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涉台法律服務

涉台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0-12-23 07:13:08

⑴ 怎樣辦理涉台遺產繼承

如果你有親屬在台灣,並且他還要將自己在台灣地區的上千萬元新台幣、房屋和股票證券等留給你作遺產,在完全合法的情況下,你認為自己可以繼承並且將這些遺產全部拿到大陸地區嗎?按照我國的法律,你有權利隨意支配自己所繼承的遺產,可是,按照台灣地區的規定卻是,作為大陸地區居民,你可繼承的台灣親屬遺產最多不超過200萬元新台幣(摺合人民幣大約50萬元)。

昨日,本報邀請的嘉賓在接線時這樣解釋兩岸之間在相關法規方面的巨大差異。接線嘉賓說,兩岸人員要互相繼承財產的辦理手續是相當麻煩的,可喜的是,兩岸法學界人士在這方面積極努力,已經解決了相當多的實際問題。
下面給你提供一段關於遺產繼承讀者和專家的2問答

台胞能繼承大陸親屬遺產嗎

問:我是台灣地區的居民,我叔叔在大陸有兩百平方米的房屋財產,他說將來要留給我,請問台胞能繼承在大陸的親屬遺產嗎?

答:台胞可以繼承在大陸的親屬遺產。台胞繼承人繼承在大陸的親屬遺產,與大陸繼承人一樣,繼承權受大陸法律保護。其辦理遺產繼承的手續為:被繼承人如生前立有遺囑,可將遺囑送有關部門審查,在確認具有法律效力後,即可依據遺囑繼承;如沒有遺囑,則按法定順序繼承。繼承人辦理繼承手續時,要提供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和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親屬關系證明,然後交被繼承人原來所在地的公證機關辦理遺產繼承公證,再憑公證書辦理繼承手續。如是繼承房產的,則憑公證書到遺產所在地的房管部門辦理。台胞辦理繼承大陸親人遺產的手續,可以親自回大陸辦理,亦可以委託親友和有關部門辦理,有關部門將會提供方便。

如何從銀行拿到台胞遺產

問:我兄是台胞,在今年初回台時去世,其在祖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均遺有部分財產(銀行存款和銀行保險櫃里的實物),現其大陸繼承人委託我全權處理其在台灣地區的遺產事宜。請問需要經過哪些程序,通過哪些部門證明才能從銀行拿到遺產?

答:根據台灣地區相關規定,大陸居民繼承台灣親屬在台遺產,應於繼承開始起3年內向被繼承人住所地的法院申請,逾期視為放棄其繼承權;大陸居民在獲知自己有合法繼承權時,首先應到繼承人戶籍所在地辦理涉台公證的公證部門辦理相關公證,而後再向台灣地區有關部門申辦。

辦理涉台遺產繼承所需公證書有:

1.親屬關系公證書,即證明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親屬關系的公證文書。

2.委託書公證書,即繼承人委託為其在台灣申辦遺產的台灣機構或個人的公證文書。

3.其他公證書。如死亡證明公證書、婚姻狀況公證書等,需根據實際情況由公證機關要求而定。

大陸繼承人在完成上述公證書辦理後,將公證書的正本寄給台灣的受託人,公證書副本由公證部門寄往台灣相關部門,正副本核對無誤後,台灣受託人方可向台灣地區有關部門申領遺產繼承。

到台灣訴訟成本高嗎

問:我女兒10多年前嫁到台灣地區了,女兒與女婿過不到一起,5年前女兒帶著13歲的孩子回廈門落戶了,但是女婿沒有一起來,到現在為止也不給我女兒和她的孩子任何扶養、撫養、教育費用,聽說到台灣訴訟的成本很高,是嗎?那我女兒該怎麼辦?

答:根據戶籍所屬,你女兒和她的孩子可以選大陸或者台灣地區的法院起訴你的台灣女婿,要求他支付在與你女兒維系婚姻期間的扶養、及對孩子的撫養教育費用。不過,由於對方在台灣地區,所以,如果你在大陸地區和他打官司,即使勝訴,相關部門執行起來也會非常困難,因此,建議你通過大陸地區的律師,聯系台灣地區的法律工作者,在台灣地區尋求救濟。當然,台灣地區的法律服務費用確實比較高的,因此,你可斟酌決定。

⑵ 如何解決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0年12月29日正式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規定》(法釋[2010]19號,以下簡稱《規定》),2011年1月1日起實施。《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涉台民商事案件審判實踐的需要,依法作出的一項重要司法解釋。

近年來,隨著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實現,海峽兩岸經貿交流、人員往來日益頻繁,涉台婚姻、繼承、經貿投資等民商事糾紛越來越多,案件涉及的法律和審判規范也越來越復雜。明確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適用規范,對於人民法院准確適用法律,正確審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切實保障兩岸當事人的正當權益,有效維護兩岸民商事交往的正常秩序,十分必要和重要。

《規定》共3條,主要解決人民法院審理各類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同時對台灣地區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法律地位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規定》第一條是該司法解釋的核心內容,明確規定了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根據該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審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應當適用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並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選擇適用法律的規則確定應當適用的實體法。這里所講的實體法既包括兩岸的法律,也包括其他有關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該條第二款進一步明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選擇適用法律的規則,確定台灣地區法律為案件所應適用的實體法,並予以適用。同時,《規定》第三條規定,適用該有關法律不得違反國家法律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中「選擇適用法律的規則」指的是參照適用的涉外民商事關系的法律適用規則,也即沖突規范,包括民法通則第八章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通過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規定的內容。人民法院適用台灣地區民事法律,是從司法角度妥善處理法律適用難題、切實維護兩岸當事人正當權益的務實做法。

《規定》第二條對台灣地區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法律地位作了強調。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平等,外國人在訴訟中也享有同中國公民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台灣同胞作為中國特殊地域的居民,在訴訟中當然具有與大陸當事人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也一貫堅持平等保護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各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一貫重視依法保護海峽兩岸當事人的正當權益。早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就發布了《關於人民法院處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幾個問題》的司法解釋,對審理涉台婚姻、夫妻共同財產、撫養和贍養、收養、繼承、房產、債務案件以及訴訟時效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1998年,為了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發展,保護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尤其是台灣同胞在大陸的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隨後,為回應台灣法律界人士和民眾的訴求與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又將認可台灣地區民事判決的范圍予以擴大,對於台灣地區有關法院作出的民事調解書和支付令也予以認可。為適應新時期兩岸關系發展的新變化,發揮認可台灣地區民事判決在促進兩岸關系發展中的更大作用,200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公布實施了《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補充規定》。該規定明確了人民法院裁定認可的台灣地區民事判決與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具有同等效力,同時更加詳細地規定了認可的具體程序,使台灣地區民事判決在大陸的執行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為解決涉台民商事案件審判中存在的訴訟文書送達難問題,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發布了《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該司法解釋的出台對於兩岸法院及時、公正審理互涉民事案件具有重要意義。上述司法解釋的制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為維護兩岸同胞實體權益、平等保護兩岸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發展正常有序的兩岸關系所採取的務實而重要的舉措。

這次公布和實施《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繼制定實施上述重要司法解釋後的又一重大司法舉措,體現了人民法院服務對台工作大局,切實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的精神。今後,人民法院在涉台民商事案件的審判中,將嚴格依照該司法解釋的規定,准確適用法律,確保涉台案件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堅持公正、高效、嚴格司法,妥善處理好相關案件,促進兩岸關系不斷發展。

⑶ 律師的工作

一、認真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律師隊伍建設
1、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今年5月,制定下發了《關於在全省律師隊伍中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部署從今年5月至明年5月在全省律師隊伍中開展為期一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5月26日,召開各設區市司法局律管科(處)長會議對活動進行了全面動員部署。各設區市司法局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法步驟,並強化對各律師事務所開展活動情況的檢查指導,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2、積極指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省律師隊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黨委(組)領導、律師行業黨組織具體組織下開展。省直黨員律師參加了第一批學習,福州、廈門市直、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龍岩、寧德的黨員律師參加了第二批學習,其他黨員律師參加第三批學習。省廳制定下發了《關於律師事務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意見》,成立了律師事務所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律師事務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督促、檢查。11月19日省廳召開了律師事務所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座談會,對律師事務所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行專門部署,切實加大對第三批律師事務所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力度,推動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有效開展。
3、繼續組織開展其它學習教育活動。在學習教育活動中,堅持把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與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開展黨的十七大精神和xx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律師積極開展思想討論,努力找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不足,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方案和意見。同時,組織廣大律師認真學習《律師法》和司法部《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管理辦法》等規章,進一步增強依法執業、規范執業的意識,切實加強律師事務所自身建設,努力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二、著力完善律師管理規定,依法辦理行政許可事務
1、制定下發「兩個規定」。根據新《律師法》及配套規章的規定,對我省現行的有關律師管理規定、管理辦法進行清理,特別是組織開展修訂省廳《關於律師事務所審核登記程序的暫行規定》和《關於律師證申領審核程序的暫行規定》工作。在處務會多次討論形成《關於律師事務所設立審核程序的規定》(徵求意見稿)、《關於律師證申領審核程序的規定》(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於5月份召開了修訂律師管理規定座談會,徵求各地律管科(處)長的修改意見。經充分考慮、吸收各地意見後,於9月21日正式印發《關於律師事務所設立審核程序的規定》和《關於律師執業證申領審核程序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的行政許可。
2、起草了省市縣三級律師管理職責劃分的意見。根據新《律師法》和司法部配套規章,草擬了《福建省司法廳進一步明確省內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律師管理職責的意見(初稿)》,有待進一步開展調研和徵求意見。
3、依法辦理行政許可事務。今年以來,全省共批准設立律師事務所40家,注銷律師事務所1家,辦理律師事務所重大事項變更130件;新頒發律師執業證320本,辦理律師轉所160人。
4、參與部頒規章修訂工作。按照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安排,我處參與了司法部規章《律師事務所年度考核辦法》的起草工作,現該規章已形成送審稿。同時,還參與了部規章《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監督檢查辦法》起草論證工作。
三、著眼確保律師正常執業,做好律師證照管理工作
1、做好律師證照加蓋有效期延續章工作。根據新《律師法》,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執業活動應進行年度考核,不再開展律師事務所年檢和律師年度注冊工作。但是,由於至今為止司法部《律師事務所年度考核辦法》等相關規章仍在制定中,尚未出台,開展年度考核缺乏具體可操作性規定。因此,為確保我省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正常執業,在今年4-5月份省廳對現行的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和律師執業證加蓋了有效期延續章,實現了律師年檢注冊工作向年度考核工作的平穩過渡,為正式啟動年度考核工作打下了基礎。
2、做好律師證照換發工作。根據司法部安排,從2017年10月1日起啟用新版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從2017年1月1日起原執業證書停止使用。因此,換發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成為第四季度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任務。為做好這項工作,我處召開處務會進行專題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及時採取了6項措施確保工作順利有序進行。一是立即向廳領導匯報,贏得廳領導的關心和重視;二是根據本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情況迅速向司法部申領了各類空白新版執業證書;三是爭取有關部門支持,盡快添置了電腦和列印機;四是召開換發工作會議,對設區市司法局律管科長和經辦人員進行培訓;五是下發文件,對換證工作尤其是信息採集工作進行部署;六是做好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信息錄入和執業證書列印、蓋章以及新舊執業證書換發工作。
四、加強律師執業監督指導,不斷規范律師執業行為
1、加強律師業務指導。在督促落實請示報告制度的前提下,及時了解和掌握律師代理敏感案件和群體性事件情況,並對一些涉及面廣的案件進行重點跟蹤指導,確保律師依法履行職責,妥善解決糾紛;同時,堅持將全省律師辦理此類案件情況每季度匯總向廳領導書面報告。今年以來,全省律師共辦理敏感案件和群體性事件75件。
2、做好來訪及投訴工作。加強對投訴工作的協調與指導,督促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切實履行職責,按規定程序與時限做好來訪接待和投訴查處工作。今年以來,我處共接受、批轉群眾來訪來信投訴23件,目前已辦結13件。
3、切實加強律師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工作。把查處律師違規違紀行為作為端正行業風氣、提升社會形象的手段,擺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重視並強化了對設區市司法局查處工作的指導,切實做到依法、依規查處。今年以來,全省共給予2名律師停止執業的行政處罰,給予2名律師警告的行政處罰。
4、扎實開展律師行業專項治理工作。制定下發了《關於全省律師行業2017年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實施方案》和《關於全省律師行業2017年糾風工作實施方案》,對年度律師行業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和糾風工作進行了部署。各地按照省廳的部署,結合各自實際,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專項治理活動扎實開展。
五、落實加快建設海西意見,有力推進律師涉台工作
1、向社會公開推薦一批接收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實習、執業的律師事務所和指導律師。根據司法部《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中華全國律協《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實習管理規則(試行)》的有關規定,2017年7月6日省廳向社會發布公告,公開推薦70家律師事務所和329名律師作為接收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的台灣居民實習、執業的律師事務所和指導律師。此後,有2名台灣居民獲准在廈門實習。
2、認真開展專題調研。今年6月,省廳組成調研組深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就律師業加強涉台法律服務、開展閩台律師交流合作、擴大對台開放等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探索在《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出台後,全省律師業如何圍繞海西建設全局,緊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主動融入,重新調整工作部署,完善政策措施,認真運作,有所作為,不斷創新涉台法律服務載體和平台,切實加大涉台法律服務力度,不斷緊密閩台律師界的交流合作,切實拓展兩岸合作的范圍、層次和成效。
3、積極開展專項涉台法律服務。廣大律師認真總結幾年來開展專項涉台法律服務活動的經驗,進一步了解掌握台企、台商、台胞、台屬的法律服務需求,積極主動地開展涉台法律服務。年內,漳州市、三明市先後組建了涉台事務律師顧問團,廈門、泉州市設立了區級涉台律師顧問團,至年底全省共組建了17個涉台律師法律服務顧問團,開展台商權益保障工作,幫助台商解決涉法難題。省台商投訴協調中心特邀法律顧問由10人增至25人,分布在全省九個設區市,服務台商范圍覆蓋到全省。廈門市司法局進一步擴大了律師事務所服務台企「一對一」結對子的范圍,由28對發展到50對;成功舉辦了海峽律師實務研討會,促進兩岸律師人才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共享,服務兩岸經貿往來及產業轉移對接。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省律師共擔任309家台企法律顧問、提供涉台法律咨詢4929人次、代理涉台訴訟及仲裁案件1914件、辦理涉台非訴訟法律事務588件。
4、貫徹落實「許可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的政策。今年5月國家出台「許可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兩地試點設立分支機構,從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詢服務」這一惠台新政策後,認真貫徹落實,做好相關准備工作,一是積極促成司法部於7月14日下發通知正式同意我廳開展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的試點工作;二是代司法部律公司起草了《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審批和管理規則(試行)》,同時熱情接待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來人來電咨詢,目前,已有3家台灣地區律師事務所提交了設立代表機構申請;三是多次請示、報告司法部律公司,提請司法部盡快出台相關規章,明確有關申請條件、審批程序和管理規定等,爭取早日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
此外,今年7月,美國christie kim律師事務所獲准在廈門設立代表處,實現了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在我省零的突破。
六、持續深化律師公益活動,加大律師服務大局力度
1、積極推進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監督檢查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情況,指導各地進一步建立完善律師值班接訪制度、律師接訪工作台賬制度、接訪工作考評制度、督促檢查制度等,確保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長期有效地開展,切實發揮作用。進一步健全省市縣三級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工作網路,現全省共在61個縣級以上政府信訪部門設立了律師接訪室,其中南平、泉州、廈門、寧德、莆田五個市在每個縣級以上政府信訪部門設立了律師接訪室。今年以來,全省共有2505人次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參與了576次縣級以上黨政、人大、政協領導接訪日活動,接待上訪群眾2.2萬人次,解答信訪群眾法律咨詢2.7萬人次,參與處理涉法信訪糾紛案件2833件,調處解決1528件,提出書面法律意見455條。
2、不斷深化律師法律服務「三進」工作和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結對子」活動。指導各地、各律師事務所進一步鞏固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成果,總結推廣「進鄉村」工作經驗,做實做好「進校園」工作,建立完善台帳,健全規章制度,真正使律師法律服務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做到服務為民,執業為民。進一步推進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結對子」活動,組織引導各律師事務所和廣大律師發揮專業優勢,協助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參與轄區內重大、復雜、疑難民事糾紛以及涉法涉訴案件調解。目前,全省共有333家律師事務所與364家司法所結成了對子。
3、引導律師積極介入醫患糾紛調處工作。針對近期醫患糾紛頻發的特點,各地積極組織引導律師配合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發揮專業特長,開展法制宣傳,依法提出調解方案,進行耐心說服教育,促成糾紛順利調處。

⑷ 涉台法律有哪些

涉及台灣的事情和對待外國法一樣對待,但有不同。

⑸ 廣州法院首設涉台民商事糾紛什麼機制

8月7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首設涉台民商事糾紛特邀台灣調解員機制,特邀20名台版灣籍調解員,以拓權寬台胞了解大陸司法的渠道,助推涉台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交流合作關系密切,涉台民商事糾紛呈現增長趨勢。從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廣州市兩級法院共受理涉台民商事案件570件。

調解員更新周期為2年,到期可續聘。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建立特邀台灣調解員業績檔案,定期考核評估,考核結果作為解聘、續聘的依據。

⑹ 如何辦理涉台遺產繼承,台灣的繼承順序是什麼

根據台灣地區的現行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位定義:一、直版系血親親屬。二、父母權。三、兄弟姐妹。四、祖父母。即遺產的繼承是由配偶與各順序的繼承人共同繼承。如果沒有直系血親親屬,大陸配偶應與第二順位被繼承人的父母共同繼承,如果已無父母,則與兄弟姐妹共同繼承,而非一人獨自繼承。此外,被繼承人在台灣地區的遺產,由大陸人士依法繼承者,其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得超過200萬元台幣。
具體的處理方式有如下幾種:
1、本人赴台處理。台灣當局於1988年11月開放祖國大陸同胞赴台灣探病、奔喪,祖國大陸的繼承人若能以奔喪、探親的方式赴台的話,則可親自去台灣請領遺產;
2、可委託在台灣的親友代領遺產;
3、委託第三地親友。可在第三地(如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等)找一委託人,辦好委託手續後,由委託人出面向台灣請領遺產;
4、委託律師。委託與台灣律師有業務聯系的律師事務所或法律服務公司,由他們轉委託台灣律師。

⑺ 涉台婚姻,台一方委託律師辦理離婚,需要多久,我需要做些什麼

  1. 你已經在網上咨詢很多次了,直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問題。

  2. 建議你預約你們當地律師當面咨詢吧,不要為了節約一點律師費錯失應取得的利益

⑻ 關於人民法院處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幾個法律問題

關於人民法院處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幾個法律問題

——1988年8月9日在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

關於婚姻問題
一些去台人員,由於夫妻長期隔離在海峽兩岸,家庭發生了變異:有的單方在大陸依法辦理了離婚手續;有的一方或者雙方已經再婚,或者長期與他人以夫妻的名義同居生活,生育了子女,等等。對這種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婚姻糾紛,我們將充分考慮海峽兩岸人民長期分離的實際情況,從有利於穩定婚姻家庭關系的現狀出發,根據我國婚姻法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則,妥善處理。這類案件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對已經人民法院判決離婚的案件,不論是單方訴訟還是雙方訴訟,也不論對方是否接到判決書,法院的判決都是有效的。如果雙方均未再婚,現在請求恢復夫妻關系的,人民法院可以用裁定注銷原來的判決,宣告婚姻關系恢復。但經判決離婚後,一方或者雙方又另行結婚的,如果其再婚的配偶已經離婚或者已經死亡,現在雙方要求恢復夫妻關系的,應當到有關婚姻登記機關重新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如果再婚配偶還健在,必須在辦理離婚手續後,才可以與原配偶重新結婚。我們認為,這樣實事求是地處理海峽兩岸由於長期隔離而造成的特殊婚姻關系,是符合各方當事人的利益的。
第二,對雙方分離以後未辦理離婚手續,大陸一方又與他人結婚,或者長期與他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的,我們原則上承認這種婚姻關系。現去台一方回來,大陸一方為與原配偶恢復關系,提出與再婚配偶離婚的,是否准予離婚,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五條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的規定處理。如果認定感情尚未破裂的,則判決不準離婚。去台一方回大陸定居後,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與在台的配偶離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根據婚姻法的規定,作出是否准予離婚的判決。
第三,對於雙方分離後未辦理離婚手續,一方或者雙方分別在大陸和台灣再婚的,對這種由於特殊原因形成的婚姻關系,我們不以重婚對待。當事人不告訴,人民法院不主動干預;如果其中一方當事人提出與其配偶離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離婚案件受理。

關於夫妻共同財產問題
對去台一方請求原配偶返還婚前財產,或者要求分割夫妻共有財產的,如果這些財產在幾十年中已被原配偶用於撫養子女,或用於贍養父母,或用於家庭其他生活消費的,人民法院應說服其撤訴或者駁回訴訟請求。但是,如果財產數額大並且標的物還存在的,在考慮其原配偶、子女等生活的情況下,可以酌情分割一部分給去台人員。對於過去財產問題的處理,原則上宜粗不宜細。這是因為,幾十年的財產變化情況、幾十年的權利義務狀況不宜一一細算。這樣處理對雙方當事人可能更好一些。

關於撫養、贍養和收養問題
去台一方回大陸後,大陸一方向其索要已成年子女過去的撫養費用的,對這種請求人民法院原則上不予支持。因為支付子女的撫養費,是為了保證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現在子女已經成年了,就沒有實際支付的必要了。撫養子女是夫妻雙方的義務。夫妻雙方都在,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這個義務;一方由於特殊原因未與子女共同生活或者無力盡撫養義務,則由另一方獨自承擔這個義務。因此,一方已經盡了全部撫養義務的,不能向對方主張追索撫養費。至於其他沒有撫養、贍養義務的人,代替去台一方撫養了子女或者贍養了父母的,去台人員則應酌情補償。
去台人員返回大陸定居後,要求自己的子女承擔贍養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法律規定和子女的家庭經濟狀況盡可能給予解決。但是,去台人員的子女已被他人合法收養的,在收養關系解除之前,不承擔對生父或者生母的贍養義務。被收養的子女因生父或者生母回大陸而要求解除收養關系,或者去台人員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要根據養父母、養子女、生父母三方面關系的實際情況,慎重地處理。

關於繼承問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去台人員和台胞與大陸同胞一樣,享有同等的繼承權,不能因為繼承人去台灣而影響他們對在大陸遺產的繼承。去台人員或者台胞對大陸的遺產主張繼承權的,人民法院依法給予保護。人民法院過去處理的繼承案件中已經給去台人員或者台胞保留了遺產份額的,他們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取得。過去未經人民法院處理過的繼承問題,去台人員或者台胞回大陸後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今後人民法院處理繼承案件時,對在台灣的合法繼承人,要設法通知其參加訴訟;無法通知的,應為其保留應繼承的份額,並指定財產代管人。

關於房產問題
房屋產權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許多房屋自然損壞嚴重,有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還有一些產權也發生了變化。對屬於民事權益方面的房屋糾紛,包括房屋典當、買賣、租賃、代管和其他侵權糾紛,人民法院應依法受理。去台人員和台胞要求回贖去台前出典的房屋,如果土改中已經處理或者典期屆滿後承典人已依法取得所有權的,不再變動;法律、政策規定可以回贖的,應予准許。去台人員和台胞所有的房屋已被他人侵佔或者處分的,人民法院應本著保護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並根據糾紛的具體情況,妥善處理。去台人員和台胞的房屋去台前委託公民個人代管,現在房屋仍舊由代管人或者代管人的繼承人代管,如果去台人員和台胞要求解除或者變更這種代管關系的,人民法院一般應予准許。

關於債務問題
現在去台人員對去台前發生在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主張債權,或者作為債務人被索償,如果這種債權債務根據現行的法律、政策規定應當保護,並且能夠提出證據的,人民法院都予以受理,並根據案件事實和雙方現在的經濟狀況,合情合理地處理。

關於訴訟時效問題
為了保護去台人員和台胞的合法權益,我們在適用訴訟時效方面,對涉台民事案件作了特別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權利人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由於涉及去台人員和台灣同胞的案件,許多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因此,對去台人員和台灣同胞的訴訟時效期間問題,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可以作為特殊情況予以適當延長。
保護海峽兩岸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大陸和台灣司法工作者的共同責任。我們希望能通過各類涉台民事案件的審理,促進海峽兩岸同胞的正常往來,促進「三通」,從而有利於祖國的和平統一。

⑼ 怎樣辦理涉台離婚案件

一、涉台協議離婚方式
1、涉台協議離婚登記的機關
台灣同胞與大陸居民協議自願離婚,要求在大陸辦理時,如雙方已簽訂自願離婚協議,並對子女撫養和財產作妥善處理,應共同到大陸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其指定的機關,申請辦理自願離婚登記。
2、涉台離婚登記應提供的資料
辦理涉台離婚登記的大陸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資料:
(1)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2)本人結婚證;
(3)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自願離婚協議書。
辦理離婚登記的台胞應提供第(2)項、第(3)項規定的證件、證明資料外,還應提出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及提供本人的有效台胞通行證、身份證。
3、辦理涉台胞協議離婚,如果其結婚登記不是在中國大陸辦理的,大陸婚姻登記機關不受理該申請。
二、涉台訴訟離婚方式
雙方若無法就離婚事宜達成協議,或雖能達成協議,但一方無法親自回國辦理協議離婚事宜,只能選擇訴訟離婚的方式。
1、涉台訴訟離婚的管轄法院
(1)台灣同胞與同大陸居民一方要求離婚,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大陸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如台胞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大陸居民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2)根據民事訴訟法關於地域管轄以及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涉台離婚案件的管轄,一般應以原告住所地或者居所地法院作為管轄法院。例如下列三類案件,均由原告住所地或者居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A、大陸居民一方要求與台胞離婚的案件;
B、大陸一方與台胞離婚後未辦理離婚手續,一方或者雙方分別在大陸和台灣再婚的,如果其中一方當事人(大陸一方)提出與原配偶離婚的案件;
C、回大陸定居的一方要求與在台胞離婚的案件。
(3)根據《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案件雖經台灣地區有關法院判決,但當事人未申請認可,而是就同一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予受理。
三、關於涉台訴訟離婚提供的證據效力相關規定
1、如果涉台婚姻的當事人的結婚登記不是在內地辦理,當事人在內地提起訴訟離婚的,對來自台灣的結婚登記注冊證書,需要履行相關的公證、認證手續。
2、根據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第11條的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在大陸無住所的台灣地區當事人從台灣地區寄交或者託交的有關訴訟材料,應當經台灣當地的公證機構或者其他部門、民間組織、律師出具證明,個人可以由其工作單位出具證明。
3、台灣地區訴訟文書認定的事實對大陸地區法院一般不具有預決的效力。但當事人對已為人民法院認可的台灣地區有關法院做出的民事判決所認定的事實無需舉證。但如果對方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判決所確認的事實的,則不能免除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⑽ 涉港、澳、台地區案件時律師如何辦理公證認證手續匯總

所謂委託公證,是指具備一定條件的香港律師,接受司法部的委託,應當事人的申請,對發生在香港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依照法定程序對其合法性、真實性予以證明。國家司法部會適時對指定的香港公證律師名單予以公布。對在香港生成並需要在國內使用的法律文件,當事人可以根據名單尋找委託律師進行公證。 辦理完公證手續之後,需要將經過公證的法律文書送到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是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專門為在港的中資機構和香港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同中國進行經濟貿易活動的外籍人士,提供有關中國法律的各種服務和協助的機構。目前該機構的辦公地址設在香港灣仔港灣道華潤大廈。對於經過公證的法律文書,只有經過該機構加蓋轉遞章才能拿到國內法院使用。至此,涉港的公證、認證手續就算辦理完畢。 2、在涉港法律文書公證認證手續 需要先委託中國司法部指定的澳門公證律師做公證,但是至於是否需要像香港那樣到中國法律服務(澳門)有限公司加蓋轉遞章目前並無明確要求。另外,因為目前司法部指定的澳門公證律師數量不是很多,還保留在個位數水平,所以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到澳門當地的公證機關公證。3、涉台法律文書的公證認證手續 對於來自台灣的法律文書,先要經過台灣當地的公證機關進行公證,經過公證後再將公證副本寄交內地公證員協會進行核證,經核證後的法律文書即可在內地使用。因為內地與台灣地區某些特殊原因,現在兩地官方的相關合作還沒有,只有兩地的公證員協會保持這種業務往來,對於那些民間的非官方機構出具的法律文書都要經過這樣一個途徑送到內地法院使用。 對於那些來自台灣官方的文件,可以不經過公證,但是必須通過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金)轉遞到內地來,否則,如果是通過一般的郵寄方式到達內地,內地法院也是不予認可的。也就是說海基會在其中作為一個中介者,內地與台灣都是承認和信任的。這是有別於香港、澳門地區的比較特殊的一點。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大全網 發布:2025-05-17 06:07:54 瀏覽:934
流是什麼刑法 發布:2025-05-17 06:01:49 瀏覽:122
守好條例 發布:2025-05-17 06:01:46 瀏覽:609
民法是不是 發布:2025-05-17 05:56:00 瀏覽:772
中心組學習條例 發布:2025-05-17 05:53:49 瀏覽:756
陳印法規2014 發布:2025-05-17 05:53:43 瀏覽:105
刑法120條第三款 發布:2025-05-17 05:53:13 瀏覽:562
社會學觀察法有哪幾種 發布:2025-05-17 05:35:41 瀏覽:370
非法本過司法 發布:2025-05-17 05:35:38 瀏覽:684
道德經寵辱若驚 發布:2025-05-17 05:26:39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