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社區法律援助站規章制度

社區法律援助站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4-03-29 03:41:44

A. 成都市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及時獲得法律服務和法律救助,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指導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無償法律服務和法律救助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執業人員。第四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事業的財政投入機制,並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由法律援助機構管理,專款專用,依法接受財政、審計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第五條市和區(市)縣司法行政部門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並對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第六條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獨立運行、規范便民的法律援助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託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備工作人員。
具備條件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可以設立法律援助工作聯系點。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律師等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並對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八條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及其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或者安排,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等自律組織的監督。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第九條司法機關、有關行政部門和仲裁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支持並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做好相關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可以根據各自的工作特點,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
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教師、學生和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特長的公民可以在法律援助機構注冊,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參加社會法律援助工作。
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利用自身資源參與法律援助活動。第十條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為發展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贈。捐贈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專門賬戶,接收社會組織和公民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捐贈。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並接受財政、審計、司法行政部門和捐贈人的監督。第十一條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對象和范圍第十二條公民有下列事項,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二)請求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因勞動爭議糾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給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六)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求司法保護的;
(七)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產品質量事故、環境污染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造成人身傷害請求賠償的;
(八)請求刑事辯護和刑事法律幫助的;
(九)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第十三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按照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不足居住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二倍確定。第十四條公民因維護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原因提起公益訴訟的,或者公民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實施志願服務行為產生訴訟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限制。
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依照國家、四川省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B. 社區法律援助服務

法律主觀:

法律援助案件申請范圍: 一、公民對下列需要 代理 的纖粗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散豎告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 國家賠償 的; (二)請求給予 社會保險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 贍養費 、 撫養費 、 扶養 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因 家庭暴力 、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求司法保護的; (七)因 交通事故 、 工傷事故 、 醫療事故 、產品質量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造成人身傷害請求賠償的; (八)法律、 法規 及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二、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條件,按照國家和本市低收入家庭認定標准執行。 三、 農民工 因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 工傷 賠償申請法律援助的,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四、公民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五、 刑事訴訟 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偵查階段 犯罪嫌疑人 自被第一次訊問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 律師 的; (二) 公訴 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 (三)公訴案件自提起公訴之日起,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四)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五) 自訴案件 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六、 公訴人 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七、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 死刑 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客觀:

《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沖明有委託 辯護人 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 律師 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C. 農村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分析:農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涉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完善農村法律援助制度,增加對農村法律援助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做好農村 法治脫貧 工作,有助於增強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對法律的認同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二十八條 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D. 法律援助志願者管理辦法

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情況,法律援助志願者可以提供下列服務:
(一)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與代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務;
(二)為受援人提供外語、少數民族語言翻譯、心理疏導等相關服務;
(三)為有需要的殘疾受援人提供盲文、手語翻譯等無障礙服務。
中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純薯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念褲洞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志願者管理辦法》第一條為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援助志願服務,保障法律援助志願者、志願服務對象及法律援助機構等招募單位的合法權益,發展法律援助志願服務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志願服務條例》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由法律援助機構或受其委託的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工會、共產仔枯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組織招募志願者開展的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
本辦法不適用於公民自行開展的公益法律服務。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志願者,是指根據法律援助機構等單位安排,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無償提供法律援助及相關服務的公民。

E. 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內容是什麼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律師法》、《 法律援助條例 》等有關法律、 法規 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律師應當根據《律師法》、《法律援助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和有關基層法律服務業務的規定,積極開展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三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年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辦理一定數量的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年度工作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數量及分布等實際情況確定。 第四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應當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接受受援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通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 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到指派通知後,應當在24小時內,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安排合適人員承辦。 第六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在接受案件指派後的3個工作日內與受援人或其 法定監護人 、法定 代理 人簽訂委託代理協議。 第七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日常業務工作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時,可以將當事人的有關案件材料轉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進行審查。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做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第八條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根據承辦案件的需要,依照司法部、律師協會有關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規范的要求,盡職盡責地履行法律服務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第九條對重大、復雜、疑難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組織集體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對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進行監督,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糾正。 第十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自法律援助案件辦結後15日內,應當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下列承辦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審查;對於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要求其改正: (一)法律援助指派函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批辦單; (二)委託代理協議及其他委託手續; (三) 起訴書 、上訴書、 申訴書 或者行政復議( 申訴 )申請書、 國家賠償申請書 等法律文書副本; (四)會見委託人、當事人、 證人 談話筆錄及其他有關調查材料; (五)答辯書、 辯護詞 或者代理詞等法律文書; (六)判決(裁定)書、仲裁裁決書、調解協議或者行政處理(復議)決定等法律文書副本; (七)結案報告; (八)其他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15日內完成審查,並將材料退還,由承辦人員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負責歸檔保管。 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結案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第十二條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發現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列舉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核實,決定是否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採取對結案材料審查、辦案質量反饋、評估等方式,督促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盡職盡責地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確保法律援助服務的質量。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指導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斷提高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維護律師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五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依照有關規定給予 行政處罰 或者行業處分。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基層法律服務所有違反《法律援助條例》以及本辦法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協會應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投訴查處制度。對受援人或者相關部門的投訴,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並告知其查處結果;經調查,認為對被投訴人應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及時向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第十七條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司法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二__四年九月八日)起施行。 綜上所述,為了規范律師在法律援助中所起的積極正面的作用,根據我國律師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了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法律援助律師管理辦法於起實施,對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帶來了重大影響,不使我國法律公平公正,也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F.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6篇

為了盡快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我們需要盡快提交自己的工作計劃。工作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如何寫好一篇工作計劃呢?於是,我為你收集整理了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 篇1

20xx年,鎮法律服務所將在縣司法局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工作的指導,腳踏實地、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創造性開展工作,從而不斷開辟法律服務工作新局面。

1、以開展建設學習型鄉鎮的活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進一步端正執法思想,改變執法觀念,提高服務質量,拓寬服務領域。

2、在縣普法辦的統一指導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編制當年的普法計劃,並將舉辦兩期全鎮法律骨幹培訓班,做好「五五」普法的相關工作。

3、強化矛盾糾紛大排查調處工作,以「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抓早、抓小、抓苗頭」為總原則,協助指導做好我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進一步細化各項規章制度。

4、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新領域。20xx年,計劃擔任常年法律顧問12家,訴訟代理20件,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10件,確保各類糾紛得以及時的規范化調解。開展見證業務15件,對全鎮符合法律援助的案件當事人提供免費服務至少3件,協助開展司法行政工作,確保基層司法規范化建設。

5、加強全所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教育,堅持學習日制度,定期召開所務會議、重大疑難案件討論會議,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並且通過培訓、自學等多種方法提高自身素質。

6、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所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果,為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鄉鎮法律服務所

20xx年1月15日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 篇2

法律服務所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經xx市司法局、民政局批准,自年7月份登記成立後,嚴格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遵守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根據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面向基層的政府機關、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

我們在xx區域偏小,案源不足的情況下,辦理各類民事、經濟案件件,業務收費余萬元,為企業和個人挽回或避免經濟損失多萬元,同時,我們因xx開發拆遷所引起的家庭之間、鄰里之間的糾紛做了大量的非訴訟工作,還耐心說服為在征地拆遷中多得到賠償的假離婚,假負債的案件的當事人,積極配合xx的開發建設,為xx的社會穩定貢獻了我們的一份力量。

在歷年的辦案過程中,我們始終按國家有關法律規定,齊全各項制度、嚴肅執業紀律、提高執業道德水準、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

我們還應該加強所內同志進行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學習業務專業知識,努力提高服務質量,造就一支政治強、道德好、紀律嚴、業務精、形象好、能適應新形勢需要的高素質的基層法律服務隊伍。

我所在年一年中來市局、區局、西門街道政法辦的正確領導和督促下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力爭維護索事人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害,在辦案過程受到當事人的好評。

二、全所全年立案件辦結件,其中:民一件、民件、業務收入元,顧問單位三家。

三、在西門街道大力支持下,我所做到法律服務進社區與四個社區訂立了講課咨詢等協議,同時參加過二次大型咨詢活動。

四、我所從業人員能善於相互學習共用提高探討各種疑難案件,對案件善於做庭外調解工作。

五、存在問題:因為我所退休同志多,缺乏求上進有點烙守陳規,因而今後我們決心提高思想認識,多參加政治學習,充浦新鮮空氣,增加活力。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 篇3

20XX年法律服務所管理安全工作計劃範文

導讀:

1、採取多種措施,開展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活動,

不斷提高自強路法律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主要措施:一是指導督促自強路法律服務所組織全體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並積極參加區局、街道司法所組織的培訓。二是按照工作現實,制定培訓計劃,豐富培訓內容,定期組織人員參加各種政治業務培訓活動。

工作規定:自強路法律服務所要保證學習時間,積極開展學習活動,組織人員,參加各級培訓活動。通過學習和培訓,進一步提高全體人員的政治理論、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

2、嚴格審查程序,以年檢注冊工作為契機,開展對自強路法律服務所規范整頓工作。

主要措施:一是根據區司法局年檢方案,自強路法律服務所要認真填寫有關資料,開展自查;二是配合區局檢查組,對自強路法律服務所開展檢查;三是嚴格審核年檢材料,及時上報有關材料。 工作規定:自強路法律服務所認真按照區局年檢工作公告,開展自查活動,認真填報各項資料,按時上報。保證順利通過年檢。自強路司法所將對自查情況開展檢查規范。

3、發揮管理職能,積極開展依法執業檢查,規范自強路法律服務所工作,維****律服務市場秩序。

主要措施:自強路司法所每月對自強路法律服務所檢查一次,並

記錄。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督促自強路法律服務所不斷完善各項制度,並監督各項制度嚴格執行,防止矛盾激化,及時處理當事人對法律服務及法律工作者的投訴、申訴,防止矛盾激化,依法維護當事人和法律服務所的合法權益。

工作規定:司法所堅持對法律服務所檢查,並做好檢查記錄和問題處理工作,法律服務所要配合檢查,對檢查中通報的問題及時開展改正。

4、發揮指導作用,引導自強路法律服務所積極拓展法律服務,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主要措施:一是堅持重大案件報告制度,引導法律工作者通過提供法律服務,切實維護被告人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努力引導當事人依法妥善處理各種利益糾紛,防止矛盾激化;二是監督引導自強路法律服務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對應該援助的對象,及時援助,不符合援助條件的,根據情況開展適當的減免費用。

工作規定:自強路法律服務所要堅持重大案件報告制度,並積極拓展案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服務,為和諧新城建設提供法律服務。

上文是關於20XX年法律服務所管理安全工作計劃範文,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 篇4

XX年,鎮法律服務所將在縣司法局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工作的指導,腳踏實地、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創造性開展工作,從而不斷開辟法律服務工作新局面。

一、以開展建設學習型鄉鎮的活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進一步端正執法思想,改變執法觀念,提高服務質量,拓寬服務領域。

二、在縣普法辦的統一指導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編制當年的普法計劃,並將舉辦兩期全鎮法律骨幹培訓班,做好「xx」普法的相關工作。

三、強化矛盾糾紛大排查調處工作,以「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抓早、抓小、抓苗頭」為總原則,協助指導做好我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進一步細化各項規章制度。

四、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新領域。XX年,計劃擔任常年法律顧問12家,訴訟代理20件,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10件,確保各類糾紛得以及時的規范化調解。開展見證業務15件,對全鎮符合法律援助的案件當事人提供免費服務至少3件,協助開展司法行政工作,確保基層司法規范化建設。

五、加強全所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教育,堅持學習日制度,定期召開所務會議、重大疑難案件討論會議,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精神,並且通過培訓、自學等多種方法提高自身素質。

六、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所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果,為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 篇5

一、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

「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服務高效」的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是搞好法律服務的有力保障,服務水平高和工作能力強是彰顯法律服務工作者綜合素質的主要標志。全面提升法律服務工作水準,適應新世紀新階段的需要,就必須加強隊伍建設。在今年的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中,我所將結合本所服務轄區的實際,狠抓工作人員的觀念轉變和業務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在觀念轉變上,經過學習和探索,使全體工作者充分認識到法律服務工作要為創建平安鄉鎮服務,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為促進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為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搞好服務離不開高水平的業務和能力。在業務知識學習方面「碾軲轆碰石頭——實打實的要狠抓學習和實踐」。重點學習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知識,學習法律文書寫作知識,學習代理訴訟知識與方法,學習搞好法律服務的經驗,學習人民滿意的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年度學習筆記不少於2萬字,心得體會不少於2篇,調研文章不少於一篇。在學習方法上,堅持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重點要有自危感,要靠堅持不懈的自學,經過集體學和自逼自的學習,使每個工作者的業務素質明顯提高。學習要聯系實際,經過實踐、提高每個工作者的法律文書寫作和訴訟代理水平,以適應法律服務工作的需要。

二、努力完成市司法局規定的各項任務

按照《責任書》的要求,作好法律服務所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書的年檢注冊工作,制定並實施法律服務工作者集中教育整頓和年度培訓計劃,所內財務管理規范,無違紀違法現象,擔任鄉、村、企業法律顧問14家,農戶法律顧問100家,法律服務所辦理民商事案件6起,代 寫文書10份,業務收費1500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件。

三、積極配合司法行政工作,使法律服務所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在司法行政的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等工作中積極參與,積極承擔人民調解員培訓中的法制講座任務,適時到各行政村進行法制宣傳和法制講座,把廣大群眾所需的法律知識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宣傳到群眾中。積極參與全鄉的綜合治理工作,准確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和對有關涉法問題的咨詢。使法律服務所的各項職能得以充分發揮,使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維護一方穩定中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在新得一年裡,我所將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工作者的努力,力爭完成各項任務,創造新的成績。

法律服務所工作計劃及安排 篇6

一、努力建立一支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律人才隊伍

一是法律服務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在目前全市9家律師事務所、87名執業律師的基礎上,爭取年內引進優秀律師事務所來太設立分所3家,引導各所引進新律師10名以上;二是法律服務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律師本科學歷擁有率達到90%以上,碩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擁有率達到10%以上。35周歲以下青年律師佔比上升,逐步形成老中青律師梯隊結構。三是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建立起與我市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專業法律服務人才隊伍。

二、加快推進法律服務人才引進工程

1.建立開放多元的引才機制。通過推介會等形式,宣傳法律市場環境、各項政策措施,吸引各地優秀律師來太執業;鼓勵與支持律師事務所錄用法律本科以上(或已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優秀應屆大學畢業生,做好人才儲備;通過引進其他地區優秀律師事務所來太開設分所,帶動律師人才的輸入,逐步建立開放、多元的律師人才引進渠道,大力優化律師隊伍結構,從根本上提高法律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

2.積極吸引法律專業骨幹人才。對於在國(境)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在太申請執業的專職律師,按照《關於加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的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3.建立與周邊地區的接軌機制。加強與上海等周邊地區交流合作。採取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主動接軌,與周邊知名高校和律師事務所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派出和引進更多的骨幹律師開展互動交流,以培養更多的開放型、國際性人才。

三、全面加強法律服務人才培育工作

1.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創設促使中青年優秀律師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人才引進機制、有效的培訓教育機制、規范的約束機制、優越的動力機制,創造條件,加快律師人才隊伍專業化發展。建立健全優秀律師人才獎勵制度,對獲得有關稱號的優秀律師、律師人才按照有關政策文件規定落實補助和獎勵。

2.加強人才梯隊建設。以中青年律師人才培養為重點,形成以實習律師、青年律師以及省市知名、優秀律師為層級的人才梯隊,加大對青年律師的扶持力度。鼓勵律師事務所加強青年律師和實習律師的吸收培養,對於成績突出的律師事務所按照《關於加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的規定實行「四優先一加分」政策;加大對青年律師的扶持力度,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青年律師公益崗位,對青年律師辦理援助案件的實行政策傾斜,辦理公益性事務的按照《市法律服務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標准實行工作補助。

3.強化業務培訓工作。嚴格按照《司法部關於加強律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類集中培訓課時每年不少於40課時;積極選派優秀青年律師到國內外學習培訓,提高律師從事國際法律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律師事務所內部業務培訓制度,鼓勵和支持律師人才積極參與專業學習,建立定期交流、相互學習和「傳幫帶」的機制。注重隊伍學歷教育,鼓勵律師攻讀碩士以上學位或第二學歷,支持有條件的律師走出國門赴國外攻讀碩士以上學位。對符合市有關學歷(學位)學習深造資助政策的律師人才,按有關政策文件規定給予資助和獎勵。支持律師協會每年組織骨幹律師和主任赴律師業發達地區參觀取經,拓寬視野,學習先進經驗。

四、不斷加大全市法律服務機構建設力度

1.實施強所戰略。大力發展執業律師15人以上的中型所,逐步發展執業律師30人以上的大型所。對管理規范、連續3年沒有被投訴或被投訴經查不屬實,無其他違法違紀行

為的,執業律師在15人以上或在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方面有突出業績的律師事務所,同樣實行「四優先一加分」政策。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加強律師事務所建設,力爭2年內有1家律師事務所達到省級優秀律師事務所標准。對達到省優標準的律師事務所,在財稅扶持資金中予以獎勵。

2.加大引進扶持。引進優秀律師事務所在太設立分所,對「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優秀律師事務所的外省區市律師事務所在太設立分所的,按有關政策文件規定進行獎勵。

3.擴大社會影響。通過發布年度公告、在重點媒體開設專欄、定期開辦推介交流會等形式,對管理規范、競爭力較強的律師事務所進行重點宣傳,引導律師事務所樹立品牌意識、團隊意識和發展意識,著力打造服務品牌,不斷開拓培育市場,努力構築精英團隊,積極謀劃發展藍圖,提高律師行業社會影響力。

五、全面優化法律執業保障和環境

1.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律師隊伍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培養律師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每年律師協會應舉辦一次「律師職業道德講堂」,加強對違規律師的懲戒力度,建立完善律師誠信檔案,每年對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進行誠信質量評估,並發布誠信質量評估指數;加強律師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法律服務行業黨建工作水平。認真做好律師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以律師黨員為重點,積極推行律師黨員掛牌上崗制度。建立健全律師行業反腐倡廉制度,著力構建律師黨員廉潔從業的監督約束機制,切實加強對律師黨員執業活動的監督。

2.優化執業環境。積極推薦律師參政議政,參與社會事務,提升律師的社會地位,樹立律師整體行業形象。確立大*思路,針對律師執業風險問題,研究和制定防範性政策及措施,暢通*案件的受理途徑,及時介入*個案,教育律師進一步增強執業風險防範意識,以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改善服務工作。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切實加大對律師人才培養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強與公安、法院、檢察、稅務、工商等部門定期聯系、協調與溝通,逐步建立協調與溝通機制,不斷規范、凈化法律服務市場;關心律師人才的生活,幫助解決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解除其後顧之憂,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和愛護律師人才的良好氛圍。

4.強化執業保障。加強對律師人才的引導和開發資金的籌措管理。對法律服務業按照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律師行業規范發展的意見(試行)》的規定,實行財稅扶持政策,並按照市司法局《市法律服務行業財稅扶持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根據年度誠信質量指數評估結果,進行獎勵與返還;建立律師人才動態管理制度,律師協會建立律師人才檔案,各律師事務所做好各類日常考核,司法行政部門進行定期考核,嚴肅處理違規現象,不合格者不享受各項補貼及優惠政策,切實做好規范引導。建立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投入體制,限度發揮人才資金的使用效益。

G.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條例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1999年8月15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2006年9月28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2016年2月26日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依法確定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及其他人員。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規定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並根據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
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優於省標準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
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法律援助經費保障制度,將法律援助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工作。
第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法律援助日常工作,指導下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
第七條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八條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可以利用自身資源依法參與法律援助,發揮法律援助志願者的作用。
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或者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向社會購買法律援助服務。
第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遵守法定程序和執業規范,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確保法律援助質量。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質量標准和質量評估體系。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和加強法律援助宣傳,使公眾普遍知曉法律援助。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的公益宣傳。 第十一條 經濟困難公民、特殊案件當事人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二條 福利院、孤兒院、養老機構、光榮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福利機構,因維護其合法民事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其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社會組織依法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其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盲、聾、啞人和智力殘疾人;
(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未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
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通知省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四條 對於應當通知辯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查明拒絕的原因,有正當理由的,應當准許,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的情況書面告知法律援助機構,同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另行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另行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另行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十五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辯護: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
(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
(五)被告人為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
(六)恐怖犯罪案件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對於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對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不同申請事項,採取下列不同方式提供法律援助:
(一)刑事辯護或者刑事代理;
(二)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三)勞動爭議仲裁、仲裁和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四)代擬法律文書;
(五)提供法律咨詢;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案情簡單、訴訟標的小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導當事人自行訴訟。 第十九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法律援助申請表由法律援助機構免費提供。
第二十條 公民申請代理、辯護或者代擬法律文書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
公民應當如實提交申請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申請法律咨詢的,可以只提交前款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申請材料。
第二十一條 申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供相關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享受特困供養待遇的;
(二)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其家庭被認定為低收入困難家庭的;
(四)因意外事件、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其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
(五)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
(六)困難殘疾人家庭、重度殘疾且無固定生活來源或者一戶多殘的;
(七)因民事訴訟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且獲得批準的;
(八)因經濟困難申請並獲得法律援助之日起,一年內再次申請法律援助的;
(九)刑滿釋放、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後未就業、生活無著的;
(十)追索勞動報酬、工傷待遇的;
(十一)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十二)其他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應當視為經濟困難的。
第二十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服刑人員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一)符合本條例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二)申訴案件經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或者重新審判的。
第二十三條 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申請法律援助的,申請人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交被縣級人民政府或者不設區的地級市人民政府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認定為見義勇為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四條 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交相關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義務兵、供給制學員及軍屬;
(二)執行作戰、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軍人及軍屬;
(三)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遺屬。
軍隊中的文職人員、非現役公勤人員、在編職工,由軍隊管理的離退休人員,以及執行軍事任務的預備役人員和其他人員,因公致殘的警察,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警察的家屬,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依法代為申請。沒有法定代理人的,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單位或者人員代為申請。
第二十六條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拘留所提出。
相關單位應當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二十四小時內,將申請轉交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並於三日內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委託代理人協助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有關證件、證明等材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被行政拘留人員沒有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無法通知的,相關單位應當在轉交法律援助申請材料時一並告知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人民法院通知代理的強制醫療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第二十八條 非通知辯護、非通知代理的刑事訴訟案件,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非刑事的訴訟案件,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勞動爭議仲裁、仲裁案件,由辦理案件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機構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法律咨詢的,由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其他法律事務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被請求人住所地或者法律事務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二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不屬於本機構受理范圍的法律援助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到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屬於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的法律援助事項,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以向距離最近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對不屬於本機構受理范圍的,可以在受理後轉交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三十條 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有權受理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發生受理爭議時,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決定。
第三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後,對超出本機構辦理能力的,可以報請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協調處理。
上一級法律援助機構認為必要的,可以受理本應由下一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也可以將其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交由下一級法律援助機構處理。
第三十二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應當進行登記,接收申請材料,出具接收憑證,註明日期。 第三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材料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申請事項在本省審理或者處理,符合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的,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對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對疑難復雜的案件,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個工作日。
第三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時,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
公民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即時辦理,無須審查和作出法律援助決定。
第三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單位進行調查核實,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
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和法律援助機構調查核實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決定期限。
第三十六條 負責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項的申請人、相對人或者申請人、相對人的近親屬;
(二)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
第三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並將確定的法律援助人員姓名、聯系方式告知受援人。受援人無法聯系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決定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一)距法定時效屆滿不足七日,需要及時提起訴訟或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仲裁的;
(二)需要立即申請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
(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況。
可能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導致不良影響或者當事人可能面臨生命安全危險的緊急情形,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當即決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機構也可以當即提供法律援助,同時報法律援助機構核准。
受援人應當在法律援助機構確定的期限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補交申請材料,或者法律援助機構審查認為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終止法律援助。
第三十九條 法律援助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撤銷並另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
(一)與承辦的法律援助事項有利害關系;
(二)依法喪失辯護人或者代理人資格;
(三)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被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四)因疾病、出國留學、長期外出等特殊原因,無法繼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
(五)有本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行為之一;
(六)依受援人申請,決定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七)其他有必要撤銷並另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的情形。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決定終止法律援助:
(一)依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辯護,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辯護;
(二)案件依法終止審理或者被撤銷;
(三)受援人自行委託其他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但是應當通知辯護的情形除外;
(五)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從事違法活動;
(六)受援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據、證件、不真實經濟困難申報材料;
(七)受援人拒不簽署應當由其本人簽字的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導致法律援助事項無法辦理;
(八)受援人失去聯系無法繼續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終止法律援助的,應當將終止法律援助決定書送達受援人,同時函告法律援助人員所屬單位和有關機關、單位。
第四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結法律援助事項後,應當自結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結案歸檔文件材料。
第四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人員提交的結案歸檔文件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經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人批准,法律援助機構也可以根據辦案需要於結案前先予支付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
省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根據本省經濟發展水平,參考辦理各類法律援助事項的成本、基本勞務費用等因素制定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並根據需要適時調整。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在省制定的補貼標準的基礎上適當提高。 第四十四條 受援人在接受法律援助過程中,有權向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了解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及時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第四十五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法律援助過程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申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更換法律援助人員,並通知受援人。
第四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受援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費、訴訟費、仲裁費。
第四十七條 受援人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有效證明申請辦理公證、司法鑒定的,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受理後應當減收或者免收公證費用、司法鑒定費用。
受援人憑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有效證明申請勘驗、評估、審計的,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相關機構應當依照規定緩收、減收或者免收勘驗費、評估費、審計費。
第四十八條 受援人應當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工作,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提供虛假證據材料;
(二)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
(三)無正當理由要求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四)要求法律援助人員提出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請求;
(五)干擾、妨礙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或者威脅法律援助人員;
(六)其他不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行為。
第四十九條 受援人將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所需差旅費、文印費、交通通訊費、調查取證費等必要開支列入訴訟、仲裁請求,經人民法院判決或者仲裁機構裁決由非受援方承擔的,受援人應當將收到的上述費用交法律援助機構納入法律援助經費。
第五十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本地律師資源不足,無法滿足法律援助需求的,由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協調。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承擔與其工作范圍相適應的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承辦本行政區域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
第五十一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可以請求法律援助機構出具必要的證明材料或者與有關機關、單位進行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予以協助。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需要翻譯、專家服務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提供。
第五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援助機構要求報告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
法律援助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拒絕其辯護或者代理;
(二)有依法應當終止法律援助的情形;
(三)涉及群體性事件;
(四)有重大社會影響;
(五)其他復雜、疑難情形。
第五十三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拖延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二)擅自終止或者轉交他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三)泄露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當事人的隱私;
(四)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五)指使、煽動、教唆、誘導受援人採取非法手段解決爭議和糾紛;
(六)與他人惡意串通侵害受援人合法權益。
第五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教育,為公眾提供法律信息,引導其依法表達訴求。
第五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安排法律專業人員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鄉鎮、街道、村(社區)、軍隊及法律援助需求集中的地區或者單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在偏遠地區和困難群眾集中的地區設立流動工作站巡迴受理法律援助申請,推行電話申請、網上申請、上門受理等服務方式,加強法律服務熱線建設,運用網路平台和新興傳播工具,提供法律服務。
第五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質量評估、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辦案機關和回訪受援人等方式,加強法律援助質量管理。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構、仲裁機構工作人員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有權獲得法律援助。
看守所應當為法律援助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提供便利條件。有條件的看守所,可以設立法律援助機構駐看守所工作站,向在押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或者接收法律援助申請。
第五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在人民法院、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單位派駐值班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相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第五十九條 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工商、稅務、檔案等部門應當加強與法律援助機構的協調配合和相關信息數據共享。
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對法律援助事項辦理中利用檔案資料進行的調查取證工作應當予以支持,查閱檔案資料所涉及的費用,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減免。 第六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法律援助過程中違反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拖延或者擅自終止、轉交他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
(三)向受援人收取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四)與他人惡意串通侵害受援人合法權益的。
向受援人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的其他不正當利益,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
第六十二條 受援人以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應當償付法律服務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未按照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標准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補貼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四條 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以外的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檢察院審理或者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條例。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H. 農村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分析:只要條件符合,農村的也可以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I.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5篇

為了確保活動科學有序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歡!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1

為認真貫徹落實街道關於「法律進社區」活動的文件和會議精神,全面推進我社區工作的開展,不斷深化社區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為社區居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實現法制建設與人的素質相互促進的目的,特製定本社區「法治進社區」活動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服務社區建設,規范社區管理,參與社區服務保障社區穩定為宗旨,以法制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為切入點,以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為核心,促進社區依法建制,居民自治、民主管理。

二、工作對象

「法律進社區」要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再次基礎上,突出重點,著重抓好青少年、經商人員和老年人、下崗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

四、具體工作

1、設一個法制宣傳欄,將與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有重點、有針對性、分期載入專欄。積極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強化法制宣傳教育的主動性、有效性和導向性、在提升居民道德素質的同時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質。

2、建立一支普法志願者隊伍,組織社區激困拿居民中的普法骨幹力量,組成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工作。

3、開展法律進社區「四個一」活動,即:講一課、贈一書、發一卡、送一信活動。

五、加強社區依法治理

1、加強依法建章制度。按照「依法建章、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模式,制定社區居民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約、居民守則,建立社區依法治理工作運行機制,實現工作有規劃,落實由措施,運行有成效。

2、實行居民自治,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在社區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間的、做到居務公布。

3、營造良好的社區法制氛圍。挖掘社區居民潛能,充分發揮社區志願者隊伍的作用,組織居民學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履行義務。

六、工作要求

切實將具體任務落實到人,明確目標任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合力推進的好局面,將我社區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做好、做實。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2

關於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服務社區建設,規范社區管理,參與社區服務和保障社區穩定為宗旨,以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為切人點,以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為核心,促進街道社區依法建制、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使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斷增強。社區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居民參與管理基層公共事務的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在社區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動社區自治工作向縱深開展,推進社區依法治理,為社區居民安居樂業和20__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三、工作對象和學習內容

「法律進社區」要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突出抓好青少年、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和老年人(離退休)、下崗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只要參考資料《社區居民法律知識讀本》。

四、措施任務

(一)「法律進社區」工作做到「六個一」

1、社區設置一個法制宣傳欄(櫥窗)。將與社區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定期載入專欄,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漫畫,結合具體事例「說」法。

2、社區要建立一個法律圖書角。在社區開辟場所,並配備一些法律書籍,定期對居民開放,做到有「法律明白人」進行講解,使社區居民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3、建立一套居民學法制度。認真制定學習內容、計劃、活動安排,針對社區居民不同特點,有計劃、分層次組織社區居民學習法律知識。尺敗

4、在社區中開展給外來暫住流動人口一封信活動。信的內容告知其權利和義務,遇明搭到問題利用法律手段解決的辦法和途徑,註明預約法律服務的時間和電話。

5、建立社區法制學校或開設社區法制課堂,堅持每季度上一堂法制課。各社區要針對本轄區居民的不同情況,充分利用社區法制宣傳陣地,發揮社區法制宣講員的作用,因人而異、深入淺出地上好法制課,實現普法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

6、建立一支法制宣傳教育志願者隊伍。在社區居民中組織普法骨幹力量,組成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要強化面向社區服務的責任,配合志願者隊伍,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工作。完善社區法律服務體系,建立由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調委會、社區法律志願者及物業、城管等業務骨幹組成的法律服務工作站。通過發放法律服務卡,以及在法制宣傳樓道和法制宣傳欄公示法律咨詢服務等方法途徑,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調解民間糾紛等便利及時的法律服務,為社區依法建章立制把關,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

(二)加強對社區居民特別是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

1、加強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搞好社區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以法制宣傳教育志願者隊伍為依託,發揮社區人力資源優勢,開辦家長學校,開設青少年法制專題講座等,保證青少年在社區內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使其成為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2、加強外來務工、經商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進—步明確對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任務、要求,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容留誰負責,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履行社區對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法制教育的職責。有條件的社區可建立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法制學校,把法制課列入培訓的主要內容,做到集中培訓與分散教育相結合。不斷創新形式,通過法律咨詢、知識競賽、圖片展覽、放映法制錄像,以及「一封家書」、「一封信」公開等活動,強化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學法用法意識。社區居委會可以與外來務工、經商人員簽訂「遵紀守法承諾書」,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目的。

3、加強老年人(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居民學校、社區活動站和老年學校,針對老年人、下崗職工的特點,廣泛宣傳與他們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抵制宣傳迷信、邪教等非法活動。組織志願者,協調治安、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辦理法律事務,調解糾紛,解決後顧之憂,依法維護老年人、下崗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營造社區良好的法治氛圍

1、完善社區法律服務組織結構。在街道黨組織統一領導下,民

政、城管、計生、綜合治理、文化和勞動保障等部門參與、司法所具體承辦,指導各社區居委會法律服務工作站人員義務解答社區群眾法律咨詢。

2、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社區治安防範體系。社區各種不穩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各種不安全隱患得到全面控制,全年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可預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區居民實現安居樂業。

3、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社區成立安置幫教志願者隊伍,逐步建立社會化的幫教網路,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積極引導刑釋解教人員自謀職業,向市場化安置方式轉移,提高就業安置率。

4、進一步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切實解決轄區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糾紛,防止矛盾升級和激化,切實把各種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五、實施步驟

法律進社區工作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__年9月至20__年12月):層層形成工作方案,培育典型社區,探索普法教育與社區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新路子,全面部署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

第二階段(20__年1月至20__年6月):制定「法律進社區」工作標准,推廣典型社區經驗,「法律進社區」活動全面推進。

第三階段(20__年7月至20__年初):全面檢查驗收,要按照方案明確的目標和任務,認真組織開展自查工作,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聯合有關部門,對全縣16個社區開展活動進行檢查與考核。

六、具體要求

(一)加強領導。各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法律進社區」工作,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合力推進的局面。

(二)明確目標。要將「法律進社區」作為「五五」普法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制定「法律進社區」近期目標、長遠規劃,建立健全監督檢查、考核評估體系等規章制度,使「法律進社區」工作呈現出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工作到位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重點。要加強奧運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宣傳,精心組織學習宣傳與社區居民尤其是社區重點普法對象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奧運法律知識竟賽活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知識和法律素質。注重健全社區管理規章制度,完善自治章程,實現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法治化、規范化。

(四)加強宣傳報道,形成聲勢。要加強對「法律進社區」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工作指導水平;要及時發現和總結推廣先進典型,拓展「法律進社區」工作的形式途徑;要積極開展「法律進社區」示範點創建工作,促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工作深入健康發展。要主動協調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對奧運法律知識竟賽活動和「法律進社區」取得的成效進行新聞報道和專題宣傳,以奧運法制精神為指導,努力營造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氛圍。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3

一.活動主題

法律進社區,踐行服務精神,構建法治社會

二.活動目的

旨在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居民法律保護意識和自我維權意識,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和構建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社區服務中獲得鍛煉,並將當代社區幹部的良好形象帶進社區,加強社區幹部法律知識培訓,培養基層法制宣傳員,為構建法制社會盡自己一份力。更重要的是為社區幹部鞏固專業知識並將其運用於實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三、活動流程

1、做好宣傳工作

活動前通知該社區居民,安排社區內的活動宣傳工作

2、與記者的聯系

活動前與記者洽談,希望他們能夠支持我們的工作,進行一定的宣傳報道

3、與法院和律師事務所的聯系

活動前,誠懇地親自去法院及律師事務所,希望他們能參加我們的活動,對我們的常見民事案例進行點評.

4、場地布置

活動前一天社區全體職工設置具體場地安排,並做好場地布置工作

5、做好事項確定工作

活動前一天再次發簡訊至各參與人員處及記者,法院,律師事務所,提醒活動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四、活動形式

1、社區提出法制宣傳進社區;律師服務進社區;公證業務進社區;法律援助進社區,使法律進社區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加強領導,建立網路。司法局成立了法律進社區領導小組,由社區主任擔任組長,社區成立法律進社區工作小組,社區設立了法律進社區聯絡站。充實基層法制宣傳隊伍。在社區群眾中挑選了一批有一定法律知識,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居民骨幹,充實志願者隊伍。做到了層層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實,使法律進社區在組織上得到了保證。

2、搞好對接,加強培訓。一是組織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及區級機關的法制宣傳志願者,對口聯系、分片包干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建立了工作聯系。為提高社區幹部對法律進社區工作的認識,對我社區村幹部,組織開展了學法用法依法行政培訓。此次培訓,採取各社區組織社區幹部分片集中,培訓內容主要是與基層民主管理、農業生產、征地拆遷、勞動保障、信訪上訪等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廣泛開展法治宣傳,為「法律進社區」工作夯實基礎。二是多措並舉,廣泛宣傳。以全民普法教育為主線,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題,以宣傳資料、掛圖,板報、標語、法律圖書角、法治題材等多種法制宣傳形式為載體,採用方便群眾參與,易於群眾理解的方式深入開展以憲法和與公民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基本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的全民法制宣傳教育,使社區群眾受教育率達到85%,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針對群眾最關心的法律問題以案說法,組織開展法律案例大講堂活動。三是針對社區人口分布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法制宣傳。在學校分布較多的社區,開展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法律的學習,採取以案說法的方式,正反面教育相結合。通過「四個一」活動,即上一堂法治教育課;看一部法治專題片;辦一期法治宣傳報;搞一次法治知識講座,使社區青少年法治意識、防範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得到了明顯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率達到100%;在外來流動人口集中的社區,經常性地開展勞動保障、工資待遇、子女受教育、社會保障、司法救濟等和農民工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為建築企業和廣大農民工送去法律政策宣傳資料,解答各種疑問,宣傳政策法規,並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受到了企業及農民工的歡迎。

五、抓住節點,開展專題法治宣傳活動

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全區廣大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為我區創建全國法治城市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有力推進了我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了城鄉綜合配套改革。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4

按照《20__年全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的要求,為促進和諧平安社區建設更好的發展,特製定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六五」普法規劃,大力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直接面向社區、面對群眾,普及有關社區管理、居民生活方面的法律法規,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按照全街「法律六進」活動安排,大力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堅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實踐相結合,把依法治街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使各項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軌道,保障和促進城區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主要內容

(一)加強社區法制宣傳,營造良好法制氛圍。法制宣傳應做到「七個一」:

1、必備一套法律書籍。各街道領導幹部、公務員,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工作人員每人要有一套(10本以上)與工作、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書籍,並開展經常性的學法活動。

2、設置一個法制宣傳欄(櫥窗)。各社區要在所轄每個社區設置一個法制宣傳欄,將與社區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定期載入專欄,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漫畫,結合具體事例「說」法。

3、社區要建立一個法律圖書室。在社區開辟場所,並配備一些法律書籍,定期對居民開放,做到有「法律明白人」進行講解,使社區居民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4、製作一部法律專題片。各社區要以區域法治創建為內容,著重反映司法、執法、依法行政、普法宣傳等方面,製作一部法律專題片,在各級媒體播放。

5、編撰一冊法律故事精選。各社區要根據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現象及近年來發生的典型案例,進行改編和加工,以法律故事的形式,闡釋法治精神。

6、開辟一欄法制宣傳專版。各社區要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新聞媒體上開辟法制宣傳專版(欄),宣傳「六五」普法、法治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相關內容,不斷打造法治文化建設新平台。

7、組織一場法制文藝演出。各社區要組建法制文藝隊伍,編排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法制文藝節目,深入農村和社區,開展法制文化社區和法治文化村創建活動,把法治文化滲透到各個領域。

(二)開展社區法律服務,居民增強法制觀念。社區法律服務要做好兩方面工作:每個社區設一個法律咨詢點,每季度確定一天為「社區法律咨詢日」;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社區家庭法律顧問制度,引導社區家庭聘請法律顧問,培養遇事找法習慣。

(三)完善社區法律保障,積極維護社區穩定。在社區建立「一崗、一室、一組織」三個陣地,形成社會法律保障體系。每個社區設一個法律_崗,開展法律援助,積極維護青少年、婦女、老年人及殘疾人合法權益;每個社區建立糾紛調解室,及時調處社區居民的糾紛;每個社區成立一個幫教小組,落實幫教對象和幫教措施。

(四)加強社區制度建設,促進社區依法治理。居民委員會建立健全社區居委會組織制度、內部工作制度、民主監督制度等;建立健全社區居民公約和自治章程,推行社區事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實現社區事務的民主化管理。

三、活動安排

1、8月依法治街依法治街工作領導小組將對社區開展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工作調研,掌握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第一手資料,指導「法律進社區」活動的深入開展。

2、9月在全街掀起「法律進社區」活動_,各社區有重點地組織開展社區法律咨詢、法律講座、法律援助、法律展覽、法制文藝等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10月對「法律進社區」活動作階段性總結,適時召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驗交流會,進而把「法律進社區」活動作為社區普法依法治理的主要載體,長期堅持下去。

四、幾點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法律進社區」活動是街依法治理的一個有效載體,各社區要充分認識當前做好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切實將活動擺上議事日程。加強協調,與黨委宣傳部門、綜合治理、民政等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共同做好此項工作。依法治街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法律進社區」活動的組織、指導和督促檢查工作。

2、各社區要結合實際,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建立活動制度。「法律進社區」活動要結合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要把「法律進社區」活動作為落實「六五」普法規劃,推進社區依法治理的重要舉措;要與文明城市的創建活動、精品社區建設工作和科技、衛生、文化進社區活動結合起來,努力創出特色,抓出成效。

3、做好信息反饋。各社區要加強與依法治街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聯系與溝通,及時報送本地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的動態、信息、典型經驗和活動總結,及時予以交流與推廣。

五、組織領導

成立城南街道「法律進社區」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街道政法副書記時永海擔任;副組長由街道司法所所長周新艷擔任;成員為各社區負責司法工作的社區委員。「法律進社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在街道司法所。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方案5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體現法律援助的宗旨和目標,廣泛宣傳法律援助制度,發揮法律援助政府職能,推進「法律進社區」工作,更好地為轄區困難群眾、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按照區司法局的統一部署,決定在轄區范圍內全面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法律服務為切入點,以轄區困難群眾、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為救助重點,建立和完善社區法律援助組織服務體系,方便群眾法律救助,滿足群眾法律需求,解決群眾涉法實際困難,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二、工作目標:

以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為根本要求,以「政府滿意,人民歡迎」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法律援助政府職能,拓展法律援助領域,擴_律援助覆蓋面,提高法律援助辦案質量,增強法律援助社會影響,開創法律援助社會化新局面,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健康發展。

三、組織機構:

街道設法律援助工作站,下轄5個社區,建立一支15人的社區援助志願者隊伍,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對各社區援助工作點進行組織、協調和指導。

四、成員構成:

法律援助志願者主要由所在社區主要領導、治保調解幹部、社區法律工作者組成。

五、服務內容:

1、對特困家庭提供義務法律服務。以各行政村基本無勞動收入的特困家庭為服務重點,主要為特困家庭提供義務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非訴訟調解、訴訟代理(須由區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受理、統一指派)等法律援助服務。

2、廣泛開展法律服務活動。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組織法律援助志願者在社區內開展法律咨詢、講座等活動,志願者協助配合司法所和社區開展法制宣傳、依法治理、人民調解、刑釋解教人員的法律幫教工作。街道司法所不定期對法律援助志願者進行培訓,熟悉業務,並按照法律援助的內容開展法律服務。

3、做好法律顧問工作。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加強與各社區聯系的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的協調,開展法律服務工作。組織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咨詢,提供宣傳資料,幫助群眾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化解糾紛,平息訴訟,維護社會穩定。

4、規范法律援助服務電話。區法律援助中心和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向受援對象公布「148」專線電話和志願者聯系電話,隨時接聽解答特困家庭的法律咨詢。

5、加強與勞動、信訪等部門的協調,積極為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上門進行法律服務,為困難職工進行法律援助,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6、加_律援助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了解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建設、工作動態及與法律援助制度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轄區內群眾對法律援助制度實施的意義、法律援助的方法、方式、申請條件、審批程序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今年在區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導下,對法律援助的重要條例進行上牆制度,從而使法律援助這一政府職能得到充分落實。

六、工作要求:

1、加強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組織領導。街道、社區按照區法律援助的要求,建立完善法律援助的組織領導,並列入街道社區年度的工作計劃,街道司法所定期進行講評,年底對工作情況進行考核。

2、落實工作制度,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街道工作站、社區工作點要按照按照方案要求,具體負責組織法律援助志願者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每個季度開展1—2次法律咨詢活動,做好法律援助志願者和特困家庭之間服務銜接工作,定期統計和上報志願者服務情況,並進行歸檔,確保工作不走形,落在實處。

3、法律援助志願者與服務的特困家庭要建立必要的聯系方式,保持聯絡暢通,志願者每月應主動與服務的特困家庭聯系2次。

4、總結經驗,提高服務水平。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服務途徑和方法,更好地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熱點內容
普法法律知識測試題庫 發布:2024-05-12 04:27:16 瀏覽:832
經濟法基本原則平衡協調維護公平競爭 發布:2024-05-12 02:43:55 瀏覽:969
依法治疫理解 發布:2024-05-12 01:16:50 瀏覽:186
司法王寵惠 發布:2024-05-12 01:07:51 瀏覽:192
不動產登記證與婚姻法 發布:2024-05-11 23:46:37 瀏覽:251
護理法律法規課件 發布:2024-05-11 22:55:28 瀏覽:624
平度刑事律師 發布:2024-05-11 22:09:10 瀏覽:539
行政法律實務課 發布:2024-05-11 20:07:06 瀏覽:215
商法和公司法 發布:2024-05-11 18:29:09 瀏覽:969
國家司法部部長 發布:2024-05-11 17:46:04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