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律服務公益性
1.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幹嘛的
1.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位於鄉鎮和中等城市街道,面向公眾提供法律服務。
2. 該中心承擔著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以及進行管理、培訓、服務等工作,同時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指導。
3. 通過協助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職能部門和鎮(街道)的法律服務資源,實現法律服務力量的統一調度,優化資源配置。
4. 工作職責包括普及法律知識,提供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者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服務,如法律咨詢、公證服務、法治宣傳;以及參與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5. 中心還負責指引尋求律師、基層法律服務等服務事項,跟蹤法律服務的辦理情況。
6. 此外,中心提供人民調解服務,解答相關咨詢,並組織協調解決重大、跨區域的矛盾糾紛。
7. 最後,中心受理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務工作的投訴、意見建議,確保服務質量。
2. 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保障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促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管理、監督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指在鄉(鎮)和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指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執業條件,經司法行政部門核准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第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通過開展法律服務,宣傳憲法和法律法規,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權益。第五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和本條例規定管理、監督、指導本行政區域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民族地區、邊遠山區、革命老區等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地區規范發展基層法律服務隊伍。第八條鼓勵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糾紛多元化解工作。
鼓勵和支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人民調解組織擔任人民調解員;優秀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人民調解員的,可以依託人民調解組織成立調解工作室。第九條鼓勵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村(社區)法律顧問、法治宣傳、公益性法律服務、基層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等工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採取購買服務、獎勵等措施,支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前款所列工作。第十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依法成立基層法律服務行業組織,反映行業訴求,推動行業交流,提高行業服務能力和公信力。
基層法律服務行業組織應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社會主義法治,接受業務主管機關和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管理。第二章基層法律服務所第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擔任法律顧問;
(二)代理參加民事、行政訴訟活動;
(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五)解答法律咨詢;
(六)代寫法律事務文書。第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在本所執業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簽訂勞動或者聘用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
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接受當事人委託,依法簽訂委託合同;統一委派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業務;統一收取服務費用並如實入賬。第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實行自收自支,獨立核算,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人員、財務、職能應當與司法行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分離。第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收費標准按照省人民政府物價主管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的規定執行。
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公開業務范圍、收費標准和工作守則,主動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第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執業條件、變更、終止、清算以及工作制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超越業務范圍和訴訟代理執業區域;
(二)違反規定不以基層法律服務所名義統一接受委託、統一收取服務費用,不向委託人出具有效收費憑證;
(三)冒用律師事務所名義執業;
(四)以貶損他人、抬高自己、虛假承諾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爭攬業務;
(五)偽造、塗改、抵押、出租、出借本所執業證;
(六)違反規定變更本所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合夥人、住所和章程;
(七)不按規定接受年度考核,或者在年度考核中弄虛作假;
(八)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私分、挪用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處置本所資產;
(九)聘用未獲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的人員以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名義承辦業務;
(十)放縱、包庇本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違法違紀行為;
(十一)內部管理混亂,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十二)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