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是什麼刑法
❶ 笞杖徒流死分別是什麼意思
1.笞,用竹,木板等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或者大腿,清朝時刑具改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是最輕的刑罰。
2.杖,是次輕的刑種。用粗荊條擰成的刑具(荊條或者木板),抽打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古代,笞刑最輕,死刑最重,流刑比徒刑重,這五種刑法被記錄在《名例律》中。
❷ 封建制五刑包括哪些
封建制五刑包括笞、杖、徒、流、死。
一、封建制五刑是什麼
五刑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具體指的是:笞(鞭打)、杖(棍棒打)、徒(放逐)、流(流放)、死(死刑)。這些刑法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五刑,也有人稱之為「五科」。
三、具體實施方式
1、笞:用竹、木、皮等製成的長棍子或細條子,若干次順次抽打在被罰人的臀部或背部,不可打斷骨頭、流血和死亡。
2、杖:用最重者長八尺、粗三寸之木杖,往罪犯的臀部猛擊數百甚至上千下。
3、徒:放逐到一個偏遠地方,禁止回歸家鄉,非常殘酷。
4、流:將罪犯送往邊疆放逐或外地流放,沒有枷鎖,輕重罪犯分別輸人力強度高的重勞和重勞工作。
5、死:處死刑,分為各種殘忍的方式,如斬首、賜自縊等。
四、影響
1、封建制五刑利於統治階級加強管轄和維護自身地位,但不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五刑時期容易出現冤枉錯案等問題,一些人就曾因為或許是無心之過而受到重刑懲罰甚至誤判而死。
2、五刑制度一直被認為是極具刑訟性質的反動制度,中國學界對其一直持批評態度,呼籲應當反思人權,改革司法制度。
❸ 「死、流、徒、鞭、杖」五刑形成於北齊還是北魏
既不是北齊,也不是北魏
五刑最早源於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說源於上古時代蚩尤領導的九黎族。有苗氏亡於夏啟後,夏啟將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損益,形成了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並使之成為主要的刑罰體系。
自夏以後、商、周及春秋之際,五刑一直被作為主體刑而廣泛使用。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時期因為緹縈上書而被廢除,被封建制五刑取代。
五刑兩個階段
以漢為界,「五刑」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秦以前為墨、劓、剕(刖)、宮、辟。 「 墨」是在罪犯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以墨。「 劓」是 割掉鼻子。「 剕」是 斷足,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此刑。齊國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現「屨賤踴貴」現象,踴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 宮」是剝奪犯人生育能力:對男犯施行閹割;對女犯則用暴力打擊其腹部,使其子宮脫垂,不能生育。「辟」 即死刑,其名稱和執行方式不盡相同,主要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斬、焚、踣、黥、轘、辜等。
可以看出,上古的五刑都是殘害肢體的刑罰,它反映出蒙昧時期刑罰的野蠻。秦亡漢立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以墨、劓、剕(刖)、宮、辟為主的舊五刑也逐漸為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所代替。
奴隸制五刑
奴隸制五刑中除大辟為死刑,其餘四種皆為肉刑,並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是不可復原的。
墨,又稱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額頭刺字,並染上墨。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刖,夏稱臏,周稱刖,秦稱斬趾。斬掉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有另一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
宮,又稱淫刑、腐刑、蠶室刑,割去受罰者的生殖器。
大辟,即死刑,分為戮、烹、車裂、梟首、棄市、絞、凌遲等。
封建制五刑
笞,用小荊條擰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清朝時刑具改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荊條擰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徒,強制犯人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
流,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回鄉。
死,隋唐之後,死刑一般為兩種:絞和斬。宋後加凌遲。明清加梟首。
上古五刑與中古五刑差異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法制進入上承秦漢、下啟隋唐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刑制改革是向中古時期「五刑」的最後沖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中的刑種和刑等,是從這時進入法典並逐漸規范化的。
其改革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正式廢除了宮刑。從此,在中國古代,宮刑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第二,形成了五種刑種。經過魏晉南北朝各律的不斷改進,《北齊律》最終形成了接近「五刑」的五個刑種,它們是:死、流、耐、鞭、杖刑。實際上,與中古時期的「五刑」已十分接近。
第三,規定了刑等。上古時期的「五刑」只有刑種,沒有刑等。而魏晉南北朝的刑制改革中,不僅出現了刑等,而且逐漸規范,並在律中作了明文規定。
(3)流是什麼刑法擴展閱讀
現代五刑
(1)管制:對犯罪人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司法行政部門執行和群眾監督改造的刑罰方法。判處管制的犯罪人仍然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勞動,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2)拘役:短期剝奪犯罪人自由,就近實行勞動的刑罰方法。 拘役由公安機關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監管場所執行,在執行期間,犯罪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兩天,參加勞動的,可以酌量發給報酬。 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1年。
(3)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並監禁於一定場所進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的可以延長到25年。
(4)無期徒刑:剝奪犯罪人終身自由,並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無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宣判之日起計算,判決宣判前先行羈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後,執行有期徒刑,先行羈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5)死刑: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一般採用槍決或注射等方法。死刑分為立即執行和緩期二年執行,被判緩期二年執行的犯罪人如果在二年考驗期內有故意犯罪的行為或以前隱匿的犯罪行為被發現,則執行死刑,否則減為無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表現,則減為有期徒刑20年。
無期徒刑和死刑只能由中級或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可以由所有的人民法院判處。判處死刑的案件,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復核後方可執行。
附加刑:
(1)剝奪政治權利:剝奪犯罪人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人下列四項權利: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4、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即3個月以上2年以下。判處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為1年以上5年以下。
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死刑緩期執行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3年以上10年以下。
(2)罰金:強制犯罪人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具體數額由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犯罪情節,如違法所得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等,並結合考慮犯罪人繳納罰金的能力進行裁量。
(3)沒收財產:將犯罪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判決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犯罪人所處主刑的輕重;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其人身危險性大小。 只能沒收罪犯的個人財產,其親屬的財產不得一並沒收。
(4)驅逐出境: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境的刑罰方法。可單獨或並處,並處時需待罪犯的其它刑罰執行完畢後,即押送其驅逐出境或押送該犯罪的外國公民所在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押送回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古五刑
❹ 刑法規定流產婦女多久收監
一、刑法規定流產婦女多久收監
1、暫時監外執行期間流產後,是否要繼續服刑,或什麼時候要繼續服刑,視當事人實際情況確定。當事人監外執行的原因消失(人流後病癒)後,如果刑期未滿,仍應收監執行;如刑期屆滿,則應及時釋放。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五條
【監外執行】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後,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二、緩刑和監外執行的區別是什麼
1、兩者適用的條件不同。緩刑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沒有再犯危險的犯罪分子;監外執行適用於存在重大疾病或者懷孕、哺乳等情況的犯罪分子;
2、兩者的後果不同。緩刑考驗期滿後,原判刑法不再執行;暫予監外執行本身就是在執行刑罰,差別只是執行的場所不同。
❺ 宋刑罰里的仗、笞、徒、流具體是什麼
參照的是《明史·刑法志一》,明朝刑罰有五種: 一是笞刑,就是鞭笞,用版鞭打 二是仗刑,比如權庭仗,用棍子打。 三是徒刑,和現代意思一樣,就是監禁。 四是流刑,流放到邊遠貧瘠之地。 五是死刑,分為絞和斬 五刑之外還有凌遲和嵥死(應該是石字旁,可是那個字我找不到),就是千刀萬剮和肢解…… 非常恐怖!而明朝大部分的刑罰沿用宋代的刑罰。
❻ 「徒流」是古代刑法,「徒」和「流」分別指什麼
刑法是自古自來統治者治理國家必不可少的工具,刑法不僅可以震懾人心,也可以規范行為。
刑法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國家運轉的伴生工具,適當的刑法可以約束罪惡的誕生,也可以規范國人的行為,對於國家長治久安是有良好的積極作用。而過量的刑法必然會引起社會的不滿,當不滿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對國家的穩定造成破壞甚至顛覆國家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