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找律師的技巧

找律師的技巧

發布時間: 2021-01-03 09:41:38

『壹』 民事訴訟律師庭審技巧和質證要注意什麼

您好!一、如何組織證據
1、方法。
圍繞訴訟請求展開程序及實體的證據清理,對照法律進行分析、判斷,確定證據是否提交。這里有個分析篩選的過程,有的案件很復雜,雙方間交易時間長,有時就糾紛寫過一系列的會議紀要等,這就要求律師要圍繞訴訟請求的主題,從這些材料中分析篩選出對我方有利的證據來。不要將不利於我方的證據提交給法庭。特別是作為原告的律師應當充分重視的問題。作為原告律師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准備證據,分析證據,補充加強證據,不可犯這種低級錯誤。
2、形式。
證據清單的形式。格式要求:標題寫明是〈***與***間***糾紛案件原告(被告)證據清單〉。如是被告的,寫上法院的案號。下面是一個表格,內容包括:證據編號、證據名稱、證據來源、頁數、份數、復印件/原件、證明內容。有的時候是幾個證據證明同一個事實,可以編為一組,共同證明一個事實(如合同、交貨單、發票等均證明雙方間合同關系、發生金額的事實。)這里我要強調的是,證明內容要條理分明,有時一個證據不光證明一個事實,對於證明的多個事實應當寫明,採用1、2、3、的形式,以便讓審判人員一看就清楚。如約定管轄的貨款支付糾紛的案件,合同這個證據,特別要寫明:1、雙方間**合同關系;2、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與方式是什麼;3、合同約定由**法院管轄。至於順序問題,我個人覺得應當是:主體證據(包括變更的)-----事實證據(時間先後發生的先後順序或按訴訟請求來提交)------其他程序證據(如管轄)。
3、庭審中如何舉證。
當庭向法庭講明這時提供的是證據清單中的第幾組證據,這組證據有幾份證據,具體名稱是什麼,證明什麼內容。如第一份證據是雙方於*年*月*日簽訂的什麼合同,合同第幾條約定付款方式及時間是什麼等。關健內容還是要提請法庭注意的,切不可在法庭上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在庭前均應將所有證據的原件按順序擺在桌子上了。
二、如何進行質證(對對方的證據發表意見)
1、質證准備。
收到對方的證據後,應當與當事人緊密溝通,就對方提交的證據形成質證觀點,主要圍繞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進行。詢問當事人這些證據是否存在、真實?對我方不利的證據有否可以否認的可能?比如說傳真。這個過程同樣應當慎重,同時有否證據可以反駁對方的這些證據。同時,對於復雜的案件,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求逐一對對方的證據提出的質證意見形成文字,類似於我們的證據清單一樣,以便開庭過程中有所准備,在庭審後可以根據庭審情況的變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詞中一並提交給法庭。同時,應當及時與承辦審判人員聯系,詢問對方的舉證期限何時屆滿,屆滿前有否補充證據等。
2、質證技巧。
總的一個原則是圍繞著「三性」進行。首先要聽清楚對方在提供這些證據所要證明的內容。緊緊圍繞對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開展開質、辯、驗、判。逐一識別、判斷。就證據來源形成是否合法、與訴求的關系、有否完全質證、是否可用推定等發表綜合意見:(1)原件/復印件;(2)證據的來源是否合法;(3)證據是否存在瑕疵、偽造的痕跡;(4)證據本身內容上是否矛盾;(5)證據與本案是否存在關聯性;(6)證據是否能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7)證據是否與無需舉證的事實相違背。如:某人生日為67年2月29日,而67年是沒有2月29日的。詞語表達有:「這份材料真實性無法確認,這份材料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這份證據無法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這份證據來源不合法」等等。當然每個證據的質證意見均應從三性著手,質證意見要有層次感,要有條理:1、2、3、首先是合法性的確認,其次真實性,最後是關聯性。也可以從形式到內容進行表述。但是,要注意:觀點要鮮明,不要含糊其辭。
3、對日常常見的一些證據的質證內容:
A、公證書:公證是有地域管轄的;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超出管轄的公證書效力是有問題的。公證只能證明簽字行為是真實的,不能證明行為的真實意思表示,也不能證明待證行為是合法的。待證事實與行為是否合法有效,應當依據法律判斷。公證書中如證明待證事實合法有效或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等內容,應當是違法的。邱洪奇律師電話
B、鑒定報告:是誰委託鑒定的?鑒定機構及人員的資格證書有沒有?委託的材料是什麼?鑒定的依據?鑒定的過程?這里要注意的是:鑒定的檢材有否雙方封存,所鑒定的東西是不是雙方爭議的東西。如公章,一個單位如有二個公章如何鑒定,如紡織品的鑒定,單方鑒定怎麼能確定所提交的樣品是雙方爭議的產品。
C、傳真件:傳真件非原件,不可單獨作為證據。確定是否發出的證據,哪個電話,這門電話的所有人及通話清單有否?只有有其他證據相佐證的情況下才可作為證據使用,通過一系列傳真和其他書面證據能夠證明其連續性的,特別是雙方互有傳真往來彼此是相互銜接的,足以認定傳真件的真實性並具有證據效力。所以我方如是接收方,如證據對我方不利,我方可以否認收到傳真。
D、錄音錄像資料:材料中的雙方是誰?除非是提供方的資料中顯示的是對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人的意思表達,否則,一旦資料中人員不出庭,就無法確定資料的真實性。所以資料中的主體問題。另外要審查的是錄音錄像資料有否剪接或拼湊的痕跡。
E、證人證言:在獲得證人名單後,應與當事人溝通,證人是否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了解案件事實、是否與雙方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否有人做工作來作證。質證時應就下列問題詢問:利害關系;是否主觀判斷;內容是否不肯定;內容是否與現有雙方認可的證據相沖突。當然詢問證人是個技巧問題,後面論述。
F、補強證據:補強證據規則,是指法律規定,因某一證據的證明力較弱,不能將其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只有在其他證據以佐證方式對其證明力給予補充、加強的情況下,法院才能將該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規則。《證據規定》第六十九條明確了補強證據規則的適用范圍,即只有在下列五種情況下才能適用該規則: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3、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們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所以如對方提出此外的所謂補強證據,可以予以否認。律師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都應當全神貫注,不僅應聽明白審判人員的每一次發問內容,而且更應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並注意觀察這些發言對審判人員的影響。在認真的傾聽和觀察中敏銳地捕捉到對方發言中的破綻,有針對性的找准自己的進攻方向。絕不可忽視對方的發言,也絕不可輕易地放棄反駁。這一點不僅在法庭辯論階段應如此,在法庭調查階段也應如此。惟此才能牢牢掌握庭審的主動權,才能展示出律師應有的風采。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貳』 律師收費技巧

第一招,開出高於預期的價格。

很多人他其實是不敢高開,心裡肯定在想,我開多了他會不會就走了?我相信每個律師都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包括我剛執業的時候,我經常聽我老公埋怨,他說「你看你開的,我那個朋友找你,你開價那麼高,人家這樣子都不找你了,人家就直接就走了。」我當時也覺得,我要反省一下,我是不是開的太高,或者是沒有一個標準的去開價。

實際上當你接受高開的理念後,你後面就有底氣了。為什麼要高開?高開有4個好處,第一,你可能開價對方沒跟你還價。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還是有遇到吧?我也有遇到過。當然這個取決於當事人、所處環境、時間緊迫性等各種因素,你就要綜合去把握了。第二,提升了你的法律服務和服務產品的價值和身價。第三,有一些客戶會覺得,這個律師開的挺高,肯定是很有料,襯得起我的身份,我這種人,就得找個大牌律師。他認為小律師就是收費低的,客戶是這樣的心理,所以你要抓住這個心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給了自己一個談判空間。我們商業談判裡面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需要開一個空間出來,讓所有的空間都在我這個范圍之內,所以我們一定要去高開。
第二招,提供選擇性方案。

通常客戶讓我們報價的時候,我們都只是說這個案子2萬、3萬,10萬、20萬。可你有沒有像商業服務機構一樣給客戶一個套餐,A套餐、B套餐、C套餐,總之客戶所選擇的全部在我限制的框架之內。那樣當客戶去選擇的時候,他會覺得最後談判成功是他決定的,他選擇了A方案,談判成功了,是客戶在做選擇。

另外一方面,客戶的體驗非常好,我們在談判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為對方去著想,你給了他選擇的空間,無形中他就會覺得,我選擇A,或者我選擇C,都是可以的。他是有選擇權的。所以一定要給他提供選擇性的方案。

第三招,永遠不要接受第一次的還價。

大家應該都遇到過,對方說「李律師你這個價格太高了,你能不能便宜一點,打個折?」可能很多人說,那就八折,或者說那就九折。其實你想想,客戶一還價,你馬上就要損失10%、20%,這個對你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當客戶提出要打折的時候,你馬上就打折了,客戶的反應通常是怎麼樣?

第一,還可以更低。因為我開個價,他就馬上就同意了,我可不可以更低呢?

第二,一定是哪裡有什麼問題。比如說這個律師的水平是不是不咋地?或者是不是拿我這個案子來練手?他一定會去懷疑,所以你千萬不要馬上就接受第一次的還價。

『叄』 律師組織調解有什麼技巧

一般民事調解的技巧
民事訴訟調解的各種方法都離不開語言的運用。「言為心聲」,莊重、嚴謹、熱情、幽默的言語能夠使當事人產生尊敬和信賴,拉近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使當事人願意接受其觀點和建議,從而達到案件最佳的調解效果。因此語言的運用技巧在調解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法官的語言應體現對當事人的尊重。法官在語言態度上要平等對待當事人,不歧視任何當事人,交談時平易近人,讓當事人感到溫暖和親切。同時做到沉著冷靜,不與當事人爭高低,避免或減少自己的情緒波動,營造相互接納的關系,從而博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
2、法官的語言應通俗易懂,觀點明確。基層法院大多解決的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發生的各種矛盾,這就要求法官在調解類似的案件時,應當考慮當事人本身的生活環境,並結合其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使用通俗語言,將法律術語轉化為生活語言,避免使用脫離老百姓生活實際的理論化的、空洞的、華而不實的書面用語。同時,調解法官應尊重當事人的愛好和習慣,適當時可以運用當事人熟知的比喻和民間俗語、諺語,使當事人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官所講的道理。另外法官的語言應力求簡短、明確,突出重點,使當事人一聽就懂,避免產生誤解。
3、法官的語言應靈活多變。法官所面對的當事人形形色色,各行各業、各個社會階層的當事人因文化素養、認知水平、社會經歷的不同,對問題往往有著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根據調解對象和糾紛內容的特點,法官調解語言要適合各類當事人不同的心理特點。例如在調解活動中有時為了打破某些僵持的局面,緩和當事人之間的心理沖突,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幽默性的用語。對於胡攪蠻纏、拒不履行民事義務的當事人,有時要使用一些較嚴厲的、具有震懾性的用語,給予一定的心理壓力,使其在趨利避害心理的支配下履行民事義務。對某些表示出後悔、自責的當事人可以予以安慰、鼓勵,表示期待其能改正錯誤,與對方當事人主動化解矛盾,往往收到較好的調解效果。
4、法官的語言應結合「副語言」的運用。在語言表達過程中,使用不同的音量、速度、節奏、語調這些「副語言」,不僅能輔助語言交往,有助於傳遞交往的內容,同時在表達感情方面往往超過語言本身的內容。所以在語言運用的技巧中,「副語言」的運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運用明確性、含蓄性、幽默性、震懾性和期待、鼓勵性語言中,所使用的音量、速度、節奏和語調都有所不同,起到了強化運用這些技巧效果的作用。
5、法官的語言應輔以「非語言技巧」。在法官與當事人的交往中,除了語言技巧的運用外,伴隨著語言溝通時的目光、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非語言技巧的運用,在交往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時,伴隨著法官的不同目光、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可以起到強化交流信息的內容,表達法官的情感,有助於對當事人施加積極的心理影響。比如在運用期待、鼓勵性語言時,法官以語重心長的語調、期待的目光與和藹的面部表情來表達,當事人就容易受到感化而接受法官的規勸,努力表現出法官所期待的行為;在運用震懾性語言時,法官應輔以嚴肅的面容,果斷的手勢更容易達到預期效果。

『肆』 頂尖律師解答法律咨詢的技巧有哪些

頂尖律師一般不接受普通的咨詢服務,他們針對的是高端客戶,收的費用很高,但是很有效率。如果一般人想找知名律師咨詢法律事務,對不起,你最多能見到助理。

『伍』 如何把握律師談判技巧與業務拓展技巧

律師參與商務談判常有的一個障礙就是對談判所涉及的行業不夠了解,專甚至是一點不了解屬。比如說你參加的是房地產項目談判,那麼你必須把房地產開發的一套流程以及相關審批手續搞清楚,要不你怎麼參與談判,怎麼來控制風險;又比如說你參加國有企業的資產處置項目,那麼你就要把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吃透,如果你把國有資產當作一般資產進行處置,那玩笑就開大了。

『陸』 律師無罪辯護的技巧有哪些

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無罪辯護:
(一)無刑事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簡言之,刑事責任能力就是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1、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
按照我國《刑法》第17條里對責任年齡作了較為集中的規定,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年齡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對不滿14歲的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概不追究刑事責任。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只對實施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 「負刑事責任,如果實施的是上面八種犯罪以外的危害行為,並不負刑事責任。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的人除需要其他特殊要求的外,原則上可以構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2、精神障礙
(1)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我國《刑法》第18條第1款載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根據這一規定,認定精神障礙者為無責任能力,必需同時具備兩個標准;1醫學標准。亦稱生物學標准,簡言之即實施危害行為者是精神病人。確切地講,是指從醫學上看,行為人是基於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實施特定危害社會行為的精神病人。2心理學標准。亦稱法學標准,是指從心理學、法學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為人的危害行為,不但是由精神病理機制直接引起的,而且由於精神病里的作用,使其行為時喪失了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觸犯刑法之行為的能力。
①間歇性精神病人的犯罪問題。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②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柒』 律師接待當事人的技巧

學律師,首先學外表。我們不可能像佛那樣富態。但是從服裝上得找補回來。年輕律師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出那種少年老成來。學律師得學像了。
說話要沉穩,語速要慢。年輕律師總是急於和當事人多說話。甚至想顯擺一下自己。潛意識里光怕別人瞧不起,光怕別人說咱年輕,說咱不懂,是個實習的。其實真的話不在多。此時一定要想好說什麼?按規矩說話。依什麼法?是什麼果。觀點1、2、3,這樣才像一個律師在說話。
除了服裝、語速和談話內容上,還有一個培養內在的成熟氣質。像我們一些成熟的律師,服裝也好,語速也好,即使不怎麼講究,他們也不會覺得我們不成熟。因為已經具有那種沉穩的氣質了。你們年輕律師不行,一定從這方面來彌補,裝也得裝的像一點。
對長篇大論的當事人如何制止、打斷。這是個具體的、微觀的問題。要讓當事人知道律師時間是很寶貴的。咨詢都要收費的,我很忙。要給當事人這種感覺。話說的越少,越顯得沉穩老練。反過來,對你也就尊重了。年輕人,言多必失。不要他們問什麼就說什麼。更不能肚子里藏不住話,光想給當事人傾訴,婆婆媽媽的。
對待長篇大論的當事人,不能一概不聽,否則不知道他是不是長篇大論。但是一聽就發現,包子餡太厚,跟城牆一樣。這還有完嗎?感覺他在給你鋪天蓋地的「雲談話」的時候,你就應該告訴他,你這樣的談話,容易把你的很有價值的一些要點都沖淡了,反到讓我們忽視了,你也忽視了。這就跟一塊兒糖放在水裡了,一直兌水,糖就沖淡了。你別這樣說。你先把你認為最有理的幾條告訴我。比如他說,他先打我了。我們就接著問他:怎麼打的?以問帶答。這樣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了。談話的主動權要抓住。
等他講完一條,接著問他第二條——證據是什麼?或者他說對方違約了,那麼就告訴他把合同拿來。這就開始說事了。如果他還是堅持說前因後果。你就給他說,咱先把這些談完了,我聽聽你的官司能不能贏?能不能打?我們再分析你有沒有談這個過程的必要。他一聽也覺得有道理。等這些都談完了,他要再說其它的,完全可以告訴他,這個案情我們已經明白了,不用再說了。把這個主動權馬上就引過來了。
我問什麼你說什麼,按照我們那種思維走。要循循善誘。
千萬不要和當事人信馬由韁的聊,律師不是心理醫生。

熱點內容
湖南大學自考本科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6-27 13:07:29 瀏覽:735
忠縣人民法院網站 發布:2025-06-27 13:06:46 瀏覽:702
義烏法院疫情 發布:2025-06-27 12:56:11 瀏覽:680
勞動合同法2013下載 發布:2025-06-27 12:49:21 瀏覽:532
國慶勞動法是幾天假 發布:2025-06-27 12:48:34 瀏覽:590
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淵源 發布:2025-06-27 12:48:21 瀏覽:157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發布:2025-06-27 12:47:03 瀏覽:700
銀行轉行律師 發布:2025-06-27 12:46:06 瀏覽:480
法官處罰規定 發布:2025-06-27 12:41:41 瀏覽:298
復旦大學法學院地址 發布:2025-06-27 12:35:3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