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並購法律
⑴ 有限責任公司並購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您好,
公司並購從本質講是企業產權有償轉讓的民事法律行為,一般而言是建立在合並各方之間的有效契約基礎之上。《公司法》第184條第三款規定,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公司法》第182條規定,公司合並或者分立,應當由公司的股東會作出決議。因此,公司合並應該採取書面合同形式,並購合同的生效條件之一是股東會和董事會以書面決議形式同意合並。
合並合同得到合並各方股東會同意後,合並各方還應該履行債務通知義務。在向債權人發出的通知中一般要包含債務承擔的方式,而債權人有權要求合並各方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合並各方不履行債務通知義務,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相應擔保,公司並購是無法履行的。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與新設合並兩種形式。採取吸引合並形式的,被兼並的目標公司法人資格消失,因此需要辦理公司注銷解散程序;採取新設合並形式的,合並各方法人主體地位共同消失,需要辦理合並各方公司的解散和資產清算程序,與此同時,還需要辦理合並以後新成立的公司的設立程序。
公司合並之後,合並各方還應該辦理相關的法律手續,比如,產權過戶轉讓手續,股東身份變更手續,公司注冊資金增減手續,公司經營范圍變更,等等。另外,公司合並後,應重新辦理稅務登記手續,合並後的企業財務報表應獲得稅務部門的認可。
合並是公司並購的方式之一,另一種方式是通過控制目標公司股權從而控制目標公司。這種類型的公司並購,其適用的法律規定是公司股權轉讓和增資的相關規則。採取股權轉讓方式並購的,至少需要取得目標公司股東批准和董事會決議,股份轉讓後還應該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採取新增股份並購的,應該辦理注冊資本變更登記和股東變更登記。無論採取上述哪種形式的股權並購,如果引起法人代表或其它公司登記注冊信息變更的,應當辦理相關變更手續。
⑵ 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風險
企業並購存在的法律風險
1、合同管理風險
目標公司對於與其有關的合同有可能管理不嚴,或由於賣方的主觀原因而使買方無法全面了解目標公司與他人訂立合同的具體情況;尤其是企業以信譽或資產為他人設定了擔保而沒有檔案資料反映,甚至連目標公司自己都忘得一干二凈,只有到了目標公司依法需要履行擔保責任時才會暴露出來。凡此種種,這些合同將直接影響到買方在並購中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在簽訂並購合同時不將這部分風險考慮在內的話,在風險可能變為現實後將毫無疑問地降低目標公司的價值。
2、訴訟仲裁風險
很多情況下,訴訟的結果事先難卜或者說無法准確地預料,如果賣方沒有全面披露正在進行或潛在的訴訟以及訴訟對象的個體情況,那麼訴訟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改變諸如應收帳款,從而改變目標公司的資產數額;而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訴訟對象在判決的執行前進行破產清算,甚至會使目標公司作為資產的債權減小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3、客戶關系風險
兼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利用目標公司原有客戶,節省新建企業開發市場的投資,尤其是一些對市場依賴比較大的產業,或者是買方對目標公司的客戶這一資源比較關心的情況,目標公司原客戶的范圍及其繼續保留的可能性,則會影響到目標公司的預期盈利。從另一角度講,缺乏融洽的客戶關系,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目標公司交割後的運營。
4、人力資源風險
勞動力是生產力要素之一,只是在不同的行為作用大小有所不同。目標公司人力資源情況也具有相當的風險性,諸如富餘職工負擔是否過重、在崗職工的熟練程度、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以及並購後關系雇員是否會離開等都是影響預期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
5、交易保密風險
正因為並購交易的雙方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所以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及目標公司的信息作為減小風險的一個主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因此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風險,那就是一方提供的信息被對方濫用可能會使該方在交易中陷入被動,或者交易失敗後買方(尤其是在同一行業內)掌握了幾乎所有目標公司的信息,諸如配方流程、營銷網路等技術和商業秘密,就會對目標公司以及賣方產生致命的威脅。
6、資產價值風險
公司並購的標的是資產,而資產所有權歸屬也就成為交易的核心。但是所有權問題看似簡單,實現上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比如,公司資產財實是否相符、庫存可變現程度有多大、資產評估是否准確可靠、無形資產的權屬是否存在爭議、交割前的資產的處置(分紅、配股)等都可能會使買方得到的資產與合同約定的價值相去甚遠。
7、法律變動的動態法律風險
隨著我國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包括並購法律在內的有關法律、法規都將逐步出台,相對於已經存在原規范市場主體的法律、法規,國家對於公司並購的法律法規、政策都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地修訂或頒布新的法律法規、政策。而企業的一項並購行為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並購行為並不能短時間內完成。因此,企業並購過程中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變動也是應當考慮的風險之一。
8、商業信譽風險
企業的商譽也是企業無形資產的一部分,很難通過帳面價值來體現。然而目標公司在市場中及對有關金融機構的信譽程度、有無存在信譽危機的風險,則是反映目標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信譽不易,改變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就更難。兼並一個信譽不佳的公司,往往會使並購方多出不少負擔。
9、注冊資本問題
目前,隨著新公司法對注冊資本數額的降低,廣大投資人通過興辦公司來實現資產增值的熱情不斷高漲。但是,根據我們的辦案經驗,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下的公司都有一些注冊資本問題。我們辦理了大量因出資瑕疵而低價轉讓股權的問題、虛假出資怎樣進行破產的問題等等。所以,在打算進行收購公司時,收購人應該首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詢目標公司的基本信息,其中應該主要查詢公司的注冊資本的情況。在此,收購方需要分清實繳資本和注冊資本的關系,要弄清該目標公司是否有虛假出資的情形(查清出資是否辦理了相關轉移手續或者是否進行了有效交付);同時要特別關注公司是否有抽逃資本等情況出現。公司法解釋三第19條繼受股東因發起人股東未出資要承擔連帶責任。
10、知識產權疏忽侵權風險
企業收購方通常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之間成為侵權方,這種情形應避免。為此,除查清目標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他人的情形外,並購後應繼續做好與產品開發相關的專利檢索,避免訴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