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多久去司法局報到
A. 緩刑去司法局報到不是一個月一次嗎
各地抄具體規定不一樣,一般來說判襲緩刑的社區服刑人員,會根據其犯罪情況、矯正期限、入矯時間、風險等級、悔罪表現、遵紀守法等情況,實行嚴管、普管、寬管分類管理,對不同管理類別採取相應的監管矯正措施。目前四川省的具體規定是:適用嚴管的社區服刑人員每周口頭或者電話報告一次,每兩周書面報告一次;適用普管的每周口頭或者電話報告一次,每月書面報告一次;適用寬管的每兩周口頭或者電話報告一次,每季度書面報告一次。
所以每月進行口頭、電話或書面報告肯定是必須的,當然根據監管需要司法所可以隨時要求本人來報到。
B. 緩刑具體什麼時候去司法局報道
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從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算。因此,根據你的描述,該判決要過了8月16日,沒有上訴和抗訴才生效。
C. 緩刑判決生效當日必須到司法所報道嗎
緩刑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六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六條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3)緩刑多久去司法局報到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七條
司法所接收社區矯正人員後,應當及時向社區矯正人員宣告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等有關法律文書的主要內容;社區矯正期限;社區矯正人員應當遵守的規定、被禁止的事項以及違反規定的法律後果;社區矯正人員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權利;矯正小組人員組成及職責等有關事項。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員主持,矯正小組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到場,按照規定程序進行。
第八條
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矯正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由本辦法第三條第二、第三款所列相關人員組成。社區矯正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
司法所應當與矯正小組簽訂矯正責任書,根據小組成員所在單位和身份,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各項矯正措施落實。
第九條
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制定矯正方案,在對社區矯正人員被判處的刑罰種類、犯罪情況、悔罪表現、個性特徵和生活環境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助措施。根據矯正方案的實施效果,適時予以調整。
D. 判完緩刑後,什麼時候去司法所報道
緩刑,全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法,經法定程序專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屬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緩刑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這里所說的特定的考察機構就是指社區矯正機構。《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六條規定,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法律依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六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