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英司法對比

中英司法對比

發布時間: 2021-02-08 15:52:31

『壹』 哪裡有中美或中英在文化某個層面上的比較,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中美電視文化比較
如果從20世紀20年代電視的實驗播出開始算起的話,電視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電視從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的新奇事物發展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最重要的傳播媒介,表達國家意識形態的工具,文化工業的核心,其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早在60年代中期,德國社會學家W.林格斯就把電視、原子能、宇宙空間技術的發明並稱為「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三件大事」認為電視是「震撼現代社會的三大力量之一」。事實上,從溫尼克特客體關系理論來說,產生於工業社會,瘋狂於後工業社會的電視之於大眾的確成為了母親的乳房之於嬰兒、玩具熊之於幼兒這樣的轉換客體,它釋放出來的潛在空間在宗教和文化上都起到了轉換客體的功能。人們在電視面前感到安全,一種在嘈雜的充滿陌生人的鬧市或在暗流密布的關系網中感覺不到的安全。尼可能毀對正在播出的電視節目贊不絕口,也可能破口大罵,甚至認為它俗不可耐,但你決不會把它關掉。你有意識(或半意識)把電視當作一個保姆一樣的形象:當你做飯或做其它事時,無論時間有多長,電視都被當作一種安慰,一個安全之處——這就是因為它們在那裡。「在今天,電視已經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了——它差不多就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了。」

中國的電視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到現在,無論從電視機擁有量、觀眾規模還是節目數量來看,都已成為世界之最。但這並不能說明我國電視事業已經到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毫無問題的狀態。相反,我國電視文化的發展因主流文化、大眾文化、精英文化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人們對電視文化不準確的定位而受到影響。美國是商業電視高度發達的國家。美國的電視業,不論規模還是影響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電視體系。許多世界上流行的電視節目都誕生於美國,如肥皂劇、情景喜劇、談話節目等等。它電視節目的製作、商業運作、電視體系的成熟等都很值得我國電視業的借鑒。

要對我國電視文化作了解或研究,首先要明確我國現在存在的三種文化:大眾文化、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這三種文化通過電視這個媒介相互爭奪市場份額、爭奪文化領導權,它們之間是相互斗爭和對立的,也是相互交織和補充的。要對美國電視文化有所研究就必須對美國社會商業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

我們知道,國家控制著文化的制高點,規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如霍爾所說:「社會具有創造並支撐一個占統治地位的、利己主義的文化形態的能力……」而阿爾都塞的觀點更為激進: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這種以表達國家意識形態為主的文化稱作主導文化(主流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轉變了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經濟的轉變必然引起文化格局的演變。在這種條件下大眾文化附著在快速發展的經濟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慾望上迅速滋生。大眾文化(即商業文化)是以商業訴求為根本旨歸的文化,追求商業利潤是電視大眾文化的根本出發點,追求收視率則是它的外在表現。但同時,由於我國的政治制度和國家性質,政府實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這使得我國的大眾文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語境下不可能像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那樣恣意橫行,它不得不有所收斂,不可能跳出政府為它劃的圈子翩翩起舞賺取門票,在半隻腳踩出圈子的時候,自己就會膽怯地收回去,作無辜狀;如果依然感覺良好,那麼「上面」就會發動輿論攻勢逼它回去。像一些以「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官方電台節目主持人對湖南電視台超級女生的痛批以及隨後出現的有針對性的電視管理條例的修改。還有,電視劇回插播廣告,但是也插播整點新聞。這是在美國不可能出現的,他們的劇集中只會插播廣告,這說明了美國商業社會的本質,但美國電視劇並不是完全沒有教育意義。相反,他們很強調家庭、人性、宗教等,而且在表現手法和處理上更為成熟,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啟發。對比起來我國的電視教化得十分不高明:坐在電視面前總是感到後面好像有一個一本正經梳著油光可鑒的分頭的先生在對你語重心長嘮嘮叨叨如何做人沒完沒了無聊之極。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在文化格局演變的過程中,國家安全是制高點,也是落腳點,所以這種無聊很有必要。

所謂精英文化指以藝術審美探索的不懈追求為目的的,也稱嚴肅文化或高雅文化。它與大眾文化的紛爭更為劇烈。首先,人們對電視文化的定位並不一致:到底是像小說、詩歌、散文、古典音樂、繪畫一樣的嚴肅文化還是屬於現代商品經濟衍生的大眾文化范疇呢?嚴肅藝術是其品格,還是大眾文化是其品質呢?其次,我國對精英的定位也很模糊。不管怎樣,它們的不合協是必然存在的:大眾文化採用文化工業的生產方式,批量復制類型化、平面化的電視文化產品造成文化快餐的泛濫,這與精英文化追求典型性、獨創性、純潔性有本質的不同。就同一個問題來說,人民對超女的狂熱也引起了知識分子的注意:中國演出家協會主席劉忠德先生指斥超女、超男是「對藝術的玷污」超女讓年輕人受到毒害——不僅參加超女的被毒害,而且看節目的也不能「倖免」。他認為文化管理部門不應該允許超女這類東西存在。(4月25日《華夏時報》)與前文不同的是,這類指責除了文化圈話語權受到沖擊之外,他們對電視文化的定位的明顯不同更是主要原因。美國也存在相似的情況:文化精英們對冗長的肥皂劇、庸俗不堪的情景喜劇也不屑一顧。但橫在兩國精英面前的問題是,在物質的洪水猛獸面前,藝術根本無能為力。

總之,我國電視大眾文化的發展受到主導文化好方面的制約,而對精英文化則根本沒有妥協的原因。這種三種文化相互雜糅、嬗變的文化格局將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美國電視商業文化佔主要地位,政府、藝術對它的影響效果甚微。

參考文獻:《當代中國電視文化格局》 隋岩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中美電視文化比較》苗隸 等 著

《電視與日常生活》[英]羅傑.西爾弗斯通 著 陶慶梅 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傳播學教程》 郭慶光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美文化比較

1

在美國采訪一個人或請他講話太容易,他會像平時一樣很輕松。他們當眾言行自如,很放得開,帶有自然誇張的味道,就像演戲一樣。
很多中國人在接受采訪時,會很緊張,不自然,不習慣面對鏡頭說話。

2

美國有錢的家長送小孩子去學acting(表演),大多不是為了要孩子當演員,而是培養其公眾言行能力,怎麼說話得體吸引人,怎樣舉止,怎樣和別人合作表演。

我們中國人則多隻會送孩子去學鋼琴、學小提琴等等,缺乏與人合作交流的機會。

3

美國很多電影很假、粗製濫造,但是因為美國人在生活中本來表情就比較豐富誇張,所以很多觀眾會看得下去。

如果中國電影如果很假、粗製濫造,觀眾就覺得惡心。這是因為中國電影演員表演本身太做作不真實。而中國人在現實中不習慣誇張。

4

同樣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美國人比中國人要健壯得多。

美國人普遍運動量很大。美國老百姓的健美其實都是鍛煉出來的。

美國大學生愛上健身房。中國學生喜歡一起聚餐或看錄像,打牌。

5

美國人戶外玩的花樣多,而玩也需要體力,也是一種鍛煉。

中國學生到野外去,純欣賞風景多,運動得少。

6

中國人缺少擁抱,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

美國人中,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沒有間斷過擁抱和親吻。

7

美國年輕人喜歡暴露,喜歡炫耀身材,他們把許多主動的表現看作是自信或加強自信。

中國人相對較為傳統,不喜歡當眾暴露,認為這樣做不文雅。

8

很多中餐館都被捂得嚴嚴實實的。

美國人喜歡在門外擺上桌椅招待顧客。

9

美國人在金錢上非常務實。

美國人在勞動與報酬方面計算得清清楚楚。搭乘別人的汽車要分擔汽油費;使用親友的電話要交電話費;朋友們一起去吃飯,通常是各付各的錢;甚至小孩子在家幫媽媽洗碗也要索取報酬;父母到兒女家小住還需交飯錢。

很多中國人則不習慣這種做事方式。如果計算得太清楚,會被認為斤斤計較,如果父母到兒女家小住還需交飯錢,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10

美國人喜歡搬家,不喜歡長期住在一個地方。平均每五戶中就有一家三年遷居一次。

中國人相對而言喜歡穩定,不喜歡變動。

總結

中國人相對內向,美國人相對外向。

中國人相對陰柔,美國人相對陽剛。

中國人人情味相對重,美國人似乎缺少人情味,比較務實。

中國人相對講求和諧穩定,美國人相對喜歡求新與冒險。

http://www.dreamest.net/list.asp?Unid=6204
http://www.baoxian315.com/boke/user1/hy4824/archives/2006/200665123828.html
http://blog.sina.com.cn/u/494a9272010003xs

『貳』 比較 中英美德政體的異同

德國:議會民主共和制 是以議會作為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內由議會選舉容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則是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但其權力由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 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徹底的結果。
英國: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並組閣,向議會負責。

『叄』 中英司法制度差異

英國是聯邦制國家,分為四個地區,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這四個地區都有相當的自治權,各自實行不同的司法制度,其中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同一種司法制度。

#############英國檢察機關

英國檢察機關歷史不長,由於英國奉行當事人主義,對一般刑事案件的起訴不被看做是國家的事情,因此歷史上對此類訴訟主要是由警察聘請律師代為起訴,而國家公訴人只負責重罪,如謀殺、叛國等案件的起訴。由於發現警察在起訴案件中有放縱犯罪的問題,1984年,議會制定了《刑事起訴法》,規定刑事案件統一由檢察官負責,1985年正式成立了檢察機構(簡稱cps),建立了現代意義的檢察制度,這也是英國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在此後近20年的司法改革中,檢察官的許可權不斷擴大,檢察機構不斷健全。

英國的檢察官都是在律師中選任,所以檢察官也稱做「出庭律師」或「控方律師」。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共分成42個司法區,每個司法區中都設有檢察機構,每個檢察機構都有一個首席檢察官,領導司法區刑事起訴工作。皇家檢察署(類似我國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42個司法區的檢察機構工作。

具體的案件上看:情節比較輕微的案件,按中國通常做法不宜起訴,可以作為治安案件,由警察處理。

在英國這種情況就應當起訴,當然起訴也是由地方法院審理,一般不送進監獄。案件處理結果大體相同,但程序不一樣,這是中英司法制度的一個區別。

##############英國的法院體系

英國的法院體系與中國差異較大。英國42個司法區都設有地方法院(也稱治安法院),審理六個月以下監禁和罰金5000鎊以下的刑事案件。這里的法官構成很有意思——大部分是業余法官,由司法區內公共組織任命誠實、有相當法律知識的紳士擔任,全國共有3000個;也有全職法官,但數量很少,全國42個司法區只有100個全職法官;另外還有半全職法官150個。全職和半全職法官都是律師。業余法官每兩周在法院工作1天,半全職法官每周工作2天到3天。全職法官職責是處理疑難的法律事務或審理復雜、時間長的案件。業余法官在法庭上與全職和半全職法官有同等權力,開庭時有書記官(書記官也是律師)為他提供法律知識服務。法庭審理案件時,檢察官(控方律師)和辯護律師出庭抗辯、質證,法官居中審判。

英國審理嚴重刑事案件的法院是皇家刑事法院。檢察官對警察移送的案件進行審查,認為案情嚴重,不應在地方法院審理的,就直接向皇家刑事法院起訴。地方法院法官審查認為應當處以更重刑罰(超過六個月監禁或5000鎊罰金)的案件,也可以移交皇家刑事法院審理。

皇家刑事法院的法官都是全職法官,由國家支付薪水。在英國,凡是帶皇家字樣的機構都與國家有關。因此,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皇家刑事法院與地方法院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前者是國家的法院,而後者是帶有民間性質的地方裁判機構。

皇家法院審判案件時有陪審團參加,陪審團由10名公民組成,法庭上當控辯雙方進行抗辯、質證時,陪審團不能發問,陪審團最後根據對證據的判斷,做出犯罪事實是否存在的結論。陪審團對案件事實形成內心確信(即心證)過程中,法官可以向陪審團介紹法律關於證據效力的規則。最後,法官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存在與否的結論,來決定對被告人的刑罰。

###################

一,在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權利保護方面,英國採取了政府無償提供律師進行法律指導,這對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任何人都有權申請保釋,然後由法官當庭聽證決定是否保釋,對於我們嘗試引進檢察機關不捕、不訴案件實行聽證制度具有參考意義;英國動用社會人士參與審判活動,這也是一個通過社會各方面介入解決權力監督問題的好思路;英國刑事證據採用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很有必要將其精神引進到中國,特別是在一些客觀證據不足的案件,例如賄賂案件現場是一對一的情況下,吸收自由心證的合理因素認定案件,有利於懲治賄賂犯罪;對被告人認罪案件,通過類似辯訴交易形式處理,可以提高效率,節省資源,簡化程序。

二,是對檢察機關和檢察制度在現代法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更加明確。英國是一個重傳統、比較保守的國家,歷史上的檢察制度並不發達,而在這樣一個國度中,獨立的檢察機關從無到有,到不斷壯大、不斷強化,標志著檢察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法治社會的必然,檢察機關作為現代法治國家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司法機關,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英國在司法改革中針對實際問題,著眼於保障人權、控制社會、維護公眾利益、追求司法效率的平衡,大膽創新,保持傳統,求新求變的務實精神很值得我們在司法改革進程中學習。要理性地借鑒並引進外國先進司法制度,全面了解掌握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判明利弊,為我所用。要從中國的國情和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切忌不顧國情,標新立異,以免把人家已經摒棄的糟粕,當做精華引進。

四,是創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的濃重氛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基礎。在英國,法律至上精神的體現隨處可見。無論從法庭的設置,還是審判活動的程序,無論是法官所戴所穿具有象徵意義的發套、法袍,還是社會大眾對法律遵從所具有的態度,都處處體現著法律的權威。在英國,檢察官的決定,法官的判決成為一種法律,成為全社會人們共同遵守的准則,體現著法律的尊嚴。這來源於長期的法治追求的培養,來源於對司法機關和司法官員的充分信賴。而司法官的崇高職業操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司法官嚴格的遴選制度。這啟示我們必須營造一種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環境,同時大力推進檢察官、法官的職業化,嚴格准入制度和遴選制度,樹立司法機關的權威。

『肆』 鴉片戰爭背景中英綜合國力對比

經濟方面:道光年間(1821─1851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世界之首,高於整個歐洲的總和,1700─1820年間的經濟增長高於日本。據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1820年中國GNP(國民生產總值)是歐洲的1.22倍,1890年中國GNP是日本的5.28倍;中國的GNP增長率從1700至1820年間一直領先於歐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後的20年即1840年,中國卻被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打敗,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又被日本打敗。
軍事方面: 陸軍: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裝備上看,大清陸軍都是世界數一數二。軍隊數量對比:當時清軍的總兵力大約在80萬左右(包括八旗、綠營兵)。鴉片戰爭中調集並先後投入戰爭的大約在10萬左右,而英軍最初派出大約海陸軍7000多人,後來增至最高達2萬人。如果簡單由數字上看,中方占絕對優勢。但在具體的戰役中,這種兵力上的優勢卻未能顯現。英方船堅炮利的優勢使其牢牢的掌握著制海權,也使其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為了防禦英軍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從盛京到廣東的七個省、幾十個海口都得到處設防,分到每個重鎮上駐守的部隊也不過4000-10000。如此分兵,自然在每一處都難以集合優勢兵力,所以在中英間的多次戰役中,清軍能投入的兵力往往與英軍相當甚至還處於劣勢。當時的清朝交通不便,調兵速度的緩慢更加重了中方的困境。從《天朝的崩潰中》舉了兩個例子說明雙方在這一方面的巨大差距。其一:1841年10月26日,道光帝調四川建昌、松潘兩鎮中精兵兩千名前往浙江征剿。但是部隊直到1842年2月才風塵僕僕趕至前線,3月10日參加進攻寧波的戰斗。而英軍於1841年10月10日攻佔寧波,此時已休整近半年!!比較中英雙方,英軍以逸待勞,誰優誰劣,一目瞭然。其二:1841年4月16日,浙東反攻失敗後,道光根據前方主帥奕經的請求,調廣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該部的前半部550人到達目的地,後半部450名尚在途中。而英軍此時已放棄寧波,攻陷乍浦、吳淞等地,正向長江進發。奕經連忙將該部再派往江蘇,一直到戰爭結束,該部未參加任何戰斗。
武器上的對比: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使用的火器主要不是中國自主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朝引進的「佛郎機」、「鳥銃」、「紅衣大炮」等西方火器樣式製作的。就形制樣式而言這種老式的武器與英軍相比整整落後了200餘年。
中英海軍對比:根據記錄,最初參戰的英國皇家艦隊共包括軍艦16艘,運輸艦28艘,武裝汽船4艘,載炮540門,艦隊的總人數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約12000人左右。在戰爭過程中還有部分船隻加入用以替換在戰爭中因受損的船隻。清軍的水師當時主要有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兩支,其任務並不時出洋作戰,而是近海防禦,守衛海岸。當時清軍戰艦的噸位小,火力差,不能與英軍的軍艦相抗衡。而且英軍艦隊是多年來一直「風里來浪里去」練就出來的,幾次大的海戰造就了一支無往不勝的無敵艦隊!但清軍艦隊從清建立初始,沒經過大型的海戰,經驗欠缺,造船工藝也大大不如英國,水兵的訓練程度也不如英軍。鴉片戰爭前福建水師共有艦船242艘,在營駕駛者118艘,在航率僅為48.8%!!如此大的差距使得清軍不敢出海迎戰,所以只能放棄海上交鋒,從而喪失了主動權。英軍以其強大的海軍在沿岸不斷進攻,而且暢行無阻,所以英軍掌握了戰事的主動權,清軍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鴉片戰爭中清軍調動10萬人馬與7000餘英軍作戰,結果卻死了1個總督2個提督7個總兵2個都統數千士兵(英軍損失百人上下,但主要是印度兵)這不能說清軍將士不夠用命,武器裝備是很成問題的!!英軍是船堅炮利,攻佔沿海要塞的是船艦,用艦炮。英軍火炮的射程可達2000米,每分鍾射速1-2發,而清軍火炮最遠不過1200米,且射速要慢得多。上面也說到,英軍3艘戰艦是有74-78門炮的,5艘戰艦都是有22-48門炮的。但中國戰船一般只有一門中型炮,4-6門小型炮,且船上沒有裝甲艦首,沒有沖角保護。沙角之戰雙方火炮比例168:29。
總結原因:主要在於中國軍事實力落後所致。第一,英國挑起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早在1836年英國就已擬定好詳細的侵華作戰方案,並曾多次派船隻在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活動。但清政府直至戰鬥打響之後,依然認為這是一場局部戰爭,始終未把它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予以對待,在戰前准備上中國已是棋差一著。第二,從軍隊裝備來看,英軍已普遍裝備了滑膛槍,射程射速均為清軍同類武器的兩倍!而清軍仍以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為主,雖有為數不少的火炮,但其製造粗劣,工藝落後,海防亦腐朽不堪,各處炮台年久失修,大炮式樣陳舊,鑄造時偷工減料使其施放時格外危險。炮彈同樣質量低劣,放一炮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威脅還大於敵人。第三,從後勤運輸和軍隊調遣來看,作為本土作戰的清軍理應具有優勢,但事實卻不是這樣。英軍雖是遠涉重洋,但仍可以利用東南亞、南非等殖民地就近補給,其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運輸船此時就可大展拳腳了!與此同時,那些大型戰艦在非戰時亦兼作運輸船,英軍人數不多,但機動性強,在作戰時往往兵力能占優勢!而且英軍是按近代軍事編制組織起來的,制度規范,調動指揮十分方便。反觀中國,運輸方式十分落後,仍是肩挑馬負,而且清軍編制混亂,調遣速度奇慢無比,各省部隊協同作戰能力低下,從以上幾點不難得出最後的結論。

『伍』 中英政體對比

我國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所謂政體是指政權的組織形式,就是指統治階級採取何種原則和方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實現自己的統治。我國憲法規定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指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選的基礎上選派代表,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其他國家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受人民代表大會監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盡管憲法規定了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人民作為國家權力集體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權力,而必須選舉代表,因此人民是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國家權力的。

國體 是「政體」的對稱。是指國家的階級本質,即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即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裡、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按照國家的階級本質,歷史上主要有奴隸主階級專政、地主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等4種國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憲法第1條公開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

在西方憲法學中,只存在「政體」之說,不存在「國體」之說。如果一定要堅持國體論的話,那麼,在現代其劃分的標准應當是民主還是專制。民主制的國體相對應的政體(政權組織形式)是分權的,是人民主權的,通常稱為共和制,專制的國體相對應的政體是集權的,主權集中在某一個人或極少數人的,通常稱為君主制(無論是否叫皇帝或國王),分權的共和制政體主要有君主立憲制,總統制共和制,議會制共和制。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並組閣,向議會負責。
政黨:工黨,保守黨,自由民主黨等黨派,現執政黨為工黨

『陸』 對比中英《南京條約》和中日《馬關條約》

相同來點 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自建化一步步加深. 最後
中國被迫改革
不同點 馬關條約;
南京條約
時間不同,不平等的程度不同;簽定的對象不同.
中英《南京條約》賠了2100萬元(西班牙銀元),並割地香港。
中日《馬關條約》賠了2億兩白銀,並割地台灣,澎湖列島等。
而《馬關條約》就是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
《辛丑條約》賠了4.5億兩白銀。

『柒』 鴉片戰爭前中英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對比

對比如下(左邊為鴉片戰爭前的清朝人,右邊為鴉片戰爭前的英國人):

一、政治

1、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中國的封建主義制度在這個時期也正走向衰落。

2、英國: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此時歐洲社會大部分主要國家的民主意識已經普及,在歐洲主要國家大多數完成了從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過度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君主立憲的國家

二、經濟

1、中國:封建自然經濟。中國統治者沉浸在天朝大國夢幻里不思進取閉關鎖國,中國還保持著自給自足的原始經濟模式,加之中國從古至今的重農抑商,使之在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一直處於萌芽階段。

2、英國: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制。歐洲大部分地區完成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過度,和資本的積累,工業的近代化,是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產品供應量巨大,使之歐洲本身無法消耗掉自身所生產的商品,在資本主義個規律下 ,歐洲各國只能向外尋求產品銷路,和廉價的原材料基地。

三、軍事

1、中國:腐朽的八旗制度為核心,軍隊武器以冷兵器為主。中國當時沒有正確的將火葯運用到軍事領域,在反戰過程中因為漸漸落後的金屬技術而無法更好的發展熱兵器,使中國的熱兵器還停留在原始的階段,進而影響到了中國的軍事思想的發展。

2、英國:資本主義現代軍事體制,在從阿拉伯人那裡得到傳自中國的火葯後變開始了軍事革命,熱兵器漸漸的取代了主導歐洲的冷兵器使之形成了新的近代軍事思想與軍事方法。

四、外交

1、中國:閉關鎖國政策,排外。

2、英國:對外殖民侵略擴張,外交建立關系從古至今歷來是很有交往的,多數的國家元首與領袖都有親屬關系,這是歷史留下來的。

五、思想

1、中國:封建理學為核心,只是在集成歷史文化的同時,如曇花一般的出現了一些科學的文化運動,但是都被當時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消滅。

2、英國: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受文藝復興運動幾百年的影響積累了領先於世界的科學知識。

(7)中英司法對比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落敗對中國的影響:

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告終,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接著1843年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領海主權,司法主權和關稅主權。

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中國逐漸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矛盾的變化,(主要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因如此,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捌』 中英立法體制的區別!

中英兩國委任立法制度的比較及思考
在當代,無論是西方法律體系還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都在發生一個令人矚目的變化,即制定法的中心正逐漸由議會立法、法典轉變為行政機關或地方國家機關的委任立法、行政立法,中英兩國也不例外。但是,中英兩國委任立法制度存在很多不同之處:
一是從起源和發展來看,中國的委任立法制度較英國相對較晚,同時英國通過議會主權確立了議會的唯一立法權,行政機關不具有立法許可權,因此不會出現行政機關職權性立法和授權性立法並立或者沖突的情形,這是由兩國不同的國家結構形式和國家性質所決定的。
二是從委任立法的主體來看,議會是兩國的共同授權主體,而且經議會授權的機關在特定情形下也可能成為授權主體;但是中國不同於英國的一點就是由於其立法主體的多元化,導致了授權主體的多元化,不僅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而且行政機關、地方政府都可以成為授權機關。雖然從理論上說,具有某一權力的國家機關,都有權將其權力授予其他機關,但是,我國立法授權主體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沒有限制授權主體的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各立法主體都在進行立法授權,而主體的不明,必然導致我國立法授權的混亂。如果不改變這種現象,我國的立法權就有被分解的危險,而且立法權的影響力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損害。鑒於這種狀況的存在,我們有必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縮小授權主體的范圍,即在中央層次上,將授權機關限定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應給行政機關立法授權的權力;在地方層次上,將授權機關主要限定在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
三是從委任立法的受權主體方面來看,除了與英國一致的行政機關以外,我國受權主體與授權主體的范圍基本一致,除了全國人大,上述的授權主體都可以作為受權主體。這樣人們就會產生疑問,人大和其常委會之間能否進行委任立法?在西方國家,把這種立法機關之間的授權稱為「內部授權」,主要包括國家議會對地方議會的授權和議會兩院之間的授權。一般情況下,西方國家是不提倡這種立法授權發生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會造成憲法權力分配的重新安排」。此外,我國委任立法實踐中的受權主體都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者國家行政機關,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受權主體是以行政機關為主,同時也有其他性質的主體,如英國的教會、社會團體等,這一點值得我國借鑒。
四是從對委任立法的監督來看,我國與英國相比,從監督體制到監督力度都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中國一直沒有憲法監督制度和獨立的司法審查制度,憲法和其他法律的貫徹執行很不得力,這已經成為中國法制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建議建立報批制度作為事前監督,防止立法資源的浪費;建立完備的備案登記制度作為委任立法的事後審查。建立完備的事前監督和事後監督制度,將為我國委任立法監督的體系化和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證。

『玖』 中英.美.法.德的立法,司法,行政,權力中心各是什麼

英美法德
行政:首相、總統、總統、總理
司法:法院
立法:議會
中國
從法律規定來看分別是:全國人大、最高法最高檢、國務院

熱點內容
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8 12:27:03 瀏覽:321
經濟法辨析題股份的發行價格可 發布:2025-09-18 12:26:20 瀏覽:477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9-18 12:09:38 瀏覽:434
河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9-18 12:08:04 瀏覽:241
刑法九受賄起刑點 發布:2025-09-18 12:08:03 瀏覽:549
熱點事件的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18 12:07:23 瀏覽:32
法律援助案件有多少勝率 發布:2025-09-18 12:03:54 瀏覽:677
民事訴訟法表格 發布:2025-09-18 12:03:51 瀏覽:895
擔保法與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343
法律顧問和法律咨詢制度的通知 發布:2025-09-18 11:40:33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