國公司,受所在國法律管轄已成為公認的法律准則。
4、當今的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僅是所在國的法人,受所在國法律管轄,而且是否給其外交保護,也是由國家自由決定,這種權利不能轉讓。
(6)跨國公司的國際法律地位擴展閱讀
跨國公司的主要特徵
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於最高決策中心;
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
4、一般都因有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快速的信息傳遞,以及資金快速跨國轉移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
5、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由於經濟、技術實力或在某些產品生產上的優勢,或對某些產品、或在某些地區,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壟斷性。
『柒』 急求: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以及跨國公司在我國市場的地位!!!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問題,什麼是跨國公司,什麼樣子的公司才能有實力做跨國。
一個公司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壟斷,可是市場機制和法律機制不允許。跨國公司一般都是本土該行業裡面的半壟斷或者間接壟斷企業,比如豐田,賓士等等很多。其實說白了跨國公司在國際地位中最現實的就是整合全球資源,降低勞動成本。比如耐克,中國,越南生產產品,因為勞動力低廉,本土或者歐洲設計,因為那裡有最高端的設計家。任何一家跨國公司有一個共同點,打個比方,天枰,中間是總公司,兩邊是終端市場和產品加工商。在中國市場,書面上說,叫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重要補充。現實是壟斷地位和變相扼殺本土企業。最明顯的就是飲料行業和相卷行業。
『捌』 跨國公司是否具有國際經濟法主體資格
跨國來公司具有國際經濟源法主體資格。
國際司法,國際組織相關規定的證明.承認起有限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地位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其行為,促進全球財富更加公平的分配,有利於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在國際經濟法發揮調整作用的過程中,享受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主體,就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對於跨國公司,強調的是其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以及其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行為,這也證明了它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