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九司法鑒定
Ⅰ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是什麼級別單位
副局級單位,隸屬於北京市司法局。
歷史淵源:
北京市公安局第五處(正處級)
北京市勞改局(正局級)
後北京市勞改局撤銷,分成北京市監獄局及北京市勞教工作管理局,是倆個副局級單位,從屬於北京市司法局。
另:北京市監獄局清河分局(天津茶淀)隨屬北京市監獄局,但為照顧廣大幹警遠離北京,也是副局級單位。
(1)京九司法鑒定擴展閱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京政發〔2009〕2號),設立北京市司法局(簡稱市司法局)。北京市司法局是負責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市政府組成部門。市司法局設14個內設機構和政治部,機關政法專項編制234名。
北京市司法局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會議上通報,2015年北京市累計特赦罪犯140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幫教。
2018年11月,將北京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市司法局,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
1、職責調整
(一)取消的職責。
1、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2、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工作的職責。
(二)轉變的職責。
1、加強監督管理本市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
2、強化在職責許可權范圍內為中央在京單位服務的職責。
3、將本市「148」法律援助專線的事務性工作,交給有關事業單位承擔。
2、主要職責
(一)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司法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制定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三)指導、監督本市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研究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監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
(四)監督管理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事務所代表機構。
(五)指導、監督本市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等工作。
(六)組織本市國家司法考試的考務工作。
(七)負責本市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工作。
(八)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登記管理工作。
(九)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外事工作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
(十)負責本市司法行政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工作,指導警務督察和業務培訓工作。
(十一)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Ⅱ 北京工傷鑒定中心地址在哪裡
北京朝陽區的工傷鑒定中心 可到北京朝陽區的勞動鑒定中心有相關辦理業務。
具體辦理如下第一條 根據《北京市企業勞動者工傷保險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以下簡稱職工)。
參加工傷保險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個體經濟組織及其僱工按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職工(包括個體經濟組織僱工、下同)發生工傷事故或確診為職業病,應當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認定為工傷的,按照國家頒布的標准評定傷殘等級,根據傷殘等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四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是企業(包括參加工傷保險的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下同)職工工傷認定工作的主管部門。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按屬地管理原則負責轄區內企業職工的工傷認定工作。
第五條 企業職工發生負傷、致殘、死亡的,符合《規定》第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工傷,屬於《規定》第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不認定為工傷。
第六條 企業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在十五日內向企業營業執照注冊住所地(以下簡稱住所地)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報告,填報《企業勞動者工傷報告表》;在三十日內向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企業發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負傷3人以上(包括3人)的工傷事故,應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定期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報告轄區內企業工傷事故情況。
第七條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工傷認定申請時限按取得相關證明材料之日起順延三十日:
(一)屬於統計范圍的重傷以上的因工傷亡事故,自安全監察部門作出事故批復結案之日起計算;
(二)因公、因戰致殘的軍人復員轉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以舊傷復發首次治療或診斷之日起計算;
(三)因公外出期間失蹤的,以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之日起計算;
(四)符合《規定》第六條第八款的「交通事故」、第九款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造成的傷亡,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責任裁決書、交通肇事者逃逸證明之日起計算;
(五)職工在醫院搶救超過三十日的,以醫院出具診斷證明之日起計算。
第八條 企業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必須按《規定》第八條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書》;
(二)指定醫院或醫療機構初次治療工傷的診斷書和職業病診斷證明;
(三)企業的工傷報告,屬於統計范圍的因工傷亡事故,提交安全監察部門的結案批復;
(四)工傷職工的身份證明及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
(五)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1、屬於交通事故,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責任裁決書或相關的處理證明;
2、屬於因公外出期間失蹤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裁定書;
3、屬於因工作緊張突發疾病的,提交企業出具的工作緊張的證明材料;
4、屬於因公因戰致殘的復員轉業軍人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院的舊傷復發診斷證明;
5、屬於從事搶險、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應有企業或者縣級政府民政部門、公安部門出具的證明。
6、其他特殊情況,提交認定工傷所需的證明材料;
(六)企業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企業勞動(人事)部門介紹信、辦理人身份證明。
企業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填寫《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第九條 企業不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可以直接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企業工會組織也可代表工傷職工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以上款方式提出申請的時限按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規定時限順延十五日。
第十條 工傷職工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本辦法第八條第(一)、(二)、(四)、(五)項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
親屬代表工傷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除按照上述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外,同時提交工傷職工委託證明、親屬關系證明。
企業工會組織代表工傷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除按照上述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外,同時提交企業工會介紹信、辦理人身份證明。
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不能提交指定醫院或醫療機構初次治療工傷的診斷書和職業病診斷證明、工傷職工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和認定工傷必需的相關證明材料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一條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收到企業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按照《規定》第九條和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審核相關證明材料,對材料齊全、證據可靠的,在七日(工作日)內作出是否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對證明材料不全的,書面通知企業限期(最長十五日)補齊;需要調查取證的,在調查結束後七日(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第十二條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企業工會組織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按照《規定》第九條和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審核相關證明材料,並書面通知企業限期(最長十五日)說明未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原因,提交有關情況的證明材料;需要調查取證的,在調查結束後七日(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第十三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和工傷職工。
對符合工傷條件、認定為工傷的,其工傷認定通知應當依據指定醫院或醫療機構初次治療工傷的診斷書和職業病診斷證明,明確其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和診斷結論。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向工傷職工個人頒發《工傷證》。
第十四條 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的職工,憑工傷認定通知,到勞動鑒定機構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評定傷殘等級。
勞動鑒定機構的鑒定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企業和工傷職工本人或者其親屬。
第十五條 職工因工作緊張突發疾病或因公外出期間突發疾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調查、情況屬實的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傷殘等級評定為一至四級的認定為工傷。
第十六條 職工提出因工傷、職業病導致其他疾病或傷害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說明情況並提交工傷、職業病診療醫院的診斷證明、病案,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委託勞動鑒定機構或者司法鑒定機構的醫療專家組進行醫學鑒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據鑒定結論確定其傷害部位、傷害程度。鑒定結論證明職工的其他疾病或者傷害與工傷、職業病有直接關聯的,工傷、職業病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包括其他疾病和傷害;無直接關聯或者難以下結論的,工傷、職業病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剔除其他疾病和傷害。
第十七條 工傷職工及其親屬、企業對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區、縣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門或者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區、縣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第十八條 職工被借調、聘用、勞務輸出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由借調、聘用、勞務輸入單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提交借調、聘用或勞務輸入出合同(協議)和相關證明材料,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企業提交職工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第十九條 個體經濟組織向其工商注冊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二十條 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單位,由其具備法人資格的上級企業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若干企業承包建築工程,發生工傷事故後由傷亡職工勞動關系所在企業向本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工傷事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在外省市工商注冊的企業在京發生工傷事故,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二十一條 《企業勞動者工傷報告表》、《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工傷認定申請書》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監制,《工傷證》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印製。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0年4月1日施行
Ⅲ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和司法局哪個權力大本質區別是什麼
沒有權力大小,只有職責不同。機構分工存在的本質就是職責不同。
1、職責不同:
公安局:公安局主管治安,維穩是屬於國家的行政機關中的暴力機構。
檢察院:檢察院是屬於法律監督機構主要監管法律的實施情況和公訴案件的起訴以及對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管。
法院:法院是審判機關,他只負責審理案及定罪量刑。
司法局:司法局也是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一個下轄機構,主要管理轄區類的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機構及個人,也組織相關的法律資格考試。
2、組織體系不同:
公安局和司法局屬政府職能部門,受當地政府和上一級部門雙重管理。公安局是公安機關的組織形式,是主管公安工作的政府下設職能部門。受所在地政府、上級公安廳雙重領導。
檢察院和法院不屬政府職能部門,不受政府管理。人民檢察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3、程序點不同:
公、檢、法、司 都屬政法部門。在同一起案件中,流程作用點不同。
首先受害人向公安局報案,公安局負責偵查,逮捕犯罪嫌疑人,關押看守所;
偵查結束後,移送檢察院,檢察院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審理後,宣判刑罰是否成立和量刑幅度,犯罪人由公安部門(看守所)移交到司法部門(監獄),開始服刑。
網路--公安局
網路--檢察院
網路--法院
網路--司法局
Ⅳ 刑事案件判決前出台新的鑒定標准怎麼辦
對於新的司法解釋復實施前發生制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且對於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Ⅳ 北京的工傷鑒定中心在哪
北京工傷鑒定標准:
第一條 根據《北京市企業勞動者工傷保險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以下簡稱職工)。
參加工傷保險的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個體經濟組織及其僱工按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職工(包括個體經濟組織僱工、下同)發生工傷事故或確診為職業病,應當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認定為工傷的,按照國家頒布的標准評定傷殘等級,根據傷殘等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四條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是企業(包括參加工傷保險的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下同)職工工傷認定工作的主管部門。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按屬地管理原則負責轄區內企業職工的工傷認定工作。
第五條 企業職工發生負傷、致殘、死亡的,符合《規定》第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工傷,屬於《規定》第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不認定為工傷。
第六條 企業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在十五日內向企業營業執照注冊住所地(以下簡稱住所地)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報告,填報《企業勞動者工傷報告表》;在三十日內向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企業發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負傷3人以上(包括3人)的工傷事故,應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定期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報告轄區內企業工傷事故情況。
第七條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工傷認定申請時限按取得相關證明材料之日起順延三十日:
(一)屬於統計范圍的重傷以上的因工傷亡事故,自安全監察部門作出事故批復結案之日起計算;
(二)因公、因戰致殘的軍人復員轉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以舊傷復發首次治療或診斷之日起計算;
(三)因公外出期間失蹤的,以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之日起計算;
(四)符合《規定》第六條第八款的「交通事故」、第九款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造成的傷亡,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責任裁決書、交通肇事者逃逸證明之日起計算;
(五)職工在醫院搶救超過三十日的,以醫院出具診斷證明之日起計算。
第八條 企業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必須按《規定》第八條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書》;
(二)指定醫院或醫療機構初次治療工傷的診斷書和職業病診斷證明;
(三)企業的工傷報告,屬於統計范圍的因工傷亡事故,提交安全監察部門的結案批復;
(四)工傷職工的身份證明及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
(五)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1、屬於交通事故,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責任裁決書或相關的處理證明;
2、屬於因公外出期間失蹤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裁定書;
3、屬於因工作緊張突發疾病的,提交企業出具的工作緊張的證明材料;
4、屬於因公因戰致殘的復員轉業軍人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院的舊傷復發診斷證明;
5、屬於從事搶險、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的,應有企業或者縣級政府民政部門、公安部門出具的證明。
6、其他特殊情況,提交認定工傷所需的證明材料;
(六)企業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企業勞動(人事)部門介紹信、辦理人身份證明。
企業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填寫《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第九條 企業不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可以直接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企業工會組織也可代表工傷職工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以上款方式提出申請的時限按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規定時限順延十五日。
第十條 工傷職工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本辦法第八條第(一)、(二)、(四)、(五)項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
親屬代表工傷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除按照上述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外,同時提交工傷職工委託證明、親屬關系證明。
企業工會組織代表工傷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除按照上述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和相關證明材料外,同時提交企業工會介紹信、辦理人身份證明。
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不能提交指定醫院或醫療機構初次治療工傷的診斷書和職業病診斷證明、工傷職工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和認定工傷必需的相關證明材料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一條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收到企業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按照《規定》第九條和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審核相關證明材料,對材料齊全、證據可靠的,在七日(工作日)內作出是否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對證明材料不全的,書面通知企業限期(最長十五日)補齊;需要調查取證的,在調查結束後七日(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第十二條 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企業工會組織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按照《規定》第九條和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審核相關證明材料,並書面通知企業限期(最長十五日)說明未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原因,提交有關情況的證明材料;需要調查取證的,在調查結束後七日(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第十三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和工傷職工。
對符合工傷條件、認定為工傷的,其工傷認定通知應當依據指定醫院或醫療機構初次治療工傷的診斷書和職業病診斷證明,明確其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和診斷結論。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向工傷職工個人頒發《工傷證》。
第十四條 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的職工,憑工傷認定通知,到勞動鑒定機構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評定傷殘等級。
勞動鑒定機構的鑒定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企業和工傷職工本人或者其親屬。
第十五條 職工因工作緊張突發疾病或因公外出期間突發疾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調查、情況屬實的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傷殘等級評定為一至四級的認定為工傷。
第十六條 職工提出因工傷、職業病導致其他疾病或傷害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說明情況並提交工傷、職業病診療醫院的診斷證明、病案,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委託勞動鑒定機構或者司法鑒定機構的醫療專家組進行醫學鑒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據鑒定結論確定其傷害部位、傷害程度。鑒定結論證明職工的其他疾病或者傷害與工傷、職業病有直接關聯的,工傷、職業病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包括其他疾病和傷害;無直接關聯或者難以下結論的,工傷、職業病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剔除其他疾病和傷害。
第十七條 工傷職工及其親屬、企業對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區、縣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門或者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區、縣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第十八條 職工被借調、聘用、勞務輸出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由借調、聘用、勞務輸入單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提交借調、聘用或勞務輸入出合同(協議)和相關證明材料,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企業提交職工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第十九條 個體經濟組織向其工商注冊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二十條 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單位,由其具備法人資格的上級企業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若干企業承包建築工程,發生工傷事故後由傷亡職工勞動關系所在企業向本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工傷事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在外省市工商注冊的企業在京發生工傷事故,向企業住所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二十一條 《企業勞動者工傷報告表》、《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工傷認定申請書》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監制,《工傷證》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印製。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0年4月1日施行
Ⅵ 北京市司法局下屬單位有哪些
業務處室 辦公室 研究室 法制處(執業監... 法制宣傳處 律師工作管理處 公證工作管理處 司法鑒定管理處 基層工作處 社區矯正和幫... 法律援助工作處 國家司法考試... 信息技術處 計財處 行政處 政治部 組織處 人事警務處 宣傳教育處 離退休幹部處 紀委(與派駐監... 機關黨委 工會 直屬機構 市法律援助中心 北京市司法考試中心 市律師培訓中心 法制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律師協會北京市公證協會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老幹部活動中心北京市長安公證處 北京市方正公證處 北京市方圓公證處。
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司法局設14個內設機構和政治部。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政務工作;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信訪、議案、建議、提案、保密、政府信息公開等工作;承擔重要事項的組織和督查工作;承擔本市司法行政涉台事務,參與處理涉台法律問題。 (二)研究室。 承擔本市司法行政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承擔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組織有關地方誌、年鑒的編纂工作。 (三)法制處(執業監督處)。 負責機關推進依法行政綜合工作;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負責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承擔行政復議、應訴的有關工作;承擔機關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和有關備案工作;負責對本市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公證機構及公證員、司法鑒定機構及司法鑒定人、基層法律服務所及法律服務工作者、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事務所代表機構及其代表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四)法制宣傳處。 承擔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 (五)律師工作管理處。 擬訂本市律師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承擔律師事務所、律師的指導監督工作;承擔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事務所代表機構的登記備案工作。 (六)公證工作管理處。 擬訂本市公證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承擔公證機構、公證員的指導監督工作;組織開展與外國及港澳台公證組織、人員的業務交流與合作;組織指導公證員考核工作。 (七)司法鑒定管理處。 擬訂本市司法鑒定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承擔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的審核登記、資質管理等工作。 (八)基層工作處。 擬訂本市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指導和監督人民調解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指導基層司法所和基層司法行政隊伍建設。 (九)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工作處。 擬訂本市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協調解決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區縣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工作。 (十)法律援助工作處。 擬訂本市法律援助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承擔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導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十一)國家司法考試處(北京市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 承擔本市國家司法考試的考務工作,並對考試工作進行監督;承擔對取得資格證書者的有關管理工作。 (十二)信息技術處。 擬訂本市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發展規劃、規章制度和技術標准,承擔有關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信息化工作。 (十三)計財處。 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預決算和經費管理工作;承擔機關及所屬單位國有資產和裝備的管理工作。 (十四)行政處。 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後勤保障、安全保衛等行政後勤的管理與協調工作。 政治部(設組織處、人事警務處、宣傳教育處)。 組織處擬訂本市司法行政系統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規劃,並組織實施;按照許可權管理司法行政系統幹部;協助區縣管理司法行政部門領導幹部。 人事警務處承擔機關及所屬單位的人事、勞動工資及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組織有關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承擔北京市監獄管理局、北京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人民警察警銜管理工作;審核北京市監獄管理局、北京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人民警察錄用、調入。 宣傳教育處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宣傳教育工作;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新聞發布工作。 紀委(與派駐監察處合署辦公)承擔機關並指導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紀檢、監察和審計工作;承擔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內部審計監督;受理檢舉、控告、申訴事項。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工會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工會工作。 離退休幹部處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北京市東城區司法局 北京市西城區司法局 北京市崇文區司法局 北京市宣武區司法局 北京市朝陽區司法局 北京市海淀區司法局 北京市豐台區司法局 北京市石景山區司法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司法局 北京市房山區司法局 北京市通州區司法局 北京市順義區司法局 北京市順義區司法局 北京市大興區司法局 北京市昌平區司法局 北京市平谷區司法局 北京市懷柔區司法局 北京市密雲縣司法局
Ⅶ 為什麼同一個專家,華豫之門可以線上鑒寶,華山論鑒就說線上鑒寶不行,同一專家難到鑒定技術不一樣嗎
這種情況很正常,欄目中專家講話表達的並不是專家自己的想法,而是欄目組的想法。
電視台的鑒寶節目只具備娛樂性,不具備權威性。
電視台屬於娛樂和宣傳行業,與古玩文物鑒定無關,其舉辦的鑒寶活動純屬娛樂,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
本人曾被聘請為鑒寶專家參加過某全國皆知的權威鑒寶欄目。一到欄目組先給你一張話術單,告知應該出什麼樣的鑒定結果,鑒定時專家必須按照話術單提供的鑒定結果念出來。當本人提出疑問:如果單子上的結論不對怎麼辦?製片人回答:這是娛樂節目,不是學術論壇。錄制過這期節目後,該欄目再次邀請時,本人只得以各種理由推辭。
另外很多人經常看的某冠以去偽存真名義的砸贗品節目。為某公司購買下該節目時段(該公司老闆每期節目都以鑒定專家的身份出席,但實際眼力差得很),登台的物品95%以上為該老闆自己提供,砸的也都是老闆自己的物品。除了5%不敢砸的物品外,
其餘持寶人都是僱傭的。只為了提高收視率以掙取插播廣告的費用,據該老闆自己聲稱:每年基本上第一季度就能把買時段的錢掙回,剩下三個季度是純利。當一度收視率下降時,便製造出把真品錯砸的假新聞,自己和自己打官司,以此來賺取眼球以爭取收視率回升從而保持廣告價位。
實際上,各電視台舉辦的所謂鑒寶節目都是如此,僅僅為了娛樂。其鑒定結果和證書並不是專家的意見,而是電視台的意見,專家只不過是念出電視台意見的道具而已,證書不具備任何權威性和法律效力。這種節目作為娛樂看看可以,萬萬不可當真。
Ⅷ 我在網上查了他們有的說華豫之門是騙人的也是想騙鑒定
對啊,我今天也被騙了鑒定費二千一百元,什麼狗屁華豫之門,全是騙子,