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份贈送員工法律條文
⑴ 如果公司想將股份分給優秀員工,需要什麼法律手續和相關資料謝謝
你好!
首先,如果老闆想把股份份給員工的話,是需要到工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其次,老闆也可以發「乾股」,即公司有利潤了,可以可以分紅;但員工離職了,可以不用支付。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⑵ 關於上市公司分紅,送股,轉增股本是在什麼法律法規里規定的
分紅是股份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版是上市公司對股東的投權資回報。
送股:是上市公司分紅的一種形式。即採取送股份的辦法實施給上市公司的股東分配公司利潤的一種形式。
轉增股:是指上市公司將公司的資本公積金轉化為股本的形式贈送給股東的一種分配方式。
轉增股雖然同樣是上市公司送予股東的股份,與送紅股不同的是,送股是利潤分配所得,轉增股則從資本公積金轉成股本。
⑶ 股權贈予 個人所得稅在法律中怎樣規定的
1、《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財產租賃所得;
九、財產轉讓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2、《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 稅法第二條所說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十)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
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無償受贈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78號)第三條規定,除本通知一條規定情形以外,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他人的,受贈人因無償受贈房屋取得的受贈所得,按照「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依據上述規定來看,受贈股權的高管,不應該繳納個稅所得稅,因為受贈的股權不屬於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范圍。
但是在實務中,部分地區稅務部門對個人股權受贈個人,要求按照「財產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比如:
(1)《廣東省地方稅務局關於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粵地稅函[2009]940號)第五條加強對個人股權贈與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規定:
(一)個人將股權贈與供養關系、贍養(撫養)關系、繼承關系人的,贈與方與受贈方均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供養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二)除上述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三種情形外,個人無償受贈股權的,以贈與合同上標明的贈與股權價格減除贈與過程中受贈人支付的相關稅費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20%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2)《河北省地方稅務局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冀地稅函[2009]119號)第四條規定,對無償轉讓股權行為的管理。一是對於繼承、遺產處分、直系親屬之間無償贈予股權的情況,對當事雙方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對於其他情形的自然人股東將股權無償贈與他人的,受贈人因無償受贈股權取得的受贈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但是,上述兩個地方稅務機關是在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285號)時候給出的地方執行口徑。時至今日,隨著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的公告》的發布,國稅函[2009]285號已被廢止,那麼上述兩個地方稅務局的文件也就失去的存在的依據,應該不能再參照執行,而且讓受贈人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還真不敢苟同。
⑷ 我公司老闆要分股份給員工,但是包含在他名下的,不知道法律有這樣的股份分配的保護嗎,或者說允許這樣分
既然是股,就是自然合夥人,不可以掛在他的名下。如果是為了加上員工的積極性,將自己的股份撥出來分給員工,倒是可以掛在他名下。一個是投錢,一個是不投錢,看你是那種方式,投錢就是股權分配合同。不投錢就是可以按照約定簽在合同上,享受分紅待遇。(投錢承擔風險,具有相應得責任。不投錢不承擔風險。)
⑸ 法律--公司給員工一部分比例的股份,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和登記
公司給員工一部分比例的股份,需要辦理的手續和登記很多,如果要法版定程序,需權要具體的專業律師指導。
通常公司給員工一部分比例的股份,可以有下列兩種處理方式:
1.實際的法定程序轉讓:首先需要有一個股份轉讓協議,其次需要股東大會同意,最後還要報工商局變更登記。這一種程序很復雜,一般需要律師介入。
2.公司內部協議轉讓:分別與員工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員工可以出錢也可以不出錢,最好成立一個員工持股會,只讓員工成為隱名股東,年底分紅比例、方式都通過協議約定。這一種雙方憑著誠信,但是程序比較簡單。
⑹ 老闆送給員工的股份怎樣才有法律保護
出讓股份協來議。具體股份比例自,出讓方式(是購買,還是贈送)。
變更營業執照,股東人員,股東比例。(你肯定是小股東)
更換營業執照。
你在所在地的工商局網查詢,公司股東是否有你名字。
只有以上條件,你才符合公司法條件。任何簽訂的協議,是符合合同法,而不是公司法。所以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發生的經濟效果是不一樣的。例如簽訂協議,答應如果如何,但是公司虧損,你是得不到的。再有誠信問題,是公司付給你,還是老闆個人付給你等等條件。如果是公司股份 ,要按公司法執行的。是否贏虧,都是按公司所有財產計算的。經濟利益不一樣的。差別很大的。所以必須符合法律程序,才能可靠。
⑺ 公司的股份可以贈送給別人嗎
可以。
股權贈與合同的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相關規定:版
第一百三十八條權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轉讓。
第一百三十九條股東轉讓其股份,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
第一百四十條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⑻ 員工持股相關法律
員工持股是公司抄的行為襲,沒有相關法律。
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簡稱ESOP)是指通過讓員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權而使其獲得激勵的一種長期績效獎勵計劃。在實踐中,員工持股計劃往往是由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的部分股權,並委託員工持股會管理運作,員工持股會代表持股員工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
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即員工持股計劃,又稱之為員工持股制度,是員工所有權的一種實現形式,是企業所有者與員工分享企業所有權和未來收益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員工通過購買企業部分股票(或股權)而擁有企業的部分產權,並獲得相應的管理權,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目的,是使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
主要作用
(1) 奠定企業民主管理的的基礎。
(2) 擴大資金來源,增加員工收入。
(3) 留住人才,為員工提供安全保障。
(4) 調整企業收益權,轉變企業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